陕西村史 > 汉中历史
+

汉中洋县县域变更

2015-5-10    作者:代峰\编辑    来源:洋县志    阅读:1342

县域变更
本县版图,见于古籍的记载较少。清代康熙、光绪时纂修的两部《洋县志》,对县域的记述也较简略。现根据《晋书》、《宋书》、《魏书》、《隋书》、《旧唐书》、《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纪胜》、《宋史》、《续资治通鉴》、《明一统志》、《清一统志》、《重刻汉中府志》、《三省边防备览》、《洋县志》和《洋县志校勘记》等史、志考证,谨对置县以来县域变更情况,记述其大体轮廓。
    西晋黄金县、兴道县,县域东至两河(今宁陕县境内),南至桑坯(今西乡县桑园铺),西至湑水河,北至太白山药王庙(今太白县黄柏塬乡境内)。
    北魏龙亭县、兴势县,县域东至饶凤岭(今石泉县境内),南至桑坯,西至湑水河,北至太白山药王庙。
    西魏废帝元年(552),将龙亭县东北部划归黄金县。废帝二年(553)置洋州,将子午、碾子沟、七星坝、三花石、白龙塘(今西乡县境内)等地划入黄金县,桑坯一带划入怀宁县(后改为怀昌县)。北周废龙亭县,辖地并入黄金县。隋大业二年(606)废怀昌县,辖地划归兴势县。这一时期,县域内县数增减、分并多变,而地域大体仍与北魏时期略同。
    唐开元十八年(730)分兴道县北部置华阳县(后改为贞符县)。宝历元年(825),又将西乡县西北部划入兴道县。县域东至饶凤岭(今石泉县辖地),南至桑坯,西至湑水河,北至五里坡(今太白县太白山北麓)。
    北宋崇宁三年(1104)更定县界,将城固县城以东(汉王城)划入兴道县,兴道县留村西境划归城固县。县域东至饶凤,南至桑坯,西至汉王城,北至黄柏塬。
    明洪武十年(1377)六月,洋县并入西乡县,旋复。其时,将饶凤、两河等地划入石泉县,又将子午、碾子沟、白龙塘、七星坝、桑坯、三花石等地划归西乡县。县域东至关口(今宁陕县辖地),南至梅子垭(今西乡县辖地),西至界牌窑,北至黄柏塬。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将洋县东北部的关口、泰山坝、四亩地等地划入五郎厅。嘉庆七年(1802)设华阳分县。本县县域东至两河口(今宁陕县辖地),南至界牌,西至界牌窑,北至厚轸子(今周至县辖地),东南至下两河,西南至梅子垭,西北至江口(今留坝县辖地),东北至东河口。道光元年(1821),将本县华阳东北沙窝子等地划归盩洋县丞辖。五年(1825),撤销盩洋县丞,将县东北部的袁家庄、长角坝、龙草坪等地划出,设立佛坪厅。光绪十八年(1892)清丈后,县域东至扇子坡,南至梅子垭,西至界牌窑,北至苍耳岩(亦称擦耳岩),全境南北长67.5公里,东北宽54公里,按水平距离推算,总面积约3645平方公里。
    1949年12月4日洋县解放,至1961年9月,县域有七次变动:
    1950年5月,本县椒溪区划入佛坪县。
    1951年10月,本县沙梁乡狮子坝村划归佛坪县。
    1952年11月,佛坪县大古坪乡姚窝村、都督门乡苍耳岩村划入本县,将本县石冠乡朱家坝村划归佛坪县;将城固县的下苏村、柳家寨、张家坝、秦家村划入本县;将本县郑家乡的新庄、庙南、庙北、贺家村和洛家坝乡的中坝村划归城固县。
    1953年4月,本县坪堵乡皂角湾村划入太白县。
    1956年8月,佛坪县岳坝乡九池坝村划归本县。
    1958年12月,太白县黄柏塬、二郎坝划入本县;同时,撤销佛坪县,将袁家庄、大河坝、十亩地、西岔河、岳坝、龙草坪、长角坝等地并入本县。
    1959年5月,将黄柏塬、二郎坝重新划归太白县。
    1961年9月,因佛坪县复置,将原属佛坪县地域和本县栗子坝划归佛坪县。
    自此迄今,县域再无变更。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