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汉中历史
+

西乡县历史大事件

2015-8-10    作者:代峰\编辑    来源:西乡县志    阅读:15805

东汉 三国
    东汉和帝永元七年(95),封平定西域的功臣班超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建定远城(又名平西城)。是为本地立城之始,属成固县(刘宋时改称城固)。
    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将成固县东南部分出,新置南乡县(今西乡、镇巴二县地),为蜀重镇,县治归仁山(今镇巴县渔渡坝古城堡)。为本地设县之始。
    同年,刘备封司隶校尉、车骑将军张飞为西乡侯,食采县地。
    章武初,县人余谦以人才举任,遂为南乡县令。任职期间,政善民安,人称良吏。
    后主景耀四年(261),封董厥为南乡侯。
    曹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钟会统兵10余万吞灭蜀汉。魏分广汉、巴、涪陵以北7郡为梁州,州治汉中,统领县地,仍名南乡。
    晋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改南乡县为西乡县,此为西乡县定名之始。县治由归仁山北移平西城。
    愍帝建兴二年(314),梁州人张咸等起兵投成主李雄,雄任李凤为梁州刺史,县地遂属成。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安西将军桓温伐成汉灭李氏,县地复归晋。
    孝武帝宁康元年(373),秦取梁、益二州,秦王苻坚任毛当为梁州刺史,镇汉中,县地属前秦。
    太元九年(384),东晋将军杨佺期击走前秦梁州刺史潘猛,县地又归晋。
    安帝义熙元年(405),仇池氐族元帅杨难当率兵至汉中,进攻西乡县西北80里之铁城,氐王杨盛据汉中后,七月降于秦。县地属后秦。
    九年(413),益州刺史朱龄石收复梁州,县地再归东晋。
    南北朝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433),氐帅杨难当再次攻占汉中,刺史甄法护弃城,奔洋川之西城(即西乡县)。
    梁武帝天监三年(504),梁州刺史夏侯道迁以汉中投降北魏。县地遂属北魏。
    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废西乡县,于县西设丰宁戍。旋于其地置丰宁郡及丰宁县,改属东梁州。
    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北梁州刺史兰钦收复梁州,恢复西乡县名。
    西魏废帝元钦元年(552),遣将达奚武率兵3万取汉中。县地属西魏,恢复前丰宁郡县名称。
    二年(553),于丰宁县境内置洋州,领洋川、洋中、丰宁、怀昌4郡。为本县设州之始(州治在今杨营乡四季河)。
    北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废怀昌郡,改怀宁县为怀昌县。
    隋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洋川、丰宁、洋中3郡。丰宁、怀昌2县仍属洋州。
    炀帝大业二年(606),废洋州及怀昌县。改丰宁县为西乡县,县治移原洋州州署,属汉川郡。自此县名未改。
    唐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废汉川郡,分置梁、洋二州。洋州辖西乡、黄金、兴势3县,州署在西乡县城。
    七年(624),分西乡东南境置洋源县(今镇巴县地)。
    武周天授二年(691),文昌左丞卢献为奸臣来俊臣诬陷,武则天贬卢为西乡县令。卢不以降职介意,尽心民事,史称循吏。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洋州为洋川郡。十五年(756),洋川郡治由西乡移于兴道县(即兴势,今洋县)。西乡自此始为外邑。
    天宝年间,玄宗诏置特使,为杨贵妃从四川送荔枝,取道西乡驿,路入子午谷,七日至长安,荔枝色香不变。
    敬宗宝历元年(825),洋源县废为乡,其地大部并入西乡县。
    昭宗景福元年(892)七月,岐王李茂贞取兴元(原梁州)、洋州。县地自此不再为唐有。
    天复二年(902)八月,蜀王王建占领兴元、洋州。县地自此历朱梁以至后唐初,均属前蜀。
    五代
    前蜀王衍乾德六年(924)八月,蜀王派王宗鄂为招讨马步使,屯兵洋州备战。十一月与后唐讲和罢兵。
    后唐同光三年(925),魏王继岌率大军伐蜀,洋州等地守将投降。县地归后唐。
    后蜀明德元年(934),孟知祥即帝位于成都,命张业率兵攻占兴元、洋州。蜀避知祥名讳,改洋(古音读祥)州为源州。自此,县地历石晋、刘汉、郭周至宋初,均属后蜀。
    宋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复洋州名,州领兴道、西乡、黄金、真符4县。
    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立学于县治之东,为本县有官办教育之始。
    神宗熙宁(1068—1077)间,被苏轼等誉为“胸有成竹”的画家、洋州知州文同,往来西乡县境,探幽寻胜,诗酒唱和(今存其五言律诗《过西乡》一首)。
    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兴建广庆寺。后经扩建,为本县佛教中心。同年建成弥陀寺(今一中校址)。
    三年(1133)正月,金人入金州(今安康),金州守将王彦退至西乡。二月,宋将吴玠与金将撤离喝大战于饶风关,王彦自西乡率兵驰援。
    五年(1135),于午子山重建翊圣保德真君殿(即顶观正殿),后经扩建称午子观。现为陕南旅游胜地。
    高宗(1127—1162)时,西乡茶山绵延数百里,使者韩珠欲增茶税,剥下奉上。茶农迁徙,茶业衰败。
    宁宗庆元二年(1196),西乡水东坝人雷忠、雷正兄弟同举进士。后忠历官按察司副使,正历官知枢密院事。
    理宗端平元年(1234),蒙古军灭金,随即进攻南宋,蹂躏金、洋二州。西乡县治被毁为废墟。
    宝祐元年(1253),蒙古王室忽必烈受京兆分地,分遣使戍兴元诸州,统领县地。
    元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忽必烈(已登汗位)改兴元府为兴元路,上属陕西行中书省。二十年(1283)割洋州西乡县属兴元路。
    仁宗延祐二年(1315),县令宋彦中创建儒学于县治东郊。
    元末(1333—1368),皇椢公赤及都屯戍西乡,除残害,赈饥荒,疏凿古堰。因感宋末以来,蒿坪山之阳县城已毁,乃新建城池于蒿坪山西南一里许,即今县城。赤及都死后,民感其德,立祠于蒿坪山上。
    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正月,大夏主明玉珍派大将万胜取兴元,县地属大夏。
    明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四月,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取兴元。五月,改兴元路为兴元府,六月,又改名汉中府。辖西乡县,洋州降为县。
    四年(1371),由东郊迁城内西街的文庙、儒学落成。稍后建之大成殿(今县委院内),为陕南各县规模最大的孔庙建筑。
    十年(1377),废洋县,以其地并入西乡(后复置)。
    代宗景泰二年(1451),知县邱俊复修金洋堰(作堰之始无考),经6年竣工。宪宗成化四年(1468)统计,灌田4600亩。
    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荆襄饥民起事,聚众40余万,一部入西乡后至汉中。副都御史原杰、从御史吴道宏相继驻县,主抚罢剿。
    孝宗弘治四年(1491)秋,大水为灾,西关街行船,民房多被浸垮。
    武宗正德元年(1506),按察副使、关南分巡道李昆督兵至西乡,镇压郧阳何淮等领导的农民军。
    四年(1509),四川人鄢本恕、蓝廷瑞、廖惠等,聚饥民10万余起事,由汉中至西乡南山。临近县城,夜遇大雨,牧马河涨水,义军撤离。
    五年(1510),义军为官兵所败,本恕、廷瑞被俘,廖惠率余众复至西乡。
    八年(1513),廖惠被四川巡抚、总督追杀,众推喻思奉为主,转战西乡巴山,后亦被官军俘。
    同年,知县王廷芳奉命于东关附接旧城筑新城,开平政、朝阳二门。平政门外濠上建平政桥。
    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西乡私贩茶叶者聚众起事,主簿辛儒率兵镇压,被刺身亡。
    神宗万历元年(1573),创建静宁寺(今清真北寺)于北后街,为西乡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
    十六年(1588)秋,大水环城,南关毁坏百家民房。知县李鸣倡筑叠河以杀水势。
    四十五年(1617),回民高尚迁反,率众来往汉中各县,后据县境南山。
    四十八年(1620),农民军俞士乾率队入县境。
    万历年间,知县关廷访曾修《西乡县志》(失传)。是为本县有籍可考的第一部县志。
    熹宗天启七年(1627),瑞王朱常浩溯汉江赴汉中就任,沿途州县均设供帐。知县徐汝正念本县民穷,于茶溪滩架小船简迎,遭瑞王随从鞭打辱骂。百姓上船保护,人多船翻,徐溺死,民祀于城隍庙。
    天启年间,农民军王魁录部活动于平地(今贯山、峡口)一带。
    思宗崇祯四年(1631),农民军拓养坤(外号蝎子块)率众数万,活动于县境水东、法宝、空渠、苦竹、男儿坝等地。
    六年(1633),农民军马守印(老回回)、摇天(山)动,率10万余众自四川入县境。
    七年(1634),农民军张献忠等十三营活动于兴安、汉中一带,入西乡者二三万人。十二月,各路农民军于陕南会合,一部与明参将罗于萃激战于县境子午河。
    九年(1636)春,农民军高迎祥,出郧襄经西乡至汉中,其部将一条龙率众数万围西乡,未能破城。
    十年(1637),义军八大王白虎,活动于县境南山中。
    是年大饥,逃荒人流络绎不绝。县人杨学程(曾任长沙知府)施米舍粥,济活万人。
    十一年(1638)夏,蝗虫飞天遮日,嚼食禾苗、杂草俱尽。十六年(1643),农民军李自成占长安克汉中,封族侄李暹为南郑侯、族孙李其亨为西乡子。次年五月,李其亨于京师与清兵交战阵亡。
    十七年(1644),县人杨栖鹗(明进士、礼部给事中)归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被授职临清防御使。自成兵败后,杨返西乡县,乐善好施,卒后入祀乡贤祠。
    清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师德泽领义军攻西乡城,城守都司穆恩侯承封率乡勇顽抗,义军解围去。
    五年(1648)四月,农民军一朵云、马上飞攻入西乡。总督孟乔芳派副将会汉羌总兵合击,一朵云、马上飞被俘,部下千余人遇难。
    同年,四川义军杨三率数万人越巴山,近逼午子寨,营栅围列数里。知县驰羽乞援,清兵前后夹攻,义军死伤过半。
    清初,蒲城冀姓迁居高川,始利用构树皮造纸。大利所在,人争仿效,一时制纸厂家林立。
    圣祖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自云南起兵反清,其部将谭宏占据西乡达5年。横征暴敛,杀掠掳胁,民逃田荒。
    十九年(1680),清军占领西乡。城池荆棘,村舍一空。川陕总督哈占目击荒残,绘图入告,诏免钱粮银5600余两,民困稍苏。
    二十三年(1684),农部郑大人至汉查勘荒亡,西乡知县史左欲图升官,捏报新垦增粮银1378两。遗累继任,尤祸县民。
    三十一年(1692),知县李志,系纨祷子弟,不谙吏治,罔恤民瘼,百姓逃散,弃田5000余亩。
    五十二年(1718),城乡虎患,伤害人畜。知县王穆悬重赏,3年射虎64只。虎患息,于西城门外建亭竖碑以记其事。
    五十三年(1714),士民捐修丰宁书院于西门内(今二中校址),并设义学一所于广庆寺后。
    是年大水,军民疏通5渠,开辟城壕泄洪。
    五十四年(1715),县经吴三桂之乱及庸吏苛政,百姓逃散,田地荒芜。王穆请于川陕总督鄂海,准召民垦,行文东南各省招徕移民(在此之前,自五十一年始,即有零星移民来县)。城内建招徕馆,计有两湖、两广、江西、贵州等省农民应招而至者数千家,田地日辟。
    五十七年(1718),王穆续修《西乡县志》,体例较为完备,手写10卷传世。
    五十八年(1719),伊斯兰教上人祁静一逝世,众徒于葬地建香火亭。嘉庆末年扩建成鹿龄寺,为本县增一名胜。
    世宗雍正十二年(1734),知县包瓒重修双鲤鱼堰,因故工程未就。堰头遗址下游之鲤鱼坟,至今传为佳话。
    高宗乾隆五十二年(1787),于县衙前建文昌祠(今察小校址)。旁筑社仓。
    五十九年(1794),群众集资修筑救尸河入川大道,竣工后立四方碑记其事(碑在今钟家沟乡大兴村)。
    乾隆年间,西乡滕均美以铸造铁锅闻名。
    仁宗嘉庆二年(1797),王聪儿(清军蔑称齐二寡妇)率白莲教反清义军由湖北进军西乡,屯柳树店、堰口一带。自此,教军与清兵在县境周旋达六年之久,双方互有伤亡。其中重大战役如梭罗关、王子岭之役,教军全歼清固原提督王文雄以下官兵近千人,乡民收尸垄葬,后称官兵坟。教军将领高均德、高天升、马学礼、徐天德等亦先后在县境内阵亡。嘉庆九年(1804)九月,白莲教起义结束。
    七年(1802),分西乡县南境24地置定远厅(今镇巴县)。
    十一年(1806),瓦石坪(下高川)营新兵哗变,旋被镇压。
    十九年(1814),岐山三才峡伐木工人起事,一股500余人于洋县渡江入西乡,被成都将军赛冲阿全歼于木竹坝、老渔坝一带。
    宣宗道光二年(1822),西乡有纸厂20座。四年扩至50余座,每厂工匠不下数十人。
    三年(1823),北山大水入东关,兴修磨儿沟东沙渠排洪。
    四年(1824),知县张廷槐扩建书院,倡设义学于西街。并劝饬各地设义学6处,后续8处。
    六年(1826),北山大水漂没东关官署民舍,张廷槐督修5渠排洪。
    十二年(1832),大雨连绵10日,牧马河波涛汹涌,冲塌南关房屋无数,街道几为河道。
    十四年(1834),知县胡廷瑞相度地形,倡捐兴筑南河堤,次年夏竣工,堤西端铸铁牛一座,上铸“金牛镇水”,兼洪水线警戒作用。
    十五年(1835),城北东沙渠两次决堤,漫没田地200余亩,漂没仓谷160余石,县署大堂下一片汪洋。胡廷瑞劝捐买山封禁保持水土,以图根治东沙渠水患。
    文宗咸丰年间,王贡生在上高川裴家垭开矿办铁厂,获利甚厚。本地士绅相继设厂10余处。生铁销往安康,铁锅行销邻县。
    穆宗同治元年(1862)三月,四川义军邓天王率众至西乡马踪滩。县城戒严,并派千总、把总统兵百人往堵,至回龙桥为义军全歼。
    五月,云南义军蓝大顺率队由四川经司上围攻县城九昼夜,知县巴彦善督兵顽抗,双方死伤惨重。后义军掘地道破城,东瓮城火药库轰发,延烧民房成火海。此役,城中人民死于杀戮焚溺者大半,后收尸垄葬于西北郊,号称万人坑;城内房屋仅存西门数十家。
    十二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等,会合云南义军由鄂入陕,前队至西乡县。
    本年,四川大竹县谢金周兄弟四人来西河(今沙后乡)筑窑烧制陶瓷,后迁十字路、马家窑,有窑10余座。
    二年(1863)正月,太平军向汉中及府属各县进攻,络绎过西乡境达20余日,约数十万人。翌年正月,太平军拔队东下,回援天京。 
    三年(1864),战乱之后缺粮,民食草根树皮。经再三恳请,豁免西乡三年钱粮。
    八年(1869)夏,西关回民屠夫马建元创制牛肉烘干技术,经后人不断改进,西乡牛肉干享誉遐迩。
    本年,知县张尔周设城工局,重修什字钟鼓楼。由县人王熙精心设计、督工监修,约一年建成。楼分四层,古朴典雅,冠绝汉上。
    九年(1870),建文峰塔于营盘梁(今东渡塔坡)。塔高4丈8尺,下周2丈4尺,共13层,为城郊一景观(“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德宗光绪三年(1877),连年大旱,复有暴雨夹冰雹,大雹如鸡卵。饿殍载道,人相食。县衙设局劝捐赈济,江西布政使、县人李文敏闻讯捐银1000两,以工代赈,建通济桥(今制药厂东侧城河石桥)。
    十二年(1886),旗人文麟任知县,性残暴,笞责3000余人,背后人称“文三千”。
    十五年(1889),进士姚定基,曾任刑部主事,回乡后讲学于下高川手心庵,文风盛极一时。
    十八年(1892),英国女传教士杭秀贞来县,筹办基督教会,在小南街建福音堂,后曾附设福音女校。
    二十五至二十八年(1899—1902),意大利神甫康乐尧等三人先后来县传教,在东关建天主堂。后附设天主堂诊所及圣经学校(40年代后期称三育小学)。
    二十九年(1903),牧马河由牛头山东南决口北流,威胁县城。知县阎佐尧倡筑西沙堤,河身复归旧道,得旷地200余亩,垦出拨充学产。
    三十年(1904)五月二十四日,始设西乡邮局。
    三十一年(1905),本县推行废科举兴学堂新政,就丰宁书院旧址创办高等小学堂,聘朱存诚为堂长。存诚妻陈玉洁亦在校任教,为西乡第一位女教师。
    三十二年(1906),姚守先主办白话报《劝学报》,介绍新知,开通风气。初以油印,继用枣木活字版排印。为汉中各县办报之始。
    三十四年(1908),阎佐尧撰《西乡乡土志》。并于当年调查人口,全县计33419户,男71951丁,女60323口。
    溥仪宣统元年(1909),知县林扬光,以工代赈,于西沙堤内挑新田百余亩,招佃补助学堂经费。并在堤内筑“望耕台”,建“涟亭”。
    本年,成立陕西咨议局,县人乔树楠、周本丰、杨泮林、徐培桂当选为议员。
    宣统年间,贡生江栖山在张飞庙办纺织厂,工人20余,以手工纺纱织布。
    三年(1911)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革命军起义,陕西省城及关中响应,但汉中府及属县官吏仍效忠清廷。西乡下高川王举之等领导保民团率先起义,十月初二进驻县城。议事会长黄朝镛阳奉阴违,密报汉中镇总兵江朝宗,江派城洋西三县民团总团总李岱岳率民团数千人攻陷西乡城,举之及数百健儿同时遇害。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改用阳历,并改县衙为县署,称知县为知事,改高等小学堂为县立高等小学校。
    民国2年(1913) 春,废府设道,全省设榆林、关中、汉中3道,西乡县属汉中道。
    本年,西乡定为汉中道国会议员复选区,道属各县初选之众议院议员,齐集本县投复选票。县人姚守先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任华卿为候补议员。同时选举省议会议员,县人刘焕章、王建中、熊元杰当选。又选县议会议员,成立县议会。
    夏,设教育会、农会、天足会。开始推进妇女放足、男人剪发辫运动。
    南区9地绅首捐办南区区立高等小学校于玉皇观。
    冬,县知事高增崇集资办织布厂,产宽机布匹及毛巾。
    民国3年(1914) 县立乙种农业学校于北后街旧考棚(今北小校址)开学(12年停办)。
    10月3日,汉中道各县成立关南民团联合会于西乡,旨在共保地方治安。
    是年,成立县商会,其前身为清宣统三年成立的商务分会。
    民国4年(1915) 紫阳茶运销甘肃必经西乡,为敛财赋,甘肃省派员来县设局,征收茶税(14年撤销)。
    民国5年(1916) 五里坝县佐许祚宣邀集东区11地士绅,捐办东区区立高等小学校于木竹坝。
    民国6年(1917) 实行禁种鸦片烟苗国策,英帝国主义干涉我国内政,竟派员会勘,深入西乡县境。
    民国7年(1918) 本县始用电报、电话。县城设电报局,半数乡镇架通电话线。
    选举第二届国会及省议会议员,县人李少唐当选众议院议员,吴光黼当选省议员。
    四川督军刘存厚被逐遁南郑。西乡奉令助川军饷,义仓积谷因而耗尽。
    民国8年(1919) “五·四”运动的消息经《新秦日报》传至西乡,乙种农业学校校长龚遵先向学生读报并报告其历史意义,又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作文命题,激发了师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情。农校及高小学生组成宣传大队,上街讲演、贴标语,发宣言:要求当局废除卖国条约,动员市民抵制日、英货物。城镇开展仇货登记。
    春夏大旱,川北灾民成群结队来县吃大户。县署不加抚赈,限期驱逐出境。
    西区12地绅首创办西区区立高等小学校于狮驼寺。后迁普贤寺,再迁沙河坎。
    四川督军刘存厚,派旅长吴震驻防西乡。
    民国9年(1920) 吴震于西乡病逝,潘文华接任旅长。潘上任后大征民工、木材兴建四川会馆。继而率部回川,城关被掠,沿途骚扰。
    民国10年(1921) 军阀混战,陕西督军陈树藩部退驻西乡,冯玉祥部吴新田率第七师追至。陈弃城前大掠三次,执富绅吴光奎等严刑拷打勒索金银。后逃入川,途经高川时沿路劫掠。
    民国11年(1922) 春旱甚,岁大饥,人相食。官绅赴太白洞“祈雨”。旅京同乡为陕南请得赈款11万元,仅分给西乡数千元。
    民国12年(1923) 3月7日,西乡旅外同乡创办《西乡》报于北京出版,月出一张,后改订成册。因政局动荡,曾数次中辍(20年停刊)。
    10月26日,军粮局强征高小一学生船柴并捕人,激起同学义愤,冲进县署殴打军粮局长叶逢春。县知事张邦直调一连军队抓走学生83人,张培芳(养吾)、魏天禄(福田)等7名学生抗议,被关押7天。学监王子菁被解职。
    本年,贯山水磨沟人王士志(子诚)于上海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西乡入党第一人。稍后入共产党的有丰东江隆基(1926),廷水陈浅沦(1928)。
    民国13年(1924) 春,陕南天足会长兼西乡天足分会长段慧君,在南河坝主持妇女大会,给天足妇女发银质奖章,放足妇女发铜质奖章。此后她常到各地讲演,影响甚大。
    是年,城内3处女子初小合并,于山陕会馆成立两级女子小学校。18年春,移察院街新建校舍后,改名县立女子小学校。
    民国14年(1925) 北区何庚伯组织农民反抗苛捐杂税,响应者近千人,被军阀吴新田军队镇压。庚伯赴西安取得陕军司令于右任的声援,惜返县时为零口峪地方团队杀害,时年30岁。
    暑假期间,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学生陈典伦(浅沦)返乡,在廷水组织大脚会,动员妇女放足,入会300多人。典伦毕业后被省民政厅于民国16年委为督放专员。
    冬,江隆基休学在家,组织青年成立丰东青年协进会,参与地方政治斗争。
    是年,司上农民300多人组织大刀会,奋起抗粮抗捐。
    民国15年(1926) 4月,四年来三次被委为本县知事的贪官郭翼离任,把持县政的豪绅“三老”——范鸣岐、任华卿、穆星阶,为郭树“青天三见”石碑于西关外,民众敢怒而不敢言。
    6月底,县城学生和市民数千人,于万寿宫集会并上街游行,高呼口号: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抵制“洋货”!教堂内“洋”人传教士闻声丧胆。
    夏,教育局开办丰宁书局,附设石印局。秋,购《平民千字课》及文具,在城关成立平民夜校4处。
    建平民工艺厂于马王庙,设染织、鞋、袜、木工4科,学徒30余人。
    民国16年(1927) 2月21日,县立初级中学举行开学典礼,教育局长李西轩兼任校长。
    春,上高川农民谢国礼等聚众2000余人,反抗暴政,翌年正月被镇压,牺牲20余人。
    民国17年(1928) 撤销汉中道,道属各县直隶于省。县署改称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
    9月,吴新田部旅长牛堉椿与西北军赵风麟师战于十里铺、牛头山一带,牛旅战败入川。
    民国18年(1929) 大旱成灾,兼有蝗虫、瘟疫,县设赈务分会。
    夏,省府派赵康侯为西乡县农村自治筹备处主任,开展农村自治工作。
    川匪扰西南区,焚掠杨河坝等乡镇。县保卫团赴私渡剿匪,调度失宜,全团覆没,新购快枪百余支尽为匪得。12月,中国国民党召开西乡县党员代表大会。翌年元旦成立中国国民党西乡县执行委员会。
    民国19年(1930) 旱灾继续,除水东坝外余尽赤荒。民食草根树皮,途多饿殍,赈务会多方呼吁,仅得赈款2000余元。
    6月16日,阅报室改建为县立图书馆,藏书4000余册,订报刊数十种。
    夏,川匪王三春大掠高川,焚五里坝街市,并至杨河坝图攻县城。县长房效祖率保卫团出击,自雨帽顶、老寨、天池追至亮垭子、白瓞河一带,匪败退镇巴。
    9月,王三春匪徒由高川经木竹坝仰攻大清寨时,尽搬木竹坝高小课桌作盾牌,抵挡滚木炮火,致使木小停办4年。
    中秋之夜,牛堉椿里应外合攻陷县城,横征暴敛,苛虐百端,并勾结各路股匪,其中7人自封司令,小股更多,时称“十八诸侯闹西乡”。
    民国20年(1931) 3月22日,陕西警备第一旅旅长王志远攻克西乡,牛堉椿率部东逃。
    代理县长金丽东倡办清明会演双台戏,延会期两月余。未几,省令升西乡为一等县,苛捐杂派纷至沓来,民逃田荒。
    夏秋,大水成灾,沙河坎、苦竹坝、蒲家坝、水东坝淹没禾稼5000余亩。赈务会集附近灾民于南河坝,每人仅给一、二元。无家可归者寄居五渠庙、李家祠堂等处,计口发赈粮。
    8月,西乡县民众代表张养吾携西乡人民负担苛捐杂税调查统计表11种及以个人名义代西乡灾民泣诉痛苦书1份,向省政府投递控告,并在西安张贴.散发。
    民国21年(1932) 2月1日,陕西省银行在西乡设办事处。
    中共陕南特委派党员刘传壁回西乡骆家坝开展工作,传璧发展一批党员,于6月份成立中共西乡特别支部。是本县第一个中共地下党组织。
    9月,由胡庶华率领的陕西实业考察团一组40余人过县考察,盛赞午子山白皮松为珍贵树种,采去标本。
    10月5日,中共陕南特委书记、陕南军委主席陈浅沦(改名陈潜)奉组织派遣回县,主持阳雀湾会议,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筹划鸡公田起义。由于泄密起义失败,刘炳盛、刘兆洪、钟明显当场遇难,刘传璧、万鹏皋、李文蔚、刘永庆被俘,均活埋于牛头山麓!
    12月12日,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进驻西乡廷水、私渡、骆家坝、钟家沟一带休整,协助地方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开展斗地主闹翻身运动。
    12月17日,成立川陕边区游击队,总部驻马儿崖。25日成立马儿崖区苏维埃政府,辖12个村政权,面积350平方公里,人口1万余。
    民国22年(1933) 2月13日,陈潜等在私渡鸡公田大院主持军政大会,宣布正式成立红二十九军。军长陈潜、政委李艮、军事指挥部负责人孟芳洲、政治部主任程子文。两个月内与敌战斗20余次,歼敌130余人。
    3月7日,红四方面军派营政委鲁福恩来西乡楼房坪,组建川陕省赤北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辖5个村政权、1支游击队。
    3月28日,汉中绥靖司令赵寿山率一○二团抵县,发布告民众书,部署围剿红二十九军根据地。
    4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混入红二十九军的叛徒张正万等,发动马儿崖反革命事变。陈潜、李艮、孟芳洲、程子文等40余人英勇就义。
    夏,汉中商人阎一亭来县,在北小操场和山陕会馆等处用手摇发电机放映无声影片。是为本县放映电影之始。
    8月,县府成立防赤分会,逮捕进步青年20人。共产党员胡耕和进步青年刘泽民被迫逃离西乡。
    民国23年(1934) 4月,袁刚匪徒盘据高洞子,袭击曲江洞,红军北路游击指挥部杨参谋长惨遭杀害。
    11月14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莅县检阅部队,并视察行政。16日返南郑。
    为防红军攻县城,县府成立建筑碉楼委员会,城乡共建碉楼19座。
    省建设厅于西乡设立汉(中)白(河)公路汉安(康)段工务所,领导兴修汉白公路。
    是年,汉中警备司令赵寿山签发关于保护午子山白皮松的布告,并缉捕盗伐林木者2人,盗树之风乃止。乡民将此布告刻碑镶于底观墙壁(今堰口粮站院内)。
    民国24年(1935) 2月10日,红四方面军奉令撤离楼房坪苏区,区、村苏维埃干部和青壮年30余人随军入川,后参加长征。
    4月,县府设清乡委员会,大肆搜捕杀害革命群众。并推行保甲制度,将全县划为5区、18联保、138保、2260甲。
    9月,县府庶务员校文律赴东区催款,带武装团丁4人,至下高川、五里坝时强提甲团枪支,聚众占据黑风山,自称司令。11月被擒枪决。
    民国25年(1936) 元旦,成立民众教育馆于西大街。
    4月,汉白公路汉中至安康段建成通车。省主席杨虎城视察汉白路,乘小汽车抵县,在北小大礼堂向各界代表训话。
    9月,西乡初中年前停办,经多方吁请,准于原址成立西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江伯玉任校长。
    秋,驻下高川的保安分队与王三春匪部勾结,因发生误会在街上枪战,双方和无辜群众死3人,伤数人。
    12月2日,城固至西乡联络电话线架通,从此本县通长途电话。
    民国26年(1937) 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辽、冀、鲁、豫、皖等省难民陆续来县者687人,县府设义民收容处安置救济。
    9月,中共领导下的革命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队)陕西总队,派平津流亡同学会抗日宣传演剧队(简称平津流亡剧团)赴陕南活动。黄佐舟等10人来西乡,积极开展演讲、演剧、贴标语、壁报等宣传,并至各学校教唱抗日歌曲,秘密发展民先队员。临走时留下一批进步书刊和宣传材料。
    10月,平津流亡剧团离县后,西乡简师民先队员李霞波、刘力邦等组成西简民先分队,办三日刊《战斗呼声》。不久,民先分队长李应钟(强奋)发起组织读书会,传播革命理论,读书会坚持到32年8月。
    12月,著名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作者、共产党员张寒晖,率西安二中、女中、女师等校学生组织斧头剧团,来西乡进行抗日宣传演出活动。
    本年,县府成立抗敌后援会、动员委员会等,加强抗日宣传。
    民国27年(1938) 年初,中共陕西省委派西乡人王德(余洪远)任汉中特委书记,特委后改为工委。
    县民教馆利用收音机,抄收广播新闻,刻印简报散发,向全县传播抗日战争消息。以后发展成为《西乡日报》,并交县国民党部接办,36年裁撤。
    5月,西大街小学校长李白瑜被无理撤职。在民先队支持下西小教员总辞职,学生罢课游行示威,驱逐新校长。同时,教育界清算教育经费,教育局长被罢官。
    暑假期间,各中小学组织宣传队上街下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尤以西简民先队查禁日货及慰劳抗日将士募捐活动成绩突出。
    8月,设汉渝(汉中至重庆)公路西万(西乡至万源)段工程处于县城。兴工至次年5月,因日军犯襄樊而停工,原机构改为汉南公路改善工程处。
    秋,因避日机轰炸,省立西安师范、西安女中、西安女师和西安私立培华女职相继迁来西乡。毕业于培华女职西乡籍学生百余人,城乡织袜者增至数十家。
    11月初,中共汉中工委按省委决定,派江涛(董学源)来西乡,主持成立中共西乡县工作委员会,孙生贤为首任书记。后由麻兆瑞(女)、樊述之接任。
    11月中旬,成立民先西乡地方队部,负责人黄仁毅。至次年初,发展队员约250人。
    司上农民罗明金等组织神团反抗暴政,参加600余人。县长王受泰率保安队分进合击,神团失败被驱散,首领多人遭杀害,部分人头挂于树上示众。
    本年,县设土地陈报处,全面清丈耕地。又经复查,全县有耕地375774亩。
    民国28年(1939) 2月,简师学生组成长风剧团,赴桑园、沙河、私渡、贯山、峡口、柳树店、杨河坝作抗日宣传,并秘密进行社会调查。3月8日,在杨河坝同时宣传演出的还有西安女中、女师和培华女职的宣传队。
    春,成立县卫生所,魏福田任所长。训练新法接种牛痘人员22名,分赴各联保推行新法种痘。翌年6月,卫生所改为县卫生院。
    7月7日,西乡各界在南河坝举行抗战二周年纪念暨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大会。
    10月,城内什字南口居民失火,延烧钟鼓楼,火烬三日方熄,全城鼎沸。
    民国29年(1940) 元月,国民党行政院社会部合作事业管理局建立西乡合作实验区,办有蜡烛生产、消费和信用合作社。翌年12月实验区移至凤翔。
    2月,中共西简支部以抗敌后援会名义,组织党员和民先队员12人成立先锋剧团,支书刘继述(刘洪)任团长,赴堰口、司上、杨家河及镇巴县城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并募捐款300多元。返校后出特刊介绍沿途见闻。
    国民党军政部第九补充兵训练处驻县。处长钱伦体率部队在南河坝修路、建亭、植树、种花,时称小公园。
    6月12日,成立志愿兵团,全县1122名爱国青年应募入伍,团长董仲岳。训练7个月后拨归三十六军上前方抗日。
    8月9日,因连降特大暴雨,牧马河水环城。西城门堆沙袋防洪,站南河堤边可以濯足。西关、草街、禹王宫、武昌馆、马道等街巷几成泽国。沿河岸倒塌房屋无数,并冲毁汉白公路簸箕河大桥。为近百年西乡最大洪水。
    本年成立国民兵团,负责调查壮丁,组织训练民众,为国民党军队补充兵源。其业务后交军事科。
    民国30年(1941) 春,奉令改西乡简师为县立初级中学,刘霞举任校长。
    5月,实行新县制,废除联保和区。全县设3镇、15乡、135保。
    夏初,驻县陆军第一五八后方医院一伤兵调戏妇女并纵火,被警察逮捕。众伤兵冲进县府大堂,县长赵和民电话请示专员魏席儒后,率警士击毙一人,伤数人,对肇事伤兵公开审判,执行枪决。
    9月21日,日全蚀。午刻昼晦,明星闪烁,人影迷离,鸡犬惊鸣。上午10时45分食始,12时32分复圆,计1小时47分。
    民国31年(1942) 2月,县设农业技术推广所及中心农场,举行劝农会,推广稻、麦、棉等优良品种。
    3月17日,中国银行设西乡办事处。6月成立县合作金库,辅导机关为中国农民银行。
    9月23日,大水,牧马河中渡五六十人挤一渡船,超载船翻,死30余人,陈尸南河坝认领,惨不忍睹。
    本年成立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调训基层行政及保教人员,共办14期。
    民国32年(1943) 2月8日上午,日本飞机9架轰炸西乡城关。先以机枪扫射,后投弹近30枚,其中定时炸弹5枚。死6人,伤多人,炸毁西中教室及广庆寺街、小东街民房多间,震损房舍无数。
    3月,县防空指挥部增加人员,城内外挖防空洞、壕百余处,居民备沙包、水缸等防火用具。
    初夏,美国陈纳德飞行队战斗机两架,返航汉中时误认牧马河为汉江,加之汽油不足,降落南河坝沙石滩上,围观群众数千人。次日汉中运来汽油后起飞。
    暑假末期,中共黄池支部在麂子寨开会被人告密,9月20日,支部主要成员刘继哲、周振兴、祝儒哲及原西简支部主要成员陈鼎昌、万发明、冯忠恕(心一)等11人相继被捕。刘继哲惨遭杀害,其他人判刑后送西安集中营或县看守所监禁。中共西乡地下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11月,省城恢复西安师范,将原留西乡的西安师范更名为省立西乡师范学校,江弘基为首任校长。
    12月,设航运委员会,摊派42万元,征集民工疏浚牧马河上游航道。翌年春,贯山至苦竹段工程告竣。
    民国33年(1944) 春,孙丘园等创办私立正本工业职业学校于禹王富。两年后改为县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复更名实用职业学校。夏,美机自汉中起飞,轰炸日占区武汉市,空战时一机负伤,返航中坠毁本县司上瓦房坪,驾驶员跳伞身亡。
    9月,设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各中等学校学生及社会青年200余人被征,翌年赴西安集中入伍。
    10月28日黄昏,日本飞机再次轰炸西乡城。广庆寺和北门外中弹数枚,炸伤2人,毁房多间。
    冬,匪徒李凤麟在枣园梁抢劫邮政架子车,被缉捕枪决。
    民国34年(1945) 3月,西乡民工11000人赴南郑修南门外飞机场。由于官吏中饱,民工饥寒劳累病死多人。6月,复令西乡民工2400人修城固飞机场,人民叫苦不迭。
    5月,第六区行政专员公署在西乡三郎铺办柞蚕技术训练班,区属各县均派人受训。本县有桑园、马踪滩、十二岭3个蚕场人员参加。
    7月15日晚,碾子沟农民出窑炭,被日军飞机发现火光,投弹10余枚。庙儿沟、丁家沟庄稼及山林遭受损失。
    8月15日,日本国无条件投降,8年抗战胜利结束。下午消息传至本县,群情振奋,上街游行,鞭炮声通宵达旦。
    10月8日,年前由郧县迁堰口的国立第一战时中学学生与西乡初级中学学生发生冲突。战中夜袭西中,捣毁门窗教具,次日复聚众准备闹事,一学生在东郊中弹身亡。专署来人调解,战中迁往南郑。
    民国35年(1946) 3月,三民主义青年团西乡分团筹备处召开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翌年9月1日成立西乡分团部。
    8月中旬,李先念、王震率中原军区解放军西进途中,一部经过本县子午、两河带。县城官绅惊慌,培修城防工事。
    11月,国民党南京政府召开(制宪)国民代表大会,10年前选举的汉中区代表安汉已去世,候补代表、县人江伯玉递补,出席会议。
    吴映湘叔侄合股,由外地购柴油打米机一台,于广庆寺街办五丰米厂。此为县境用机器打米之始。
    是年春旱,遍地蝗虫,入秋淫雨两月余。受灾田地12万亩,毁房437间,因水溺房塌死72人。无赈。
    民国36年(1947) 春夏,县设砻米运输委员会,加工大米22000包,两次征调民工3400人,挑运至宁陕东江口,以供军需。长途跋涉,怨声载道。
    12月,国民党为统一内部矛盾,实行党团合并,西乡县党部与三青团西乡分团部合并。翌年3月,党团员重新登记确定党籍。
    同月,国民党选举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分配西乡一名,县上4人竞选,孙丘园得票最多,结果,由国民党中央内定朱问民为西乡县国大代表。
    年终统计,全县32867户,144629人(女70679人)。其中非本籍864人:本省他县537人(女191),外省323人(女129),外国4人(女2)。
    民国37年(1948) 元月,柳树乡乡长带4名乡丁押5名壮丁送县,至大歇场,被农民李炳章等20余人拦截,壮丁获释。
    解放战争转入反攻。国民党为“防共”令自卫总队与保警队合并,成立县自卫团。县府设无线电台,用以传递军情政令。
    6月8日,三川乡狂风骤雨山洪暴发,冰雹大者如鸡卵,毁田地约7万亩,减产8成。灾后层层上报求赈减赋,辗转年余,迄无实惠。
    8月,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金圆券一元折法币300万元,物价暴涨,市场混乱。县城米价半年上涨50倍,食盐一斤160万元。
    年底,薛祥绥编《西乡县志》稿,经姚效先整理作跋,众手缮写,刘述庭承理石印,出版问世。姚效先纂述《西乡胜迹录》同时出版。
    民国38年(1949) 金圆券贬值,当局发行银元券,规定一元折换5亿元金圆券,并与硬币银元等值。而西乡银元券40亿元仅换硬币一元,纸币形同废纸,市场混乱不堪。
    5月,陕南同乡会私立西安乐育中学校长江伯玉,回县筹办乐中分校,借西乡师范校舍,招收高中新生3个班。
    7月,安康兵工厂工人陈文祥、杨树桐带一台4尺皮带传动车床来县,开办利通铁工厂。
    秋初,阴雨连绵约两月,河水暴涨,牧马河洪水距南河堤顶仅二三尺,漂没民房无数。庄稼秋封,严重减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1月,由石泉溃败的国民党中央军驻县南葛石一带,从城固溃退的省保安第二旅驻守城防。
    11月29日,国民党陕西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董钊,率省政府及保安司令部由城固逃至西乡。省府机关驻西中,董钊住县银行。12月3日,董钊得知重庆解放,大势已去,带一班警卫乘卡车逃之夭夭。
    12月4日晨,解放军在追歼两河口(今新瓦乡)国民党军队时,排长马廷臣、班长彭启生阵亡,葬于当地。
    12月5日(农历十月十六)拂晓,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九军五十七师一七○团进军至东渡,侦察排趁雾俘虏塔坡哨兵,一营追歼葛石一带的保安团,二三营涉水(大桥被敌炸毁)攻入县城,西乡宣告解放。次日解放沙河等地,共在县境俘敌1072名。
    12月7日,陕南行署工作队80余人随陕南独立三团来县接防,宣告西乡县人民政府成立,由牟铁铮代理县长。城乡遍贴安民告示。
    12月14日,吴亮明率40余名干部抵县,吴任中共西乡县委书记,并接替代理县长职务。15日,在南河坝召开庆祝西乡解放群众大会,与会6000余人。会后着手接管旧政权,恢复交通、邮电、贸易、复课等事宜。
    1950年
    元旦前后,县委定为宣传周,通过口头、墙报、话剧、布告,大讲形势和政策。1至3日,县城张灯结彩,社火、狮子、秧歌队不断,晚上火炬游行。并召开万人大会。
    1月14日,县委发出登记敌党团特的指示。年内共清查登记1300余人,分别予以处理。
    本月成立新华书店。2月成立县文化馆。
    2月2日,召开一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134人。讨论清匪肃特、生产救灾、公粮入仓及建立乡政权等工作。
    5月5日,农民代表会议开幕,选举成立县农民协会。
    5月30日,在白沔峡破获“陕南人民反共义勇救国军”反革命组织,逮捕6人;缴枪4支及印章、派令等罪证。
    6月14日,反霸减租运动在谯家店试点,后全面铺开,翌年4月运动结束,全县斗争恶霸62人,减租退押78498石。镇压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朱问民、程洪儒、陈伯章等。
    上半年成立县人民银行。
    7月1日,召开第一次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到会140人,集中整顿思想作风。
    本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乡县工作委员会(1957年5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西乡县委员会)。
    11月,解放军五十七师一六九团驻县,配合县大队清山剿匪,共消灭土匪11股,捕匪78名,缴枪千余支,子弹近万发。交由政府处决匪首晏风清、王家鼎等19人,判刑18人。社会秩序日益安定。
    12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江隆基回乡探亲,应邀在寒假教师学习会上作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报告,并向各阶层代表人士作土地改革意义的报告。
    本年冬,开展扫除文盲运动。校校村村办冬学,全县入学10450人(1952年推广速成识字法,改冬学为农民夜校;城镇称市民业余学校、职工业余学校)。
    1951年
    1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乡县人民武装部。
    2月14日,南河坝市场失火,烧毁半条街房屋。此后市场开始向北马路发展。
    2月底,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年底结束。全县共处决匪首、特务、恶霸、反革命分子71名,判徒刑145名。
    5月1日,全县18万人分17处游行示威,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罪行。
    5月6日,县一届一次妇代会开幕,成立西乡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7年底改称县妇女联合会)。
    6月15日,成立县抗美援朝分会,动员户户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代金,年内共捐款25428万元,寄慰问袋1226个。有521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
    7月22日,成立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土改运动分两期进行,次年4月结束。划定地主、富农4149户,占总农户7.77%。惩办不法地主237人,没收土地409139石通产亩,征收土地124206石通产亩,以及房屋、耕畜、农具等,分配给41546户无地少地的农民。
    10月,邮政、电报局合并,成立县邮电局。
    12月,县工会成立(1953年称县工会联合会,1973年称县总工会)。
    1952年
    1月,在党政干部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9月结束。查出贪污分子41人,有贪污行为的221人,共贪污21758万元,浪费1009万元,分别给予刑事、行政处分或批评教育。
    同时,在工商界进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4月,中共汉中地委书记祁果来县,指导互助合作运动。两月内,在变工队基础上成立劳动互助组5246个(其中常年组59个),入组农民42771人。冬季普遍进行整顿巩固工作。
    5月,本县基督教和天主教徒开展三自(自治、自养、自传)革新运动。8月,驱逐在教徒中散布敌对情绪的帝国主义分子、传教士耿安多出境。
    6月25日,在杨河坝开颁奖大会,樊和亭县长代表中央农业部向水稻丰产模范周盛贵颁发奖状和奖章。
    9月,奉令将杨家河乡划归镇巴县,翌年将镇巴王耳垭以北地方划归西乡县。
    11月,查田定产工作开始,次年4月结束。全县计有耕地696310亩,其中水田115920亩。田地各分11等核定产量,并颁发土地证及税契。
    1953年
    3月,抽调干部543人下乡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全县有105128人受到教育。
    本月,在业余剧团基础上成立县人民剧团(后改称县文工团)。
    4月5日,革命烈士陵园落成。其中烈士纪念塔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张养吾撰序,省委书记马明方题词。此为全省第一个由县人集资兴建的纪念塔,省上来人拍照并通报全省各县仿行。是日,机关干部、学生及各界人士代表前往陵园敬献花圈。
    5月,取缔一贯道及其他反动会道门运动结束,捕办道首30名,受骗道徒11203人声明退出一贯道。
    7月1日,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计全县56854户,243710人(女113369人)。普查发现葛石乡马廷贞(女),时年109岁,为本县有史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百岁老人。
    8月4日,由镇巴顺泾洋河而下的一艘木船在庙滩触礁,地县干部5人及家属2人遇难。县上组织捞尸,葬于革命烈士陵园(后迁出)。
    11月,开三干会培训骨干,在城乡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1954年
    1月,板桥乡肖家湾村肖含启互助组和丰东乡玉皇村戴承贵互助组,同时建成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土地、耕畜、大农具折价入社、按股和劳力四六分配的计酬办法。
    2月23日,成立县选举委员会,抽调干部和积极分子819人,开展第一次普选工作。选民参选率93.72%,选出乡人民代表和县人民代表。3月下旬,各乡召开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乡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和乡长。
    6月20日,中共西乡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开幕,传达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选举第一届委员会及常委会成员。
    7月21日,召开一届一次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常委会成员及省人民代表。
    10月6日,县委根据中央指示,由重点试办转向放手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至年底,全县共建初级社225个,入社农户5916户。
    12月,宣传实行义务兵役制,385名应征青年首批入伍。
    1955年
    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收回旧人民币。旧日币1万元换新币1元。
    4月1日,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相应更名。
    5月,县工商联合会成立。
    7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乡县委员会成立,召开一届一次会议,协商推举常委会成员。
    11月,在历时8天的三干会上,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决定大力开展互助合作运动。至年底,全县共建初级社869个,入社35172户,占总农户63%。
    1956年
    1月28日,县委成立肃反审干五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全县干部职工分批进行肃反、清理和政审。1960年结束后,又对新建企业和文卫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审查。对查出问题的人和事分别予以结论、处理。121人被定为反革命分子或坏分子。
    本月开始对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起工商业、手工业合作小组与商店。
    2月,试办高级农业社。即将初级社升级,取销土地分红,实行按劳分配。至8月,全县建起高级社305个,入社农户50327户,占总农户89%。
    3月,本县第一座抽水工程一王子岭抽水机站建成,灌田5000亩。
    8月1日,县广播站成立并开始播音。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县上组织以邓兴隆为团长的山区访问团,带戏剧、医疗、商业队至河西、楼房、大河、龙池的29个村,调查慰问当年红军和苏区干部、战士;对群众访贫问苦,服务上门。
    10月5日,中共西乡县委机关报《西乡报》铅印版创刊。最高年发行量达50多万份(1962年元旦停刊)。
    是年,毛泽东主席批转《西乡县杨河坝乡党支部正确领导了那里的互助合作》文,编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选集中。
    林业部森林航空调查队对西乡林地进行航测,为本县森林资源创立数据。
    1957年
    2月4日,西乡至镇巴公路建成,在古城举行通车典礼。
    2月18日,骆家坝乡打猎队长刘典清赴京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3月,杨河区农民张建宽以树叶为簧吹奏曲调,被选出席北京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5月,建立县气象站于戴家河。
    8月,省立西乡师范改办为西乡第一中学。城关镇创立民办东风中学。
    11月,遵照中央指示开始整风反右运动,经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向党交心和反击右派等阶段,于翌年8月结束。运动中斗争扩大化,认定资产阶级右派分子58人,分别予以法办、开除、交农村监督劳动等处分。
    12月,本县第一座水库——杨营乡蒋家沟水库建成,实灌田646亩。
    本年,奉令将两河、庙坝、张家铺子等地划归石泉县。
    1958年
    2月,精简机构,县区55名干部下放基层工作,83名干部下乡劳动锻炼。
    3月,开始“大跃进”运动,出现浮夸风。县委号召:大战40天实现水利化,全县掀起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热潮。31日于《西乡报》公布:“全县已基本实现水利化”。
    4月11日,根据上级指示,县委号召:苦战7昼夜实现“七无县”,即无麻雀、老鼠、苍蝇、蚊子、臭虫、跳蚤、虱子。全县人民奋起灭鼠、雀,打扫环境卫生,城乡卫生面貌有所改善。白龙乡龙王沟被省评为卫生模范村,制作模型参加省卫生系统国庆10周年成就展览,并出席全国卫生工作先进代表会。
    5月,成立县公证处及法律顾问处(两年后裁撤,业务并入人民法院)。
    6月23日,马鞍堰破土动工,4000多人上阵。由于追求进度,忽视安全,当年死亡72人。
    6月下旬,县委提出:总产翻一番,农业放“卫星”的号召。全县开展“解放思想,批判唯条件论、中游保险论”大讨论,并要求突击实现“车子化”、运输工具“轴承化”等。急于求成,欲速不达。
    7月,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全县上阵4万多人,3个月炼铁19328吨,其中由焖炉烧结的“海绵铁”12323吨;土高炉炼的铁板多数亦无用。人力、物力及山林损失巨大。采矿建炉时死亡11人,重伤10人。
    8月27日,成立红旗、东风两个人民公社。其后十几天,全县实现“公社化”,撤销区乡建制,实行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政社合一的体制。
    10月,实行“食堂化”,全县建立公共食堂3188个,近5万户、225600人每天在食堂进餐,宣传“吃饭不要钱,按期发工资”。由于脱离经济基础,群众不满,不久陆续停办。秋,葛石李家村农民在深翻地时,发现古代器物,后经专家鉴定,距今已7000年左右。在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上,以西乡李家村命名为“李家村文化”,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缺环。
    12月,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京召开。西乡出席3人,有桑园车子化集体代表王凤鸣、青龙水利化集体代表乔治林和骆家坝打猎模范刘典清。
    同月,茶镇至下高川公路建成通车。
    1959年
    1月23日,中共陕西省委在本县召开汉中、安康两地区党的组织工作现场会。
    2月,城郊农民明登文创作的小戏剧《一分工》被选参加省文艺会演,作者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艺创作会议。
    本月,按国家建设计划,县城将为石泉水库淹没,确定迁往丰东一带,基本建设一律停止(1970年原计划坝高降低,县城区恢复基建)。
    5月2日,开始纠正“大跃进”、“公社化”中的错误,召开全县共产党员大会及社员代表大会,6500多人在县上算帐退赔平调的财产。
    6月,陕西省柞蚕生产现场会在西乡召开,确定本县为全省柞蚕生产中心。
    7月13日,炎夏酷暑,气温高达39.7℃,为本县有史料记载之极端高温。
    9月5日,县火力发电厂建成发电,为本县用电之始。
    10月1日,县城开大会并举办展览,庆祝建国10周年。法院按照中央政策,特赦部分罪犯。
    12月,县城至峡口公路建成通车。
    1960年
    1月15日,省物价委员会在西乡召开陕南物价工作现场会。
    2月底,城关镇东风文工团参加地区及省职工文艺会演,《养猪场上》被选赴京参加全国职工文艺会演。
    3月2日,中央桑柞蚕检查团一行30人来县沙河柞蚕场检查工作。
    本月,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考古工作组来县普查,先后在葛石、板桥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处。共发掘陶片、陶挫、石斧、罐、钵等多件。为陕南第一次发现历史最早、文化层最深最丰富的文化遗址。
    4月28日,省财政工作支援农业生产现场会在西乡召开。省地县财税部门及甘、青、宁、新等省、区的代表300多人参加会议。
    5月10日,杨河民兵连长程洪安、白龙民兵班长张景英(女)出席全国民兵代表会后回县,在二中操场向干部师生作报告。
    5月11日,省柞蚕生产现场会再次在西乡召开,全省产蚕县社及有关单位代表86人与会。
    7月24日,县武装部举办野营及军事演习,武装基干民兵1850人参加,规模空前。
    夏旱秋霖,成灾14万亩,减产1500多万公斤,垮房122间,死15人;浮肿病患者1137人,外流谋生者1028人。县设生活安排办公室,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发救济粮723万公斤,救灾款11万余元,衣被8506件。外流人口全部接回,民心安定。
    10月5日,沙河水泥厂中秋节会餐,炊事员误将10个装过“六六六”药粉的碗盛菜,致使进餐职工71人中毒。26日,一中买赤小豆3斤防治流感,医药公司误将中药相思子卖给学校,让每人吃30粒,致使430人食后中毒,1人死亡。
    本年,西乡始用拖拉机,县拖拉机站有中型拖拉机3台/95马力,当年机耕地3600亩。
    1961年
    1月23日,省军区司令员杨嘉瑞代表省委、省人委来县检查生活安排上作。
    2月7日,县委开会研究决定:对于自然灾害和农村工作方法中的高指标、高征购、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等“左”倾错误所造成的群众生活困难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对3名犯有指挥错误的县、区级干部给予纪律处分。
    3月6日,人民法院判处1933年马儿崖反革命事变罪犯张万贵等3人死刑,其他罪犯分别判处死缓、无期徒刑。
    4月11日,召开三干会,学习贯彻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60条),确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并对生猪、鸡蛋实行派养派购。
    6月28日上午,5小时内降雨78毫米,牧马河水猛涨,杨营渠、潘家山渠决口,西关、东关、广庆寺街175户进水,垮房多间。县委、县人委紧急动员防洪抢险。
    本年,堰口刘家桥建成木制水轮机电站,装机30瓩。为县办小水电之始。
    1962年
    1月,县委书记处书记王海贵、杨耀荣赴京出席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7000人大会)。
    2月,调整社队规模,恢复区的建制,改管理区为公社。划全县为7区、48社。
    6月,加强集市贸易管理,规定国家统销物资粮、棉、油及粮油复制品不准上市。
    10月,陕西省体育代表团参加全运会后来西乡表演3日,项目有男女篮球、体操、乒乓球、射击、航空航海模型等。
    11月24日,县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并成立农村整社工作团,派242名干部开始第一批整社工作。
    12月,贯彻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进一步纠正“左”倾错误,对“大跃进”以来兴办的67个县区社厂矿,分别实行关、停、并、转,精简数千名干部职工充实农业第一线。
    1963年
    3月,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县掀起学习雷锋热潮,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9月,根据中央指示,县委决定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清帐目、仓库、财务、工分的四清运动。以板桥公社为工作试点。
    本年,建成杨营堰沟水库,灌田1300亩。
    1964年
    1月31日,西乡县学习雷锋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开幕,与会代表500名。
    3月,全县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的群众运动。
    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计全县60656户,283053人(女132906人)。这次普查又发现3位百岁老人。
    9月底,省委决定在陕南、关中、陕北各选一县为试点,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清政治、经济、组织、思想的四清运动。西乡被选定为陕南试点县。
    11月10至20日,省委“社教”工作团8444名干部进驻西乡。其中:中央机关383人,西北局和省级机关1296人,余为军队、大专院校和汉中、安康地区地县区社干部。西北局书记、省委书记和地委书记亲临坐镇,全县72%的社队和机关单位开展第一期“社教”运动。
    12月,“社教”运动进入批判斗争高潮,共批斗“四不清”干部群众1万余人,出现“畏罪”自杀案182起。
    1965年
    1月,县上首次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省委第一书记胡耀邦来西乡视察“社教”工作,宣讲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23条)。对于纠正西乡“社教”运动中打击面过宽、减轻干部群众思想压力、稳定农村形势起了重要作用。胡耀邦还表态由省支援西乡兴建马踪滩水电站、苦竹坝柞蚕场和东渡、古城两座大桥等工程。3月,按照胡耀邦指示,省上拨给西乡大批救济物资及35万元救济款,并减轻公购粮负担。群情振奋,掀起治山治水、发展多种经营的热潮。
    春,对私有房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西乡县房地产管理所,接管地主、富农、资本家超标准房产和改造市民超标出租房产,面积达36634平方米。
    5月22日,第一期系统“社教”运动结束,工作团离县。运动中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399人,补划地主、富农123户。有经济问题的17651人,清退粮412万斤,款162万元。
    5月底,汉中地委副书记张树诚兼任西乡县委第一书记,县委恢复工作。
    6月1日,县委主编《支部生活》报创刊(次年元月停刊)。
    9月,开始在白龙、贯山、大河3个区进行第二期系统“社教”运动,次年3月结束。运动中定“走资派”112人,清退粮138万斤、款77万元。
    1966年
    4月8日,县委学习毛泽东主席对原杨河坝乡党支部政治工作的批示,决定在全县宣传推广这个经验。随之兴起城乡要道树立批示牌、墙头书写毛主席批示和语录的热潮。
    本月,柞蚕原种场在苦竹坝建成。稍后,西安电影制片厂来县摄制纪录片《西乡柞蚕》。
    5月,县委根据上级布置,号召工农兵群众批判所谓“三家村”反革命罪行。自此,本县“文化大革命”开始(详见《文化大革命与拨乱反正》)。
    9月,柏林公社在揪斗“牛鬼蛇神”时大搞逼供信,逼出“黑旗党反革命集团”案,涉及2县7社428人。10月,经地县调查认定为假案。同时,三郎、私渡、廷水、白龙、杨河等区社反映的10余起反革命集团案均予否定。
    10月1日,由省公路局承建的红卫(古城)大桥、东风(东渡)大桥建成通车。
    1967年
    1月16日,气温骤降,西乡出现有记载之历史最低温度-10.6℃。
    1月下旬至2月初,“造反派”纷纷夺权,本县党政机构全部瘫痪。
    2月24日,县人民武装部成立“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取代县人委职权。
    6月15日,县内两大“造反派”互不相让,联合告吹,打砸抢及武斗事件不断发生。
    10月,修筑古城水库的农民排除派性干扰,完成筑库工程,可灌田1050亩。
    1968年
    上半年,武斗逐步升级,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市面萧条,城乡气氛紧张,甚至路断人稀。
    8月下旬,驻汉中解放军8318部队政委带兵至峡口,强迫西乡两派停止武斗,交出武器。
    9月13日,西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由75名委员组成,其中军队代表6人、干部代表12人、“造反派”组织代表57人。随后成立中共西乡县革委会核心小组,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体制。
    本月,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通令收缴零散武器。部分教师、学生返校“复课闹革命”。
    10月初,县革委会布置开展“清理阶级队伍”的斗争,先后派解放军、工人和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3400余人次,进驻各基层单位,对公检法机关实行军事管制。
    11月,城镇初中高中毕业生开始分批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后两年内,全县插队知识青年共4608名,其中外地来县知青1564名。
    1969年
    1月29日,汉中地区革委会在西乡召开“清理阶级队伍”现场会,要求各县推广西乡的经验。会后,县革委会“大打清队人民战争”,共揪斗10735人,其中公社以上领导干部259人。对被揪斗对象大搞逼供信,无情批斗,制造出大量冤假错案。
    3月,县革委会效法甘肃会宁县下放居民经验,强制城镇居民、集体职工1404户、5561人下放到47个公社插队落户劳动。下放人数之多居全省第一位,占汉中地区下放居民数的一半,占当时全县非农业人口17800人的31.2%。西乡居民下放新闻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本月,县机砖厂于王子岭建成投产。杨河公社龙洞河水库建成,可灌田7500亩。
    4月,杨河坝大队党支书马家才出席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
    9月,县设战备办公室,城镇机关“深挖洞”,修筑防空地道。
    10月1日,王国良、李大谦等代表西乡人民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本月,马踪滩水电站建成发电,装机800瓩。
    11月,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省革委会副主任胡炜,来西乡杨河坝大队检查“抓革命促生产”工作。
    1970年
    1月11日,县革委会召开中小学“教育革命”会议,历时半个月。县区社有关领导、“工宣队”、“贫宣队”负责人和部分教师、“红卫兵”代表1527人与会。会议提出“以战备为纲,走政治建校的道路”。
    3月31日,公检法军管组在南河坝召开万人公判大会,判处武斗中杀人犯毕永兴等5人死刑。4月,依法拘留在各级革委会任职的武斗中杀人犯7名。
    6月,为修建阳(平关)安(康)铁路,县上成立民兵师,调15000人先修便道。11月增至6万人,配合铁一局工人全线施工。
    本月,县水泥厂于鹿龄寺前建成投产。
    8月,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重点仍是打击反对“无产阶级司令部”和反对“文化大革命”的对象。
    9月,县制药厂建成投产。同时成立县汽车运输公司。
    10月,县委副书记袁相曾在“文革”初期被迫害致疾,含冤去世。
    1971年
    1月1日,本县第一幢四层楼房——饮食服务公司大楼落成。
    3月11日,参加修铁路的白龙公社民兵营失火,烧死4人,伤6人,烧毁工棚49问。
    6月,县上组织工作队,开始分期对各社队进行“基本路线教育”,整顿基层组织。共开展8期,先后抽调干部及农村积极分子2711人次。
    本年建成堰口水轮泵群,装机120瓩。
    1972年
    3月,中国建设银行西乡支行在进站路成立。
    4月,降低坝高的石泉水电站全面动工,本县茶镇等3区、9社、24个大队、6424亩耕地属库区淹没范围。县设库区移民安置办公室,搬迁公社以上机关39个,群众973户、5186人,房屋5365间。
    10月1日,阳安铁路县境段竣工通车,县境路长75.26公里,通过隧道57处,桥梁74座,设车站7个,乘降所2处。阳安线是本县交通大动脉,为全国第2条电气化铁路。
    冬,由沙河区民工承建的北山排洪渠修通,东西沙等五渠之害从此根除。
    12月30日,县消防队成立。
    1973年
    1月,国营秦峰机械厂于沙河坎建成投产。
    4至6月,为扭转国家优良种畜之一的“西镇牛”品种退化趋势,全县开展普查鉴定选优淘劣工作。3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农村,阉割劣等公牛3241头,选留等级公牛599头。
    7月,马鞍堰干渠通水。渠长49公里,可灌田65000亩。两次上下马,历15年,累计投资1037万元,总投工648万工日,为本县最大水利工程。
    12月,汉中地区茶叶基点公社会议在西乡召开。时,峡口公社于小沟梁开垦茶园百余亩,为陕西省第一个社办茶场。
    1974年
    3月4日,县革委会根据中央部署,决定在全县开展“批林(彪)批孔(丘)”运动。后又组织“工农兵理论队伍”“评法(家)批儒(家)”,大搞影射史学,批判干部群众中的“右倾复辟思想”。
    3月12日,县革委决定给城关中小学派驻工宣队,农村中小学派驻贫宣队,由工人、贫下中农领导学校的“斗批改”。宣传队组织学生学习交白卷的“英雄”张铁生和《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大批“师道尊严”,全面否定考试制度,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9月中旬,4天降雨342毫米,牧马河最大洪流量5020立方米/秒,受灾农田4万余亩,房屋6056(倒塌988)间,死7人。干部群众积极抗洪抢险救灾。
    本年,沙河至廷水、柳林至桑园两条公路建成通车。
    1975年
    1月,县办酒厂建成投产,为全省25家饮料酒厂之一。
    7月,由县区社党委书记64人一行赴大寨参观,回县后学习大寨“想大的干大的”,全县到处改河造田,炸山头搞人造平原。劳民伤财,成效甚微。
    9月5日,堰口渡船因超载沉没,淹死8人。
    本月,县委书记王世清出席全国农业会议,向中央作出建设茶园10万亩、年产茶5万担的保证。会后率干部社员7万人,掀起垦荒筑梯种茶的大生产运动。四个冬春开辟茶园37574亩,为本县茶叶发展奠定了基础。
    秋,成立西乡县卫生进修学校。
    本年,汉白公路县境段改建,始铺渣油,路况升为三级。次年,西镇公路县境段亦改建为三级渣油路面。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江青一伙禁止悼念,干部群众自发地进行悼念活动。
    本月,根据上级布置,全县开展以反对邓小平为目的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批判所谓“复辟回潮思想”及“唯生产力论”;宣扬“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谬论。多数群众困惑不解。
    3月,全县中小学校推广杨河公社教师与贫下中农定期对流的所谓经验,后又学习“朝农”经验,师生多半时间参加体力劳动。
    4月,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来西乡杨河坝大队检查农田水利建设,并到老湾治河工地视察。
    6月,县百货公司购进16时黑白电视机一台,可收看中央电视台节目。为本县有电视之始。
    7月5日,县委副书记王国良率县社干部66人去湖南省学习茶叶生产经验。
    8月16至23日,四川松潘地区连续发生6至7级地震,本县有震感。县上成立防震指挥部,组织群众搭棚防震。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全县人民哀悼。
    10月24日,全县人民分地区集会游行,庆祝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文化大革命”至此结束。
    1977年
    1月4日,县上召开生产队长以上五级干部会议,工人、贫下中农及知识青年代表等4372人参加。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决定深入揭批“四人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打农业翻身仗。
    3月,陕西省茶叶工作会议在西乡召开。
    5月,县革委副主任范来成出席全国茶叶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西乡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基地县之一。
    7月,本县加工碘盐防治地方病甲状腺肿(瘿瓜瓜)成绩显著,县革委副主任王登科出席全国防治“地甲病”工作会议。
    10月1日,于官屯山创建电视差频转播站。
    12月,马营坝水电站建成,装机2850瓩,与马踪滩水电站联网运行。
    本年,省地派飞机来西乡播种造林,县设飞播办公室协助。
    驻县部队在北郊建立五三八医院,接待群众就诊。该院军医编印《西乡植物药调查》一书,本县医药界获益匪浅。
    1978年
    3月,于南河坝旧河堤外约80米处动工新筑防洪堤。
    4月,龙池公社及邻社发生山林火灾,历时一周,烧毁林地46779亩,荒坡22538亩,房屋4间,死亡及重伤各1人。县上组织3400人灭火,省民航局派飞机来查探火情。
    本月,县氮肥厂于牛头山下建成投产。
    6月,白龙中学学生张祥录在陕西省第八届运动会上,获800米、1500米和3000米3项冠军。翌年6月,又代表国家在法国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获800米第9名,在访问卢森堡的田径赛上获800米第3名。
    12月29日,县委成立揭批查“四人帮”办公室,清查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以及“文化大革命”中打砸抢首恶分子。
    12月18至22日,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县干部、群众学习会议公报,精神振奋。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从此,工作重点由抓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本年,开始复查纠正“反右派”、“反右倾”、“社教”及“文化大革命”等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处分干部的冤假错案,“右派分子”全部纠正摘帽。
    1979年
    2月初,县委决定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的原县委书记张树诚、县长曹玉玺等119名干部宣布平反,恢复名誉。稍后,有关部门对含冤去世的干部平反昭雪,落实政策。
    3月,下放居民开始回收(至1983年共收回1404户、5278人)。
    7月8日,成立西乡县第三中学,校址设南河堤。
    10月1日,县体育场建成露天看台式灯光球场,可容观众5000人。
    本月,运毛竹军车一辆违章载人,于白勉峡十二岭下坡高速转弯车翻山涧,死亡10人。
    11月,根据上级指示,县委成立复查纠正冤假错案领导小组,抽调干部和积极分子910人组成专案工作组,共纠正平反“三案”6380件。
    本年,全县摘掉3908名地、富、反、坏四类分子帽子(剩余42名于1984年摘帽),纠正错划错戴的346名,纠正“社教”以来补定地主、富农分子338名。地富子女的成分同时予以改变。
    县燃料建设公司建成蜂窝煤加工厂,城关和平川群众生活燃料逐渐改烧木柴为烧煤。
    1980年
    1月,中国农业银行西乡支行成立。
    3至4月,地区在西乡试行直接选举县人代会代表,差额选举县社两级人民代表。
    5月24日,县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开幕。根据《组织法》规定,始建县人代大会常设机构——西乡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时,取销县革命委员会名称,恢复县人民政府,下属机构相应更名。
    9月,县医院新建门诊大楼落成应诊。东方红医院改为县中医医院。
    本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本县全面推行三包(包工包产包投资)到组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同时出现小包工、大包干、包产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并给社员划分承包地、自留地、饲料地和自留柴山。农民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
    1981年
    3月,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月活动。
    4月29日,汉中地委书记周雅光率全区11县(市)委书记,来西乡司上公社穿心店二队参观包产到户情况。
    6月,全县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在此基础上编纂的《西乡地名志》于1986年底成书。
    7月,成立西乡县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调250多名科技人员历时两年多完成综合报告汇集一册。
    8月,连降暴雨,沙河坎决堤毁桥多处,杨营公社李家湾、新房院子及丰东公社王家砭滑坡,倒塌房屋1898间。除国家救济外,群众捐献衣物8731件、钱11077元、粮票28000斤支援灾区。
    10月,沙河后沟水库建成,灌田2567亩。
    11月,县委、人大、政府组织231人参加的检查团,检查处理贯彻《森林法》、落实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政策中的问题。
    本年,杨河公社拱桥大队出土古象化石,左肩胛骨重百余斤,门齿一截重30斤。经西北大学古生物化石专家鉴定,距今约300万年。为县境出土文物中年代最早者。
    1982年
    4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汉水考古队,在板桥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一个6000年前先民创作的骨雕人头像。认为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骨雕艺术品,并被列为陕西省文物“十最”之一。
    5月,恢复县公证处及法律顾问处(不久改名律师事务所)。
    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共81540户、385999人(女183610人)。
    同日,新建西乡电影院落成,设座位1072个。
    7月10日,白家坝渡口船工操作不当而翻船,淹死11人,其中白龙中学女生8人。
    9月2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捕获湖南流窜本县的特大盗枪劫款潜逃犯庆功表彰会。公安部来电祝贺,湖南、陕西两省公安厅派员参加。
    本月,县羊毛衫厂建成投产。
    冬,钟家沟救尸河水电站建成,装机160瓩。同时建成土地梁水库,可灌田1723亩。
    召开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成立西乡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3年
    1月,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一月多时间全县共作节育手术3万余例。
    4月6日,党政机关联合召开纪念陈浅沦烈士殉难50周年座谈会,在文化馆举办陈浅沦烈士事迹展览。
    5月,县茶技站谭德润和丰东茶场余祖强参加全国青年茶叶研修团,去日本学习3个月。
    7月1日,成立西乡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9月10日,成立西乡县农业职业中学。
    9月20日,法院在南河坝召开万人公判大会,本着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精神,判处7名罪犯死刑,36名罪犯无期或有期徒刑。
    10月,贯山牧马河大桥建成。翌年,峡口峡河大桥亦建成通车。
    12月15日,二郎中学学生赵礼虎舍身冒寒,在金牛滩水库救出4名落水者,被团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月前,葛石小学学生史艳秀救出落入堰塘的一名女孩,自己献出生命,受到县上表彰。
    本年,杨营青龙大队、碾子沟田禾大队等地,因暴雨滑坡倒房2347间。国家发放灾民建房、搬迁补助款26万余元。
    1984年
    1月6日,在峡口举行峡(口)大(河)公路通车典礼。该路全长82公里,修建历时8年,投资224万余元。至此,全县8区45个乡(镇)通公路。
    1月13日,年前开始的机构改革结束,县级党政群机关由51个压缩到38个,县委、政府领导人平均年龄下降,文化程度提高。
    本月,中国工商银行西乡县支行成立。
    3至5月,政社分设,废人民公社,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板桥公社分为板桥、堰口两个乡,沙河公社改为沙河镇。
    5至7月,汉中行署在本县供销社系统进行体制改革试点,核心是由全民改为集体,由官办改为民办。孙克华副省长来县视察表示赞许。
    8月,商业系统各大公司49个门市部,分别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10月4日,李永安、赵忠友两位副县长,分别率领干部去江、浙及京、沪一带考察经济。回县后,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办起一批地方企业,使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成倍增长,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10月9日,县政府将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荣立战功的本县7名战士的立功证书与勋章送到各自家中。向黄治发等11名烈士家属进行慰问,在烈士家乡贯山、杨河分别举行追悼会。
    11月至12月,县委宣传部组织本籍参加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立功战士罗荣轩、姜世荣向县、区、镇机关学校作英模事迹报告28场,听众58000余人次。
    12月25日,西乡至洋县公路建成通车。
    1985年1月24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武部联合组成慰问团,分赴19个乡镇,向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295名战士家属进行慰问。烈属黄连发、周治斌作为西乡战士家属代表,出席“两山”前线部队指战员代表大会。
    2月1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振兴家乡座谈会,在外地工作的西乡籍科技人员、知名人士81人应邀参加。
    4月22日夜,午子山药王殿未熄香签复燃,使新修药王殿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2万余元。25日,县政府决定:午子观、鹿龄寺、文庙大成殿和照壁、铁牛、何家垮新石器时期遗址、李家村新石器时期遗址、马儿崖、陈浅沦旧居、鸡公田起义旧址、楼房坪苏维埃政府遗址、烈士陵园等11处,列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11日,赵忠友副县长和政府干部白永明、马素洁等乘经委吉普车,由张镇明驾驶自汉中返县途中在马踪滩翻车坠入牧马河,车内大小8人全部遇难。14日,县上为遇难干部开追悼会。
    8月7日中午,私渡乡红星村村民郭江荣、马良芳夫妇,因琐事与陈远秀等口角撕打,郭穷凶极恶,一小时内杀死陈及家人、亲戚大小9口。法院判处郭、马二犯死刑。
    9月10日,隆重庆祝全国第一个教师节,县政府表彰奖励先进教育工作者50名。
    9月下旬,被评为省优秀产品的西乡牛肉干和松花变蛋,选送至京参加农牧渔业部农产品展销会。
    本年,二中学生李文德获全国数学联赛陕西赛区第一名(次年获全国中学生物理决赛三等奖)。
    1986年
    春,全县群众集资办学活动告一段落。两年共集资545万元,其中个人捐献173万元。用于新建校舍3096间,维修2561间,添置课桌凳17705套,一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3月,本县共青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春季造林5000亩、路旁植树6万多株,被团中央、交通部授予“公路绿化先进县”称号。
    5月,省地普教检查团来县检查验收普及教育工作,认定西乡县合格。省政府颁发了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嘉奖令、锦旗和奖金。
    本月,省优名茶西乡“午子仙毫”参加商业部在福州召开的全国名茶展评会,被评为43个名优茶之一。填补了陕西无全国名茶的空白。
    7月22日,沙后、板桥、葛石及城关附近遭九级狂风和暴雨冰雹袭击,9371户受灾,风揭屋瓦5075间,倒房496间,拔树千余株,死1人,伤250人,县城断电5小时。
    本月,省政府确定西乡为贫困县,下拨无息贷款50万元为扶贫基金。
    10月,县自来水公司建成,开始在城关部分供水。该项工程总投资55万元。
    12月,本籍战士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45人荣立战功,其中一等功1人,二等功6人,三等功38人。
    本年,县化工厂产品“林果”牌单宁酸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填补了陕西生产固体单宁酸的空白。县制药厂产品“杜仲酊”远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县酒厂“鹿龄”牌中国黄酒,获省优秀食品奖,“唐宫玉液”酒获省“唐都杯”奖。
    1987年
    3月,县级机关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在南河坝整地修路,植树种花,建喷泉、置桌椅,初具公园规模。
    7月23日,县政府决定在氮肥厂、县运司等32个国营企业实行厂长(经理))任期日标制及承包经营责任制。
    10月25日,民办公助牧马河上渡大桥建成举行通车典礼。总投资为127.34万元。筹建中,全县人民慷慨解囊,捐献资金55万余元。
    本月,县羊毛衫厂因生产“海云”牌晴纶膨体纱童套装,产品销往法国,获省开发儿童生活用品先进企业称号。
    11月,台湾当局解除禁令,本县去台人员孙廷艳夫妇率先返乡探亲。至1990年底,全县接待离乡40多年回县探亲台胞98人(次)。
    12月,历时10个冬春的南新堤防洪工程全部完成,堤长3050米。
    本年,于东郊建成11万伏变电站。
    1988年
    2月16日,在官屯山兴建的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建成,投资4.5万元。
    本月,西乡冷库在东渡建成投产。杂竹纤维板厂在西关建成投产。
    3月7日,侯宗宾省长及地委领导来县检查工作,视察羊毛衫厂和葛石乡个体户菌种厂。
    6月19日,县农械厂生产的6MF90型分离式碾米机,在全国碾米机评比中名列第四,受到农牧渔业部奖励。
    7月28日,西乡县人民政府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整顿社会治安先进集体”。
    10月19日,中共中央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及陕西省军区司令员王希斌,来县视察民兵预备役工作。
    12月,西乡“午子仙毫”茶叶获中国优质保健产品金鹤奖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牌奖。县樱桃罐头厂试制的无核樱桃罐头在全省食品评比会上夺冠,在全国“星火计划”科技成果交易会上获金奖。
    本年,县上按照国家“星火计划”,把发展五棓子优质品种肚棓,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点项目,实行优惠扶持政策,使全县棓树发展到370多万株。次年,肚棓产量达300吨,销售收入525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肚棓基地县。
    1989年
    3月,国家将西乡县列为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区,并确定为44个示范县之一。县上决定以马踪滩、杨营、堰口、罗镇等乡为“长防工程”试点乡,规划全县15年造林百万亩。
    春夏之交,国内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与国际大气候相配合,在北京、西安等地煽动学潮直至动乱、暴乱,谣言四起,波及本县。县委、县政府组织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师生和全县人民,学习中央有关文件,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并采取防范措施,除个别学校极少数人曾捐款声援学潮外,全县城乡社会稳定,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大局。
    6月6日22时至7日6时,黎家庙、柏树垭和新瓦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8小时降雨740毫米,其中7日零至1时,降雨100毫米,为百年罕见。成灾6800亩,倒房83间。政府组织灾民生产自救并予救济扶持,灾民平稳渡过了难关。
    9月30日,首届汉中文化艺术节西乡“午子金秋”开幕式在县体育场举行。
    11月1日,为“土地警钟日”,此日起,在全县开展《土地管理法》宣传月活动。
    12月,由江伯玉等发起的群众团体——飞凤奖学基金会成立,200余人自愿捐款3万余元(李惠贞独捐1万元),次年,奖励品学兼优中学生24名。
    本年实行水稻技术集团承包,全县水稻比上年增产10.7%,全年粮食总产达139119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1990年
    2月,县土地管理局被评为全国土地管理先进单位。
    3月4至6日,中共汉中地委扩大会议在西乡召开,专题研究扶持西乡问题。会议认真分析县情,提出三年改变落后面貌、达到财政自给的目标,研究制定了扶持政策和措施。
    4月4日,县火葬场在古城村建成,县政府印发实行殡葬改革布告,规定干部职工和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城关、杨营、板桥、堰口、葛石等17乡镇为第一批火葬区。
    4月19日,原杨河中学学生黄晓平,在全国赛艇冠军赛中获男子2000米单人双桨冠军,被选入国家集训队。在9月举行的十一届亚运会上,获得双人双桨赛艇金牌,受到国家和省、地、县的表彰奖励。
    5月17日,省委书记张勃兴在地委书记张永福和行署专员赵世居陪同下,来县视察工作。
    6月,在广州召开有部优名茶参赛的全国优质食品评比会上,西乡“午子仙毫”茶名列全国第8、北方茶区第1名。
    7月1日零时,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407856人(女190630人),其中百岁老人1名。
    7月中旬,西乡一中高三学生汪建华,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满分的成绩获得金牌,并与队友一起,使中国队获团体总分第1名。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受省、地、县的表彰奖励,被评为1990年陕西省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7月31日,高川区遭受暴雨袭击,交通、通讯中断,当日,刘维隆县长、张柏林副县长带工作组赴灾区指挥抢险。8月15日,堰口区暴雨成灾,县委书记高德庆、副县长李永安、田钧文先后带工作组赶到现场,组织救灾。这两次成灾面积共3万亩,倒房711间,死3人。全县各行各业捐款1.4万元,粮票及大米1.5万公斤,衣物8000余件,支援灾区人民。
    9月8日,全国“亚运之光”火炬接力传递活动中的汉中地区火炬队,传入县境,在西关县印刷厂门前举行火炬交接仪式后,穿城而过,城关万人夹道迎送,盛况空前。
    11月11至12日,省林业厅在西乡召开“长防林”建设现场会,先后参观民主、枣园村造林现场和史家湾村育苗基地,副省长王双锡到会讲了话。
    12月10日,县上抽调190名干部,开始在城关、堰口镇和板桥乡进行为时三个月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全县三年完成。
    年内,在城区基本完成主要街道铺水泥路面、安装给水排水管道、改造旧城河、新修河滨路等工程。汉白路过境段城区改造工程开工。
    本年,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7262.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077.7万元,农业总产值10185万元,粮食总产142505吨,均创历史新纪录。附:文化大革命与拨乱反正
    西乡是历次“左”倾运动的重灾区,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灾难尤为深重。当时,各种批判会、斗争会、声讨会遍及城乡,形形色色的造反组织,由辩论、分裂进而武斗,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备受迫害与摧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和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一、前奏
    “文化大革命”的形成不是偶然的,50年代末,即已出现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急躁冒进等“左”倾错误。1964年的“社教”运动,又错误地提出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西乡是全省三个社教试点县之一,由地、省、中央、军队和安康地区抽调下部8444人组成社教工作团。中共中央西北局及省、地委书记亲临坐镇。两期社教历时一年零五个月,除补划地主、富农成份外,批斗领导干部349人,其他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受处分的县委书记、县长及部局(区)级领导98人,占同级干部46%。由于打击面宽,人人白危,发生自杀事件182起,死亡者中除干部外,还有工、农群众及民主人士。
    “社教”期间,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和陕西省委第一书记胡耀邦曾于1965年2月来西乡视察,纠正了一些过火行动,但整个运动依然“宁左勿右”。“社教”结束不足三个月,一场规模更加庞大、斗争更加激烈的“文化大革命”又接踵而来。
    二、爆发
    1966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六”通知和《人民日报》社论《触及人类灵魂的大革命》后,县委立即成立“文化革命小组”(后更名办公室),各单位纷约效行,大揪“黑帮”及本单位的“三家村”。6月,县文革小组以工作组的名义派驻城内三所中学,遭到抵制,县委文革办公室指挥失灵,只得“靠边站”。随即大街小巷,相继出现“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炮轰旧县委,火烧×××”等火药味极浓的标语,大批青年学生佩带“红卫兵”袖章,以“破四旧”为名,从8月开始,首先对教师和从事文化行业的业主进行揪斗。接着,城乡掀起抄家风,“红卫兵”擅自闯入家室翻箱倒柜,抄没范围从字画、古籍扩大到装饰、摆设以及他们认为不顺眼的东西。“红卫兵”还焚烧剧团戏箱,捣毁午子观、鹿龄寺等处珍贵文物,连文庙大门的精美石雕工艺亦未能幸免。在这场运动中,全县文化珍品的损失是难以统计的。
    9月以后,全县各地造反组织相继建立,出现了各种名目的战斗队,任意揪斗领导干部、“反动学术权威”和无辜群众,游街盛期,每天都有“红卫兵”押着长串被揪斗者,挂牌、戴高帽子,更有花样翻新地在人身上刷浆糊,贴标语,给妇女脖子上挂破鞋,涂阴阳脸(半红半黑)等,游斗中鸣锣开道,高喊“把旧世界打个天翻地覆”等口号。
    不久,造反派之间发生分歧,在街头公开辩论,断章取义地打《语录》仗,继之谩骂、吵架、大打出手。导致工厂停产,学校停课。1966年11月,西乡“红卫兵”代表150人进京,接受检阅。年底,“大串联”开始,外地学生每天成百上千路过西乡,本县学生则北上、南下、东征、西进,足迹遍于全国。县城内“红海洋”风靡一时,忠字墙、语录壁随处可见,形式主义的“早请示、晚汇报”应运而生,锣鼓、口号声昼夜不绝,社会处于狂热的骚动之中,秩序日益混乱。
    三、高潮
    在本县“战斗队”之间出现裂痕之后,外地“造反团”趁串联之机来西乡传授造反经验,各“战斗队”经过并吞解体,重新组合,在“闹派”人物的操纵下,形成以“西乡县红色造反者总部”(简称红总)和“西乡县学生联合造反司令部”(简称学联,含工人造反司令部)两大派完全对立的群众造反组织,派性斗争日趋激烈。
    (一)夺权:1966年11月12日,造反派提出“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口号,揪出以县委书记张树诚为首的“走资派”十余人挂牌游街,各单位如法炮制,凡属一二把手,皆在揪斗之列,造反派对他们推推搡搡,拳打脚踢。1967年初,上海“一月风暴”夺权波及西乡,县上开大会庆祝。1月30日,县委、县人委被相继夺权,造反组织分别拼凑“接管委员会”,“进驻”、“罢官”一时成风,全县各项事业陷于瘫痪。2月24日,县人武部执行“军队支左”的决定,成立“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武装部长刘伯玉任组长,实行“一元化领导”。
    1968年8月13日,县领导小组同造反派组织在南河坝召开揭批当权派群众大会,进行“大声讨”、“大斗争”,县长曹玉玺等一大批县级领导人员当场受到训斥与侮辱。9月,“红总”、“学联”两大派在西安谈判,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西乡县成立革命委员会,除军代表、革命领导干部外,两派头头十余人被委为副主任,75名委员中,“造反派”占57人。
    革委会在执政期间,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造成工、农业生产与各项事业持续萎缩的局面,1969年工农业总产值较“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下降13%,粮食产量下降22%。文化教育也备受摧残,各学校“停课闹革命”达两年之久,1968年10月复课后,“工宣队”、“贫宣队”进驻学校,以“斗批改”代替教学,废除考试制度,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二)武斗:西乡的两派斗争从1967年初开始,先是唇枪舌战,互相攻讦,进而拳脚交加、水火难容。到1968年夏,进入白热化阶段,县武装部曾试图促成两派大联合,但无效果。加之,江青公然提出“文攻武卫”的口号,为两派间一触即发的武斗,提供了理论根据,起到火上泼油的作用。两派为了扩充势力,以“筹集革命经费”为由,派粮提款,并大肆抢劫枪支弹药,使武斗不断升级,全县共发生武斗及打砸抢杀事件170余起。重大的有马畅和汉阳坪事件,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三)清理阶级队伍:“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残酷斗争,特别是武斗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县革委会成立后,继续执行极左路线,抽调13400人次,组成“工宣队”、“贫宣队”,进驻各单位,声称要“揭阶级斗争盖子”、“捣黑窝”,大打清队的人民战争,他们将运动前期已揪出的“叛徒”、“特务”、“走资派”、“五类分子”再一次清查,以集训班、批斗会等方式大搞逼供信,甚至关进牛棚,滥施刑罚,揪斗对象无限扩大,有些单位至清队后期,几乎无一好人。每日挂牌游街(乡)者成队成串,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但如此过火的行动,却得到省、地革委会领导的赞扬,1969年3月20日,在西乡召开“清理阶级队伍”现场会,推广斗争经验,大批干部在会后被送到“五·七干校”(实际上是劳改农场)改造。
    四、延续
    在武斗与清队后,“文化大革命”运动由高潮转入波谷,但“左”倾路线依然持续,主要表现在:
    (一)强制居民下乡:1969年春,县革委会采取强制居民(包括有职业的城镇集体职工)下乡插队的措施,全县1404户,5561名城镇居民被驱赶到47个公社落户,下放人数之多,居全省第一位。当时农村正处于极度贫穷之中,许多强劳尚难以自给,何况这些多年从事其他职业的居民,他们下乡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有的被折磨致死。
    在下放居民的同时,知识青年也响应“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到农村插队劳动,他们正值学龄,本可深造,但上山下乡成为当时的唯一选择。
    (二)“评法批儒”与“批林批孔”:1971年9月,林彪折戟沉沙,自我覆灭,引起人们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继“批陈整风”与“批林整风”之后,义大搞“评法批儒”,上批“现代大儒”(影射周恩来总理),下批各级干部的“右倾复辟思想”。1974年更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1975年,又出现“评水浒”活动,矛头所向,无非是再一次整垮老干部。西乡在上列运动中,上至各机关,下至生产队,无不按上级革委会指示:“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三)反击“右倾翻案风”:1974—1975年,由于邓小平复出,对江青一伙倒行逆施坚决抵制,各条战线都进行了积极的整顿。西乡的经济形势略有好转:“三马”水电工程取得进展;在全国农业会议上,本县作出建设茶园10万亩的规划;在农业上强调“三级核算,按劳分配,承认差别”。1975年粮食总产有大幅度提高,各项事业也有复苏之势。但是“四人帮”一伙又刮起批判“唯生产力论”的黑风,干扰了正常工作。次年元月,县革委会按照上级“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精神,全面布置“大批复辟回潮思想”,局势再次陷于混乱。
    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革命领导人相继逝世。西乡人民心情沉重,忧虑不安。直至10月24日,全县人民收听到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后,方始眉开眼笑,城关万人集会游行,庆祝这一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五、拨乱反正
    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而告终,但是长期极左路线造成的严重损失,却一时难于平复。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本县积极拨乱反正,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揭批查处了一批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以及“文化大革命”中打砸抢首恶分子,接着复查纠正历次运动的冤假错案6380件及集团性政治案件涉及的666人;对受迫害与含冤去世的干部分别予以平反和昭雪;纠正错划的地、富成份338人;收回下放居民1404户、5278人,插队知识青年全部返回安排工作;对于长期受歧视的知识分子重新落实政策,以上措施从人的因素上平复了“文革”遗留的伤痕。
    1980年,取消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并召开人代会选举领导,民主与法制逐步健全。实事求是地制定出符合本县实际情况的一系列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政策,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集市贸易,发展商品生产。至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较“文革”中的1968年提高45%,工业产值提高8.4倍。商业、交通、教科文卫各项事业都取得较快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严重的历史灾难,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从来不隐讳自己的失误,而是认真地总结经验,自我纠正,从而将沉痛教训化为历史财富,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这段扭曲的历史予以彻底否定。全县人民应以此为殷鉴,认真反思,肃清遗毒,旗帜鲜明地反对派性、分裂与动乱,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