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铜川历史
+

耀县历代行政划分

2014-11-4    作者:霸主哥哥    来源:耀县志    阅读:3380

   据《长安志》记载,唐华原县有40乡。宋有4乡、102村:流惠乡在县城西北1里(市里,下同)辖27村;石门乡在城西35里,辖25村;孝义乡在县城西北20里,辖28村;凤游乡在城北,辖22村。金、元变化不大,详情缺载。
    明代始行里甲制.10户为牌,10牌为甲,10甲为里,随户口增减而变化。洪武时(1368~1398),耀州编户18里;即在市里,鱼池里,长命里,孝家里,华原里,孝义里,石人里,凉泉里,神水里,安雷里,七保里,姚峪里,官庄里,香坡里,榆林里,中高里,延昌里,仁厚里。成化十八年(1482)裁并仁厚里;弘治五年(1492),再并姚峪、榆林2里,十五年(1502)又并神水里。州境成为14里,其政区分布是:
    在市里在州城,辖城内4街及崔家洞、泥沟、槐林子3村。
    孝家里在城东5里,辖河东南村、河东北村、孝家庄、惠家原、孙家原5村。
    石人里在城西5里,辖石人子、齐家坡、王里堡、唐家埝4村。
    安雷里在城西北15里,辖寺沟、杨家庄、水峪里、白家庄、西坡里5村。
    官庄里在城西北20里,辖官庄、稠桑、齐王村、道东里、阿姑神、雷居村、吕村7村。
    中高里在城西15里,辖上高埝、中高埝、下高埝、阿堡寨、田家庄、任家庄、万佛寺、申家河8村。
    鱼池里在城西南20里,辖鱼池、下黄堡(按即古夏侯堡)、茹家社、卢家泉4村。
    华原里在城西25里,辖华原坊、雷村、仇村、姚家庄、原村、刘村6村。
    凉泉里在城西40里,辖凹底、中原、移寨、朱坊、彦当、乙社、石堡、凉泉8村。
    七保里在城西20里,辖东牛村、西牛村、王都村、七保村、野火坡、鲍村6村。
    香坡里在城西北50里,辖小丘、香坡、阿都寨、移村、凉石、龙石寨6村。
    延昌里在城西北40里,辖大丘、延昌、白瓜、白村、朱村5村。
    长命里在城西北45里,辖长命、古家庄、老池堤、马亓村、让弟村、屈村、夹池堡、柳家原、杨家原9村。
    孝义里在城西北50里,辖孝义村、木腰里、照金地、石坡底、柴厂、柳林子、唐家店、南村、北村9村。
    原属神水、姚峪、榆林3里的神水村、黑泉峪、忽延庄、牛蹄窝、东庄、太子堡、姚峪、运家坪、大峪、小留川、木张店、榆林子、走马湾、丁家店14村堡,分归各里代管。
    明末,灾荒频仍,户口锐减,“里有绝甲,甲有绝户”。崇祯元年(1628),邑人宋师襄奏请朝廷,又裁延昌、长命2里,成为12里。
    清顺治八年(1651),知州刘汉卿报荒减赋,又并12里为6里(人称“六里百姓”)。其政区分布是:
    州城4街(4社),17甲170牌。
    东乡市孝里,距城10里,11村13甲112牌。
    南乡鱼庄里,距城15里,17村19甲162牌。
    西乡中华、保义2里,距城30里,20村21甲177牌。
    北乡人安、泉香2里,距城50里,21村23甲188牌。
    乾隆以靥,社会日渐安定,户口、村堡陆续增加。据光绪二十五年(1899)《陕西全省舆地图》记载,当时耀州有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乡,小丘、柳林、庙湾、照金4镇及大小村堡289个。


民国
    民国初期仍沿清制。十八年(1929)划为东、南、西、北、中5个区:东区辖今孙原乡,南区辖今楼村南部及下高埝东南部地区,西区辖下高埝西北部、楼村北部及小丘、白瓜、阿子、照金地区,北区辖今寺沟、稠桑、柳林、庙湾地区,中区辖县城4街。二十三年(1934)推行保甲制,编全县为10个联保;
    中山联保驻县城,辖城内4街。
    东忠联保驻孝义坊,辖槐林、泥阳、孝义坊一带;
    东勇联保驻惠家原,辖今孙原乡大部;
    南孝联保驻高家堡,辖今下高埝乡南部;
    南敬联保驻华里坊,辖今楼村乡南部及小丘乡南部;
    西仁联保驻石人堡,辖今下高埝乡东部及中部;
    西爱联保驻牛村,辖今楼村乡北部。
    西和联保驻小丘,辖今小丘乡北部和白瓜、阿子、照金镇大部;
    北信联保驻寺沟南堡,辖今寺沟、稠桑及下高埝乡北部;
    北义联保驻柳林镇,辖今柳林乡、庙湾镇地。
    民国二十八年(1939)改联保为乡。其中东忠、东勇合并,改称东平乡;南孝、南敬合并改称南忠乡;二十九年(1940)并西爱入西和,全县成为7乡,37保。此后西北山区相继解放,国民党政权实际控制范围仅局限于小丘、牛村、七保村、关庄、苏家店、韩古庄等(村)碉堡线以南地区,只辖中山、东平、南忠、西仁、西和、北信6乡,共34保669甲。

边区政区
    1932年,中共在耀县建立了照金革命根据地,辖区逐渐发展到今耀县照金、白瓜、阿子、柳林、小丘、稠桑等乡镇全部或部分地区及周边相邻的伺邑、淳化、宜君等县部分地区。
    1935年,在淳(化)、耀(县)两县毗连的大片解放区成立了淳耀县革命政权,共辖三个区:
    一区(西区),辖淳化桃渠河、铁王一带;
    二区(东区),辖今照金乡及小丘乡寺坡、阿子乡虎家河、上金马一带;
    三区(南区),辖今白瓜乡大部及淳化九顷原一带。
    1937年建立区乡政权,共辖五区:
    一区、二区,均在今淳化县境。三区包括今淳化九顷原一带及白瓜乡部分地区;四区曾名占虎区包括耀县阿子、照金、稠桑乡毗连的部分地区;五区曾名安民区,包括今小丘乡北部、阿子乡东南及照金、白瓜相连的部分地区。
    1939年照金乡北部解放,又增设了第六区。
    1940年冬,庙湾、柳林和原宜君县衣食村、聂家河,同官县白原、吴庄、龙首等村相继解放,关中分区东行政区办事处(1943年2月改为同宜耀县政府)成立,县政府初驻庙湾镇贾家沟,后迁白雀寺,共辖庙湾、柳林、同官原(今安里乡)、瑶衣(今瑶曲镇)4区21乡。1943年淳耀县政区调整,以凤凰山梁为界,将山以西秦家河,铁王等地划归赤水县(今淳化),10月并同宜耀县入淳耀县。新淳耀县辖区均在今耀县境内,共6区38乡:
    一区(庙湾)驻走马湾,辖今庙湾镇及柳林乡一部,共5乡36村。
    二区(柳林)驻柳林镇,辖今柳林乡及安里、稠桑、阿子乡一部,共8乡63村。
    三区(同官原)驻吴庄,辖今安里乡大部及柳林、石柱乡一部,共5乡21村。
    四区(瑶衣)驻衣食村,辖今瑶曲镇一部及柳林乡一部,共7乡52村。
    五区(占虎)驻崖窑河,辖今白瓜乡及阿子、小丘、照金一部,共7乡44村。
    六区(照金)驻坟滩,辖今照金镇大部,共6乡32村。

新中国
1949年4月,全境解放,新政权建立,将原淳耀县辖区及新解放区统一划为12区65乡。1950年民主建政,调整为庙湾、柳林、龙首、瑶曲、照金、小丘、袁文、孝义、城关9个区。1953年,并庙湾入柳林。1956年,三原县郝家咀及同官县南村、吕家坡、穆家原、白莲村划归耀县,全县重新调整为1镇(城关)4区(柳林、瑶曲、小丘、照金)和5个直属乡(郭家、稠桑、王益、寺沟、孙原)。
    1958年人民公社化,撤区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共建8个人民佥社:五星公社,辖今下高埝、稠桑两乡;楼村公社,辖今楼村、阿子两乡;小丘公社、辖今小丘、白瓜两乡;照金公社,辖今照金镇;柳林公社,辖今柳林乡、庙湾镇;瑶曲公社,辖今瑶曲镇;王益公社,辖今安里乡;红旗公社,辖今城关镇及寺沟、孙原两乡。
    1958年12月撤县并入铜川市,为市辖耀城、小丘、柳林3个大公社,下设20个生产管理区(简称管区):耀城公社,驻县城,辖孙原、孝义(后改寺沟)、城关、五星(后改下高埝)、稠桑、墓坳6管区;
    小丘公社驻小丘镇,辖小丘、照金、高尔原、杨家山、阿子、楼村、白瓜7管区;
    柳林公社驻田家咀,辖柳林、瑶曲、鸡山、车凹、庙湾、香山、王益7管区。
    1961年9月耀县恢复,重新划为城关、寺沟、下高埝、楼村、小丘、孙原、稠桑、阿子、安里、瑶曲、柳林、白瓜、照金13个公社。1964年6月城关改称镇,1965年,铜川市辖王家砭、石柱、演池3个公社划归耀县,全县增至1镇15个人民公社。
    1983年政社分设,恢复乡政权,成为1镇(城关)15乡。1984年9月,划出柳林乡北部,增设庙湾镇,并将王家砭、瑶曲乡升格为镇。王家砭乡因驻地迁董家河,改称董家河镇。1985年1月,照金亦改为镇。乡镇以下原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城关镇市民另设居民委员会,厂矿职工家属区则设家属委员会。全县计有5镇12乡;218个村民委员会(农户),7个居民委员会(城镇非农户),7个职工家属委员会(厂矿);880个村民小组(农户),43个居民小组(非农户)。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