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商洛历史
+

丹凤县历史大事件

2015-1-29    作者:西安峰哥    来源:丹凤县志    阅读:14276

夏 前
    丹凤县仰韶、龙山文化遗址表明,六千年前境内已有人类生息繁衍。
    唐尧时期(公元前2300年前后)
    “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吕氏春秋·恃君览》)
    虞舜时期(前2215年前后)
    契佐禹治水有功,帝舜封契于商即商国(商国以今丹凤商山得名)。(《史记·殷本记》《水经注》《括地志》等)
    相五十年(前2132)
    契孙相土在商国发明马拉车,提高了运输能力,遂使贸易日昌。(宋忠《集解》、《世本·作篇》等)
    西 周
    周成王年间(前1115~前1079)
    黄帝二十五子之昆孙商高封于商。商高精数学,衍其说为《算经》。(《商子》)
    周昭王五十年(前1002)
    昭王攻楚出武关,死于汉水。(《帝王世纪》及西周铜器《启尊》铭文)
    春 秋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
    秦晋伐都出武关。(《史记·周本纪》)
    周匡王二年(前611)
    楚大饥,庸率群“蛮”叛楚。秦出武关助楚灭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
    吴、唐、蔡侵楚郢都,楚申包胥求救秦庭哭七日七夜。秦哀公派子蒲、子虎率兵车五百辆出武关援楚。(《史记·秦本纪》)
    二十九年(前491)
    楚攻蛮子国,蛮子赤逃入晋国阴地。楚遂起丰、析之师,驻军菟和(丹凤城东资峪岭)、苍野,宣称晋如不交出蛮子赤,楚“将通少习(即武关)以听命”。(《左传》)
    战 国
    周元王六年(前470)
    “丹水绝,三日不流”。为本境见诸典籍最早之大旱。(清康熙代《续修商志》)
    周显王十八年(前351)
    秦孝公十一年“城商塞”,所筑之城即商城(遗址在本县古城村。东距丹凤县城2.5公里)为商地所建最早之城池。(《史记·六国年表》)
    二十九年(前340)
    卫鞅大破魏军,“封之商於十五邑,号商君”(邑治即商城)。(《史记·商君列传》)
    周赧王二年(前313)
    秦惠王派张仪赴楚,以割地六百里为饵,说怀王亲秦绝齐。翌年,楚赴秦讨地,张仪诡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怀王怒而伐秦,两军战于丹、淅之滨,楚败。秦昭王继位又致书怀王欲与楚通婚,并“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屈原谏怀王:“秦,狼虎之国,不可信。”怀王不听,于十六年(前299)如期赴会,被秦王伏兵拘于武关,囚秦到死。十七年(前298),秦军再次出武关大败楚军,并取十五城而去。(《史记·楚世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秦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置商县,县治商城。县以下实行乡、亭、里三级制。(《史记·秦始皇本记》、《陕西地理沿革》)
    二十七年(前220)
    秦始皇筑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贾山列传》)“武关道”即“南极吴楚”之一段。
    二十八年(前219)
    始皇东巡,自“南郡(荆州)由武关归”。(《史记·秦始皇本记》)
    三十五年(前212)
    秦“焚书坑儒”。博士唐秉、崔广、吴实、周术避居商山,世称“商山四皓”。(《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高士传》、《陈留志》)
    三十七年(前210)
    始皇第五次出巡,自武关出。(《史记·秦本记》)
    秦二世元年(前209)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军之南路军,自武关道攻咸阳。(《汉书》)
    三年(前207)
    刘邦率农民起义军十万克武关,先于项羽到达咸阳。(《史记·高祖本记》)
    汉
    汉王三年(前204)
    刘邦出武关与项羽决战。(《史记·高祖本记》)
    汉高后三年(前185)
    丹江溢,淹没田禾。为本境见于记载最早之水灾。(注:以下至清乾隆代之灾异出处皆《续修商志》、《直隶商州总志》)
    汉文帝前十六年(前164)
    商地大丰收,“斗米六钱”。
    汉景帝前三年(前154)
    周亚夫出武关平定“七国之乱”。(《汉书·周勃传》)
    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
    弘农都尉迁武关。(《汉书·武帝纪》)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
    王莽令天下郡国、县邑、乡聚均置学官,为本县专设教育行政官员之肇始。(《汉书·王莽传》)
    王莽居摄二年(7)
    翟义反,莽遣兵分屯函谷、武关、宛。(《汉书·王莽传》)
    新地皇四年(23)
    刘玄遣申屠建、李松克武关,陷长安灭莽。(《后汉书·刘玄传》)
    刘玄更始二年(24)
    赤眉军樊崇部由武关入;徐宣部由陆浑关入,共克长安。(《后汉书·刘盆子传》)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
    商地“大饥,金一斤,易米五升”。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
    吕布杀董卓,出武关东投袁术。(《三国志·魏书》)
    建安十七年(212)
    蓝田人刘雄鸣集众数千据武关道,曹操派夏侯渊击败刘军。(《三国志·魏书》)
    晋、南北朝
    晋穆帝永和十年(354)
    东晋桓温率步骑四万北伐前秦,水军自襄阳溯汉水入均口;步兵自淅川趋武关,同前秦军战于上洛,逼近长安,关中郡县皆降。(《晋书·桓温传》)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
    刘裕大举伐后秦,七月沈田子、傅弘子率军入武关,克长安,灭后秦。(《十六国春秋》)
    隋、唐、五代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
    “汉商县……隋文加‘洛’字”,自此商县更名商洛县。(《旧唐书·地理志》)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
    商洛县城由古城西迁十里,至商山之下,丹江北岸(今商镇)。(《元丰九域志》)
    闰二月,太府少卿李袭誉运剑南(唐道名,在今四川省)之米“漕汉江,转商山”,以济京师。(《册府元龟》卷498)
    唐武后年间(684~704)
    先后在商洛县城南建商山寺,在县城东街建灵光院。在棣花街南建昙花庵。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710)
    襄州刺史崔湜,向皇帝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凿山出石门,抵北蓝田,可通挽道。以解决当时关中人口剧增粮食运输之困难。中宗以崔湜充使,役徒数万,死者十五,所开新道通。(新、旧《唐书·崔湜传》)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
    武关守将上柱国萧元昶,赠上洛郡西门内大云寺石佛一尊。扩修商山寺,祀“四皓”及“都土地”(玄宗亲封)。(《直隶商州总志》)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
    李白流寓商州,于商山咏《山人劝酒歌》、《过四皓墓》等。(《续修商志》)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冬,唐将王难得率军破安史叛军于武关,收复上洛郡。(《通鉴》)
    唐代宗广德元年(767)
    吐蕃军攻长安,六军逃散。郭子仪于武关收集散卒及武关防兵4000人,阅兵商州,重振军威。吐蕃望风夜遁,解京都危。(《旧唐书·郭子仪传》)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九月,户部侍郎韩洄上言朝廷:“江淮钱监,岁共铸钱四万五千贯,输于京师,度工用转送之费,每贯钱计二千,是本倍利也。今商州有红崖(在今丹凤县蔡川乡),冶出铜益多,又有洛源监,久废不理。请增工凿山以取铜,兴洛源钱监,置十炉铸之,岁计出钱七万二千贯,度工用转送之费,贯计钱九百,则利浮本也。其江淮七监,请皆停罢。”从之。(《旧唐书·食货志》)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冬,泾原乱兵占领长安,德宗奔奉天县,叛首朱泚举兵围攻。神策军将领尚可孤出兵襄阳,率部下三千人自武关入援,驻军蓝田,后配合大军收复长安。时叛臣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逼汴州、郑州,切断江淮通往长安的汴河水路,江南朝贡皆经荆州趋武关入关中。(《资治通鉴》)
    唐贞元七年(791)
    商州刺史李西华拓宽商山道,并别开偏路,以避水潦。从商州西至蓝田,东抵内乡,凡七百余里皆山险,行人苦之。西华役工十余万,修桥道,起官舍。旧时每至夏秋,水盛积山涧,行旅受阻,有时达数日。西华通商山路,人不留滞,行者为便。商山路横穿今丹凤县境。其时境内有棣花驿、四皓驿、桃花驿、武关驿。是年转输江西、湖南稻米15万石,经商州入京师。(《唐会要·道路》)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
    在显神庙村为伍子胥建显神庙。其后在棣花驿建法性寺。
    唐禧宗中和三年(883)
    四月,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自长安败退,率兵15万,“自蓝田入商山”,后出武关,转战中原。(《资治通鉴》)
    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
    是冬向皇帝进商山笋,以为瑞品,皇帝诏赐太守币帛。(《笋谱》)
    宋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三月霜“草木皆死”。为本境最早有记载之霜害。
    是年,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诗文革新运动的拓荒者王禹偁,自知制诰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居二年,遍游商山、丹水,留有咏商诗词百余首。(《直隶商州总志》)
    宋仁宗年间(约102311063)
    欧阳修上《漕河议略》.向朝廷建言“道丹、淅而入长安”,拟通过丹江航运,将军装及时运到边疆。
    庆历三年(1043)
    八月,商山饥民在张海、郭邈山、李铁枪领导下揭竿起义,纵横万里。(《欧阳文忠公文集》及包拯奏章)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
    八月,金兵围困开封。十二月,陕西安抚使范致虚等率步兵十万,号称二十万,出武关抗金解围。(《宋史·钦宋本纪》)
    金
    金熙宗皇统元年(1141)
    正月,金兵一万七千人(骑)攻陷商州(含今县境)。二月,商州知州邵隆与金人战于境内。冬,邵隆连续收复商(含今丹凤)、虢、陕三州,并“招徕离散,各得其所。”邵隆后为秦桧鸩毙。十二月,宋金议和,秦桧令川陕宣抚司“不得出兵生事”。(《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
    二年(1142)
    八月,秦桧割“商秦之半以畀金”(含商洛县西部)。(《宋史·高宗本纪》)
    六年(1146)
    二月,朝廷再次“召以商州地予金”。(《宋史·高宗本纪》)
    金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
    商洛县降为镇,至今沿称商洛镇。(《金史·地理志》)
    正隆六年(1161)
    十月,宋将任天锡先后收复商洛县及商州,俘金军守将完颜守能。(任天锡墓碑)
    金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
    在商州东棣花东街建二郎庙,清代又在二郎庙东侧建风格相近之关帝庙。(该庙字梁枋)
    元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
    崔德、李武率领的红巾军,克武关、破商州,直逼长安,使“三辅震恐”。翌年再入武关,迫长安。(《元史·顺帝纪》)
    明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派邓愈率军北伐,经武关克商州。(《明史·邓愈传》)
    二十六年(1393)
    凡天下要冲皆设巡检司,丹江通道共设十三处,有武关、竹林关巡检司。(《明会要·关津》《明史·地理志》)
    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
    由于官府查编户口,粮差浩繁,大量饥民流入鄂豫陕边界的郧阳一带及秦岭山地、丹江河谷,开拓荒地,采掏金银,贩运山货土特产品,对开发这一地区作出重大贡献。后因明政府惧怕流民“聚众滋事”,多次派兵驱赶,遂激起成化元年(1465)刘通(刘千斤)等为首的流民大起义。起义军在商、金一带活动达十多年之久。成化十二年(1476)都御史原杰受命处置流民时,改驱赶为安抚,从而缓和了这一矛盾。(原杰《处置流民疏》)
    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
    重修商山寺,分祀“四皓”、关帝、佛、都土地(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再次修葺)。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
    “令府、州、县各立社学”(又称义学)。本境15岁以下学童始入社学。
    明武宗正德五年(1521)
    重建武关城。(南镗《重修武关碑记》)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
    奉令清丈土地,分金、银、铜、铁、租、镢耕凡六等。沿至清康乾代只分金、银、铜、铁、租五等。
    万历年间,人丁分上中下九则。下下丁每年每丁征银一钱一分有零。至崇祯九年(1636)“下下丁每年征银二钱二分六厘九毫”。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下下丁每年征银四钱三分八厘零”。(《续修商县志稿》)
    十九年(1591)
    薛翰林在白杨关之薛家山开挖银矿,迄今留有拴马桩等遗物。
    二十四年(1596)
    学道发缺廪银200两,为桃花铺、资峪沟、地花铺置学田五段。(《续陕西通志稿·学校》)
    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
    天启初“龙驹寨立税司,置税官一员,皆蕃司首领”。(《续修商志》)
    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名弘祖),于三月初六至初十,亲历老君沟——龙驹寨——竹林关——梳洗楼,考察丹江。这一时期,由于排除了月日滩江心大石,丹江航运日盛,龙驹寨码头日兴。(《徐霞客游记》、《续修商志》)
    明思宗崇祯六年(1633)
    行横狼、一斗谷、扫地王、满天星等率义军八营十万余众由晋入商“自武关迤西屯集百余里”。(《直隶商州总志》)
    七年(1634)
    张献忠自豫克龙驹寨,城毁。(《续修商县志稿》)
    八年(1635)
    义军“整齐王等自涌峪出数万”,将驻守龙驹寨的明将费国勋逼退“至老君殿青石碥”。(《直隶商州总志》)
    九年(1636)
    李自成兵败南阳,自山阳走商州,返延绥补充兵源。(《延绥镇志》)
    十年(1637)
    “大瘟,死者甚众”。
    十一年(1638)
    李自成战败,仅与刘忠敏、田见秀、李过等十八骑突围,“扪萝附葛”进入商洛山中。自成“昼则射猎,夜则读书”,勉慰部将高一功等:“西汉沛公,百战百败而得天下,汝亦知之乎!”十三年(1640)自武关出,驰骋中原。(《延绥镇志》、《直隶商州总志》)
    十三年(1640)
    连旱两年,境内“斗米一两六钱”。“饿死无算,人互相食”。
    清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
    正月十五日,李自成破棣花寨,后出武关转战豫鄂。(《延绥镇志》、《直隶商州总志》)
    三年(1646)
    李自成部将刘体纯、郝摇旗(名永忠),率兵数万攻入商州,转战境内。(《直隶商州总志》)
    四年(1647)
    在闯王影响下,洛南人何士升揭竿起义,率众数千入境,与官军战于龙驹寨鸡冠山、伯牙山。(《续修商志》)
    五年(1648)
    商州基层政权组织,由明万历代的二十六里合并为十六里。境内有地花里,西上洛里、东上洛里、悦乐里、蒲峪里、故县里、土门里等。(《续修商县志稿》等)
    是年,每石粮折征银二两六钱五分。康熙代减为二两一钱。乾隆代减为一两二钱八分八厘三毫三丝七忽七微。
    六年(1649)
    清廷颁《垦荒令》,招徕流民,不论原籍均编入保甲准开荒田,发给执照,作为永业。规定三年之后始按亩征粮。至康熙十二年(1673)清廷对陕南再次实行薄赋政策,规定十年后“方行起科”(起征)。东南各省流民遂纷纷入境。
    九年(1652)
    由商州知州刘正主持,重修毁于明末战火之龙驹寨城。“通商惠工,设戍防守”,由是农桑大兴,商行逐渐恢复。(《续修商志》)
    十一年(1654)
    六月初八二更,地震房倒。
    十八年(1661)
    清廷发布《迁海令》,强制迁徙濒海居民到内地,其中一部迁入陕南山区(即俗谓下湖人)。
    清圣祖康熙十七年(1678)
    三月,清廷重申《迁海令》,南方流民再次迁入境内。有“湖广填陕西”之说。
    二十二年(1683)
    清廷为安抚陕南流民,规定“抛荒,以后如已垦熟,不许原主复问”。由于垦荒者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东南流民入境者与日俱增。
    三十二年(1693)
    关中灾荒,将襄阳仓米20万石,由丹江运龙驹寨转西安。(《直隶商州总志》)
    五十一年(1712)
    境内为安抚流民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五十九年(1720)
    关中又荒,再次将湖广、荆州等地仓米11万石,历程2600多里水运至龙驹寨,转至西安。(《直隶商州总志》)
    六十一年(1722)
    经商州知州代良佐倡导,桃花铺置学田19亩,资峪铺置学田10亩,老君峪置学田5亩,龙驹寨刘家河置学田3亩。(《续修商志》)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
    始以粮载丁,丁粮摊入地粮征收,统名地丁。每斗粮折钱二钱二分零九毫。并自是年起每正银一两加征耗羡银一钱五分;加征平余钱一钱八分;加征赔款差摇钱五钱;加征纸笔费三分一厘四毫三丝;加征火耗银八厘五毫七丝。合计每征银一两加征八钱七分多。(《续修商县志稿》)
    十一年(1733)
    由商南县丞张恒督工,整修丹江航道。
    自荆州、襄阳水运仓米11万石至龙驹寨,转运西安。(《直隶商州总志》)
    清高宗乾隆二年(1737)
    商地歉收。往豫省等处采买粟米一千零八十八石,从水路直达州城。
    十三年(1748)
    丹江险滩严重碍航。商州知州许维权主持,重点疏通龙驹寨到竹林关航道。计疏通险滩29处,费时3年,用银400多两。又以银240两,买水田12亩,收取租息,用以维护,保证寨河顺利通航。(《直隶商州总志》)
    十四年(1749)
    知县盛大典,奉巡抚陈某令,募临潼监生刘绅,在仰天池、七宝山二处开挖铜矿。(《续商州志》)
    十七年(1752)
    总督黄某,再次奉旨招商,在以上两处开发。二至十月,共得皮砂109600斤,炼净 铜3293斤。(《续商州志》)
    陕西铸币,每年到湖北采买银、铅、锡35万多斤,自丹江运至龙驹寨,再陆运转省。(《续商州志》)
    二十二年(1757)
    由商州知州罗文思主持,在州东铜佛龛一带,凿出宽8尺,长6里的石质碥道。大大方便了从龙驹寨到商州的客商。知州罗文思奉陕西巡抚令,在商地大力提倡放养山蚕。(《续商州志》)
    二十三年(1758)
    罗文思在龙驹寨西古城岭泗渠之上,修筑石桥一座,以便客旅。后桥被渠水冲毁。宣统二年(1910)再次重修。
    二十六年(1761)
    龙驹寨始置州同,衙署设于东关关帝庙,光绪中移崇正书院,后又租东街民房。州同衙门设州同一员、学正一员、训导一员、吏目一员。(《续商州志》、《续修商县志)》)
    四十四年(1779)
    两湖被灾,流民再次徙入境内。(毕沅《皇朝经世文编》卷三十六)。
    乾隆年间,在老君河西岸重修夫子庙祀孔子。地方士子立有“至圣会”,圣诞日黎明致祭。嘉庆代再次重修。(《续修商县志稿》)
    乾隆末年,境内之“山地为川楚客民开垦殆尽”,“梯田有至数十层者”。玉米、马铃薯渐次代替粟谷为山区主食。(卢坤《秦疆治略》)
    清仁宗嘉庆二年(1797)
    吉历四月初三,“劫运临头,清朝当灭”为口号的白莲教起义军,在王聪儿(齐王氏)及姚之富、李全等人率领下攻克武关。先后转战境内达3年之久,在龙驹寨烧毁州同衙门及驻戍营房。在百顷湾击败乡勇并击溃 龙驹寨州同盖方秘所率团练,连商州知州陈祈也被围困。战火燃及商洛镇、涌峪、峦庄涌铁峪铺、武关。清军及团练死于峦庄者即达500多人。先后杀死清军大小头目50多人,遂使清廷大为震恐,连派勒保、明亮、杨遇春等带领大军合围夹击。陈祈、盖方秘奉旨强令四乡修筑堡寨,以切断义军和当地乡民的联系,义军受挫后折回河南。(《清史》、《续修陕西通志》)
    九年(1804)
    陕西巡抚陆有仁,在镇压白莲教之后,责成潼商道各邑大筑堡寨。商州知州陈祈亲撰《筑寨歌》,从而使境内堡寨林立。(《续修商县志稿》)。
    二十年(1815)
    建船帮会馆——明王宫(平浪宫)(《续修商县志稿》)。民间刚谓建于明代。
    清宣宗道光七年(1827)
    龙驹寨州同彭衍墀,在鸡冠山下之紫阳宫侧创建冠山书院。(《冠山书院碑》)
    十六年(1836)
    武关募捐基金,兴建社学(或称义学)。
    三十年(1850)
    汉口邮电总局,设龙驹寨支局。同年,英商买办韩福泰,自武汉来龙驹寨在中街开设福泰洋行。此为外资进入龙驹寨之肇始。
    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
    商州知州曹熙主持,重修武关城。(关城题额)
    十年(1860)
    清廷委郧阳府黄道台来龙驹寨,设立百货厘金总局(简称“厘金总局”)。总局门前大书“奉旨收厘助饷”,并在竹林关设卡。其税率为“百征一”。其后,提高为百征二三,直到见物作价。龙驹寨之厘金收入曾居“全陕之冠”。(《续修商县志稿》)
    十一年(1861)
    龙驹寨、竹林关置千总,武关置把总。商州协营辖中、左、右三营,兵1900人。其左营常驻峦庄。(《续修商县志稿》)
    咸丰年间,通行铁钱,境内以三七搭配(每千钱七百铜钱,三百铁钱)。(《续修商县志稿》)
    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
    四月,太平军、捻军数十万人,在陈德才、赖文光、蓝成春等率领下先后转战境内,围攻商州,曾在龙驹寨开仓济贫,于西马王庙设立粥厂舍饭。八月,清军统帅多隆阿,为争夺武关调集火枪队,于捉马河口“开放枪炮”,“以排枪击之”。是为境内使用枪炮之始。(《续修商县志稿》)
    二年(1863)
    战后瘟疫大作,症状上吐下泻不止。民多死者,不少绝户。
    十一年(1872)
    立茶房集。每逢二、五、八为集日。(茶房立集碑)
    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三年(1877)
    天大旱。“三料未收,全陕大饥,饿殍遍野,人相食,死者十之二、三”。为赈灾官府赴楚、豫购杂粮69396包,由荆紫关运龙驹寨转西安。其中散给商州饥民6296包。华洋义赈会曾在茶房、龙驹寨设粥厂。少数富户亦散粮。然富户、粮商亦有趁机囤积居奇者。斗米售价3元。(《续修商县志稿》)
    六年(1880)
    冠山书院更名崇正书院,规模有增。同期,商洛镇、铁峪铺、桃花铺等地设立社学。(《续修商县志稿》)
    十三(1887)
    龙驹寨集资市钱数百缗建育婴堂未果,后将捐款转输书院。(《续修商县志稿》)
    十四年(1888)
    里人谢兴元为重修崇正书院捐输商洛镇房8间,平地16亩。(《书院捐输碑记》)
    十七年(1891)
    龙驹寨船帮会馆继咸丰、同治修葺之后,再次重修明王宫(又称平浪宫)。其建筑兼具“南秀北雄”风韵,尤以透雕镂刻著称,居商地建筑工程之冠。(字梁枋)
    二十年(1894)
    先旱后涝,大雨40多日,洪水裂石摧山,湮没田舍,人畜伤亡不计其数。
    二十六年(1900)
    西太后及皇后来陕,由丹江运输米包至龙驹寨,转西安。是年九月二十九日,慈禧令各省将应解京饷均自龙驹寨转输西安。将清江(江苏)航运总局移至汉口,在老河口、龙驹寨各设分局。此被称为“两宫西幸之第一筹划”。
    天主教意大利神甫、基督教挪威牧师王耀基先后来龙驹寨传教。
    二十八年(1902)
    义和团转战境内,龙驹寨、商洛镇、棣花一带遍设拳场,大练小红拳、悟空拳、春秋刀等。
    龙驹寨邮政支局,增设商县邮政代办所,洛南、山阳、商南三信柜。(《续修商县志稿》)
    二十九年(1903)
    龙驹寨基督教会建福音堂(共有房39间)。
    崇正书院改为蒙养学堂,延张万选为教习,是为当地小学教育之发轫。
    三十年(1904)
    洛南知县丁僖翰借罗汉洞在峦庄建蒙养学堂。(《续修陕西通志·学校》)
    三十一年(1905)
    在龙驹寨西街北马王庙建“商州龙驹寨巡警总局,设总局长一人,巡弁二人,局绅一人,巡士六十名。”(《续修商县志稿》)
    三十三年(1907)
    陕西增设6旗。中旗驻龙驹寨。有旗官、帮办、 文案、帐房各1人,弁勇305人。(《续修商县志稿》)
    三十四年(1908)
    州设劝学所,来龙驹寨宣传办学。
    光绪年间“取消铁钱,以七百铜钱为一串”(折1000枚)谓之“毛钱”。“每银一两值净钱九百。”(《续修商县志稿》)
    清宣统元年(1909)
    乾隆年间,明令买田宅每两纳税银三分,官给印契。是年增至买契九分,典契六分。(《续修商县志稿》)
    龙驹寨设立自治宣讲所。商县划为七区,境内棣花、茶房、商镇、寺坪、龙驹寨为东二区;武关、寺底铺、铁峪铺、桃花铺为东三区。
    宣统二年(1910)
    由陈家村人陈兆绪(八先生)首倡,在龙驹寨南门外,沿昔日河街修筑河堤,可护水田六百亩,然尚未全部竣工,即被水毁。
    改龙驹寨蒙养学堂为龙驹寨两等小学堂。改峦庄蒙养学堂为洛南县立第二两等小学堂。
    再次重修老君河西岸夫子庙。
    宣统三年(1911)
    由龙驹寨商会会长李中业等发起,通过南阳传教士安西曼的徒弟华国文,引进意大利先进酿造工艺,在龙驹寨集股办起西北最大的葡萄酒厂家——陕西省龙驹寨美利葡萄酒公司。此为龙驹寨引进国外技术之始。即今丹凤葡萄酒厂之前身。
    龙驹寨人马骧由省返商,组织同盟会分会,宣传孙中山制订的党纲党义,呼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古历九月初,在辛亥革命陕西新军宣告独立的影响下,当地三合会①首领龙驹寨姚正、夏鸣岗、董全生,商山李兴顺,茶房何兴贤,棣花韩遵道等,率三百多人驻扎花庙操练,召来铁匠赶制大刀、长矛。三合会员头裹鹞子扑岩式黑布包巾,身扎腰带,下缠绑腿,于十三日(11月3日)宣布反正(恢复汉制)。围攻龙驹寨州同衙门,迫令交出大印,接管巡警总局、厘金局等机构,最终推翻清政府在龙驹寨的统治。沿街商民门首各悬一面小白旗,上写“秦陇复汉军”,以志拥护革命。十一月,省府派员来寨慰劳“反正”有功人员,从三合会手中接管政权。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改龙驹寨两等小学堂为商县龙驹寨镇高等小学校。
    市场流通富秦钱局发行之当十铜元,兼用四川造二百文大铜元。
    龙驹寨军民庆祝10月10日国庆节。
    民国二年(1913)
    四月,龙驹寨人马骧当选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
    驻军营长王寿田为制作军衣,从西安运来四部缝纫机,开设龙驹寨第一家半机械缝纫铺,字号:正缝时。
    东二区(今商镇、龙驹一带)在路旁植树7900余株。为境内最早有记载的造林活动。。
    民国三年(1914)
    白朗率河南省保丰县农民起义军四万之众,路经龙驹寨赴甘肃。商县知事秦俊升领兵数千,阻于武关四道岭。2月22日义军击溃官军入龙驹寨,26日西进克商县城。
    龙驹寨人马骧赴日面谒孙中山,被委陕西招讨副使,回乡秘组新中华革命党。
    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在境内开始流通。为法定银币。
    民国四年(1915)
    国民革命军胡景翼部,在龙驹寨集训十大连,达半年之久,是为陕西靖国军之发轫。
    置商县县佐驻龙驹寨。首任县佐夏赓虞以旧衙地基变价,买所租之房为永业,共26间;停止刑讯,取消跪审;禁止种、运、售、吸鸦片。
    周至县神甫来龙驹寨,在西街建天主堂。
    龙驹寨基督教在福音堂办教会小学。翌年,办教会诊所。
    民国五年(1916)
    每制钱2串,抵银洋1元。
    武关村民集资筑南坪渠2.4公里,灌田185亩。
    陈家村陈槐堂,购回照像机1架,是为县境最早之像机。
    依照县蚕桑筹备处安排,境内首次引进胡桑,改良土桑。
    民国六年(1917)
    龙驹寨人余宪清试制木头人推磨并自动箩面(未果)。其子余发祥继而试制成简易水车、宽面木纺织机等。
    民国七年(1918)
    2月,靖国军樊钟秀部驻商,派马瑞旺部(俗称“马二营”)来寨办粮台,筹粮秣,曾拉富户陈维廉、王景礼、贺左三等“肉票”(以人质诈钱)。各帮商号纷纷外迁。
    为引进良种,推广新技术,商县设立农会、林会,境内各区均设有专职人员。
    县佐陈时臬创办龙驹寨国民女子学校。(碑文)
    龙驹寨葡萄酒公司,在西安设分销处,民国十五年(1926)撤销。
    魏鸿钧在龙驹寨西街开设“同乐园”澡堂。为本境澡堂业之发端。
    民国八年(1919)
    “五四”运动爆发,龙驹寨旅省学生马文彬、陈士先等自省返乡宣传鼓动。龙驹寨高等小学、东关私立小学等校师生集会游行高呼“反对二十一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贼!”继而商会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呼吁放足、剪发;龙驹寨等处设立民众夜校;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广白话文”。
    东二区“天足会”成立。会长陈步蟾。
    杂牌武装“游击司令”刘世杰,来龙驹寨大肆抢掠,并收缴了当地全部枪枝。
    两岭村人周老五,在龙驹寨开设历史上首家石印馆。
    龙驹寨大旱,龙驹寨镇高等小学校校长(举人)陈步蟾,请求龙驹寨县佐免粮遭拒,遂发动38保农民到县佐公署“缴农器”(示威游行),迫使县佐免除当年田赋。
    武关河暴涨,流量2370立方米/秒;竹林关银花河亦涨,流量2 850立方米/秒,农
    田淹没惨重。
    民国九年(1920)
    裕泰和山货行经理余克海购回境内第一盏汽灯。
    12月26日夜零时地震,棣花、商镇、龙驹一带房动门窗响,“人如坐舟车”。
    民国十年(1921)
    制钱2串5,抵银洋1元。
    丹江暴涨,龙驹寨河段流量高达3 440立方米/秒。死伤惨重,树皮尽食。
    为缓和金融流通紧张局面,继清代后再次由龙驹寨商会自出油布钱票3000串,以资用转。恒盛合号独出钱票500串。
    神甫赵连山于龙驹寨天主堂创立敬业小学。
    民国十一年(1922)
    国会恢复,龙驹寨人马骧任众议院全院委员长。
    龙驹寨选派学员,参加商县自治研究所学习,毕业回乡办理“民众自治”。
    9月,东二区、东三区各设商县保卫团分团1个。每个分团团总1人,副团总1~2人。东二区(龙驹、商镇)分团有快枪12枝,来复枪20枝。东三区马蹄沟支团有快枪40枝。
    民国十二年(1923)
    春,乡绅屈仲洵在龙驹寨柏林巷办女子小学,40名学生。
    5月,境内宣传《中华民国宪法》。
    龙驹寨镇高等小学校改为商县龙驹寨高等小学校。
    各区设学务委员,推行新学制(初级四年、高级二年),采用新课本。
    河南省地方武装武和尚数百人,盘踞龙驹寨,大肆抢掠,未到半月被陕军歼灭。
    民国十三年(1924)
    制钱三串5百文,抵银洋1元。
    河南省地方武装陈四美,率众2000人,驻龙驹寨,拉票勒索。一次拉两岭村肉票43人,并将保卫团枪支尽行掳去,次年被赶走。
    整顿天足会,各区建立支会,设置稽查员5~6人,配带铜质徽章下乡演劝放足。
    省府派视察员王赓彤来寨视察警政,增设警岗三处及简易卫生消防设施。派视察员钱元视察农桑,倡筑老君、龙驹堰渠(可灌田4.5顷)。派视察员李克强视察教育,对龙驹寨高小及卓公祠、晋公祠、金山寺等校进行了全面调查。
    陈步蟾试种美棉成功,亩产百斤,单株结桃多者达80余枚。
    市面流通北洋政府发行之红铜币,9年后废止。制钱700为一串。
    峦庄高等小学因陈四美兵燹停办,民国十八年(1929)恢复。
    奉令改征银币。库平1两,改征银币1.5元。
    民国十四年(1925)
    春,镇嵩军阚玉珍部两万余人,由豫西退至龙驹寨一带。数十里村庄搜索一空。其部下旅长袁保德,围大峪口腰腺洞10余日,骗开吊桥,纵兵和洞大肆抢掠,搬走是洞人家所有财物。翌年,西安城解围后,镇嵩军败窜商地,又大肆抢掠,后为冯玉祥所属马克斋部赶走。
    制钱10串,作洋1元。
    民国十五年(1926)
    刘镇华部围困西安,在龙驹寨设立粮台,百姓负担苛重,普通杂捐每保三至六百元。
    制钱20串,作洋1元。
    边家理发铺用推子理发,为龙驹寨采用半机械工具理发之开端。
    民国十六年(1927)
    1~6月制钱30串,抵洋1元;7~12月制钱50串,抵洋1元。
    5月初,中共龙驹寨特别支部成立。共产党员闵培贤、卫志毅、吴汉周自省来寨,帮助国民党建立龙驹寨区分部,此为境内国共合作之始。其时龙驹寨曾集会纪念“五卅”惨案,追悼李大钊。寺坪农民协会200余人,徒步长途来寨示威游行。7月上旬因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中共特支成员被迫撤离。
    同月,冯玉祥部孙连仲军长率部出武关。岳西锋部数万众继出武关。带有手电筒、留声机、自行车,为当地前所未有。
    龙驹寨警察局改为公安局。
    陈正伦、周芝祯等在朝阳村(两岭)创办商县龙驹寨乐育高等小学校。
    11月,由于中共龙驹寨特支的影响,境内桃坪,梨园岔一带农民在李忠元等率领下到县城“缴农器”(示威)。在峦庄街打死豪绅朱某等4人。省府委员前来谈判,答应当地免捐。
    民国十七年(1928)
    1~6月,制钱60串,抵洋1元;7月至次年,80串抵洋1元。
    2月,许权中旅(中共掌握的武装力量)之一部进驻峦庄镇。刘志丹等在石门吊蓬沟开展宣传发动群众。3月,在洛南会仙台农民协会总会领导下,境内马家坪建立农协分会,有会员千名。
    龙驹寨长途电话铁线换铜线,开始与外省通话。
    国民党开展清党运动,龙驹寨成立党员登记处,重新登记国民党员。
    乡绅周伯海在棣花张家祠堂、谢成发在茶房黄龙庙分别创办女子小学。
    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朝阳乐育小学首届高小毕业生在大峪崖石洞举行毕业典礼,聚餐时崖洞坍塌,21人惨死。
    民国十八年(1929)
    于普通通捐外按田赋正杂银每两加派包谷2斗7升。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田金凯部,驻寨年余,支应浩繁。一次勒派小麦600石,城乡不堪其扰。
    自上年始,两年三料未收,特大灾荒。包谷每斗4块银元。
    每正银1两,加征警款银洋0.50元,正杂款0.935元等。正银1两实征3.74元。
    9月,龙驹寨镇在盐帮庙、关帝庙、西马王庙兴办一、二、三部公办小学(又称“三庙公学”)。原龙驹寨高等小学,改为商县县立第二小学校。
    自武汉沿丹江开来一辆军车,停于龙驹寨西街申家后场,是为本境最早见到之汽车。
    民国十九年(1930)
    于普通捐外正杂粮粮底基数每两增派小麦2斗2升、包谷2斗2升。县长刘光亚又按田赋总额3倍向境内加征“军费”。
    大饥,民食树皮草根,路有饿殍。
    智家谋开设龙驹寨历史上第一家照像馆,店名容光。
    正银1两,实征4.30元。
    民国二十年(1931)
    9月18日,日本占领东北三省。西安师生发表的“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满洲告陕西民众书》传来,龙驹寨爱国师生上街示威游行。
    10月5日,奉命裁撤县佐。公安局改为龙驹寨警察局(20人),民众控告涉讼各职,均交警察局办理。
    国民党商县党务审察员办事处成立,在各地全面开展清党活动。
    龙驹寨开征营业税,废除征收厘金。
    民国二十一年(1932)
    5月,河南省乱军李长有率众万余,血洗龙驹寨、茶房、竹林关等地,9月始离境。境内百姓先后被杀2700余人,掳走壮丁1600余人,抢走耕牛2000余头,烧毁房屋2万多间。自此龙驹寨几成废墟,商业一蹶不振。其时龙驹寨民逃往商县达2万余人。
    夏粮未收,秋粮未种,民大饥。又有瘟疫(急性霍乱,俗称“虎烈拉”),经请愿,县府向全商县每里摊派洋200元,赈济寨民,共计助赈1300元。陕西省主席杨虎城又从军费中拨大洋5000元(实拨2500元)赈济龙驹寨。
    每正银1两,实征5.05元。又于预算外每正银1两增派“剿匪”维持费1元。
    9月,明令公布买契每100元收税3元,典契每100元收税1.5元。
    11月,徐向前等率领红四方面军近两万人,经竹林关、龙驹寨、商县杨斜到柞水后出商洛,创建川陕根据地。贺龙等率领红三军1.5万人入境,激战于寺底铺,歼敌刘镇华一部,自竹林关出境,南下山阳、镇安。
    峦庄高等小学,因李长有兵燹再次停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恢复。
    民国二十二年(1933)
    商镇恢复集市,为一、四、七日。
    地方各界吁请省府将龙驹寨改为丹惠县(取丹水惠民意)。
    设联保办公处,置联保主任。联保之下为保,保下为甲,置保、甲长。
    买契每100元收税6元,典契每100元收税3元。
    民国二十三年(1934)
    2月,成立商县保卫总团,县长兼任总团长。龙驹寨为一个大队。
    白青云从河南省巩县请来师傅庞某等,在竹林关自造步枪500枝。
    城乡各学校普遍增设民众学校。
    武关王殿林,以45块银元买回日本老人头牌人力车1把。是为境内使用人力车之始。
    秋,王柏栋由中共汉中特委回乡,开展抗日宣传及统战工作。
    12月10日,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本境。由书记徐宝珊主持,在庾家河召开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会,讨论创建鄂豫陕苏区。会议期间,敌人袭来。我方反攻获胜,毙伤国民党军300余众。我方正、副军长均负重伤,伤亡100余人。13日该军在蔡川整训。20日,该军在棣花街颁布《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告。以后相继成立了梨园岔、孙家山、龙驹寨等一批区、乡苏维埃政权及赤卫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民国二十四年(1935)
    元月5日,红二十五军向北转移,于商镇四方岭与国民党军遭遇,毙伤国民党军200余人,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200余枝。
    5月,红二十五军首次解放龙驹寨城,在战备整训中,9日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逝于龙驹寨。10日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在龙驹寨西关菜地误杀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军旅长张汉民。11日郑位三在庾家河宣布成立豫陕特委及豫陕游击师(师长方升普)。
    国民党军一二九师、一零七师驻防龙驹寨,修筑寨城,翌年告竣。
    由大兴公司承包,在武关西南筑起一座5孔跨径20米钢筋混凝土大桥。是境内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
    6月6日,大雨骤降6小时,龙驹寨之丹江流量达3040立方米/秒,两岸田禾被冲光。
    孙蔚如部退伍上尉军医李延年(两岭人),在龙驹寨开设商山医院。为境内第一家西医医院。
    11月14日,国民政府改革货币制度,以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农民银行之纸币为法币,并铸1分、2分及5分硬币。随即流通境内。
    民国二十五年(1936)
    三月二十二日,中共陕南特委领导下的红七十四师解放龙驹寨城。
    三月二十八日,龙驹寨举行通车典礼,庆祝西荆公路全线通车。六月六日,陕西省主席邵力子驱车来龙驹寨视察公路。
    买典契除收正税外,买契增收地方附加2元,典契增加地方附加1元。
    在娘娘庙前立寺坪集,三、六、九日逢集。
    为杜绝包讼,商县成立缮状处。其时寨民告状,均赴商县县城。
    龙驹寨成立戒烟所,严戒种、吸鸦片。
    建立龙驹寨民众教育馆。
    9月,天主堂敬业小学增设女子高级班。
    老君河西岸筑起3公里长渠一条,其中在靳家村凿红石岩穿洞110多米.可灌沿河及老君殿、淡家寨、刘家塬、金盆等旱地300多亩,又新增一批水磨、弹花柜。
    民国二十六年(1937)
    7月,芦沟桥事变发生,群情激奋。龙驹寨组织抗日救国后援会。龙驹寨之西安中学学生马顺等暑假返乡,联合当地师生组成抗日宣传队,深入街头、乡村宣传抗日救国。朝阳小学师生在中共地下党员带动下组织抗日宣传队,于商镇、茶房、棣花集镇及附近乡村广泛宣传,从而掀起“一人一元”的捐献活动和送军鞋活动。
    8月,商县保卫总团改保安队,专员兼保安司令。翌年又增设西荆公路警备司令。进一步加强对境内军事控制。
    国民政府自本年开始强令征兵,商县征兵800名(含本境)。
    富商李玉海捐资在老君殿村菩萨庙建玫瑰女子学校。
    11月,中共商洛工委书记王柏栋,衔命回乡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
    民国二十七年(1938)
    为防日机空袭,奉命设立龙驹寨防空哨(哨长雷正祥、童子明)及竹林关防空哨(哨长刘号儒)。1945年撤销。
    4月6日,两岭、龙驹等地冰雹,霎时如雪盖地。雹有大如小碗者,不少人畜毙命。
    26日,汉奸组织黑煞道,在龙驹寨暴动被扑灭。
    6月,各地奉命组织民众递步哨,每所6~10人。哨长由保长兼任。境内共11处。
    7月25日,中共商洛工委书记王柏栋在商镇显神庙被暗杀。商镇桃园人彭一民接任其职。
    秋涝,月余不开天,丹江大溢,冲毁武关大桥。
    于正杂税2元7角外,加征地方附加一倍,每正银1两实征5元4角。
    奉令建立信用、产销等合作社。境内共建10余社。
    整顿保甲,发门牌。
    为组建民众抗日武装,各乡组建社训分队,每期1月,轮流训练在龄乡民。
    商县清理教育物产委员会成立。经清理,商棣乡10校有耕地77亩;老君乡6校18亩(另3段无亩数);龙驹寨镇5校14亩,房12间;龙驹寨中心小学76.5亩,房20间;西马王庙地6.9亩.房46间;盐帮地3亩,房66间;北马王庙及青器帮会馆地10.4亩;金山寺218.92亩;平浪官46.5亩;关帝庙7.6亩;武寺乡校棵8石;老君乡中心学校39.7亩。
    商县征兵1959名,本境200余人。
    马骧捐献家资,于盐帮会馆创设私立仁义小学。
    10月25日,中共陕西省委巡视员赵希愚在商南被捕,押送途中(30日)于武关被救。
    民国二十八年(1939)
    4月16日,根据国民党陕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589号训令。为“剿共”成立商县清剿委员会,副主任有龙驹寨冯麟生。各联保成立义勇壮丁常备队。
    7月4日,商棣联常备队之中共地下党员雷振杰、巩德芳、薛兴军等发起组织的茶房武装反击取得胜利。从而建立了中共商洛工委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商县征兵5288名,包括今丹凤辖境1000名。
    地方武装头目刘松林,在“东乡夜村、棣花一带,盘踞山洞,私设枪厂,自派款项”。
    各联保送高小生学习后编队种痘,为境内种痘之始。
    民国二十九年(1940)
    3月,中共商县县委在巩家湾小学成立,王连成任书记。
    4月,奉令将龙驹寨等10个小学改建为中心国民学校。
    6月23日,中共地下党员巩德芳、薛兴军率部在四方岭击毙破坏抗日、顽固反共的商县清剿委员会副主任冯麟生。
    8月,“皖南事变”发生,形势恶化,境内中共地下组织奉命隐蔽。原设巩家湾小学之中共商县县委转移到蓝田大寨村小学实行异地领导。
    境内首次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为教师节。
    9月,国民党将军胡宗南,由豫入陕视察防务。在武关小学作“明耻教战”讲演并亲自教唱“黄河水黄又黄,日本鬼子太猖狂……”
    正银2元7角,,加征4倍,每征银1两,实征10元8角。
    秋,龙驹寨首次组建国民党区党,,设于菩萨庙巷,书记周安民,辖4个区分部。
    成立区党部的同时,首次组建三民主义青年团龙驹寨区队,辖3个分队。稍后三青团商棣镇区队亦建立。
    改联保办事处为乡公所,设乡长。
    铁峪铺民众在铁河新筑石堤一道,长21.6米、宽2.4米、高1.7米、根深2米,护田30多亩。因西端有3.4米多高古炼铁炉,遂名铁炉堤。 
    改义勇壮丁常备队为国民兵组织。
    商县征兵4049人,其中境内800多人。
    龙驹寨始设书报阅览处。并开展肃盲运动。
    国民党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先后路经龙驹寨,下榻马家祠堂。
    民国三十年(1941)
    商县政府派员清丈境内耕地以增田赋,并开索贿之风。
    白青云在竹林关石印钞票,面额为1元、5角、2角、1角、仅在当地流通。
    中共商洛工委委员茶房人雷振杰、中共商县县委委员龙驹寨人王士哲组织越狱未果,10月22日同时就义于商县西关。
    11月,巩德芳、薛兴军率游击队30多人,在茶房米家寨冲破敌数百人包围,薛兴军击毙敌前沿指挥刘兆玉,自此国民党军不再敢轻易进山。
    陕西省商县田赋粮食管理处龙驹寨办事处建立。
    全县财政经费除中央、省库拨补外,不敷26万元,概向民间增派,每户平均5元多。
    白崇禧赴豫视察,宿龙驹寨马家祠堂。
    中共关中地委联络科干部张德盛,奉命回乡联络联合抗日事宜。
    民国三十一年(1942)
    春,中共陕西省委调巩德芳等80人回边区整训。在马栏成立德记骡马店。
    马骧、冯子卿等集资创办私立凤麓中学于冠山书院旧址,中国大学毕业生马可民任代校长。陕西省主席熊斌为该校题写校匾。
    4月,商南县民众抗日自卫队队长胡金声,被国民党政府判处,刑,押解途中于龙驹寨打死看守,逃奔南山,后入巩德芳游击队。
    国民党政府发行1元折合法币20元的关金票。
    商县龙驹寨图书馆设立,馆长马可民。
    9月,老君殿下金盆人李玉海捐资兴修校舍13间,创办私立玉兴小学,学校桌凳等设备及延师薪奉皆出自李家,使老君殿附近5村学童就近上学。
    民国三十二年(1943)
    3月,境内流通国民政府发行相当于法币2万、4万、10万元之大面额关金票,物价猛涨。
    6月,中共商县县委书记王连成(商镇显神庙人)、组织部长巩德胜(茶房巩家湾人),因叛徒告密被捕,组织越狱未果,于26日就义于商县西关。
    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视察防务路经龙驹寨,下榻马家祠堂,为凤麓中学题写校匾。
    民国三十三年(1944)
    国民党发起青年从军.征集18~35岁知识青年参军抗日,凤麓中学及两岭、南寺小学学生36人参军。
    国民党政府派员再次分赴乡村复丈土地,大肆敲诈勒索。县参议员汪文会(寺坪人)状告复丈员胜诉。
    蝗灾,飞蝗蔽天,长达数日,田禾、树叶几被食尽。
    11月,国民党军抗日前沿指挥机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由商南县迁驻龙驹寨陈家村(时由副司令长官郭寄峤主持)。
    民国三十四年(1945)
    在龙驹寨紫阳宫放映美国无声电影《三个大傻瓜》,为境内第一次放映电影。
    3月31日,美机一架因起落架损坏,坠于龙驹寨城南丹江沙滩。驾驶员安全。坠机拆卸后用汽车拉往西安。
    奉令设立龙驹寨税务查征所(以前由商县税务局派员征收)。
    8月15日,日寇投降,龙驹寨集会庆祝八年抗战胜利,人民欣喜若狂。商号、居民大放鞭炮,然因货价猛跌,一些商号破产。20日,省令停止征兵、征粮1年。
    秋,龙驹寨等地天花流行。
    境内根据政府公布的《陕西省备县参议会筹设办法》,选举保民代表、乡代表及县参议员。
    11月,巩德芳受命返商,以蔡兴运、田申荣部武装为基础组建游击队。张奎脱离地方武装肖同福部,加入巩德芳部。
    民国三十五年(1946)
    2月,谭道鹏所率地方武装加入巩德芳游击队。
    4月17日,龙驹、商镇、棣花中小学童子军在龙驹寨平浪宫大检阅。
    5月4日,商县中学、丹江中学及凤麓中学三校会考,共评出7名优生,境内之凤麓中学占4名,名列三校之首。
    5月13日,中共商洛工委成立,6月中旬,在留仙坪牛纯家成立陕南游击队指挥部辖三个大队800余人。6月下旬,田申荣任大队长的独立大队成立。
    7月11日,王震所率三五九旅及干部旅经荆紫关、竹林关出柞水回陕北;29日,李先念司令员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部队,从中原突围由山阳进入本境,在花园岭与陕南游击队王力政委会面,8月2日,在留仙坪与巩德芳、薛兴军会面,共同开辟陕南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军调部”三十二支部,包括美方代表白罗素中校、荷梅上尉;蒋方代表王楷亭少将由河南来龙驹寨调处,实则以“和谈”为缓兵计。他们用飞机撒传单、登报纸,吁请李先念的代表前来和谈,暗地却暗杀(活埋)了共方3代表。
    9月24日,李先念、汪锋在大峪沟之封地沟垴召开鄂豫陕边区成立大会。商县、商洛、卢洛、卢嵩、商南、商山商等中共县委及县政府相继在本境建立。翌年,主力过黄河。
    10月,中共鄂豫陕边区委员会在蔡川上庄坪召开。汪锋在会上传达李先念离商洛时所作指示。
    陕西省参议员王廷飏,发起祭祀中华“教育鼻祖”——虞契,命名为“玄鸟节”。龙驹寨应之。
    商县将省分配的日本肥旧粉(化肥)52包、农药22瓶,喷雾器一架,从河南省新乡县领回在龙驹寨仁义果园使用(面积40亩)。是为农药、化肥在商洛首次使用。
    11月25日,国民党为加强对豫鄂陕边区的围攻,特成立陕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龙驹寨办事处(简称“专署龙驹寨办事处”)。首任主任何斐生。辖原商县、洛南、山阳之11个乡镇。
    12月8日,中共豫鄂陕边区委员扩大会议在石门召开,决定组织3 400人的野战上队东进豫西,外线作战,以诱敌东顾。
    26日,国民党“清剿”总指挥谢辅三(中将)来龙驹寨部署“清剿”。
    民国三十六年(1947)
    3月8日,奉行政部京(36)指总(五)字第4900号指令,成立龙驹寨司法处、看守所。
    3月23日,中共鄂豫陕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巩德芳,病逝于棣花姜岭。
    中国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派田爵天来龙驹寨组建中国国民党龙驹寨党务筹备处(相当县级机构),指导员田爵天,秘书贺建三。下辖6个区党部,33个区分部。
    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支团龙驹寨团务筹备员办事处建立,贺炳棋为书记。
    国防部保密局龙驹寨潜伏组(化名“柳炳炎”)来寨,为当时国民党向全国派出的25个特务组织之一。
    绥靖公署第二处驻商县第十谍报组(简称“绥二谍报组”)来寨活动。
    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陕南独立团及游击队四路会师,解放龙驹寨。陈先瑞在商洛镇召开四路联席会,商定巩固根据地等事宜。
    凤麓中学增设高中班(31名学生)。
    竹林关街成立商山商中学,招收两班80名学生。北京协和大学毕业生王者瑞任校长(翌年8月因游击战争等因停办)。 
    10月1日,十二旅、十七师部队离寨解放商南,国民党军六十五师进驻龙驹寨。
    10月,中共陕南工委在峦庄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恢复根据地,以陕南独立团第五连一部为骨干组成第一武工队。嗣后相继成立第二、第三武功队。
    11月,龙驹寨贺家村人贺振伦,当选商县“国大代表”,后赴南京参加国民代表大会。
    12月中旬,国民党军第六十五师进犯峦庄革命根据地。展开“清剿”、“反清剿”的残酷斗争。
    民国三十七年(1948)
    3月,中共商洛县工委在庵底扫帚沟成立。陈效真、李正文分别为正、副书记。辖3个区党支部、区民主政及17个乡政府。
    国民党在境内大搞“移民并村”,由自卫队“戒护”,将山区百姓赶到车路沿线,以达老百姓与人民军队隔绝之目的。
    4月,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重新登记党员。鉴于龙驹寨濒临解放,多数党员对国民党前途丧失信心拒绝登记。经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第16次会议决议,撤销国民党龙驹寨党务筹备处和三青团龙驹寨团务筹备员办事处。
    4月17日,蔡兴运、陈效真、田申荣率游击队百余人,攻打仅距龙驹寨2.5公里的陈家村碉堡,烧毁乡绅陈栋生庄园。
    5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师五十一团及陕南二分区部队,解放龙驹寨城。
    6月7日,田申荣带领游击队1个班,在民兵配合下,于栲树岭伏击国民党正规军,缴获炮1门,重机枪2挺,步枪10多支,击毙7人,取得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28日,中华民国行政院发出(37)四内字第30184号指令,陕西省龙驹设治局(三等县建制)于10月18日在龙驹寨成立,取代“专署办事处”。首任局长曹健生。下设三科,同时建立农会、商会、教育会等社团组织。设治局下辖原商县之商棣、老君、寺坪、龙驹、武寺、铁桃、长岗,洛南县之庾岭、峦庄、桃坪,山阳县之竹林关,共11乡(镇)74保。
    8月,中共陕南二分区在竹林关成立流岭武工队。
    20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法币300万元,兑换金圆券1元。银元暗地流通。
    9月,国防部保密局西北特支第三组(简称“特高组”)进驻龙驹寨。
    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在龙驹设治局设九人中心小组。
    “商山商剿共联防办事处”在竹林关建立。
    百顷湾河堤竣工。历时六年,用工21.6万余,扩修水田500亩。
    民国三十八年(1949)
    3月30日,以商洛军分区独立四团及商县支队为南路,以独立五团及商洛武工队为北路,在竹林关围歼国民党军保二旅一团,活捉团长冯允恭以下120多人。后增三十四团一营为中路,于31日,解放龙驹寨,并在商山展开阻击战,全歼国民党军保二旅十二团第三营,俘敌副营长以下379人,毙伤100余人。
    5月,设治局副局长曹文志,在凤麓中学开会,选出曹文志、冯应天、马可民、周安民、徐开选5人,重新组建国民党在龙驹寨的基层组织,然名存实亡。
    6月1日,商洛军分区四、五团在游击队配合下,最后一次解放龙驹寨城。经陕南行政主任公署批准,建立丹凤县(辖区同原设治局)。中共丹凤县委(书记胡怡德)、丹凤县民主政府(副县长王庆华)同时宣布成立(翌年民主政府改称人民政府)。县公安局、工商管理局首批挂牌办公。
    2日,动员全县人民,支援前线。男性中青年组成担架队(抢救夜村战斗伤员);妇女为解放军义务做军鞋。
    20日,由商民大会选举产生丹凤县城关工商业联合会,以取代旧商会。
    国民党武寺铁桃乡公所,经中共地下党员策动起义投诚。
    24日,成立丹凤县大队,县委书记兼政委,副县长兼大队长。开展剿匪肃特,首歼寺坪罗□□□□部。到年底,军民共剿灭股匪1020人(1950年4月改编为县独立营)。
    9月15日,国民党军残部李龙卿率队突袭新建武桃区公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全县军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全县各区普遍召开农民代表会议,部署组建村级农民协会。(到翌年5月,各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会员23368人)
    开展“剿匪肃特”、实行“二五减租”(交25%租粮)。
    废除国民党法币,流通老解放区之“农民票”、“中州票”。
    私立凤麓中学改丹凤县初级中学;各乡镇之中心国民学校改为联合小学(后又改为完全小学);各保之小学改为村小(后又称普通小学)。
    11月,丹凤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建立。
    国民党龙驹寨邮电局改丹凤县人民邮电局。及时恢复民间通讯往来。
    12月,军民庆祝商碓分区暨陕西省解放。
    1950年
    元月,首次举办全县寒假教师学习会,学习《社会发展史》等教材。暑假召开教师整风会。
    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2月,开展大生产运动(全年开荒6789亩,增产粮食40.73万公斤。然因毁林过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对国民党员、三青团员及特工人员进行清理登记,到年底共登记国民党员245人、三青团员291人。
    6日,中共丹凤县委召开全县党员干部会议,部署建党、建团工作。到月底新发展党员237名。
    24日,建立丹凤县禁烟委员会、戒烟讲习所,当日在平浪宫公开烧毁大烟300两。到年底改造吸毒分子160人。
    3月,丹凤县改属陕西省管辖。5月1日,配发“丹凤县人民政府”铜质方印。
    全县改村为乡。
    16`20日,召开丹凤县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破获土门“713”团暴动案。
    5月,全县农村普遍组建变工队。
    在全县普种牛痘。
    在县城建立丹凤县人民文化教育馆、书店、卫生院。
    25~27日,丹凤县第一次农民协会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成立县农民协会。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丹凤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6月,县独立营并入商洛军分区十二团;商洛军分区十一团进驻商镇,团部驻扎金盆。
    7月,丹凤县人民法院成立,院长由县长兼任。 
    竹岗区张□□□□、白□□□□16名匪徒袭击乡政府,夺枪3支。
    8月31日大雹如拳,桃花铺一带房被砸烂,人畜均有伤亡。县委及时部署救灾工作。
    9月,丹凤中学、南寺、城关小学首次排练《血泪仇》、《赤叶河》、《白毛女》等革命现代剧,由城镇到农村广为宣传。
    在全县组建读报组、识字班、冬学、夜校、开展文化翻身活动。
    11月,商洛贸易总店丹凤收购组在龙驹西街设立。
    在变工基础上建立临时季节性农业生产互助组。到年底建组1 488个,10 762户。
    宣传贯彻新《婚姻法》。
    12月18日,设“丹凤县人民政府税务局”。开始推行新税制,一年半全县税收4.2亿元(旧币)。
    开展反霸运动。
    1951年
    2月,丹凤县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辖全县工商业928户(商业657户、手工业271户)。
    正式成立丹凤县贸易支公司。1955年分设为百货公司及土产经营处。
    14日,在县城召开《中苏友好协定》一周年纪念大会,并建立丹凤县中苏友好协会。
    3月21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4月,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常年)——凤麓村贾宏福互助组建立。
    5月1日,县城游行示威,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在不断深入开展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县百多名青年参军参战;妇女群众争做针线包、袜底等慰问志愿军;金盆村商人李玉海捐献汽车一辆;全县工商界捐献6070万元(旧币)。
    6月,商洛食盐局丹凤食盐卡,在龙驹西街设立。1954年6月正式成立丹凤县盐业支公司,1956年3月改设盐务局。
    丹凤县人民检察署成立。
    成立丹凤县人民政府武装部。
    7月,土地改革(包括民主建政)在老君乡试点,继而抽调280名工作队员,分两期在全县6个区60个乡进行。
    在干部、教师队伍中开展以清查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清理中层”运动,共清理50余人。
    农民入股,国家扶持,成立丹凤县供销合作社。
    8月,中央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西北分团,随带剧团、电影队、医疗队到留仙坪、峦庄等地访问,发放老区建设投资款,并检查优抚工作。
    9月9日,陕西赴朝慰问团来丹凤县报告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10月,在平浪宫放映《翠岗红旗》,为丹凤首次放映有声电影。
    26日,丹凤县公私合营工农葡萄酒厂开业。县税务局长周世中兼任葡萄酒厂厂长。次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
    由李保全等组建起土特产品联营栈,周小宝、樊清廉等组成新华合营百货商店。本县首批共组成五家联营商店。
    12月17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部署“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952年
    1月,县委设立统战部。
    2月,丹凤县首次劳动模范大会在县城花戏楼隆重召开。
    县委在老君乡张孝仓互助组及棣花刘长纪互助组开展初级农业社试点。
    在全县深入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取缔了曾某等7户私营商店。
    3月,龙潭渠动工,翌年“五一”节通水。
    5月,古历四月八日在县城举办丹凤县首次物资交流大会,总营业额4亿元(旧币)。
    7月,由地委统一安排,丹凤与柞水协作,开展“查田定产”运动,颁发土地证书。
    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三自”革新委员会。
    国家优先为峦庄、留仙坪区修建医院、学校,并实行老区公费医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商洛军分区十一团调离丹凤。陕西省公安十团接防,团部驻扎下金盆。
    8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回击美帝细菌战。
    9月15~18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丹凤县首届代表大会。
    20~25日,召开丹凤县三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自本届始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试行“小学五年一贯制”。
    11月,推行“速成识字法”。商镇张家村共产党员军属王银当,47岁开始学文化,70天识字1700个,被评为西北妇女识字模范。
    中共陕西省委奖给龙驹凤麓村贾宏福互助组锦旗一面。年底,全县共建农业生产互助组3690个。
    12月,中共商洛地委在丹凤召开部分县委书记会议,专题讨论互助合作运动。
    1953年
    1月,贯彻新税制,试行“商品流通税”。
    3月,再次掀起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
    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贾宏福社诞生。11户农民入社。
    4月,开展取缔“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运动。
    12月,商君渠、东惠渠动工,1955年“五一”节通水,共灌田5900亩。 
    21~24日,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丹凤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5月9日,降雹半小时,受灾28乡,苗毁房塌,人畜均有死伤。
    7月1日,以零时为准,进行全县首次人口普查。经查全县有3.82万户,16.82万人,其中女8.19万人。
    7月31日~8月2日连降3场大雨,老君河出现百年不遇的洪水,全县28乡受灾,冲毁耕地6375亩,河堤647条,房345间,死19人,伤4人。
    9月,创办丹凤县级机关干部业余文化补习班(地址址化馆。包括小学班、中学班)。
    10月,丹凤县首次全民运动会在县城召开。
    在全县全面贯彻教育部制定的《小学生守则》。
    丹凤县工会联合会成立,有会员99人。
    11月,实行粮油统购统销。到翌年元月中旬,全县统购粮食达617.83万斤。
    在全县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12月,中共丹凤县委宣传部收音站建立。
    中共丹凤县委制订加强贫困山区工作规划。
    1954年
    元月,解放后首次基层普选,抽调468名干部分赴各区、乡,培训1674名工作人员,经过在东河乡试点,2月6日开始面上普选,3月15日结束。
    2月,春节在丹凤中学大操场举行全县社火、花灯大检阅。
    3月,省长赵寿山随带省秦腔剧团来丹凤慰问公安十团。
    5月26~3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丹凤县第二届代表大会。
    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铁业社、印刷社等。
    6月,学习、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7月,7~10日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丹凤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
    7~8月,全县35个乡遭受洪灾,死37人。雷家洞乡因滑坡造成绝户。竹林关老街淹没。
    8月,陕西省电影27分队驻丹凤,承担丹凤、商南两县巡回放映。
    11日,召开丹凤县第一次手工业代表会议。正式代表60人,邀请资方代表3人。
    9月,实行棉、布统购统销,定量供应。发放棉票、布票。
    9日,县委制订《丹凤县贫瘠山区工作方案》,提出“农、林、牧综合发展”方针。
    首次在全县机关、学校普遍推广广播体操。
    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首次派员来我县收集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
    县妇幼卫生保健站建立。
    10月,县、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推广碧玛一号小麦良种。
    党政及部分事业干部实行工资制。
    中共丹凤县人民政府党组建立。
    11月,丹凤县城关镇人民政府建立。
    1955年
    2月,在全县人民中,开展反对美帝使用原子武器的签名运动。
    3月,1日本县开始流通新人民币(11种面额)。以1元兑换旧币1万元。
    4月,丹凤县人民政府改称丹凤县人民委员会。改方型钢印为圆形铜质印章。6月,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
    6月,推广马拉收割机、双轮双铧犁、龙骨节水车(解放式水车)等新式农具。首批安装水车38部,扩灌973亩。
    7月,开始内部肃反、审干。
    学习宣传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
    8月,6~12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丹凤县第三届代表大会。
    首批建立11个基层供销社。
    9月,陕西省副省长韩兆鄂来丹凤视察。
    15日,县委部署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工作。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全县自愿应征入伍244人。 12月,全县建成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897个,占总农户的82.9%。是冬,中共商洛地委派王景杰、张顺时在马家坪初级社试办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同时,县上开始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丹凤县各业余剧团,首次在紫阳宫戏楼轮流售票演出。
    1956年
    1月11日,中共丹凤县委发出《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规划意见》。
    3月,在商镇“四皓”墓西侧,发现一座“陕西境内尚属罕见”的宋宣和元年整组砖室六角形合葬墓。
    4月2~6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丹凤县第四届代表大会。
    医药界率先建立丹凤县公私合营国药总店及分店。棉布、饮食、杂货等各业相继合营或联营。
    本县商业职工李炳南,出席全国商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
    5月26~27日,丹凤县科学技术工作者代表会在县城召开,并成立丹凤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7月,土门乡治安主本任、民兵队长王福久,被选为治安功臣赴京开会,大会奖给半自动步枪1支。
    9月,丹凤中学首次招收高中班2班。
    全县开始建立乡信用社。
    10月,实行生猪派购。
    乡干部及普小教师实行工资制。
    11月13~16日,召开丹凤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县委决定设立干部培训班。分期训练乡、社干部。
    1957年
    1月,中共丹凤县委机关报——《丹凤报》创刊。赵学礼为副主编。
    人民币金属辅币(俗称硬币)1、2、5分3种面额首次在县境流通。
    2月,县委副书记武长茂,兼任重点乡——西河乡党支部书记。
    始建丹凤县法律顾问处(撤县时撤销)。
    县委作出精简下放干部的决定。共精简下放干部211人。
    本县首次举办普通话辅导员培训班,在全县各学校推广普通话。
    3月,在县城福音堂创办丹凤县幼儿园(撤县时撤销,1980年恢复)。
    4月,苏联专家克拉布尼里克夫来丹凤指导地质普查。在花戏楼召开欢迎大会。
    5月,开展整风运动,提倡“大鸣、大放、大字报”。
    6月4日,县委作出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规定。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不得少于20天。
    建立丹凤县水文站。
    19日,县委作出时事报告制度。■任了一批时事报告员。
    7月25日15时,本县下暴雨3小时,全县冲毁公路路基,损失3767元。
    部署农村社会本义教育运动。反对右倾思想,开展大鸣、大放。
    龙驹民办中学成立,首次招生60名(1962年停办,1964年恢复,1977年撤校)。两岭民办中学、双槽农业中学相继建立。
    10月,在全县开展每户种一升核桃运动。
    15日,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翌年竣工于凤冠山麓。
    筑通县城到庾家河架子车路。
    12月,开展反右派斗争,延至翌年。
    宣传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年底,全县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29个,占总农户99.12%。
    1958年
    元月12日~2月4日集中全县541名教师进行整风反右运动。
    23日,在全县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
    28日,县委确定:农历每月初十、廾、卅日为县委书记接见各界人民群众来访日。
    2月21日~3月16日县委召开四干会,在整风的基础上部署在全县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浮夸之风日盛,大搞“卫星田”(放高产“卫星”),秋播要求深翻地3~5尺;亩亩小麦下种30~50斤,翌年小麦严重减产;“钢铁元帅”升帐(全民大炼钢铁上马),毁林烧炭,大炼钢铁,使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所炼褐铁多不能用。
    将304个农业社并为25个人民公社。各生产队建立公共食堂2 458个。全县社员吃大饭,搬掉各家锅灶。私人自留地和果树收归集体。
    4月,县办西河炼铁厂建立(1961年停办)。
    20日,县委决定要求年内全县人均创造或改革一件农具(其它生产工具)。
    5月26~29日,召开丹凤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副省长杨玉亭来丹凤视察。
    工商界人士开展向党交心运动。
    武关水文部成立。
    县委作出兴办地方工业决定。
    6月,将全县774名“懒汉二流子”分别编组劳动改造。
    9月,县药材公司在峡河口办香獐饲养场(1963年撤,香獐移送平利县香獐场)。
    全国16省(市)在武关召开核桃现场会,并在武关桥西营造纪念林场,树立纪念碑。
    武关“八一”林厂,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国务院颁发奖状。
    豫陕边界地区,在我县卢道乡召开护林防火联防会议。
    在县城建立丹凤县露天电影院。为境内第一个固定放映点。
    国务院颁发给马炉大队农业先进集体奖状。
    龙驹龙潭水电站、张塬水电站建成。两地首次用上电灯。
    在全县开展壁画和新诗歌运动。
    12月,撤销丹凤县。所属公社分别并入商县、商南、山阳。《丹凤报》同时终刊。
    1959年
    4月,刘锡有、刘锡山在月日公社马炉大队以畜粪浸种试验山萸人工育苗成功,遂使马炉成为山萸生产基地。
    5月,商镇公社商镇水电站建成发电,电渠可灌田1100亩。
    9月,商洛专区盲聋哑学校在龙驹街盐帮会馆成立(1961年撤)。
    10月,商镇公社营造万亩核桃林。
    12月,武关钢筋混凝土公路大桥落成通车。
    龙驹丹江河堤竣工,新筑耕地420亩。商镇丹江河堤亦竣工,保护农田1016亩。
    1960年
    1月,经济困难,物价暴涨,黑市大米每斤由0.2~0.5元涨至1~2元;每个蒸馍由0.1~0.2元涨到0.5元;大肉由斤由0.8~1元涨至8~10元;劈柴每百斤由1.5~2.5元涨至10~15元;柿子由0.02元涨至0.2元一个。(当时一般职工工资25~50余元)三年后渐趋平稳。
    2月,龙驹中学、龙驹西街小学、两岭小学列入地区重点学校。两岭小学当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建陈家村地主庄园(阶级教育馆)。
    9月,陕西省卫校在西河成立半农半读卫生学校。
    10月,龙驹、商镇核桃、红薯丰产,首次被拍成纪录片(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
    贯彻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纠正“一平二调”共产风。
    1961年
    3月,(古历二月二日),两岭小学演戏化装时,因跃进牌汽灯爆炸,烧伤魏秀珍、傅桂芳等7名教师,其中1人(何敏莹)死亡。
    18日,赵川等地发生反革命暴动案,被及时平定。
    贯彻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公共食堂全部解散,实行经济退赔。
    9月17日,为恢复丹凤县,重新组建中共丹凤县委、丹凤县人民委员会。县委、人委所属机构同时恢复。
    县气象站建于古城岭。
    百货公司城关煤场开始营业,后因居民无烧煤习惯等因,于翌年关闭。
    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来丹凤视察。
    县科学普及协会成立。
    县红铜沟铜矿冶炼厂建成投产。
    11月5~7日,召开丹凤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大公社划小,改“管理区”为公社。
    12月25~2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丹凤县第五届代表大会。
    1962年
    元旦,县广播站首次向全县播音(自办文字节目)。
    元月11日,峦庄、竹林关人民法庭同时建立。
    中共丹凤县委书记赵子珠、县长宋建勋赴京参加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
    3月15日,召开丹凤县首次消费者代表会议。
    4月,224地质队队部移住本县西河乡(原铁厂)。
    县面粉厂建立。
    5月,县印刷厂建立。
    8月,蔡川华阳大队党支部书记被评为全国治安模范,奖半自动步枪1枝(后因违法乱纪被捕)。
    部分新干部、新教师回乡支援农村生产。
    中共丹凤县委党校成立。
    9月,退还社员自留地、自留山。
    1963年
    元~3月,县委分两期在全县范围开展整党整社工作。
    3月,肉、糖、烟按人凭证定量供应。
    4月,在全县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运动。
    5月,在机关事企业单位开展新“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22日夜,竹林关暴雨1.30小时降雨70毫米,神旗沟死13人,程银发家塌死7口。
    6月3日,14个公社遭雹灾,7日17个公社遭雹灾,两次均雹大如拳,苗毁房坍,人畜伤亡。
    7月26~30日,召开丹凤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8月,城镇部分居民下放农村。
    工商业审查登记,发证233户。
    在县城首次举办物资交流大会,有戏曲助兴。
    9月16~2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丹凤县第六届代表大会。
    11月5日,县委在茶房、棣花、大峪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试点。主要内容是抓“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条路线斗争,重新组织贫下中农阶级队伍;清理工分、帐目、物资、仓库;干部参加集体劳动。历时3月。
    1964年
    2月,在全县干部中开展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教育。
    3月,在全县农村普遍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月15日,县银行奉命收兑由苏联代印的三种人民币:10元、5元、3元。
    5月,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克林来丹凤视察。
    7月1日,根据全国统一布置,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其时全县共434万户,19.13万人,其中女8.98万人。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本县“丹江牌”葡萄酒商标。
    8月,县级机关全体民兵首次在资峪岭搞夜战演习。
    阴雨连绵三十天,河水涨,井水溢,年降水1621毫米。
    本县第一台水轮泵(40型),在大峪公社王塬村安装使用。
    9月,丹凤县干部业余学校增加高中班。
    10月,贯彻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中共丹凤县委发起“学大寨、赶马炉”的比、学、赶、帮、超增产竞赛运动。
    抽调200多名干部到长安县参加社教运动试点。
    12月.成立丹凤县工商局,与商业局合署办公。
    17~26日,丹凤县召开首次贫下中农代表会议,搞所谓“大揭阶级斗争盖子”并建立“丹凤县贫下中农协会”(1981年撤销)。
    1965年
    3月,本县城镇社教开始,农村社教进一步深入。全面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大搞“洗手洗澡”、“放包袱”。
    4月,本县工人俱乐部在县城北新街建成。
    8月,为加强战备,在全县范围整顿民兵组织,翌年6月底结束。
    9月,庾岭、峦庄、竹林关、铁峪铺区,在药材公司指导下,建立天麻、生地、二花、菖蒲基地。
    25~29日召开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会议,到会342人。
    10月,由商洛专署刘化锋副专员主持,在本县棣花公社牛头岭召开修筑水平梯田现场会。是冬,县级机关干部职工在古城参加义务劳动,修水平梯田40余亩。
    县办蔡凹锑矿建成投产。
    12月,建成丹庾、丹峦简易公路,为本县县区公路之发轫。
    26~28日,召开丹凤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1966年
    2月6~l1日,县委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和农业先进单位、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到会268人,县委书记刘长凯在会上作“认识丹凤、热爱丹凤、建设丹凤”的重要报告。
    4月7日,县委发出《决定》,强调要把“突出政治、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是为“红海洋”之前奏。
    5月,县委制定《丹凤县1966—1970年农业发展规划》。
    13日,县委部署口诛笔伐邓拓、吴晗、廖沫沙“反社会主义罪行”,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县农林水牧局,购进第一批拖拉机(铁牛牌)。
    6月21日,县委全面部署在全县开展“文化大革命”,各学校相继停课串连。机关、学校、农村普遍组建“红卫兵”,并派代表赴京接受毛主席检阅。继而“杀向社会”,大搞所谓破“四旧”,使传统文化,特别是一些珍贵文物遭到破坏。人人出门必带毛主席像章、语录牌、语录袋,否则不能通过语录卡。并在全县普遍修筑语录塔、语录碑、语录墙,搞“红海洋”。
    7~9月,暑假教师学习会,乱揪乱斗,一次开除23人。
    9月10日,县委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刘长凯任组长。“踢开党委闹革命”后,自行解体。
    10月8~13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丹凤县第七届代表大会。
    12月,建成丹竹简易公路。
    1967年
    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丹凤县“革命造反联合总部”(“联总”)、丹凤县“革命造反指挥部”(“联指”)建立。批判“走资派”,争当“造反派”,打语录仗,大字报、大辩论上街。踢开党委“闹革命”,上下左右齐夺权,各级党组织全部瘫痪。“砸烂”了公检法,社会秩序日益混乱。
    4月,在江青“文攻武卫”口号推动下,两派“革命”造反组织间武斗不断升级,由棍棒到炸药包,并发展到四处夺枪,进行枪战,延续年余。
    县人民武装部派出军代表实行“三支”(支工、支农、支左)、“两军”(军管、军训)。并在县武装部设立“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主持全县工作。吸收县委副书记杨修道参加指挥部领导工作。
    本县首次组织社队干部40多人到山西大寨参观学习。
    9月,中共丹凤县委书记刘长凯被“造反派”打断肋骨,副书记杨修道被迫害含冤自缢。
    “打、砸、抢万岁”标语,充斥城乡。
    月日公社东坪大队,演戏时炸药爆炸,死伤百人,不少绝户。兰州军区派直升飞机前来抢救伤员。
    普遍更改地名(改为红灯、红光、红星、红旗……到1981年始恢复原名)。
    10月1日,丹景公路通车。
    1968年
    3月10日,召开丹凤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县革命委员会。
    “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机关、学校组建“革命委员会”。学校复课闹革命。根据“侯、王建议”(侯振民、王庆余两教师对教改的建议),将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教师待遇改为工分加补贴,吃农业粮。
    8~9月,大搞“清理阶级队伍”、“民主革命补课”。
    9月,县级机关干部在峦庄、马炉等处举办“五七”干校,搞“斗私批修”达1年有余。
    支左部队,前来收缴武斗枪支,并在县委大院(现县招待所)举办两派头头学习班历时半年多。
    10月,河南公社百顷湾水电站动工,翌年5月竣工发电,共开2775米电渠,灌田1200亩。
    11月,李宗仁总统府高级参议马一民中将,被红卫兵从北京遣送回原籍龙驹公社“监督改造”。中共“十二大”后返回北京任政协委员。
    由于武斗,全年税收仅25万元,比1965年下降53.91%。职工工资无法支付。
    1969年
    1月,县“革委会”建立中共核心小组。
    2月,学校统改为春季始业,高、初中均由3年改2年;小学由6年改5年。
    马炉支书刘西有当选“九大”代表,赴京参加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以“反修防修”。向城镇居民提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遂将户口转入农村(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陆续收回)。成立丹凤县下放安置办公室。负责安置下放干部、知识青年和居民。
    9月,在全县开展学习雷锋式好战士——周全治烈士的活动。(烈士系商镇周家村人)。
    10月,龙驹公社“反修渠”动工,翌年竣工,灌田千亩。
    一大批领导干部得到“解放”(审查结束),开始工作。
    茶房马鞍岭改河工程上马。
    开始整党建党,重新登记党员。
    11月,建“173”微波站。
    12月,县云母加工厂在西河傅家塬建成投产。
    1970年
    2月,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商业职工刘□□贪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龙潭、苗沟、鱼岭、磨丈沟水库工程先后上马。
    3月,县武装部组织编绘《丹凤县兵要地志》。
    成立丹凤县人民防空指挥部领导小组,开展人民防空宣传,城乡普遍挖防空洞,组成救护、抢修电讯、抢运、抢修公路、治安警卫、对空射击等人民防空专业队,并进行警报演习。
    全县各大队普遍办起“合作医疗站”,并分期培养“赤脚医生”(不脱产医生)。
    5月,商洛地区在本县商镇贺家村召开“教育革命”现场会。
    7月,县防疫站建立。
    县革委会通讯组首次举办“土记者”训练班。
    百货公司办起火柴厂。
    27日,全县一次招收191名民办教师。
    8月,县成立农业机械化办公室。
    9月,成立县文艺宣传队。
    县水泥厂在留仙坪油房街建成投产。
    龙驹搪瓷厂建成投产。
    12月,丹凤县民工赴镇安参加抢修“镇旬公路”。翌年6月返回。
    1971年
    1月1日,县城工农兵商店建成营业。
    3月,召开中国共产党丹凤县第八届代表大会。
    4月,丹凤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
    5月,推广毛远新在辽宁首创的所谓“社会主义大集”,废原集日,改为每星期日开集。
    商业局在古城岭建成良种饲养厂。
    10月,传达中共中央(1971)57号文件,在全县范围全面开展揭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整风运动。
    全县最大的水利工程鱼岭水库大会战,上劳3500人。
    学习商南县“百里滔河节节站”的经验,在全县大搞小水电建设。
    11月,县被服厂因违章操作,烧毁房屋29间,缝纫机21台,布料l万多米,肇事者受到刑事处分。
    庾家河基建团治山治水成绩突出。
    23日,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黄经耀来丹凤视察,参观鱼岭水库工程。
    12月,丹寺公路通车。
    1972年
    7月6~8日暴雨,峦庄公社一次降雨126.2毫米,田毁屋塌,死伤惨重。县内新筑公路大部分冲毁。
    老君河钢筋水泥桥建成。
    9月,丹凤县“六·二六”卫校(根据毛主席“六·二六指示”举办的不脱产医护人员培训班),在西街小学南院建立。
    恢复高中考试制度,但不久因批“教育战线上的资本主义回潮”又遭破坏。
    西影拍摄马炉山区建设成就纪录片。
    12月10日,县矿产公司成立。
    1973年
    3月,丹凤县剧团在“文艺宣传队”基础上正式建立。
    7月,恢复丹凤县人民法院。
    8月,赵川发生特大山洪,房屋被泥石流冲毁,人畜伤亡惨重,出现绝户。
    成立农业机械局。
    10月,开始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小麦“行行田”(一种增产效益高的套种间作形式)。
    12月,成立丹江、水泉蔬菜专业队(19个生产队),种菜212亩(1979年增至332亩)。
    城关市场管理所成立。
    县药材公司成立丹凤县制药厂,生产山楂丸、黄连素注射液等。1980年停产。
    县石油库在西河徐家沟口建成营业。
    1974年
    2月,县委在四千会上进一步部署“学大寨,赶昔阳”的群众运动,同时开展“批林(彪)批孔(子)”运动。
    县级机关干部春节不放假,由县委书记周述武带领上鱼岭水库劳动,保证了大坝合陇。
    县革命委员会大楼在北新街中段建成使用。
    7月,中共丹凤县党校恢复。
    8月,在“评法批儒”运动中,西大教师来丹凤讲“儒法斗争史”。学校批“师道尊严”。
    整修县城道路,改铺沥青路面。
    9月,全县初中班(包括7年制、8年制)达到90多个。同时区区成立高中。
    基本实现全县广播喇叭入户。
    10月,龙驹丹江外堤动工,翌年竣工,新增地500多亩,护田1000亩。
    1975年
    3月,百顷丹江堤筑成,增地100多亩,护田1000亩。
    川道地区建立万亩小麦丰产方。
    4月,商洛地区飞播机场,在商山脚下建成,为商洛历史上第一个飞机场。
    8月,县委宣传部长、文教局长、文化馆长赴辽宁省朝阳农学院、天津小靳庄及山西省大寨参观学习。回县后大力推广“小靳庄经验”,大办“政治夜校”。宣传部以赵家沟为点取得经验,在全县工人农民中开展“理论讨论会”,大批“唯生产力论”,以政治压生产。
    24日,古城变电所建成投产。丹凤县首次使用关中电。
    丹凤造纸厂、玻璃厂先后建成投产。
    9月,丹凤中学附设师范班招生50名。
    10月,宣传华国锋《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报告,抽调三分之二干部下乡蹲点(达两年之久),全面开展基本路线教育,在“左”的思潮推动下,大割“资本主义尾巴”(所谓“杀单干风”)。
    在建立核桃、葡萄、山萸基地的同时,大力推广天麻、木耳菌种,改天然生长为人工培植,使天麻、木耳产量巨增。
    推广“三端一平”(渠端、路端、树端、土地平整)经验,建成棣花、桃园等方块田。架子车广泛用于农田基建工地。
    11月,全县大挖条田、鱼鳞坑,开展封山育林活动。以资峪、西河等公社成绩最著。
    1976年
    1月,县城召开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大会。
    丹凤县锑品冶炼厂建成投产。
    2月,大搞反击“右倾翻案风”,批判“三项指示为纲”(学习理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3月,丹凤县“五七”大学,在两岭村关帝庙开办,招收社来社去学生2班100人。
    4月,天安门发生群众悼念周总理事件后,本县城乡展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7月1日,鱼岭、苗沟、磨丈沟、龙潭四库通水典礼在鱼岭水库召开。县委书记周述武剪彩,商洛行署专员郭茂生到会祝贺。
    19日,丹凤县西南北纬33度32分,东经110度13分发生0.5级地震。
    地区组织各县县委书记、县长来西河公社赵家沟大队,交流学习推广“小靳庄经验”。
    8月,本县成立县革命委员会防震指挥部,在全县各地普遍搭防震棚,多次搞防震演习。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县举哀,县城干部、群众在丹中礼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各区乡亦遍设吊唁堂,开展悼念活动。
    10月6日,王洪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帮”被粉碎,消息传来,全县各地集会游行,热烈欢呼这一历史性伟大胜利,各地鞭炮、酒类抢购一空。
    11月,县纸箱厂建成投产。
    12月,开展以清算林彪、“四人帮”罪行为主要内容的“揭、批、查”运动。
    西界公路由4级改造为3级。
    1977年
    1月,全面贯彻落实1976年12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为将丹凤早日建成“大寨县”,更大规模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全县各区中共委员会恢复。
    开始复查纠正“文化革命”中之冤、假、错案,为蒙冤受屈者昭雪平反。
    6月,成立丹凤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附设于卫生局。
    7月,恢复高考制度。废除推荐升学。
    9月1日,商洛师范丹凤分校在商镇下金盆建立。11月附设丹凤县教师进修学校。
    取消“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及学校革命委员会,恢复校长责任制。
    11月,开展“打击贪污盗窃,打击投机倒把”的“双打”运动。
    1978年
    2月23日,成立丹凤县科技局。
    3月,恢复扫盲委员会,各地大办扫盲班。
    4月,县屠宰场建成半机械化生产线。
    5月,丹凤县图书馆正式成立。
    6月,恢复中共丹凤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开始纠正错划右派(全县摘掉右派帽子33人,中右帽子10人,原错划全部改正)。
    制订《丹凤县经济建设十年规划》。
    26日~7月1日,召开丹凤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8月,抽派干部下乡,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及《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企业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制,取消革命委员会。
    9月,对1166名民办教师进行全面考核。辞退136名不称职教师。给合格教师发任用证。
    高、初中学制均改为3年。
    县教育局始建电化教学组,下辖8个电教试验点。
    11月,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以及重大“打、砸、抢”事件。
    12月,县委召开会议,传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后,组织干部分赴各地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开展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1979年
    1月,遵照中共中央决定,开始给地主、富农分子摘帽。
    3月12日植树节,全县干部群众总动员,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4月,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从商业局分出正式成立(下属区级工商管理所亦相继成立)。
    恢复农贸市场。扩大自留地。
    5月,县农机公司建立。
    县建设银行建成开业。
    30日,本县最大的公路桥——丹江桥建成,连接丹寺、丹竹公路,可通山阳、商南两县。
    7月,改革农业税体制,实行起征点。全县免税队741个,免征粮79.43万斤。
    开展税利检查,到年底查补税款2.3万元,退还错征498元。
    成立县计划生育办公室。区、社配计划生育专干。全县建成50多人的专业队伍。
    8月,地区文物古迹调查队,对商县、丹凤、商南3县进行全面普查。
    9月1日,县城最大的国营丹凤饭店开业。
    1980年
    2月,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3月20日,成立县物价局。调整农副产品价格。
    修建商镇机械化冷冻厂,1984年投产。
    6月,旅美华侨杨兰英女士(系已故国民党将军冯子卿之妻)回龙驹镇探亲祭祖,是为本县华侨返乡之捷足者。
    首次进行全县林业资源全面调查。
    地毯厂建成投产。
    县老干部休养所建成。
    县法院对“文化大革命”中判处死刑案件进行复查纠错。
    9月25~3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丹凤县第九届代表大会。
    30日,恢复中共丹凤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县科学普及协会。
    扩大检察、公安队伍,人员增加一倍。
    12月,县司法局成立。在全县宣传贯彻“治安条例”。
    经地区验收,发给本县“基本实现无盲县”证书、锦旗。
    1981年
    1月,全县人民踊跃购买国库券。
    5~10日,召开丹凤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丹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5日,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公社、大队革命委员会均改为管理委员会。
    28日,省税务局授予丹凤县税务局先进单位(列入10面红旗)称号,奖给锦旗1面。
    3月,贯彻中共中央(1981)2号文件,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
    5月,县公证处成立,法律顾问处恢复。
    6月,改林业资源普查办公室为农业区划办公室。全面开展农业区划工作。
    整修龙驹寨船帮会馆——花庙。
    农民进城营业,货棚摊点剧增,当年私营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301户602人。国家出资为中心街及东、西关农贸市场搭棚、筑货台。
    14日,河南乡下湾小学房屋倒坍,压伤正在上课之师生18人,11人住院治疗,重伤4人。
    9月,为改善校容校貌,先后由省地投资90万元,县财政投资85.2万元,群众集资190.28万元,共新建校舍1970间,改建2246间,修围墙2.61万米。
    农业广播学校丹凤班建立。
    10月,本县首次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房君昌、李庭仁等被评为工程师。
    11月,旅居加拿大华侨陈继新携子陈家驹回祖籍龙驹镇探亲。
    1982年
    2月,中共丹凤县委召开四千会,再次动员部署深入开展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生产责任制。
    县戏剧学校在陈家村开学。
    全县开展以“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环境美、行为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为内容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县电视转播台在鸡冠山建成。
    5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郭述申来丹凤视察。
    6月2日,成立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县电影院在北新街西端落成使用。
    7月1日,根据全国统一部署,进行第3次人口普查。其时全县5.72万户,25.37万人,其中女12.13万人。
    县委大楼,在冠山沟口原招待所前建成。自此县委与政府再次分开办公。
    全县最大的鱼岭水库水电站竣工。1983年元月与关中电并网。
    9月,调整教育结构,全县高中由8所减为4所,初中由54所减为25所。
    10月,全县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共“十二大”会议文件,落实“十二大”精神。
    贯彻地区乡镇企业会议精神,全县大办社、队工业。龙驹镇伞厂、饮料厂、织袜厂商镇果酒厂,桃花铺清漆厂、浆糊厂,竹林关皮鞋厂,峦庄木工厂等相继建立。
    1983年
    1月21~27日,县委、政府召开精神文明、劳动致富表彰大会。出席代表488人,奖励5个先进集体、31个先进个人。
    3月,将全县27.55万亩宜林荒山承包给2.39万户经营。给2.41万户增划自留山2.50万亩。
    县供销系统拿出3.67万元,扶持商品生产重点户25个,其中帮助建立“万亩百万株漆树林带”1个。
    开始举办党员学习班,到年底共办149期,训练党员7042人。
    4月,开始整修商镇汉代“四皓墓”。
    5月,民政部副部长李建德来丹凤视察。
    6月,县科普幻灯协会建立,部分幻灯片被国家复制发行。
    7月,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丹凤师范建立。9月从全商洛招生300名。
    进一步落实投诚起义人员政策。
    8月5日,武关、梨园岔公社暴雨,豹皮沟特重。全县死16人、家畜56头.重伤10人。冲毁耕地,房倒屋塌,地方公路水毁损失20万元。
    全县实现向国家交售鲜蛋户均15斤受到省上表彰。
    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出牌轮流接待群众日制度。
    国家主席李先念撰写《纪念巩德芳同志》一文,缅怀本县烈士豫鄂陕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巩德芳。
    9月,将原铁峪铺中学改为县农业职业中学。河南中学改为四年制农职业初中。
    10月,丹中学生彭丹平,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
    9日,百货公司工农兵商店始设侨汇商品供应处。
    商镇区文化科普站建立。
    12月,峦庄中学教师刘化民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获金质奖章。
    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改为计划生育委员会。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13‰下降降到11.6‰。
    1984年
    1月1日,全县税务干部统一着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交通监理站、工商管理局等相继着标服 。
    对全县划为革命老区的221个大队的社队企业,减半征收工商所得税。
    2月,县党史办、县志办、文化局、教育局、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委等单位在春节期间组织“认识丹凤、热爱丹凤、建设丹凤”的有奖知识竞赛。
    县级体制改革。进一步使县级5套领导班子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革命化。
    3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丹凤县季员会成立。
    7月18、21、24日,降40年未遇之特大暴雨,人畜死伤,苗毁房塌。水毁公路损失170.42万元。县内交通中断。
    8月,本县始收民事诉讼费。
    9月,政、社分设,恢复43个乡、镇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汪锋来丹凤视察。
    12日,中共陕西省委批准将“鄂豫陕游击根据地”改称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陕西省副省长曾慎达来丹凤视察,重点调查丹江航运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王敦治、李彦华等到苏南考察乡镇企业。
    10月3日,陕西省葡萄、葡萄酒科学研究联席会在丹凤县城召开。并成立陕西省葡萄、葡萄酒协会。
    11日,县委、政府在西安商洛办事处,召开振兴丹凤经济座谈会。听取本县籍专家、学者对振兴桑梓的意见。
    全国人大及陕西省人大代表来丹凤视察。
    武关专业户办甲鱼繁殖饲养场并成立养鳖学会。
    红二十五军庾家河战斗纪念碑落成。
    为巩德芳一门英烈修筑墓碑。
    丹凤中学学生彭丹平获全国青年化学竞赛二等奖。
    11月,副县长李彦华等丹凤代表在西安与法、意等国外商洽谈经济协作事项。
    地区组织各县县志工作者来丹凤总结交流县志工作经验,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吴刚到会指导。
    县城开始使用自来水。
    选用丹凤县大理石、花岗石作为陕西省政府办公大楼门厅建筑材料。
    本年发展个体运输户34家,有货车32辆,轿车2辆。
    供销系统恢复社员个人入股制度。
    23~28日,召开丹凤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12月,国家给农村困难户赊销价值120多万元的棉布。
    24日,丹凤县志办公室被评为全省5个先进集体之一,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颁发给奖状、奖金。
    1985年
    1月,第一幢居民楼建成启用。第二幢相继施工。
    15~1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丹凤县第十届代表大会。
    3月,设立县葡萄局。1990年并入县林业局。
    全县动员劳力2.77万人,以工代赈,整修乡间公路。年底全县公路网基本形成。7区43乡170个行政村通汽车。
    取消生猪派购,实行计划指导下的议购议销。
    开展集资办学运动。年底全县共集资547万元。
    5月9日,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烈士纪念碑。在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落成。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郭述申等老红军战士及省、地领导、各界群众前来参加落成典礼。
    县级机关全面开展为期8个月的整党运动。
    29日,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决定以商县“龙治民杀人案”为反面教材,在全县大力整顿社会秩序。
    6月,陕西省省长李庆伟来县全面视察。
    《丹凤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经省建设厅专家技术鉴定认可。
    7月,国家机关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改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
    县大理石厂建成投产。
    县保险公司建立。
    全县葡萄基地发展到1.5万多亩。出现葡萄村、葡萄坡、葡萄沟、葡萄围城的盛况。
    8月,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李溪溥来丹凤视察政法工作。
    9月10日,在县影院隆重召开丹凤县首届教师节庆祝大会。
    10月,法国法布里公司经理法布里来丹凤酒厂考察。副县长张志琛、县酒厂厂长巩双记、工程师张天林赴法考察。县酒厂新增露天大型酒罐80个,储酒能力增至万吨,并购进阿根廷酿酒成套设备(然因基建投资较巨而长期负债)。引进法国良种葡萄15个品种2.3万多株,种植110亩。
    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丹凤视察,接见县委书记陈再生、县长房君昌等5套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题词鼓励丹凤人民“立足本地资源,着眼普遍富裕”。
    县医院门诊大楼,在北新街建成。
    经陕西省考古工作者考察鉴定(载当年《中国考古学年鉴》),丹凤县古城村系商鞅封邑遗址。出土有“四神”砖,鹿纹、凤鸟纹、商字瓦当等文物,对研究秦文化提供了大量实物依据。
    甲鱼每斤价由0.5~1元涨至10~18元。特邀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专家来县讲授甲鱼、娃娃鱼家养技术。
    12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勤劳致富代表大会,到会代表343人,表彰奖励12个先进集体,39个先进个人。
    在工人俱乐部举办乡(镇)村企业展销会,展出61家各类产品257种1876件。西安、户县、长安、合阳等9县(市)客商到会定货。到年底乡镇企业由1980年前的315达到3491个,总产值1558万元。
    县科协主席贺进奎,赴京参加先进科普工作者会议。
    在鱼岭水库、竹林关区、铁峪铺区、庾岭区、峦庄区、国营224队、县城、水泥厂,新建电视转播台8座。
    年底,工商税入库342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私营、个体工商业四年猛增8倍,达2928户4740人。平均18个农户有一个商业网点。
    1986年
    2月19日,县委、县政府邀请西北农业大学教授魏正甲、贺普超,博士李华来丹凤向参加县4级干部会议全体干部,作《努力发展商品生产》及《葡萄、葡萄酒生产》的学术报告。
    5月5~9日,县委邀请省委党校副教授郭涤、讲师武进荣来丹凤向县级司站以上干部讲授《领导科学》。
    全县大面积防治小麦吸浆虫及核桃举翅蛾。
    丹江航运开发,列入陕西省“七五”计划,并开始各项先期准备工作。
    3月,开展区、乡(镇)两级整党,到7月底结束。11月,开展村级整党,翌年元月结束。
    5月1日,在本县凤冠山建成全地区第一座电视卫星地面转播站,向县城周围30公里内发出电视信号,提高了电视收看效果。同时实现乡乡有广播放大站。
    4月2日,根据国务院通知,本县第一次实行夏时制。
    县城新建3390平方米农贸市场。可容218个工商户营业。
    丹凤~庾岭区3.5万伏高压输电线路(引关中电),列入省上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其中,省计划委员会三分之一,西北电管局三分之一,地、县联合投资三分之一,在指挥部领导下,已完成线路勘察、设计测绘。1987年施工,1988年通电。
    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丹凤县人民武装部正式移交地方。
    首次制止了夏收在公路上摊晒粮食。北新街两侧新设果皮箱。
    8月,伏旱,373条小河断流,人畜用水困难。
    9月,龙驹中学新招3年制高中1班,开设家用电器维修专业。全县全日制高、初中普遍开设职业技术课。
    10月1日,自本日起给全县教师实行教龄津贴, 并补发1985年以来的教龄津贴。
    同日丹凤剧院落成,首次演出。新华书店楼和图书馆楼亦先后竣工。
    6日~12日,本县第一次开展敬老活动周。
    18日,丹凤中学师生千余人,在校园隆重集会,纪念已故国民党元老、原凤麓中学校长马骧诞辰100周年。并立碑表彰马老先生捐资兴学为国育才的义举。陕西省教育厅代表、商洛行署专员梁玉昆到会讲话。马一民秉承其父遗愿,当场为丹中捐献奖学金1万元。
    截止10月底,县普法办公室在工人俱乐部连续举办6期普法学习班,县级司站以上领导干部264人参加并取得《普法合格证书》。
    11月5日,林业部在商洛召开西北地区飞播造林技术协作会。会议期间,西北各省及黑、吉、辽、晋等13省(区)林业部门领导干部来本县参观寺坪区林业部定点飞播造林试验基地,交流经验。
    8日,丹凤县人民政府与西北农业大学正式签订合同。西北农大以丹凤县为扶贫基地。“七五”期间将联合开发13个“短平快”项目。
    20日,本县第一次放映立体电影。
    丹凤酒厂干红葡萄酒在法国获合格证。
    二郎庙重修工程(由长安古建队承包)竣工。经省文物局验收。
    本县参加陕西省青年运动会获金牌、银牌、铜牌各1枚。女子竞走马拉松打破全省记录。
    春旱复夏旱,夏粮减产三分之一,秋粮减产一半。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县、区、乡、村2240多名干部,深入灾区查灾救灾。使大灾之年群众生活基本得到保证,人心安定,生产正常。
    12月,本县被国务院订为全国贫困县。深入贯彻省第一次秦巴山区扶贫会议精神。全县发放扶贫资金135万元,扶持8788户和53个实体,由604名党员、干部、能人包干6885户,到年底脱贫1566户,14个特困乡的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上年增长56.3%。
    1987年
    2月,由赵大新带队的中共陕西省委蹲点扶贫组来丹凤县蹲点。
    首次在境内庾岭、峦庄等7区23乡高寒山区推广地膜玉米8174.9亩,亩产比露地玉米增产52.4%。
    28日,在县政府礼堂召开丹凤县地方志工作会议。县级六套班子、各部门领导及专志编辑120多人参加。行署顾问陈寿益、行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徐新荣分别传达张勃兴省长讲话及省方志会议精神。
    5月,大峪乡葡萄籽油厂建成投产。当年收入10多万元,为我县葡萄籽利用创出新路子。
    成立丹江航运管理站。
    龙驹镇电线厂创出新产品“聚氨酯石油软缆”。填补了西北地区空白。
    18~24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丹凤县第二届委员会。
    21~25日,召开丹凤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23日,县城召开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
    6月4~6日,峦庄、铁峪铺、竹林关、寺坪区连降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29乡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峡河、桃坪一昼夜降雨250毫米。全县27人死亡。灾情发生后,上级 拨大批救济粮款,省、地及兄弟县干部群众捐献大量物资支援灾区。
    18日,首次在本县放映台湾影片(《源》、《汪洋中的一条船》)。
    县属21个工、交、电企业中,有12家先后实行承包责任制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
    全县14乡、41个机关单位的普法对象7.3万人,先后接受普法教育。
    7月11日,老山前线英模报告团来丹凤。
    18日,为保护国土,县政府成立土地管理局,当年查处43案,收回耕地97.9亩,罚款4.9万元。
    8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派员来丹凤考察葡萄酒生产情况。
    河南乡化工厂开始生产酒石酸钾钠,年产3吨,产值3万元。为丹凤县葡萄生产系列的开发和葡萄酒沉淀的利用,找到了出路。
    28日,召开“兴丹富民科技论证会”,到会40余人,评选出优秀论文20篇。
    9月5日,在县城召开老山前线丹凤籍战士立功授奖大会。
    县科协贺进奎等在峦庄西街头大桥下扑获9.5公斤重娃娃鱼一条,送省动物研究所。后因该所已有同类标本,复交由峦庄林业派出所放回峦庄河。
    中央军事博物馆来武关收集资料及展品。
    11月,省普法办在丹凤召开普法现场会。
    12月,本县编辑的《丹凤历史与现状》一书铅印发行。
    武关小斜峪山民,捉获三只小金钱豹,售给上海动物园。
    县公安局给全县居民签发居民身份证,并开始启用。
    1988年
    元月,中国共产党丹凤县第十一届代表大会,21~25日在县政府礼堂召开。
    3月,副县长高立满(女)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由常宁洲带队的省文物系统干部来丹凤蹲点。对全县文物再次进行普查,并彩绘船帮会馆。
    4月8日,县委宣传部牵头,由文化局、县志办、政协文史委员会举办首次文博知识有奖竞赛。
    13日,商洛地区地名志工作会议在本县召开。丹凤地名志于当年定稿交付印刷。
    6月29日,主管县长首次与各职能局局长(主任)签订《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领导干部1988年工作任务责任书》,翌年奖罚兑现。
    7月,狠抓市场整顿,对肉食、大路菜实行最高限价。
    加强农贸市场建设,到年底全县新增农贸市场面积6300平方米。
    扩大承包。县级46个事业单位15个实行承包制。到年底,19个林区乡、22个半林区乡完善了山林果树经营责任制。
    25日,在本县召开中共商洛工委书记王柏栋逝世50周年纪念会。
    26日,陕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女子足球赛,首次在丹凤县体育场举行。
    县委、政府为丹凤县饮料酒厂获两项部优召开庆功会。
    8月,丹凤中医医院成立。
    9月,本月始为教师增资10%。
    15日,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丹凤县人民政府工作简则》。
    再次掀起普及教育高潮,到年底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3.7%,年巩固率96.5%,毕业率89.03%,省授普及小学教育先进县。
    10月,我县运动员在省第三届“青运会”获9枚金牌。
    架设丹凤~峦庄区输电线路(引关中电)。
    扩修乡村公路,到年底共完成10条69公里,新建桥梁3座71.1延米。
    丹凤籍作家贾平凹,获国际“飞马”文学奖。
    县委在桃花铺乡进行党员“定格”试点工作,对不合格党员劝退出党。
    县公安局大楼于14日被炸,人无伤亡,及时破案。
    由于物价上涨,自本月始为职工增发物价补贴10元,奖金由7.5元增高到15元。并给90%以上的职工提高了工资,人均年工资由1978年492元,增至1 390元。
    11月,县活性碳厂的不定型颗粒活性碳、县营养食品厂的海藻蛰皮、大峪双扶油脂厂的葡萄籽油、河南化工厂的酒石酸钾钠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
    14日,丹凤县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与西北农业大学丹凤县科技扶贫领导小组共同制定《丹凤县本世纪末期农村经济综合发展战略规划仿真研究》。
    自本月到年底,重点打击刑事犯罪和赌博,以强化治安。重大刑事案件比上年同期下降41.4%。
    12月6日,丹凤县博物馆在船帮会馆落成,首次开放3个展室(丹凤出土文物、丹凤土特产、丹江航运史)。
    24日,中共商洛地委组织部,在丹凤县招待所召开《丹凤县党政领导干部年底工作考核》试点会议。会期4天,地委副书记宁长珊主持。县委常委和正副县长向大会作述职报告,由到会人员给述职者逐人评分,并当众公布评分结果,以增强干部考核工作透明度。
    丹凤县工商行、农行、建行、邮电局分别以彩电、自行车作彩券,吸收存款,回笼货币。
    26日,高立满副县长与县葡萄酒厂厂长巩双记,赴京参加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归来。本县丹凤葡萄酒(传统)获金奖;五味香、干红、干白、龙眼、野红葡萄酒获银奖;桃红、新鲜葡萄酒获铜奖。
    丹凤县葡萄酒厂生产的丹凤葡萄酒(传统)、五味香、干红葡萄酒,在国家营养食品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营养食品评比会上荣获“金鹤奖”。
    在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上,本县葡萄系列产品获国家“星火成果”金奖;野味罐头、肉兔饲养加工、大理石板材、精锑冶炼、代料栽培木耳等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星火成果”荣誉奖。
    县成立老龄委员会。给70岁以上老人颁发寿星证5930枚。铁峪铺区给村级不脱产老干部发定量补贴。到年底,全县新增农村敬老院5所。
    1989年
    2月,县政府各局领导,首次向全体职工述职,并由职工给述职人评分,以加速政治体制改革。
    22日,县境普降大雪,川道约40厘米,深山达1米。
    3月,全面开展党员定格工作。
    4月,为加强传统教育,推进精神文文建设,县级有关部门于清明节在烈士陵园召开“缅怀革命先烈故事竞赛会”,人大、政协等领导到会讲话。
    地区在丹凤召开农民企业家会议。
    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丹凤县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县。
    西界公路。由省道升为国道,更名上(海)伊(宁)公路。
    6月,商县至丹凤客车,于13日17时,在商镇沙沟河桥翻车,死亡19人,为县境最大车祸。
    15日,农机公司购回本县第一台麦、稻联合收割机。
    北京发生政治风波期间,本县社会、经济秩序井然,局势稳定。
    7月,县级机关举行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次歌咏比赛,10多位县级领导干部带领职工登上歌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
    8月,因本县财政拮据,欠发干部补助工资(年底补发)。
    整顿文化市场,深入开展“扫黄”运动。到年底,查封黄色录像带200盒,录音带32盒,书刊128种、399册。吊销营业证13家,关闭录像队12个。
    县级有关部门(七家)联合检查伪劣商品及价格。并清理整顿45个公司。
    20日,县政府发出文件,实行人民教育基金制,规定企业、农户、职工每人每年集资标准,并自本年实施。
    9月,本县在商镇老君村开展制止乱占乱建试点,拆除18户非法建房。
    27日,龙驹镇丹江村建于河南乡的胶水厂锅炉爆炸。炸毁厂房4间,炸死2人。
    9~11月,全县清退计划外用工156名,精减民办教师25名。
    10月,丹凤葡萄酒继销往日本后,又销往法国。
    由县人大主任王新丰带队的丹凤县导引养生功体育代表队,代表陕西省赴宜君县参加全国导引养生功表演赛,获优秀奖。丹凤县首次开展门球赛。
    本县籍作家贾平凹,入美国出版之《世界名人录》。
    11月,本县为开发丹江航运,于28日购回历史上第一艘机动船(5吨)。
    五项节育手术超额17.9%,扎管超额60%完成任务。各区建立计划生育协会。
    12月,丹凤县首届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大会,于7日在县政府礼堂召开。
    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对70.5%的村级政权进行了整顿。
    通过治理整顿,固定资产投资压缩15.9%;社会集团购买力比上年下降20%;财税物价大检查中收缴违纪资金××万元;物价稳中有降。
    1990年
    2月26日,丹凤县民兵执勤指挥部直属连,在县城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武装游行。
    3月,全县再次掀起学雷锋热潮。
    12日,县政府发出通知,全县普遍设立地名标志。
    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普调工资,并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工资中的突出问题。
    在蔡川筹建皇台铜矿、在庾家河筹建石墨矿(1992年春剪彩投产)
    4月,县委作出向刘锡有学习和加强党与群众联系的决定。
    在全县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月,受到省、地表彰。
    5月16~22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丹凤县第三届委员会。
    18~23日,在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召开丹凤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6月8~11日,省、地审稿委员来丹凤评审《丹凤县志稿》。
    27日,丹凤县第一个游泳池在城南体育场建成剪彩。
    8月1日,丹凤县老年书画协会成立。
    9月1日,全县首次开展敬老活动月。
    13日,亚运圣火传入丹凤县城,举行交接仪式。
    以迎亚运建卫生城为契机,集资进行北新街改造工程,11月竣月。
    在全县开展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活动,并对臃肿机构进行“消肿”。
    从县级机关抽调300多名干部,以三个月时间,帮助基层全面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县分三期开展,此为首批)。
    10月7日,y徒闯入资峪信用社抢劫,22岁的会计员彭书霞身中20刀,壮烈牺牲;18岁的出纳员淡敏玲身中15刀,终使金库安全无恙。
    11月1日,县城举行“土地警钟日”宣传游行并在全县范围深入开展宣传活动。
    全县掀起规模空前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
    12月,全县层层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