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商洛历史
+

商洛历代自然灾害(旱灾、水灾、地震)

2014-11-3    作者:霸主哥哥    来源:商洛志    阅读:3040

旱 灾

旱灾是商州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危害程度严重,发生频繁。旱灾最严重的是伏旱,其次是秋旱和夏旱。伏旱多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平均一年一遇。由于地形影响,境内形成一条由东向西北围绕丹江河谷及周围旱塬的干旱带,约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危害粮食主产区。现将旧志记载的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旱灾记述如下:
    周元王六年(前470),丹水绝,三日不流。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农历五月丁丑(6月27日),以旱撤膳。六月己丑(7月9日),诏免徐南、豫、陕、岐东、徐、洛、豫七州军粮。
    宋淳化四年(993)夏,商州旱。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五(6)月,商、耀、乾、华等十六州旱。
    明宣德二年(1427),亢旱,秋田无收,十二月旱。
    明正统二年(1437)四(5)月,西安等六府,乾、威、宁等十三州县连年干旱,二麦无收,民众饥殍。
    明天顺八年(1464),大饥,人相食。
    清康熙四年(1665),春旱。
    清康熙三十年(1691),大旱,斗米五钱。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旱,饥。
    清乾隆十七年(1752),秋禾被旱成灾。
    清嘉庆十八年(1813),夏旱,稻禾半槁,年岁大荒。
    道光二十六年(1846),饥荒,大旱无麦禾。
    光绪三年(1877),空前大旱。这次大旱从前一年(1876)秋季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冬,才有透墒雨降落。大旱造成两年三料未收,庄稼全部枯死。丹江成涓涓细流,井水枯竭,花草树木均枝叶枯萎。大米每斗卖价达三块银元。树皮草根均被食尽,出现宰食耕牛和食人现象。大荆地区竟有将人肉做成熟食上市出卖者,李庙、砚川等地有将埋葬之死人挖出而食的。是年,因饥荒而死者十之二三以上。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大旱。米价1200麻钱一斗。大荆等地发生了“子食母肉,夫食妻体”的惨事。
    光绪二十七年(1901),亢旱成灾,雨泽甚缺,二麦多未播种。间有近水栽种之稻禾尚存,余皆干旱枯萎。
    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六两月,无雨,地裂缝,树木死,庄稼枯。
    民国17年(1928)春2月至秋7月,大旱成灾。
    民国18年(1929),大旱成灾,无收获。灾民饥饿断肚肠。
    1955年春末夏初,少雨,旱情严重,夏季作物歉收。
    1956年6月,黑山地区多风少雨,旱象严重。上官坊尤甚,河水断流,半数苗干枯,部分洋芋枯萎。
    1957年,全县受旱,受灾面积339146亩。
    1959年7月5日至8月5日,正值三伏天,降雨15.5毫米,较历年同期少136毫米,全县普遍受旱。较为严重的有夜村等公社,蔬菜、庄稼翻种几次,皆不能出苗。
    1960年5月19日至6月29日,正值晚玉米播种期,降雨仅15.4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96.6毫米,各地旱象较为严重。
    1961年夏、秋两季连旱,丹江断流。全县有48个公社、478个生产大队,370580亩作物受灾。
    1962年夏田作物受旱,早秋在播种期又遇到历时50天的干旱影响,播种时间推迟,缺苗严重,粮食减产。
    1963年7月10日至8月11日,正是三伏酷暑季节,降雨39.6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29.6毫米。川塬地区旱象特别严重,晚玉米生长受损。
    1969年7、8月间发生干旱,丹江成为细流,坡塬地玉米枯死,仔猪价钱猛跌,一两角钱一头犹不能售出。
    1972年7月17日至8月27日,发生42天伏旱,降雨量仅66毫米。
    1974年春旱,丹江断流。
    1976年,4次受旱。从1975年12月14日至1976年2月5日,冬旱54天,滴水未降;3月5日至4月16日,43天降水23.3毫米;8月10~19日,降雨0.8毫米;6月25日至7月13日,降雨16.5毫米。4次干旱期,都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当年粮食减产10%多。
    1977年11月到1978年春,持续干旱,气温急剧升高。到此年4月中旬,全县有58个公社、442个大队、25.45万亩作物受旱。有81个大队、305个生产队人畜饮水困难。
    1978年7月30日至9月7日,仅降雨20.8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143毫米。全县秋作物均出现干旱现象。
    1985年6~8月中旬,全县均发生20~40天的伏旱。夜村区受旱较为严重,全区受旱面积7000余亩,庄稼枯死绝收3000余亩。全县受旱面积1 1万亩,作物枯死面积5050亩。
    1985年11月至1986年5月25日的冬春连旱,在206天内共降水78.2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偏少56.6%,使小麦生长的各个重要时期需水量严重不足,正值播种期的夏玉米也因干旱未播3.9万亩,实播的16万亩玉米旱死和未出苗的有6.3万亩。
    1986年7月11日至9月6日的伏旱,50余天降雨量仅48.7毫米,为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24.67%,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一次伏旱,59个乡(镇)严重干旱,全县秋田播种面积37.6万亩,受旱面积35.2万亩,占93.6%,其中减产30%以上的面积30.7万亩,枯死绝收面积17万亩,秋粮共减产4814万公斤,占粮食总产的66.41%。严重干旱造成丹江干流和418条河溪断流,使271个村、1.8万户、8.2万人、2.4万头大牲畜饮用水困难。
    1986年9月10日至10月16日,37天滴雨未降,全县除大荆区外的其余区乡严重干旱,影响小麦播种。1988年6月19日至7月2日,24天滴雨未降,全市48个乡(镇)受旱,受旱耕地面积30万亩。正值夏玉米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20厘米土壤含水率不足10%,应播的9万亩玉米因旱未播7160亩,播后未出苗的4133亩,缺苗50%以上的5万余亩,套种的秋杂粮3.4万亩禾苗枯死,有3.8万亩玉米因迟播未能成熟,秋粮减产588万公斤,占秋粮总产的8.9%。
    1990年7月1日至8月13日,全市各地降水量为28~127毫米,较常年偏少36~79%。8月20日至9月21日,正值玉米饱浆时期,全市各地降水量为12~65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42~89%,麻街、黑龙口、沙河子、夜村等地干旱最为严重。29万亩耕地10~20厘米土壤含水率低于10%。全市秋播总面积39万亩,受旱28.7万亩,占73.8%,成灾面积22.7万亩,成灾80%到绝收6万亩,秋粮减产1500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余元。


水 灾
商州水灾多发生在5~10月份,为暴雨和连阴雨所造成,以夏季为最多,秋季次之。据1954~1990年观测资料统计,共出现暴雨30次,年均近1次,5~10月为暴雨季节,7~9月为多暴雨时段,7月为高峰期。境内暴雨多为局地性暴雨,暴雨中心因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而转移。连阴雨天气多发生在3~11月,集中时段为8~10月。连阴雨以短期为主,中期次之。据1954~1990年观测资料统计,共出现连阴雨116次,年均3.1次。现将旧志记载的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水灾记述如下:
    唐永徽五年(654)六(7)月,大水。
    唐永徽六年(655)六(7)月,又大水。
    明正统元年(1436)闰六(7),骤雨,山水暴涨,伤稼禾。
    明正德十六年(1521),雨毛草,似马鬃。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7)月六(4)日,大水淹没民房。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七(8)月雨,至九(9~10)月止。
    清顺治十四年(1657)十一(1)月三十(3)日,大雨。
    清顺治十 五年(1658)四(5)月大雨,三旬无麦。
    清康熙元年(1662)二(3)月中旬雨,至九(10)月间,无数日晴,禾稼无收成,田地沾泞,十不种一。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秋,淫雨。
    清嘉庆十一年(1806),秋雨连旬,收成歉薄。
    清嘉庆十八年(1813),秋涝,稻苗半淹,当年大荒。
    清道光七年(1827),入夏以来,间有被水塌房舍、伤及人口者,有浸损淹没田禾者。
    清咸丰二年(1852)秋季,阴雨不绝,丹水冲入南门,淹没民房数百间。
    清光绪八年(1882),大雨连降,山洪暴发。六月初五丹江洪水滔天而来,城南堤坝均为倒塌,大水滚滚由南 门直冲城中,莲湖畔居民宅舍入水数尺,房屋倒塌许多。境内受灾51处,造成严重灾害。
    清光绪十年(1884),自闰五(6)月以来,连降大雨,或山洪暴发,或河流泛滥,淹没田舍人口。
    清光绪十五年(1889)八月(8)初一(26)、初十(9.4)及十一、十二、十三、十四(5、6、7、8)日,并十九、二十(13、14)等日,大雨滂沱,昼夜不息,田地冲淹。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秦川一带民房地亩多被水冲毁,民人赵永生一家七口被压毙。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八日晚,大雨倾盆,草庙沟水涌数丈,崔花园、王墹底房屋多毁,人畜伤亡。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大雨水涨,冲伤田禾。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陈家湾及四乡各处,于五(6)月初八(29)、十七(7、8)及二十四(15)等日大雨倾盆,河水骤涨,冲伤民房地亩禾苗。南乡流峪口被淹无几。
    清宣统元年(1909),水灾。
    清宣统三年(1911)水灾。淹没人畜。
    民国13年(1924),东区观音寺五磁岭,南区上官坊各处,因暴雨洪水陡发,冲伤地亩,淹毙人畜。
    民国14年(1925),暴雨成灾。
    民国19年(1930),南秦川等7村被水。
    民国20年(1931)8月20~24日,南东二区洪水暴发,秋禾全部被冲毁,房屋倒塌,死17人。城东东店子村河堤冲崩。
    民国21年(1932)7月3日,大雨连绵六昼夜,山洪暴发,江水冲城入小南门,西南街一带民房被冲298间。沿江堤堰农田冲刷殆尽,从来水灾莫斯为甚,灾民收获无望。此次水灾,倒塌房屋700余间,使600余户、790余人沦为灾民,无以为生。
    民国22年(1933),或因山洪暴发,或因河水涨溢,大灾遽临,猝不及避,男女老幼淹毙甚多,灾区房舍牲畜,荡然无存。
    民国24年(1935)7月4日,大雨骤降达6小时,造成水灾。
    民国27年(1938),秋季霖雨,沿河之田,冲淹殆尽,山坡菽黍百不存一,收成不及往年十分之二。翌年春,粮食奇缺,饥民载道,啼饥号寒,饿死于途者不胜其数。
    民国28年(1939),秋季阴雨连绵,安屋村大西沟小沟一山倒塌半面,形成河水倒流。
    民国33年(1944)8月7日寺坪乡大雨倾盆,山洪暴发。
    1954年8月1 1日,倾盆大雨从早5时延续到中午12时,山洪暴发,河水猛涨,丹江流量达1800立方米/秒。城南丹江堤防决口,洪水破城而入。莲湖水位上升高达数米。城内南街及中街道路中断。南街房屋被泡倒120余间。全县被水冲毁或泡倒房屋8044间,其中全部冲毁者达996间。受灾耕地35309亩,其中无地形14518亩,减产255万公斤。冲走粮食3万公斤,死伤41人,冲走耕畜63头,猪34头。
    1956年夏,阴雨连绵,小麦霉坏发芽,加上冰雹虫害,共损失小麦94万公斤。秋季又遭连阴雨危害,减产1079万公斤,减收39%。
    1959年8月21日,全县降大雨,冲毁堤堰。大荆、夜村、麻街、城关等公社受灾比较严重。大荆受灾面积达22839亩,占全社耕地的33%。
    1961年,部分地区洪涝成灾。
    1964年8月22日下午6时许,陈塬、麻街部分地方降暴雨加雹,9个大队、43个生产队受灾,面积8429亩,冲毁河堤43米。
    1967年4月7~23日,阴雨低温,使耕种的早玉米烂籽,造成严重缺苗。时值小麦扬花期,造成灌花并伴有虫害发生,形成大幅度减产。
    1975年9月26日至10月13日连续降雨,总降雨量达258.5毫米,遍地起水,河水涨溢。全县10座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在9月29日全面溢洪,丹江河水猛涨,洪峰流量820立方米/秒。全县43个公社、235个大队,不同程度受灾。丹江、南秦河沿岸3个区、18个公社、52个大队灾情比较严重。全县共冲毁河堤1577条、75019米,丹江新堤损失70%,受灾面积17166亩,其中无地形11333亩,损失粮食99万公斤。倒塌房屋466户、2753间,死亡15人。
    1976年6月2日傍晚,腰市、郭村、蒲峪、西荆、洪门河、龙王庙等公社突降暴雨加雹,使25个大队,97个生产队,10743亩作物受灾,冲毁堤堰500米,公路2000米,房屋23间,死亡2人,当年减产27万公斤。
    1978年7月20日,庙湾公社暴雨成灾,冲垮石鳖子36处。受灾面积776亩,损失粮食7万公斤。冲毁房屋3间,淹死2人,伤2人。是年,黑山、龙王庙、牧护关等公社也不同程度受到洪水灾害。全县共倒塌房71间,死亡9人。
    1980年6月23日庙湾公社遭暴雨袭击,遍地起水,冲毁耕地4360亩,损失粮食40万公斤,死亡2人。10月,蒲峪、郭村公社遭暴雨袭击,受灾面积2892亩。
    1983年6月19日至8月10日,阴雨连绵70天,降雨量482.3毫米,相当全年降雨量的66%。全县大小河流同时涨溢,淹没冲毁耕地47882亩,其中无地形、无收成的12512亩,损失粮食467万公斤。全县倒房367户593间,公房倒塌834间;冲毁河堤65354米,公路160处,桥涵48处,灌溉渠554条、7675米,水电站、机井21处;冲断邮电线路5处;总计损失837.49万元。10月3日至6日又连续降雨153毫米,9个水库溢洪,大小河流泛滥,冲毁大小河堤38447米,淹没农田8.2万亩,倒房1218间,死亡6人。
    1984年5月27日,牧护关、管坪、腰市、两岔口等地降暴雨,洪水、泥石流四处横溢,受灾面积1.7万亩,夏粮损失170万公斤。7月17日晚11时蟒岭地区出现特大暴雨,3个半小时降雨105毫米,受灾面积12811亩,有73个村民小组几乎无地可种,减收粮食224万公斤,发生滑坡、泻溜463处。8月11日黑山地区40分钟降雨43毫米,有120户群众屋内进水。9月份全县又出现23天连阴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冲毁河堤1180处,长45.3公里,渠道96处,长12.68公里,发生滑坡1162处,损失耕地2203亩,粮食减产266万公斤,毁公路7.4公里,倒房3123间。9月21日晚,洪水破墙进入麻街中心小学,冲毁教室18间,形成危房19间,院内泥沙厚达2米,学校被迫停课15天。
    1985年5月3日14时,沙河子、张村、夜村、上官坊等地,半小时降雨32毫米,仅上官坊乡受灾面积就达2559亩,当年减产26万公斤。10月12~19日全县连续降雨8天,降雨量105.6毫米,推迟了小麦播种期。
    1986年6月11日晚,肖塬、麻街及城区以西的部分地区突降暴雨,毁堤冲地,致成灾害,受灾面积3278亩,水毁无地形面积191亩,损失小麦9万公斤。
    1987年6月4~5日,暴雨冰雹伴7级大风造成黑山和夜村东部受灾,倒伏小麦5.5万亩,受灾农田4.2万亩,成灾2.8万亩,水毁无地形面积614亩,雹灾面积0.6万亩,共损失粮食227万公斤。8月2日晚,板桥、水道河、麻街突降暴雨,麻街暴雨强度47毫米,板桥、水道河暴雨强度61毫米。8月10日晚,板桥、水道河、牧护关等地遭暴雨袭击,小时雨量32毫米。
    1988年7月19日晚,洪 门河乡遭受2小时的大风暴雨袭击,刹时河水猛涨,韩峪河入丹江处水位与洪 门河公路桥 孔持平。磨沟庙村民王某因房后滑坡,房屋被推倒。小韩峪村受灾面积1175亩,水毁无地形耕地250亩,毁堤61处2570米,冲毁乡间公路5公里。7月30日晚,牛槽、麻池河、 杨斜部分村遭大暴雨袭击,受灾面积2500亩,成灾2000亩,水毁无地形耕地540亩,倒房5户11间,危房27户74间,毁提7.5公里,冲毁公路30公里、公路桥洞15处。
    1988年8月14夜1时至天亮时,商州市突发百年未遇的大暴雨,暴雨中心区降水量达441毫米。全市9区1镇、62个乡(镇)、634个行政村中有8区、46个乡(镇)、361个行政村(其中重灾5个区、13个乡、80个村)受灾。受灾35775户,占全市总农户的34.8%,受灾人口179496人,占41.3%。因灾死亡28人,倒房444户,1310间,造成危房2025户,5592间。有1638户倾家荡产。1462户,5895人无家可归。受灾耕地67070亩,其中54888亩庄稼绝收,25023亩耕地变成乱石滩。水毁市乡公路168公里,冲毁河堤211公里,高低压输电线路51公里,广播线路369杆公里,电话线路21.2杆公里。冲走电杆1.2万余根,树木21.8万株,大牲畜300余头,毁坏鱼塘283亩。共造成经济损失1627万元。
    1989年7月10~11日,部分地区降暴雨,南秦、王山底、小流峪、东沟等水库相继溢洪。全市19个乡(镇)受灾,受灾面积3.3万亩,成灾面积1.1万亩,水毁无形耕地1972亩,倒房10户45间,毁堤167处8.1公里,公路34公里,粮食减产1 17万公斤。7月23日,各地普降暴雨,东峪、西荆两乡2小时降雨150毫米,大荆、黑龙口等地受灾,大荆区受灾严重,受灾面积1.3万亩,成灾1.1万亩,水毁无地形1950亩,倒房7户24间,危房753间,粮食减产162万公斤。8月15日,流岭北坡普降大暴雨,刘湾、三贤、西墹、两水寺、孝义、两岔口等乡受灾,水毁无地形耕地1000余亩。

地 震
境内有数条断裂带通过,具有发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新生代以来,尤其是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仍然十分活跃。从周幽玉二年(前780)至1990年,商州共发生有感地震17次。其中历史记载的地震12次、仪器记录的地震5次。
    历史地震
    周幽王二年(前780),泾、洛、渭三川震。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五月,地震,发生地裂。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地震。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二月十二日,半夜地震,有声如雷。
    明崇祯十一年(1638)六月某晚地震,房屋多坏。
    明崇祯十七年(1644)十二月二十三日,地震。
    清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八日,地震,房屋多坏。
    清顺治十五年(1658)十二月二十八日,地震如沉雷。
    清顺治十七年(1660)十二月二十三日,地震。
    清康熙六年(1667),地震竟日。
    清乾隆四年(1739),地震。
    民国9年(1920)11月11日晚,大地震。其时城郊房屋树木动摇甚烈,人居地上如坐舟车。
    有仪器记录的地震
    1957年元月30日,北纬33°48 ',东经109°30 '处(即杨斜西),发生4级地震,房屋摇动,杨斜区公所山墙震垮一角,瓦片掉落。
    1974年6月23日,北纬33°50 ',东经109°51 '商县西发生1.5级地震。
    1978年5月2日,北纬33°27 ',东经109°57 '商县南发生0.7级地震。
    1978年,商县大面河发生1.2级地震。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