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宝鸡村史
+

凤县地形、地貌

2016-11-16    作者:代峰\编辑    来源:凤县志    阅读:784

地貌类型

   凤县境内按形态成因可划分为3个地貌单元。即北秦岭中低山、中秦岭中低山、山间盆地。
    一 北秦岭中低山区
    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南部,为中等切割的侵蚀中低山地貌。东由太白县入境,西与两当县接界,北至秦岭主脊,南止徽凤盆地之北。最高点海拔2738.7米(透马驹),最低点凤州,海拔1010米。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代王山(2598米)、药材湾梁(2469.5米)、九龙山(2271.9米)、透马驹。北部秦岭主脊为嘉陵江与渭河的分水岭,东部夫子岭为嘉陵江与汉江支流的分水岭。发源于本区的河流有东部杨家河、车道河、安河,中部嘉陵江,西部小峪河。嘉陵江河谷呈箱形发育,有东河桥、白石铺两个断陷盆地;车道河、杨家河河谷则V型谷多;小峪河亦多呈宽谷形态。本区包括黄牛铺、唐藏2乡及双石铺、凤州、红光、河口、岩湾、平木6乡之一部,共46个村,面积1386.7平方公里,农耕地6.68万亩,林地49万亩。本区域第四纪冰期冰川发育,冰川地貌虽经后期破坏,在透马驹梁、药材湾梁仍可见槽谷、鱼脊岭、角峰等冰蚀地形遗迹。透马驹、东河桥、唐藏及庞家河一带底部有冰川块砾碛及冰川泥砾等停积物。
    二 中秦岭中低山区
    位于北秦岭中低山区以南,属中秦岭印支褶皱带之一部,为中等切割的侵蚀剥蚀中低山地貌。东与太白、留坝接壤,西与两当县相邻,北邻安河,南与勉县、留坝交界。由北而南有凤岭、紫柏山两个山系,均呈东西走向。主要山峰有八方山(2204米)、玉皇山(2278米)、大山(2131.9米)、凤岭、紫柏山(2538米)。凤岭山脉与紫柏山之间发育有南星、三岔盆地。本区面积1084.2平方公里,农耕地6.5万亩。林地43.5万亩。山间盆地不如北部宽阔,地层中石灰岩分布广泛。双石铺以南至瓦房坝之间有较大的暗河,山顶多溶蚀洼地、漏斗(俗称陷儿坑),山坡多溶洞。溶洞主要有:瓦房坝佛岩燕子洞(平均高3米、宽3米、深150米)、狮子洞(平均高7米,宽6米,深365米)、睡佛洞(平均高10米,宽28米,深32米)、朝天洞(平均高6米,深140米,面积2380平方米)、经斑洞(平均高7米,宽13米,深20米),南星桦皮沟观音洞(高5米、宽20米,深15米)、龙王洞(平均高4.6米,宽21米,深52米),海星沟避兵洞(可容千余人)等。
    三 山间盆地
    包括嘉陵江、安河、中曲河、杨家河、野羊河沿岸的山谷盆地,以东河桥、凤州、南星盆地较大。区内有双石铺、凤州、红光、河口、岩湾、平木、三岔、南星8乡的50个村,面积692.7平方公里,耕地9.74万亩,林地16..48万亩。海拔943~1416米。
    盆地自河岩沉积后,又受褶皱变动,单面山地貌在盆地边缘地区非常明显,以盆地南侧最为发育。盆地中下部主要为第四系冲积、洪积形成的沙砾堆积,上部为厚度不等的黄土沉积。凤州盆地分布有上更新世风成黄土,周围山坡上残留有块状的中更新世离石黄土,河谷为全新世近代沉积。东河桥及其他盆地中组成物质以沙、砾石及洪积、坡积物为主。东河桥、唐藏及留凤关附近盆地边缘分布有中更新世离石黄土及更新世马兰黄土。盆地一般宽500~1500米,最宽2000余米。宽谷地段普遍发育有两级阶地,局部地段发育有三级阶地。一级阶地相对高度为3~5米,宽50~100米;以断续形式分布在河流两侧,河流左岸分布较广,呈明显的不对称;一级阶地平坦且较宽,是主要农耕区;由于河床淤填,洪水期一级阶地上的农田常被淹没或冲毁。二级阶地,呈块状分布在河流两侧,以凤州和双石铺地带较发育;相对高度为8~15米,宽50~500米;地面平坦微向河床倾斜,是山区的农业基地;在局部地段二级阶地前缘受洪水掏蚀,常有塌岸现象。三级阶地,相对高度为50~70米,在河流两岸零星分布;阶面受后期流水切割,起伏大而且破碎,局部地段呈丘梁状;坡面流水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峡谷段两侧谷坡陡峻,宽不过数十米,流水湍急,洪水期常发生壅水,对上游宽谷段的农业生产造成威胁。


地貌

     凤县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现代重力作用非常活跃,常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貌再改造的不良地质现象。嘉陵江两侧山麓海拔为1400~1800米,相对高度为500~800米,河谷密布,山坡陡峻,多为30°~40°。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有绣云母石英片岩、石英片岩、千枚岩、砂岩、灰岩,其次还有薄层黄土分布。由于过度垦殖及滥伐山林,岩石裸露地表,风化强烈,为各种重力地貌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一 崩 塌
    在陡斜坡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堆积物,受暴雨、连阴雨或地震等因素影响,内部联结力削弱,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崩塌、翻转,坠落在坡脚,形成岩屑堆。雨季时节,洪流夹带泥沙、石块冲蚀河谷,在沟口形成洪积扇,吞蚀良田。同时,崩塌物被带走,崩坎自由面加大,又为新崩塌创造条件,形成恶性循环。
    二 滑 坡
    是地质、地貌、水文、气象与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县主要属基岩滑坡类型。在结晶片岩、千枚岩、板岩、片麻岩、页岩、沙质泥岩、炭质页岩分布区,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地段,断裂发育区,滑坡活动尤为频繁。其分布特征:(1)沿断裂带成群分布;(2)沿岩相变化带呈线性分布,在软硬岩接触带,岩相变化大,风化强烈,残积坡积物发育,黄土与基岩接触面上均易发生滑坡;(3)沿河谷高阶地面或夷平面上,第四纪堆积物发育,下部为基岩洼地,便于地表水、地下水汇聚,易导致滑坡产生;(4)在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滑坡密度大,植被覆盖好的地段,滑坡分布少。
    三 泥石流
    是一种饱含土、沙、石块或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具有突发性,来势迅猛,破坏性大的特点。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中山和低山地区最为发育。县境易风化岩石分布面积广,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年降雨多集中于7~9月,为泥石流提供了水文条件。加上人为因素,导致泥石流频繁发生。
    泥石流分布特征:(1)在断裂带附近分布密度较大。安河南岸泥盆系与白垩系层间断裂,处于凤州盆地边缘,差异性构造运动强,形成密集的泥石流分布区。(2)多分布于沟谷两侧,物源主要来自山坡上的披覆黄土,规模虽小而数量多。易于风化的千枚岩、绢云母片岩、绿帘岩、页岩等也易发生山坡泥石流。(3)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铁、公路边坡不稳定地段,陡坡开荒地段,泥石流分布密度亦大。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