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
6千年前,本县境内已有先民聚居村落。
夏·商
约4千年前,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弃(即后稷,姬姓,名弃,周部族始祖)帮禹治水于境内,“治梁及岐”,导漆水、水入渭。弃因“教民稼穑”有功,封于邰(今揉谷乡姜嫄村)。
公元前17世纪,夏桀欲灭周部族,公刘率族人离邰地,越岐、梁,进入今彬县、旬邑县、长武县一带定居。
商武乙元年(前1129),戎、狄攻周人。周人首领古公亶父(周太王)送皮币、大马、珠玉求和,未遂。遂率领族人来周原(今黄堆召陈至岐山县京当)定居。
商帝乙三年(前1081)六月,岐周地震。今推算:北纬34。5′,东经10708′,震级4~5级,烈度5~6度。
商帝辛(纣)二十六年(前1034),西伯姬昌(即西周的奠基者周文王)从周原迁都城于丰(今户县、长安县交界处)。
周
周公执政元年至七年(前1024~前1018),功臣亲贵离岐周就国,本县境内为毛公、南宫适、召伯采邑。
周成王八年(前1018),诸侯在岐阳会盟。
共和元年(前841),国人暴动,波及岐周,毛公采邑毁于战乱中。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西周亡。岐周地为戎、狄所踞。
周襄王五年(前647),晋旱,请秦援粟。秦援粮之船自雍东行,经渭水流域穿过本县,史称“泛舟之役”。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置美阳县(今法门镇)、邰县(今揉谷乡法禧村)。
周赧王七至二十四年,其间(前308、293、283、281、273)大雨,泥沙流失,渭水混浊,呈赤色数日。
秦王政五年(前242)七月,县境内发生瘟疫。
秦王政九年(前238)四月,秦王嬴政令昌文君、昌平君至本县平息嫪毒叛乱。
秦
秦始皇出巡陇西,途经本县。
汉
武帝建元元年至后元二年(前140~前87),修成国渠。自眉县引渭水入本县上宋乡东流。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三月,关中大寒,雪深5尺,本县民有冻死者。
武帝元封(前110~前105)中,睛天雷,声闻400里,飞鸟集棫阳宫,降落两块黑色陨石。
元封二年(前109),关中大寒,雪深5尺,野鸟、兽皆死,牛马蜷缩如猬,民冻死者十有一二。
武帝太初元年(104),改左右内史为“左冯翊、京兆尹、右扶风”,合称“三辅”,本县属右扶风地。
宣帝元康三年(前63),数万五色鸟成群飞过“雍”地属县。宣帝下诏:“三辅(庶民)不得以春夏挝巢卵,弹射飞鸟”。
宣帝神爵四年(前58),美阳出土青铜器“尸臣鼎”,有铭文32字。
孺子婴居摄二年(7)九月,关中翟义率众10万自茂陵经本县境。槐里(今兴平)赵明、霍鸿自称将军,攻烧宫寺,杀右辅都尉及邰令。
新莽地皇元年(20)九月,武功、长安等地大雨60余日,美阳中水乡三庄民房下陷,原地成为池塘。
淮阳王更始二年(24)冬,赤眉军进入关中,途经本县。
光武帝建武二年(26),“三辅”大饥。黄金1斛易米1斗5升,人相食,城廓皆空,白骨满野。
建武十一年(35)十月,先零羌攻临洮。汉将马援破之,降羌被置于天水、陇西及本县。
建武二十年(44)五月、十二月,匈奴两次攻上党、天水、扶风。马援击匈奴,屯襄国。
建武二十五年(49),伏波将军马援病死军中,还葬于本县今伏波村。
永平十年(67),美阳县建阿育王塔(在今法门寺),藏佛指骨。
安帝永初二年(108)冬,滇零招集武都、参郎、上郡、西河诸羌断陇道,扰“三辅”。梁懂率兵战于武功、美阳关,连胜。羌败退。
永初五年(111)三月,因羌扰,安定郡迁美阳(今法门镇)。顺帝永建四年(129)迁回。
顺帝永和五年(140)九月,羌扰扶风。扶风至汉阳(今天水)间筑陇道坞300所,置屯兵。翌年十月,安定郡又迁居美阳。中郎将庞俊在美阳募兵。
桓帝建和元年至灵帝中平六年间(147~189),建阿育王寺(今法门寺),称塔为“圣冢”。
桓帝延熹四年(161)六月,扶风、京兆、凉州地震。
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边章、韩遂(甘肃金城人)进兵“三辅”,侵逼西汉陵园。时董卓、张温步骑10余万驻美阳护卫,双方交战。边、韩败走金城(今兰州)。
灵帝中平四年(187)四月,扶风人马腾起兵,与韩遂联合,推汉阳(今天水)人王国为主,活动在关中西部。
献帝初平四年(193)六月,右扶风“雹大如斗”,大风伐屋拔木。
献帝兴平元年(194)秋,“三辅”大旱,谷1斛50万,豆麦1斛20万,人相食,白骨弃置于野。
三国
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八月,岐、雍地震。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司马懿开凿成围渠,引水从陈仓(今宝鸡)经本县至槐里(今兴平),灌田数千顷。
晋
武帝太康元年(280),设扶风郡,辖眉县、雍县、陈仓县、美阳县、漆县、县,共23000余户。
宗室司马亮、司马峻先后封为扶风王。
孝武帝太元二年(377),重修阿育王寺。
南北朝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三月,阿育王寺被取缔。
北魏延兴二年(472),岐州太守拓拔育初启法门寺地宫,瞻仰佛指骨。
北魏孝文帝太和四年(480)正月,雍州氏齐男王反,杀美阳令。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移美阳县治于境东南姜嫄嘴、辖武功地。
西魏文帝大统二年(536),关中大旱,本县尤甚,人相食,死者十有八九。
梁绍泰二年(556),宇文泰死,其子宇文觉封为周公,领岐阳地。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十一月十七日,周武帝狩猎岐阳。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在原周城县置三龙县。
隋
文帝开皇元年至仁寿四年(581~604),文帝多次来岐州,7次居仁寿宫(扶风凤泉寺)。
开皇二年(582)三月初四,尚书李询监督民工,引杜相水(今麟游县)于三畤塬(今扶风、武功境),灌溉本县和武功土地数千亩。
开皇三年(583),阿育王寺改为成实道埸,文帝到此拜佛。
开皇七年(587)二月,发丁男筑长城。
开皇十六年(596),移三龙县于岐山南10里,改名岐山县。原美阳、邰县并入岐山县。
开皇十八年(598),从长安到仁寿宫之间修行宫12所。
炀帝大业三年(607)、四年(608),两次发丁男筑长城。
大业五年(609)三月,炀帝游张掖,途经本县,沿渭河西行。
大业十年(614)二月二日,扶风郡沙门和尚向海明起事称帝。二月二十九日,扶风郡人唐弼起兵,有众10万,推李弘芝为天子,自称唐王。
唐
高祖武德元年(618)一月八日,李世民驻军川(今扶风),参拜成实道埸。改道埸为法门寺,又名无忧王寺。十二月初七,隋末割据者薛举兵犯扶风。秦王李世民击之,十二月十七日在扶风大破薛兵,追至陇坻(今陇县)。
武德三年(620)设川县(今扶风县址)。
太宗贞观五年(631),无忧王寺火灾。岐州刺史张亮上奏获准,重修寺院,建四级木塔。
贞观八年(634),分岐山及京兆上宜地置岐阳县(今法门镇)。
贞观八年(634),撤销设在长宁之扶风县。改川县为扶风县。
贞观十六年(642)十一月初四,太宗李世民狩猎岐山。十一月初九,至本县祭隋文帝陵。
高宗永徽五年(654),本县、岐山等地大水成灾,渭河决堤,毁地数百亩。
显庆四年(659),改法门寺为会昌寺。僧智琮等奉旨修塔,砌石为基,柏木为料。
显庆五年(660),高宗诏令开无忧王寺塔,迎佛骨至宫敬奉。龙朔二年(662),送还故塔。
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冬末,武则天特命凤阁侍郎博陵、崔玄与法藏(贤首国师)来无忧王寺迎佛骨至东京洛阳宫供奉。赐绢3000匹修寺塔。
中宗景龙四年(710),中宗旌表“无忧王寺”,题塔名为“大圣真身宝塔”,并迎佛骨至宫供奉。
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唐叛将安禄山陷长安。玄宗由长安至本县逃往四川。
肃宗至德元年(756)正月二十六日,邑人康景龙组织民众袭击安禄山所部薛总,斩其200余人。
至德二年(757)二月初十,肃宗驻凤翔,集大军攻长安,唐将王思礼战败后退至本县。十二月,唐兵马元帅李俶、副元帅郭子仪率朔方等镇兵及回纥、西域兵15万,从凤翔出发攻长安,途经本县时,宴回纥兵3日。
肃宗上元元年(760),肃宗来无忧王寺迎佛骨至宫奉养,并赐金袈裟。
德宗贞元九年(793)四月十三日,关中三辅地震,有声如雷;城壁房屋倾倒,地裂涌水。
宪宗元和三年(808),岐阳县制缩为镇,以北境之周城入岐山县,以南境之太白骆谷入眉县,眉县之成国渠、武功之邰城入扶风县。
元和八年(813)六月,渭水暴涨,毁三渭桥,南北绝行者1月。
元和十四年(819)元月,宪宗遣中使杜英奇持香来无忧王寺,迎请释迦佛骨入宫供养3日,历送诸寺瞻礼。刑部侍郎韩愈上表谏阻,贬为潮州刺史。
文宗开成三年(838),改“无忧王寺”为“法云寺”。不久,复改为法门寺。
懿宗咸通十四年(873)三月二十二日,懿宗隆重举行迎佛骨仪式。佛骨出法门寺,四月八日到京。
昭宗天复三4年(903)元月唐节度使李茂贞劫昭宗于凤翔。车驾至本县时,县令朱友伦率兵侍卫。
五代
后梁太祖乾化二年(912)至末帝贞明五年(919),重修法门寺。
贞明六年(920),遣功德使左卫上将军李维千、僧录明国赐法门寺梵夹金刚经10000卷。
宋·辽·金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邑民杨延昭等修法门寺浴室,日浴千僧。
淳化五年(994),建贤山寺(今午井乡南官村),张载(横渠)在此讲学。
至道二年(996)十月,关西地震,波及本县。
真宗咸平二年(999),改法门寺为崇真寺。
仁宗庆历五年(1045),崇真寺重修九子母殿,建普通塔院。
嘉祐八年(1063),苏轼任凤翔通判时,游本县飞凤山,以《远爱亭》为题赋诗留念。
嘉祐年间(1056~1063),本县周原出土西周青铜器“伯庶父簋、弁、叔高、父盨、毛伯、盖”各1件(今下落不明)。
神宗熙宁三年(1070),张载辞朝,回故里,在眉县横渠镇和本县午井推行“井田制”,后失败。
熙宁年间(1068~1077)本具出土“姬父豆”(今下落不明)。
哲宗元祐六年(1091),修汉伏波将军马援祠于山巅间。明嘉靖十七年(1538)移建于飞凤山。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增马融、马超,更名三马祠。(今废)。
徽宗政和八年(1118),徽宗赐崇真寺一匾额,亲书“皇帝佛国”,镶于山门。
高宗绍兴十年(1140)六月,宋军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吴璘、都统制杨政与金军约日会战。金军败,退入扶风县城。李师颜复克,领兵战于百通坊(今扶风境内)。
元
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陨星如雨。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六月,渭水及黑水河溢,淹民庐舍。
明
太祖洪武二年(1369),修建县署。设立川驿,洪武十四年(1381),更名凤泉驿。
洪武三年(1370),县主簿金渊修建城隍庙。
洪武四年(1371),修建儒学(亦称学宫)于文庙东,有明伦堂、博文斋、约礼斋。
洪武七年(1374),建察院。以前殿为宾馆,亦称大公馆(今县委址)。
洪武二十八年(1395),全县设32里。编民百户为里。
代宗景泰元年(1450),修筑县城墙。嘉靖三十四年(1555),崇祯八年、十年(1635、1637)先后增修。
孝宗弘治二年(1489),知县马毅奉令在飞凤山创立“多贤书院”。
弘治十三年(1500),明廷太监刘瑾随太后到法门寺降香,施2尺高鎏金牌书:“皇帝万岁万万岁”。
弘治十四年(1501),朝邑大地震,波及本县。
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大旱,全县贫民流移殆尽。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二月十二日夜十二时左右,华县大地震。今推算:北纬34.5°,东经107.7°,烈度11度,震级8级。本县公署房舍倾刻皆圮。将军祠(即“三马”祠)倒塌。
穆宗隆庆三年(1569),法门寺四层木塔朽崩。
神宗万历元年(1573),陨石落于永平里(今天度乡墩底村),入地3尺,黑色,掘出尚热。
万历六年(1578),全县核查户口有3431户,52785人。
万历七年至三十七年(1579~1609),里民杨禹臣、党万良建崇真寺砖塔13级,高128尺,八棱形,塔通面19尺,围152尺。
万历中期(1573~1620),修“三班祠”于飞凤山,祀汉班彪、班固、班超。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又祀班昭,称“四班”。后仍称“三班祠”。
万历二十二年(1594)至次年,渭河逐渐冲崩而南。
思宗崇祯七年(1634)正月十四日,本县大地震。
崇祯八年(1635)八月初九,高迎祥率农民军10余万围本县城。九月二十日城破,杀知县王国训、县丞张中、教谕陈福遁、训导张宏刚。十月初九,从明月山再次攻入县城。
崇祯十一年(1638),知县宋之杰修《扶风县志》。六至九月,蝗虫自东入境,食尽大部林叶、禾苗。
崇祯十三年(1640),本县农民多次聚众反抗官府,知县宋之杰率兵镇压。
崇祯十四年(1641),饥馑,斗粟万钱,路有饿死者。后瘟疫,民死过半。
是年,本县遍地生鼠,大者如猫。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大顺政权在西安以“定鼎长安赋”为题开科考试。本县张文熙获第一名,草拟檄文,历数明帝过失。
清
世祖顺治初,意大利天主教神甫来本县传教,先后在绛帐卢家、上宋孝母村设教堂,发展教徒。
顺治三年(1646)一月初十,李自成农民军贺琛部攻破本县,毁城垣及建筑。顺治十六年(1659),知县刘瀚芳重修。
顺治九年(1652),重修法门寺钟楼。其钟称“洪钟”,为本县八景之一。
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初八,地震(震中在今甘肃天水罗家堡,裂度11度),有声如雷,鸡犬皆惊。至日午,县城北门外景福宫及其它院墙倾塌,压死人畜。法门寺塔身向西南倾斜,塔内部分佛像震落。
顺治十四年(1657)一月十九日,天鸣。五月初十,又鸣。
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刘瀚芳修《扶风县志》4册4卷。
圣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十一月朔,日蚀,自卯至辰,星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初,西安防旅兵马场驻本县养马,占地960顷。
世宗雍正九年(1731),知县张娄度修《扶风县志》3册6卷。
高宗乾隆元年(1736),在县东门外重修大通桥,更名水桥。
乾隆二年(1737),知县张素在县城、杏林、绛帐、召公、崇正(今法门)各立社学1所。
乾隆三年(1738),知县张素捐俸,将多贤书院由飞凤山移建至县城内小西街(今扶风高中址)。
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法门寺塔,增修睡佛殿5间。
乾隆四十一年(1776),全县编查户口,计16350户,133130人。
乾隆四十六年(1781),知县熊家振修《扶风县志》1册5卷。
仁宗嘉庆三年(1798),白莲教齐王氏部从斜峪关入本具绛帐一带,遭刘书升为首的地方武装袭击,退至眉县。
嘉庆二十四年(1819),知县宋世荦修《扶风县志》4册18卷。
嘉庆二十四年(1819),核查户口,全县21354户,153499人。
宣宗道光十年(1830)五月初五,大雨浸塌县署大堂及署内房屋;冲毁民窑404孔,房屋180余间,淹死29人。
文宗咸丰十一年(1861)秋,飞蝗自山东过县境,遮天蔽日,偶落田间,倾刻食尽禾苗、树叶。
穆宗同治元年(1862)十月,回民军自东入县境。
同治二年(1863)正月,曹丕时率领川滇农民军沿渭水而来,与本县郭珍团勇交战于东作村,互有伤亡。
二月二十三日,东路回民军从乾州入本县召公镇。
同治六年(1867)一月二十三日,捻军张洛行率众30万渡渭河入县境,屯兵岐山、扶风间,扎营50余里。本县2万人从捻军。五月初四,捻军与清军左宗棠、刘松山部战于泾、渭水间,清军在召公堵住捻军西撤之路。本县籍士兵逃归途中,被清军与官府杀伤者甚多。
同治七年(1868)三月初六,甘肃回民军入县境。
德宗光绪元年(1875),德国青、红染料,缎、羽、绫、棉织品及其它外同5色火柴始在本县销售。
光绪二年(1876),关中大旱,本县粮价腾涨,草根、树皮均被食尽。
光绪十年(1884),重修法门寺。
光绪十五年(1889),架通自西安经本县通往凤翔的通讯线路。
光绪十六年(1890),法门镇任家村出土“克鼎”、“克钟”、“中义父鼎”等青铜器各1窖。
光绪二十三年(1897),本县人冯熊、史典书不畏强权,上书官府,请求减免重赋盐课。
是年,本县大旱,县令传请全县富户议捐粮赈灾。天度夏氏(天度街王凤岗之妻)捐粮百石,朝廷赐夏氏“乐善好施”匾1面。
光绪二十四年(1898),王伯明与诸友在本县立“乐群学会”及“女子天足会”。
光绪二十五年(1899),扶风电报局设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基督教传入本县,在浪店沟、杏林西坡和县城始设教堂。是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入侵我国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陕。本县奉命派“接驾”大车百余辆。
光绪二十七年(1901),本县大旱,麦未能播种,人多逃亡,狼白昼结群入村食人。
光绪三十年(1904),核查户口,全具20807户,103816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知县谭绍裘改多贤书院、考棚、演武厅为高等小学堂,并设官立初等小学堂12所。
十一月,清廷以修潼关至西安铁路,对陕西按亩加捐。本县每斗赋粮由15分银加至22分银,每斤盐由17文增至45文。
是年,知县谭绍裘纂修《扶风县乡土志》1册4卷。光绪三十二年(1906)付印。
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绛中村农民张化龙及李化晓组织群众六七千人,扛锄头、锨、镢等农具赴县城“交农”(农具交给官府,表示罢农),抗议横征苛捐。十一月初一,张化龙等率众烧毁盐绅马十四家酒房、染房和药铺,并率众起义,在太白山九阳宫扎营。十二月二十八至二十九日张化龙、李化虎、帅大旗、权占江、张有才、张和尚被捕入狱。
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初一,扶风、武功、岐山、眉县等10余万人涌至扶风县城外,声援张化龙。正月初三晚,张化龙被官府杀害于县城小西门外。
宣统元年(1909),隋文帝杨坚陵(秦陵)区开垦耕种。
宣统二年(1910),县人为张化龙立路碑于绛中村路口(今存省碑林博物馆)。
宣统三年(1911)十月,王诚斋、魏象枢以猎虎队为骨干,在县募新兵约千人,援秦陇复汉军副统领万炳南守凤翔,抗击清军。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四月,改县衙为县署,知县改称知事。新设夫子1人。改吏、户、兵、礼、刑、工六房为总务、税赋两科。快、民、皂3班沿用。
二年(1913),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张云山来县禁鸦片,查出教场村李来来和县城仓门巷王录魁偷种大烟,处死李、王;查获南潴村李琼林和张吴村董林两户大烟万两以上。
三年(1914)四月十五日,河南白朗起义军自周至、眉县渡渭河至本县西去。六月十五日又从甘肃返回,经本县东去。
本县龙泉村毋连成在西安市广济街开设“公顺和”镰刃铺,产品驰名陕西关中及甘肃等地。
四年(1915)秋,牛瘟病流行3月之久,死亡牛90%以上。
甘肃河州人盗场疯子(哥老会头目之一),被县知事陈凌云处死。
五年(1916),知事王诚斋改行里长甲首制,全县29里改为24里,每3里1区,共8区。
是年,陕西督军陈树藩开放烟禁。暗示扶风、岐山、武功等数10县广种鸦片,烟农每亩纳洋9元。
七年(1918)三月初五晚,陵湾村赵孟熊、魏天绪组织贫民百余人掀起反饥饿斗争,被豪绅组织的硬肚团(群众称硬顶、硬肚)全部杀于东作庙。
七月,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从三原率军西进,夜袭扶风县城。
八年(1919)三月,奉军许兰州部樊钟秀驻法门、召公镇。群众负担沉重。
五月四日,北京大学本县籍学生张和鸣、魏青萱参加“五·四”运动。
十月,靖国军派郭行州(七里桥人)回籍募兵,报名参加者40余人;二十日,被豪绅郭锐、马国藩差人殺于阁老村。
九年(1920)十二月二十六日晚八时许,地震约1小时,连震8次。(震中在宁夏海源,8.5级)。有吼声,墙倒房塌,仅文殊里陈家、马圈沟、东作等村,因土窑塌陷伤亡者500余人。
十年(1921),全县大旱灾,灾民10余万。
是年,绛帐士绅卢树河在该镇创办私立学校,取名义成小学。
十二年(1923)三月,国民军第二集团军第十三路营长陈发荣(绰号陈疯子)驻县。百般滋扰,田赋预征至二十年(1931),烟税及其它征借名目繁多,并大修公馆,人民叫苦不迭。
十四年(1925),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权珍卿在县第一高级小学任教,向学生灌输新文化思想,宣传共产主义。
“五卅”惨案后,本县学生罢课抗议,并向群众宣传抵制日货。
十一月,法门镇寺背后农民朱庄庄组织贫民50余人,驻扎南阳杨铁城,开展反饥饿斗争。后被官府诱骗出城,20余人遭硬肚团惨杀。
冬,权珍卿在县第一、二高级小学创立“同志会”,宣传马列主义,发行《向导》、《共进》等刊物。
十六年(1927)三月,国民党扶风县区党部正式成立。
三月十五日,杏林镇第一区农民协会在青龙庙召开协会成立大会,3000余人参加。
五月七日,县学生联合会在县区党部领导下,配合农民协会,同恶绅卢树河(绰号绛帐王)公开斗争。八日,将卢押解西安高等法院。
是月,县长冯绳武在召公镇东门外为冯玉祥树碑1座(今存县博物馆)。
是年冬,召公镇青年、共产党员王又维从上海大学肄业,将《新青年》、《革命歌集》等刊物带回本县传播。
十七年(1928)六月间,农民数千人扛农具汇集县城,抗议当局强征赋税。
是月,西(安)凤(翔)公路扶风段竣工通车。
是年冬,退伍警丁吕世杰将县保卫团长罗贯诚击毙于老鸦窝(今岐山京当西坞村),聚众成军,参加西北民军。
十八年(1929),天主教司铎张指南在绛帐大营村创“育婴堂”,收容因饥遗弃的女婴。
七月,中共菊村(召公)、马家(今法门镇辖区)支部建立,归西府区委领导。
是年大旱,川塬地颗粒无收。全县灾民95005人,其中死52170人,外逃12337人。县东南乡南寨子、南邓村人烟绝。
十九年(1930)二月,值年荒。武功农民百余人随黄彦文军,从麟游至本县韩家沟城时,被硬肚团劫去全部粮物,30余人被杀。
七、八月,飞蝗群起蔽日,秋禾全被食光。
二十年(1931)六月三十日晚,暴雨。七月一日,河、畤沟河(今七星河)水暴涨,深丈余,沿岸秋禾、村庄皆被冲毁,死115人。
八月初四,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谢青石迫害进步学生,被第一高级小学学生驱逐出境。
二十一年(1932)七月初,降黑霜杀秋苗,民陷绝境。七月十二日,恶绅姜博君以“共产党”罪名将王又维告发于武功驻军,王被杀害于武功镇刘家门外。
是月,本县农民六、七百人抵制乱征田赋,扛农具至县衙“缴农”①。
秋,霍乱(俗称“虎列拉”或虎疫)流行,人死甚多,杏林、新店、绛帐、城关集市停顿约3月之久。
二十二年(1933)法门上康村康克勤之子在村东壕掘土时,发现西周青铜器“函皇父”窖藏。
二十三年(1934)二月,在县保卫团崇正、天度区团建起中共地下(意即秘密)支部。
是年,全县设立互助合作社62个。
二十四年(1935),实行保甲制,全县划为12联,126保,1350甲。
九月一日,动工修建渭惠渠,渠经本县至武功金铁寨,全长50公里。
二十五年(1936)“西安事变”后,中共扶风县救国会支部建立,归中共陕西省委领导。支部下设县城和豆西两个党小组。
是年,县召开各界救国会成立大会,砸掉县衙门“天理国法人情”牌,烧毁国民党县党部档案。捣毁立于绛帐为豪绅歌功颂德的石碑,开展第二次“反姜”斗争。②
是年冬,黄堆齐家村东土壕掘出“铜罍”1对(建国后1974年交文管会)。
二十六年(1937)春,中共陕西省委先后派郑克、苏剑锋来县整顿恢复党组织。在县城成立中共西街小学支部,并建立农村支部6个、学校支部1个。
三月一日,陇海铁路在县境内设绛帐火车站。
六月六日,特大暴雨,倾刻遍地皆水,杏林、良峪、城关、小留、扶陀大水浸村,地突裂。
十一月,渭惠渠二期工程竣工,灌溉眉、扶(上宋、绛帐、揉谷)等5县农田50万亩。
二十七年(1938)七月,中共扶风县委在城关镇张家庄成立,张西鼎任书记。
十月,在北庵村王九如家成立新的中共扶风县委。
二十八年(1939),县政府设禁烟科,登记烟民2695人。
二月,在县城南公地建立苗圃12亩,培育槐、椿、柳、杨树苗。
是年,前国民军中将冯华堂退役后,集资在豆会冯家村创立私立亲民小学。朱子桥、崔献楼维修法门寺砖塔。
二十九年(1940)二月,法门任家村出土“梁其器”和“善父吉文”铜器。被土匪抢劫,将任道元等4人致死,5人致残。
九月,王伯明等39名进步人士和地方士绅倡导并捐资,创建县立初级中学。
十月,县长张式伦撤换教育科长史积诚,委任恶绅姜博君为科长。全县48校师生罢课抗议,迫使撤去姜的职务,委任教育界名流张和鸣为科长。
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中共扶风县委遭国民党破坏,昝耀华、袁朝、陈洪、定性五、师志远(女)被捕。
三十年(1941)七月,县私立亲民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在豆会冯家村成立。
九月,县地方法院成立。
九月二十一日午十二时,日全蚀半小时,众星见。
三十四年(1945)三月,县政府征调民工800余名,修复咸(阳)陇(县)公路60公里。
六月,县政府征调民工4000余名,参加修建户县飞机场。
八月,中共扶风县工委成立。
三十五年(1946),国民党扶风县执行委员会成立。
四月,黄堆后街村农民李秀成为黄堆学校捐赠大房8间,树木百余株,资助扩建校舍。
八月,中共领导下的扶风地下游击队成立。
是月,扶风中学举行校庆活动,温天纬(字良儒)捐赠本人藏书40余箱。
三十六年(1947)七月,县游击队由孙宪武、韩象纬、王志强率领赴陕甘宁边区。途中与敌遭遇,孙受重伤,11人轻伤,7人牺牲,韩等4人被俘,后被党组织营救出狱。
三十七年(1948)正月十八日,中共地下联络点乾县旦头村李仁义家被告密,党员李天申、韩象纬、赵攀桂被捕。
四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出击西府,本县首次解放。后军队离县,敌人反扑,人民政权退出,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收复,后随军东转,七月十三日回县主政。
四月二十五日,西北野战军军事转移时,三旅五团参谋长强全义在新店龙泉村负重伤,被当地群众掩护,经农妇谢德珍在家精心护理治愈,由邓万银、淮德、邓学3人护送至北山游击队。
五月,扶风游击队攻克权家城,将大地主权文治500余石(每石300斤)小麦、百余石油菜籽分给贫苦农民。
五月二十日,中共扶风地下县委书记孙宪武在信邑沟南坡被捕。三十八年(1949)正月十八日,被国民党陕西绥靖公署二处秘密杀害于西安。
七月十八日,李宏志在县保安团一大队三中队二分队组织兵变,率部参加中共扶风县地下游击队。
十一月,扶(风)、岐(山)、麟(游)三县地下党武装,护送143名进步青年赴陕甘宁边区学习。途经永寿县芦庄村时被敌包围,7人受伤,83人被俘。
三十八年(1949)一月二十二日,中共扶风地下县委副书记史汀在永寿县坡龙头村被捕,后被杀害于西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7月11日,“扶、眉”战役开始。至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政府军胡宗南部计45000余人。
9月,、渭河水涨。全县农田被淹63820亩,塌房138间、窑9孔,死1人。
10月5日,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1月24日,中共扶风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72人。
11月30日,县首届农民代表会议召开,成立县农民协会。
至年底,本县在解放战争中,计支援前线征借粮食750万公斤,草料594万公斤,担架596副,大车2049辆,牲畜6033头,军鞋5万多双,民工26万多人次。
1950年
1月25日,县人民政府推销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55630元。
4月30日,全县93个乡缩编为70个乡。
7月26日下午,匪首王瑞林、邢彦武、牟万祥、张二成、曹文耀、张秀山、张百让7人越狱逃跑。公安人员和民兵追捕中击毙王瑞林,击伤牟万祥,捕获邢彦武,其余逃匿。
8月,全县登记工商户。计有工业280户,从业439人;商业478户,从业1248人。
8月15日,全县开始减租减息。
10月3~6日,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0月25日,国民党县政府县长王绪贪污本县黄金2两3钱,被追查缴出。
11月7日,土地改革开始,至1951年5月结束,计订地主361户,占总农户1.1%;半地主式富农38户,占0.12%;富农273户,占0.83%。将地主多余的土地、农具和其它财物,分配给贫苦农民。
11月,农村开始建立和发展互助组,至1955年底,建立互助组3881个。
是年,杏林区群众试种“碧蚂1号”小麦成功。后在全县大面积推广,获丰收。
1951年
1~5月底,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全县管押各类反革命分子266人,处决74人。
4~6月,全县1388名青壮年自愿报名,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4月,城关镇后沟村农民马来娃组织起本县第一个互助联组。
4月12日,县破获特务组织“三平会”。
5月4日,宝鸡专署决定,将永寿县新庄、洼里村划归本县召公区,计129户,639人,4367.7亩土地。
7月2日,成立抗美援朝扶风分会。全县各界人民积极捐款,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7月26日~9月25日,在中小学教师和县区干部中开展整风清查运动。
12月16日,开始“查田定产”(查清土地,定实产量)。
是年,西北农业试验站、西北农学院在绛帐镇罗家村发现已有百年之久的隔年核桃,鉴定为稀有品种,国家和省即向各地推广。
1952年
1月19日,县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2~4月,在党政机关干部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即三反)的运动;在工商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即五反)的运动。
10月21日~23日,中共扶风县首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86人,列席11人,选举产生了中共扶风县第一届委员会。
1953年
12月1日,全县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12月3日,本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第八区齐村乡孟家沟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54年
2月9日~3月底,全县进行第一次普(遍)选(举)人民代表和普查人口的活动。
5月,全县44个乡发生小麦吸浆虫,塬下地区尤重。
6月22日,中共扶风县第二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7月14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8月16日下午5时,全县普降暴雨,57个乡的4999农户受灾,损害秋禾25694亩,死15人,塌死牲口3头。绛帐镇夹心滩48户的房屋财物全被冲走。
8月,本县出口给缅甸上等公驴1头,中等公、母驴各1头。
1955年
1月31日~2月5日,县举行首次民间艺术会演。
3月11日,按国家指令,本县发行新的人民币,1元兑换旧币10000元。
5月,给黄堆乡上务子村102岁的老寿星吕××(不知其名,人称吕奶奶)每月定期补助生活费10元。
8月,在全县职工干部中分4批开展“肃清反革命”的运动,1958年结束。共订历史反革命分子60人,现行反革命分子14人,坏分子4人。
12月,全县基本实现初级农业合作化。
1956年
1月15日开始至6月底结束,全县基本完成对775户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月,改革区、乡体制。全县划为20个大乡。
是年春,吸浆虫危害小麦35万亩。
4月16日,中共扶风县第三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8月6日,陕西省公布法门寺塔、马援墓(在城关镇伏波村)、班固墓(在太白乡廿里铺村)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月10日,法门石拱桥工程动工,1957年3月底竣工。疏通了本县、乾县、永寿县间的运输线路。
9月11日,《扶风县报》创刊,1958年12月停刊。
10月1日,县广播站始向全县播音。
10月26日~11月24日,全县第二次普选人民代表和核定人口。
12月4日,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2月20日,渭惠渠绛帐“五一”水力发电站开始供电。
12月,全县共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568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94.3%,其中高级社181个,占总农户58%。
1957年
7月,修建县人民礼堂,次年2月竣工。
10月,全县开展整风反右(派)斗争,共订“右派分子”94名。
12月27日,县第一座水库——太川水库动工修建,次年7月竣工。
1958年
5月1日,发行扶风县1958年兴办地方工业节约集资券33万元。
5月20日,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人民礼堂召开。
9月,全县农村成立7个人民公社,实现公社化;办起公共食堂1000余个。
9月,全县掀起大炼钢铁高潮,人力物力损失极大。
12月,县气象站建立。
12月5日,撤销扶风县制,辖区并入兴平县。
是年,破获“中国仁义救民军”、“中国人民救民军”反革命集团和“一贯道”复辟案。
1959年
10月6日下午,法门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部黑色火药爆炸,炸死3人。
1960年
5月11日,新“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和检查纠正“五风”(共产风、命令风、浮夸风、特殊风和瞎指挥风)的工作开始,次年2月结束。
1961年
1月,扶风供电所成立。
4月23日,兴平县扶风地区7个公社划分为15个公社。
8月,扶风地区从兴平县分出,恢复扶风县制。
9月28日,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是月,在县城西街路北,打成生活用水深机井1眼,县城居民始用自来水。
12月23日,中共扶风县第四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962年
1月11~27日,县委书记折敬盈、县长董志强参加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2月4日,35千伏变电站建成,县城始用电。
1963年
5月4日,县党、政、军和国营企事业部门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运动。次年4月结束。
6月2日,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0月23日,县计划生育指导工作委员会成立。
1964年
2月9日~4月5日,全县核实土地,有耕地834126亩,比原统计数多35488亩。
4月~5月份,法门、南阳公社9个小孩被狼咬死。
5月13日,中共扶风县第五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7月1日,随全国统一普查人口,核实全县有45349户,267304人。
8月10日,县抽调干部先后在绛帐、上宋、法门、段家、建和、南阳6个公社的100个大队、498个生产队开展“社教”运动(后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
10月,传染病“出血热”流行。县紧急组织医疗队,下乡巡回防治。
12月5日,县第一次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单位、积极分子代表会在县人民礼堂召开。
是年,国家农业部决定本县为秦川牛、关中驴基地县。
1965年
1月15日,县第一次贫农、下中农代表会议在人民礼堂召开,成立了县贫农、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
是年,全县棉花大丰收。41550亩棉花平均亩产40.2公斤。县应邀派员出席全国棉花工作会议。
12月26日,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是年,引进丰产3号小麦良种。后连年种植面积32万亩以上。
1966年
6月,“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相继在全县展开。
6月24日,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康平泰1965年1月13日在《陕西日报》发表的“彻底纠正框框主义”一文被报社列为“大毒草”的消息传来。县委、县政府大院几日内迅即贴出大字报数百张,揭批所谓“扶风县三家村干将、三反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康平泰、刘兆义(县人民广播站站长)张雄飞(县委党校校长)的罪行”,本县“文革”从此开始。
7月9日,县委在扶风中学开始举办中、小学教师“训练班”,将30%的教师打成“三反”分子,“坏分子”、“资产阶级右派分子”。
7月13日,以眉县县委书记薛海平为团长的“中共宝鸡地委社教团”进驻本县县委、县政府,进行县级党政机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因“文革”开始,工作20余天即奉命撤离。
8月,毛泽东主席《炮打司令部》大字报发表后,扶风、绛帐高中的一些学生,举“造反有理”大旗,拥进县委机关造反。随之,县上各单位、学校、工厂纷纷成立造反组织,不断冲击县党政部门。
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好得很”社论后,全县相继建立“红卫兵”组织。掀起“破四旧”、“立四新”高潮,屋顶的脊兽、寺庙的佛像均被搬掉砸烂,古旧书籍及剧装被销毁,不少文物古迹被毁坏。
9月,本县各中学普遍停课,学生到外地“串连”,并赴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的接见。
9月下旬,以反对封建迷信为由,将各公社、大队、生产队名称相继更换,一般以“红”字(如红卫、红星等)命名。造成地名混乱,后为有利战备,才恢复原名。
1967年
1月,“文革”派性加剧。县上出现“扶风地区无产阶级革命统一指挥部(简称“统指”,下同)、“扶风地区无产阶级革命派临时总指挥部”(简称“临指”,下同)两大对立的造反组织,各机关普遍被造反组织夺权。
3月7日,县委、县政府被“造反派”冲击瘫痪。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扶风县人民武装部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主持全县工作。
3月31日,县召开大会,拘捕个别“造反派”头目。5月11日,“统指”组织学生在县人民委员会门口绝食45小时。5月26日,县人民武装部被迫召开大会,为被拘捕者平反。
7月29日,县人民武装部公开表态支持“统指”。从此,“统指”、“临指”公开对立。
8月18日,两派组织为强行接管县人民广播站武斗。31日,在绛帐车站发生枪战。
10月13~14日,驻县的陕西省胜利机械厂两派相互抓人。挑起县城两派组织武斗,持续两天。“统指”武斗队攻打县水电队时,双方多人受伤。
12月16日,城关地区发生一起武斗事件。
1968年
1月3日,县人民武装部对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实行军事管制。
1月8日晚,“统指”武斗队与“临指”在天度公社齐横村武斗,打死1人。
1月9日,副县长王效景被一造反组织绑架,殴打后致死。
2月20日,本县“文革”中第一个临时权力机构——绛帐车站零售商店革命委员会成立。此后,各单位、农村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5月22日,“统指”用武力赶走县监狱管教人员,强行接管监狱。
5月,“临指”连续3夜炮轰“统指”控制的县城,死1人。
6月4日凌晨,“统指”武装袭击“临指”驻地法门镇,打死5人,《陕西日报》以解放法门为题曾予报导。
“文革”中,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几乎全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关进“牛棚”(对所谓走资派管教的地方)或“靠边站”,批判审查。
7月29日,“临指”在法门拦路抢走县银行送往召公营业所的人民币1.5万元。
8月1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8月17~20日,贯彻中共中央“七·三”、“七·二四”布告。各造反组织相继解散,共上交枪枝456枝,大(土)炮13门,手榴弹、手雷425枚,各种子弹16496发,雷管1330个,炸药1353公斤,匕首、刀、矛270个,自行车、发电机、电话机266件,被褥等物49件,机油1545公斤,粮食377公斤,现金178万元。
9月14日,县革命委员会抽调百余名工人和贫下中农社员,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别进驻扶风高中、县医院等5个单位,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并领导这些单位的工作。
10月13日,县级机关198名干部被下放野河“五·七”干校劳动。县剧团撤销,人员回农村(原籍)。
10月23日,全县首批城镇知识青年40名到农村安家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1月5日,城关公社南台大队第五生产队两户社员家崖崩窑塌,10人被蒙压土内。县级机关和省、市驻县单位出动2000余人连续抢救3昼夜,使5人脱险。
1969年
1月,兰州军区空军325部队和总后勤部后字152部队290名指战员来县“支左”、“支农”。
1月,全县216个大队均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3月,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全线复工。扶风倒虹工地日上劳800余人。
12月5日,县民兵师成立。
是年,开展“民主革命补课”,全县共补订地主620户、富农334户。
1970年
3月8日,县逮捕打死王效景(原副县长)、吕多元(团县委干部)的凶手及在法门地区武斗中的杀人罪犯。
3月2日~6月9日,本县完成西宝铁路武功至常兴段20公里复线工程。
4月9日,县电机厂试制成功50千伏安变压器。
5月2日,县召开公判大会,宣布处决现行反革命分子田毅章(后改判为有期徒刑10年)。
9月27日,县召开公判大会,依法处决了反革命纠合集团首犯刘宇明、刘鹤林,主犯张建林、梁太冲、杨生录(后改判为有期徒刑)、叛国越境犯陈克明(后改判为有期徒刑)。
11月3日开始,全县组织23000名民工,日夜轮流作业1月,完成了宝鸡峡干渠16公里开挖任务,移动土方70万立方米。
11月26日,县召开公判大会,依法处决了反革命“三宝门”复辟集团首犯张荣、付天章、宋志诚。
1971年
1月5~20日,全县农村、机关、学校出动8万余人,汽车、拖拉机、架子车5000多辆,从渭河滩向宝鸡峡干渠工地拉运沙石。完成了宝鸡峡干渠扶风段衬砌任务。
2月1日起,县内各集镇原集日一律改为每逢三、六、九日为集。11月15日,又改星期日为集(亦称“社会主义大集”)。持续近一年后,恢复原集日。
4月27日,中共扶风县第六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共扶风县委员会恢复。
5月2日,宝鸡峡工程试行通水,顺利通过扶风倒虹。7月15日,正式通水,县召开万人大会庆贺。
7月,拆除铺在县街道已千年的石条,修筑水泥路面。
9月27日,宝鸡市第一运输公司汽车五队24—20992号大货车驾驶员私自将车借给本公司驾驶员杨天恩(本县城关峪村人)为本村拉运炉渣。途经绛帐火车站西闸口时与火车相撞,2人死亡,1人重伤,汽车报废,火车局部损坏。
1972年
9月30日,县运输公司驾驶员修车时,违章直流供油,致汽车化油器回油着火,烧死售票员,烧伤驾驶员,毁坏车辆。
10月,将法门公社北部6个大队分出,组成黄堆公社建置。
是年,本县粮、棉、油亩产达到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所要求的指标。
1973年
1月16~28日,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赵靖国参加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棉花生产会议。
6月1日,恢复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撤销县政法机关军事管制小组。
1974年
2月11日,县委召开“批林批孔”③动员大会。
7月2日下午,野河、南阳、天度、黄堆、建和、召公公社的26个大队、119个生产队遭风雹袭击,苹果、棉花、玉米损失严重。
8月,冯家山水库南干渠建成通水。
是年,县农机研究所研制成功3行玉米硬茬播种机,每台班可播玉米百余亩。
是年,全县推广玉米、辣椒、油菜、高粱育苗移栽,其中辣椒、油菜获成功。
1975年
2月15日,县农机修造厂、农械厂试制成功两台支农—12型小四轮和手扶拖拉机样机。年底批量投产。
3月3日,法门公社庄白大队张家生产队修渠时,掘出西周早期青铜器“鼎、解提梁卣、壶”各1件。15日,白家生产队发现西周“伯墓”,出土一批青铜器。后在北京、日本展览。
4月11日,冯家山水库北干渠通水。
7月10日,县油菜大面积丰产。3万亩平均亩产120公斤,比1965年增长5倍。
8月31日~11月18日,连阴雨77天,降雨量427.8毫米。房屋倒塌4195间,窑1277孔。死亡13人,受伤13人。淹没粮食534100公斤,食油390公斤。
10月6日晚,武功农校驻本县豆村试验农场女工宿舍倒塌,死4人,伤7人。
10月14日下午,绛帐公社前进大队1艘木船在渭河行驶中触电杆翻沉,死4人。
10月,桃、杏、梨树开花。
城关公社赵家大队赵家窑生产队赵玉成,将自己住的房子腾给下乡插队知识青年居住,自己住进窑洞。11月16日晚窑崩,将其13、16岁两个男孩压死。
1976年
3月19日,“陕西周原考古短训班”在本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举行开学典礼。
4月19日,周原遗址发掘考古队在法门公社召陈村掘露400平方米,发现西周用瓦建筑遗址。
是日,在黄堆公社云塘村西南掘露土地300平方米,发现商周时代规模较大的制骨作坊。
7月14日,《陕西日报》报导:本县3.5万亩油菜平均亩产135公斤,部分公社和大队亩产150公斤和200公斤。
7月16日晚,黄堆、城关、绛帐、法门等10个公社的28个大队遭冰雹(大如核桃)。法门公社三驾大队地面雹厚6寸。
8月16日晚,四川平武、松藩地震波及本县,震感较强。
9月18日,全县各地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逝世追悼大会。
10月22日,城关地区近万名群众上街游行,欢呼党中央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
12月15日,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白家生产队平整土地时,掘出一窖藏西周青铜器,共103件(其中74件有铭文),全部交给国家,县奖给该队小四轮拖拉机1台。
是年,国家投资40余万元,修建瓦罐岭引水工程,1980年竣工。解决了农林等村人畜饮水困难。
1977年
7月1日,冯家山引水工程扶风境内北四抽四级站和北五抽一、二级站建成抽水。
10月8日6时,城关公社东四村学生去校途中,在路旁石灰窑炉顶取暖并烤馍,炉顶塌陷,9名儿童跌入炉内被烧死。
10月26日,因干旱,省人民政府组织人工降雨,本县受益。
10月,桃、杏、苹果、核桃、土槐、榆树开花。召公公社聚粮大队穆家等5个生产队洼地出现渍水,淹没农田。
是年,全县栽植辣椒3080亩,亩产150公斤。远销新西兰、新加坡、美国和港、澳等地。
1978年
4月26日,县召开公判大会,处决了1968年“六·四”武斗中杀人凶手孙天林,判处李灭资无期徒刑。
5月3日,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5月29日,中央派飞机在关中西部人工降雨,本县黄堆地区降雨量98.3毫米。
12月8日,县委召开广播大会,为“文革”中被诬陷的本县中共地下党游击队负责人和地下党县委书记孙宪武、副书记史汀平反昭雪。会后,祭扫了孙宪武烈士墓。
12月17日,太白公社中颜村发现西汉麻纸,定名为“中颜纸”。
12月,恢复县人民检察院。
1979年
2月24日,县委决定,为在“文革”期间受迫害的中共扶风县委原书记董志强、副县长吕志修等35人平反,恢复名誉。
4月18~21日,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在本县召开周原古建筑遗址现场座谈会。
9月7日,黄堆公社齐家村发现西周甲骨文。
是年,根据中央通知精神,本县对已改造成为劳动者的319名地主分子、145名富农分子、430名反革命分子、19名坏分子摘掉“帽子”。
是年,全县引进小麦良种小偃6号,玉米良种中单2号、户单1号、陕单9号等。
1980年
11月7日,县兽医工作站制药锅炉爆炸,摧毁房屋,致2人死亡,5人重伤。
是日,县影剧院建设工程竣工。
11月12日,中共扶风县第七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2月10日,全县第四次普选人民代表,直接选举出扶风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
1月6日,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影剧院召开。
5月7日,省人民政府派飞机在关中西部为小麦喷洒石油助长剂和磷酸二氢钾。12月13日,为本县塬下地区喷洒。
8月15~24日,30日~9月9日,全县降中、大雨,降水量396毫米。11万亩秋田受损。
8月24日,法门寺塔西半部竖崩。从中清理出佛象、铜塔、铁铃、佛经等。
12月,全县地名普查工作历时9个月结束。
是年,成立县农业区划委员会。抽调125名干部,分专业开展农业资源普查和农业区划工作。
1982年
2月23日,国务院公布“周原遗址”(西周时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1日,按全国统一部署,全县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
8月27日,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开始新县志编纂工作。
10月,全县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
3月开始,县法院逐个复查“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刑事案件,对复查出的冤、假、错案纠正和平反。
8月17日晚,全县统一行动,拘捕了一批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
8月25~29日,县召开首次专业户、重点户代表会议。出席代表255名。
9月19日~10月25日,连阴雨,降水量253毫米,塌房5450间,窑2390孔,伤6人。
10月上旬~11月初,本县一些地方苹果、花果树发芽开花。
1984年
3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扶风县委员会成立。
4月26日,中共扶风县第八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5月12日,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5月,太白乡长命寺及周围邻村的13740亩小麦遭吸浆虫危害,当年收获减产550余万公斤。
6月,省人民政府确定本县为油菜籽、奶山羊、秦川牛商品基地。
9月24日晨,午井乡田家河村董家河滑坡1处,冲倒村民董喜民家平房3间半,4人死亡。
11月5日,县博物馆12件文物被盗(其中珍品8件)。时隔不久即破案,罪犯被捕。
1985年
4月,《扶风县地名志》出版,内部发行。
9月12日,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开展工作。
10月,县佛教协会成立。12月,宝鸡市佛教协会成立,两会址设在法门寺。
1984~1985年,经专家普查,本县沿乔山地区石灰石蕴藏量大,品位高,总储量约计15亿立方米,可作石灰、水泥、电石原料。
1986年
1月8日,县政协农业科技组利用渍水试种名贵黑糯香米315亩,总产11.5余万公斤,产值6.6万元。
2月3日下午2时许,野河林场大石沟林区发生火灾,着火面积1288亩,其中幼林182亩。
2月18日,全县各乡(镇)、县属企事业单位开始整党,7月底结束。
3月,县妇联组织妇女为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的南疆官兵做鞋垫282双,手帕521条,枕套169个。
3月13日晚,召公镇聚粮村陈撑娃给外甥“驱邪”治病时点燃的纸表,人入睡后,纸灰复燃,衣物着火,致同室4人窒息死亡。
5月14日,县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
5月27日,中央电视台与日本组成的“黄河”系列电视剧摄制组来县,拍摄西周青铜器。
6月22日晚,段家乡沟老村村民刘永生潜入岳父家行凶,将其妻等4人杀害,4人重伤。刘服毒身亡。
7月21日,县委、县政府为云南前线对越反击战中牺牲的本县籍战士谭长生、仵润明、朱生祥烈士举行追悼大会。
9月17~31日,全县突击灭鼠252万只。
10月22日,全县农村开始整党,1987年元月结束。
1987年
1月16日,本县与浙江省文成县结成友好县。
4月3~29日,本县清理法门寺塔基时,发现塔下地宫。地宫长21.125米,面积31.48平方米。内藏释迦牟尼佛指骨4枚和大批珍贵文物。
4月12日,撤销野河建设委员会建制,其职能分别移交沿山各乡。
5月6日,县水泥厂年产5万吨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生产能力较原设计扩大10倍,质量提高至525号。
5月14~15日,省农牧厅在本县召开麦垄点播玉米现场会,副省长林季周到会讲话。
5月29日下午3时许,省人民政府在西安召开法门寺新闻发布会,中国佛教协会为法门寺资助10万元。省人民政府决定拨款重修法门寺。
6月,县毛巾厂在技术革新中创106涂料印花毛巾新工艺。产品深受美国、日本、丹麦等国客商欢迎。
8月17日,法门镇庄白村李家组村民李佩荣平整土地时掘出西周“铜簋”,无偿交给周原扶风文管所。
8月24日,宝鸡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在原法门初级中学院内处理地基时,挖出3棵束腰银绽,重约63.5公斤。
1988年
1月13日,宝鸡市县区第一家旅游服务培训班在本县天度职业中学开学。
21日凌晨4时50分,黄堆乡黄堆村村民李重庆协子在火炉上烘烤柴油时,油桶爆炸起火,其孙李红磊被烧死,子李存军被烧成重伤,3间房屋全被烧毁,财产损失3980元。
2月6日,中共扶风县第九届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
10日,县人民政府和建设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联合成立“宝鸡市扶风房地产开发公司”。
1~10日,绛帐镇建成一座年产500吨干粉涂料的有机化工厂,并通过市级鉴定投产。
28日,上年7月动工修建的扶风城关电石厂正式投产,年产能力4000吨。
上年9月~本年2月,大旱。蔬菜严重减产,市场大葱每斤销价猛涨至1.70元,青椒1.80元,芹菜1.10元,菠菜、白菜、菜花各0.70元。
3月,1~10日,县桑果站10余名技术员下乡承包全县2万余亩果园。
20日,建和乡韩中村干部用1张芦席将“五保”老人赵金玉卷尸埋葬,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事后,有关责任者受到严肃处理。
21日,县召开计划生育协会首届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扶风县计划生育协会。
25日,省考古学会第二届年会及宝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法门寺学术讨论会在宝鸡市西府宾馆召开。大会收到论文60篇。
3月27日,法门寺珍贵文物首次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侯宗宾主持仪式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赵朴初等领导人为展出剪彩。
4月14日,县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成立。
15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天度乡为空军某部政治处主任、一级飞行员李鹏礼烈士隆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仪式结束后,沈阳军区和县人民政府为烈士树立了纪念碑。
25日晚,县食品厂将6600公斤牛奶倒泼在县人民政府大院内。
5月3日,午井乡九家村附近高压电杆被罪犯剪线拉倒。致宝鸡、咸阳、杨陵等8个地市、县(区)的供电受阻,损失达2万余元。罪犯被依法处置。
14日,法门寺地宫部分珍宝(160件)在陕西博物馆首次展出。历时3个月。
17日下午1时,户县水利水保局一面包客车在西宝公路新店段违章高速超车时,与迎面疾驰的卡车相撞,致7人死亡,4人重伤,车辆被毁。
6月3日,天度乡阎马村村民马理骏在乔山第一次发现一棵人参。长15.7厘米,重35克,头、颈、胸、股和胳膊、腿齐全。睹者罕见。
7月1日,县监察局成立。
8月8日晚10时20分,县内猛降大暴雨,地处低凹地带的工厂、学校、机关单位被淹。据统计,全县损失137万余元。
22日,县老龄委员会成立。
25日,扶风县工商联筹备小组成立。
11月8日,法门寺书法协会在法门寺博物馆成立。日本、新加坡等国书法界人士发来贺电。
11月9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明文通知,新编《扶风县志》稿经终审,批准定稿。
是日,法门寺正式对外开放。中外300余名僧尼、数万余名群众参加了盛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赴朴初等分别为“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会”和法门寺博物馆开馆仪式剪彩。
12月8日,县旅游局成立。
1989年
1月4日,杏林镇三家堡村民将因车祸致死的一村民尸体停于西宝公路杏林段道路中央,致交通中断多日。
29日,县政协副主席黄培珍(城关镇赵家村人)去台湾探亲。系宝鸡市第一位赴台探亲者。
是月,县人民政府、省农科院、省土肥研究所以及县农口18个技术推广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联合组成承包集团,承包全县以粮食为主的54项农业生产技术。
2月18日,本县被评为宝鸡市农业生产先进县。
23日,宝鸡市法门寺博物馆成立。
23日,县人民政府奖励被评为1988年省优产品的200QJ50—52/C型潜水泵、Ser—50/70变压器、28te×全棉漂白毛巾及28eo×全棉涂料印花毛巾的生产厂家县水泵厂、变压器厂、毛巾厂,各发给奖金3000元。
是日,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县林业局关于拍卖“秦丰化工厂”的报告。这是本县第一家因资不抵债而决定拍卖的集体企业。
3月8日,天度乡巩村小学一青年教师制止学生打架时,脚踢学生,致一名学生脾脏破裂,不久死亡。该教师被开除公职。
11日下午5时40分,县人民政府油库卸油时起火,政府办公室会计郭风岐被烧死,油罐车司机烧成重伤,烧毁房屋3间及部分油料。
4月9日,杏林高中二年级学生郭某为报复本班学生孙某,纠集社会青年前往该校斗殴。孙某被打成重伤,经抢救无效,于次日中午死亡。
30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发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指示,坚决制止动乱,维护安定团结的通知。
5月15日,县档案馆召开首批开放档案工作会议,宣布正式向社会开放档案4400卷。
22日,陕西省邮电学校200余名学生抬着花圈,打着标语,未经允许上街游行,声称声援北京学生4月份以来的游行静坐活动。
6月17日下午,国营东关商店一职工使用电炉子引起火灾,烧毁大量商品和部分房屋,损失达2万多元。
是月,本县大理石厂试制成功大理石中空吸水箱。代替了目前造纸行业普遍使用的木制吸水箱。
7月16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展向在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中牺牲的本籍战士史宏强烈士学习活动。
是日下午,罗家村青年、共产党员罗万强奋不顾身跳入渭河洪水中,在其他5名青年协助下,抢救出被洪水冲走的7名师生。
9月2日,绛帐镇棉纺厂发生火灾,经济损失2.9万元。
26日,绛帐镇自动拨码电话安装工程竣工,开通使用。
30日,略阳磷肥厂扶风分厂试车成功,正式投产。
是日,省人民政府确定本县为“小麦纯种基地县”。
10月16日上午,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坚决打击“两乱”分子暨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通告》大会。
是月,修通眉县常兴镇至本县揉谷段的柏油公路。
1990年
1月5日,本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开始建设。
8日,中共宝鸡市委书记纪鸿尚一行8人,来本县黄堆乡和天度乡慰问史宏强、李鹏礼烈士的亲属。
3月16日,县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立。先后抽调训练普查员3700余人。
30日,县人民政府颁发《扶风县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工作暂行办法》。
是日,县在揉谷乡召开公捕、公判大会,依法逮捕破坏社会治安、被群众称为“菜刀帮”的12名罪犯。
4月5日,本县2400余名干部、群众、青年、民兵、师生分别为史宏强、李鹏礼等10名烈士祭扫陵墓。
5日,中共扶风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上旬,县博物馆与公安机关配合,破获盗掘益家堡汉墓案,追回了文物,依法收审了两名罪犯。
是月,县投资370万元的总溶剂生产线在县农机修造厂建成投产。产品有丁醇、丙铜、乙醇3种。
中旬至下旬,全县各乡(镇)、县级机关普遍开展民主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乡人民代表。
18日,县政协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19日,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5月1日,法门寺博物馆举办《中日书画联展》,日本苍生社主宰石川丘担任日方顾问。
12日,宝鸡市人民政府为本县绛帐镇春光小学和西街小学举行“农村示范小学”挂匾仪式。
16~19日,本县连降阴雨,16万亩小麦发芽霉变。
6月下旬~7月上旬,本县午井、绛帐、上宋、揉谷等地区遭受狂风暴雨和洪水袭击。各类受灾损失达625万元。
25日,宝鸡市城市社会经济扶风调查队成立。
8月8日,中共宝鸡市委书记纪鸿尚,副书记靳建辉等到午井乡料地村慰问12岁的少年英雄赵宏江烈士的亲属。
26日,扶风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
9月1日,在宝鸡市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本县杜亚利、刘晓利、王昭琼分别夺得跳远、百米短跑、铅球赛冠军,获金牌。
是日,总投资81万元的县电视差转台竣工,正式播出。
9月4日,县委、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表彰命名大会,授予午井乡料地小学四年级学生、舍身救人的少年英雄赵宏江“赖宁式好少年”称号。
7日下午4点10分,第十一届亚运会“亚运之光”西路火炬沿西宝公路北线经岐山传至本县。成千上万的群众聚集街头,举行盛大的欢迎活动。当日晚,县在法门镇举行隆重的火炬欢迎仪式。次日晨9点半,举行了宝鸡与咸阳火炬交接仪式。
9~13日,由省社科联,法门寺博物馆主办的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法门寺宾馆举行,省、市领导及100多名中外历史、考古、佛学、文化艺术界的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出席开幕式。
是月下旬,本县各级党政领导人、干部、群众向亚运会集资捐款8998元,销售奖券36000元。段家乡电缆厂厂长何志强捐款1万元,居宝鸡市个人捐款之首。
10月15日,天度高级职业中学党支部书记田致效向本校捐款1千元,作为德育奖励基金。
16日,法门寺文化研究会在法门寺博物馆成立。
20日,宝鸡市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试点工作在本县召公镇17个村全面展开。
11月10日,总面积为500亩的鱼池在揉谷乡渭河滩上开始修筑。工程总投资184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23.8万美元。
12日,县豆村苗圃建成本省渭北和关中地区第一项林业示范喷灌工程。
19日,扶风殡仪馆建成。
12月27日,县人民政府在段家乡大同村召开依法强行拆除违法建造房屋现场会,当场拆除了大同村四组1户村民违法建造的房屋。
①上缴农具、不愿生产。
②反对恶绅姜博君。
③批林彪、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