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长安村史
+

长安区兴隆乡北张村历史概述(古法的造纸技术传承之地)

2016-4-21    作者:西安峰哥    来源:秦之韵文史原创    阅读:1894

长安区兴隆乡北张村历史概述

 

     陕西北张村位于西安市东南的长安区兴隆乡,距离市区约30多公里,是秦岭北麓沣河边上的一个村落。北张村原名御纸房曾用名北张镇。

 

     明清两代, 子午古镇,杜曲古镇,王曲古镇,灞桥古镇,三桥古镇,郭杜古镇,斗门古镇等七镇合成为长安八镇。北张村明清时期是西安府长安县最著名的八大古镇之一。沣河西有个以卖面皮闻名的秦渡镇,在沣河东岸秦杜镇,这个秦杜镇有人说就是今天的北张村。过去通过“广济桥”与户县相连。北张村中心十字有建于明代、南北相对的两座大戏楼和城隍庙,每逢庙会,眉胡、秦腔就对着唱。

    北张村为传统造纸作坊集中地,其所产“长安宣纸”历史悠久,据说,这里曾是唐代的“贡纸”产地。今老法造纸几乎失传,2002年,造纸老技师张逢学被请到美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民俗艺术节表演古法造纸,一时“北张纸贵”。

 

 

北张村传说1:

 

  北张村自汉朝至唐朝时期之前都叫御纸房,而在初唐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唐王李世民派遣大将军李靖掌管御林军,为防敌军越蜀道之险,翻秦岭终南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而攻打首都长安,长安是当时整个唐王朝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此地西南方向就是秦岭有名的山脉终南山,翻终南山越沣镐两河之后可以说是一马平川,而想攻取长安必渡沣镐两河再者北张村所在地区在沣河边是通往京城的咽喉要寨。所以李靖当时把军队驻扎在这个地方,在古代驻军的地方称“里”而北张村就是当时长安有名的“哨里”,主要任务就是观察预防终南山以北的军事情况和更好的监督这一代纸农的造纸情况,故起其名为“北张里”。

 

  北张村传说2:

 

  最早“网开一面”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北张村。英雄一世的汉武帝爱好狩猎,沣河一带的北张村过去也是皇家狩猎场。汉武帝狩猎时,会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张开大网,将猎物的活动范围收在大网中,再进行猎杀。不过皇帝也有好生之德,为了不将所有珍禽异兽赶尽杀绝,有时皇帝会在南边张开网,也有时会在北边张开网,一部分聪明的动物总能逃生,传说北张村、南张村的地名由此而来。民间还传说:南、北张村为西汉时期皇家组织捕捉饲养动物的居住点,后来逐渐形成村庄。北张古镇悠久的历史不仅在百姓中口口相传,民间也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南张村戏楼台上镶有一块唐永徽年间的村志碑石,上面就详细地记载着这段故事:“天有好生之德,人当效之,网开一面 ,不绝珍禽异兽。南张一面,放南山之鹿,北张一面,放沣滨之麋。”


  直至明朝后期这一代因造纸业发展迅猛,经济提升,从而废除“北张里”名称,改其名为“北张镇”。解放后因手工造纸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北张镇受到周围秦镇,细柳,等镇的经济发展排挤,改镇为村,也就是现在的北张村。

 

北张村村的造纸技术

北张村村的造纸技术

    “仓颉字,雷公瓦,沣出纸,水漂帘。”流传下来的北张村民谣,证实了北张村所在的沣河一带造纸的历史悠久,也描述了最早纸的诞生。张逢学解释说,天下雨时,河水暴涨,山中有些树木和麻类等含有大量纤维的植物被带入河中,在自然原始碱和水的作用下变成稀薄的原始纸浆,漂到岸边废弃的竹门帘或树枝上聚集,太阳晒干后揭下来,就是一张自然纸。

     北张村的造纸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蔡伦时期,到了唐朝,因为京畿地区大量需求纸,这里的造纸技艺得到鼎盛发展,纸张远销到朝鲜、日本等国。那时北张村的宣纸可是当时唐朝几个造纸地的御用首选品。

     解放前,北张村手工造的白麻纸曾风行延安,解放区和西安地区的报纸大量使用这里出产的纸;“人民公社”时期,沣河边的北张村几乎家家造纸,公社将工匠集中起来统一生产,由供销社统一销售用作包装纸。当先进的造纸机器以每分钟900米乘以8米多宽的速度在生产线上出纸时,北张村的纸匠依然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些延续了1900多年的古老的造纸工序,每天大约能造出十三四刀纸(100张/刀)。

    在现代化机器造纸的冲击下,传统手工纸的市场急剧萎缩,北张村古老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2014年北张村仅剩6户手工作坊。村头二道桥还有个打浆作坊,这是过去全村人打纸浆的地方,2014年村子里造纸的人少了场地也就不用了。现在造纸的人最有名的就属北张村的张逢学老先生。

 

 

北张村的南北戏台

 

“南头唱秦腔,北头唱眉户。”老人们说,北张古镇的人们最爱高唱对台戏,这是从清代延续下来的一个传统。2014年,经过重修的长安北张村南戏楼焕然一新,近千群众再次坐在台下看戏。“对台戏”一词,据史料查询由此而来。

  北张村是长安区兴隆街办一个有近万人口的大村。盛唐时期,该村为为国家造纸的窑坊,后形成了村落,明代形成集镇,村上建有南北两座戏楼,分别建于明、清时代。西安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早些年进行文物普查时说,两座戏楼,南北对称,形制大致相同,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前檐檩下的斗拱雕刻和檐柱上的木雕,除了有龙首、凤首外,还有象首,这在戏楼木雕中较为罕见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