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长安村史
+

王曲镇马厂村历史概述

2017-11-1    作者:丰镐裔子    来源:丰镐裔子原创    阅读:4281

      王曲街道办下辖一个片村叫马厂村,是东庵、堡子、枣园、西马厂、南街、永兴堡等村的统称,在王曲镇东北1.5公里,分布在一条沟道内,人称“五里马厂”。根据1979年于马厂东庵村出土的古编钟、古钱币考证,西汉初期已有村落。

     马厂村坐落于神禾塬腹地。关于神禾塬,来历颇为传奇,传说远古时炎帝神农氏治天下,教稼百谷,有仙鹤衔谷穗降于此地,后人传称为神鹤塬。《剧谈录》曰:晋天福六年生禾一穗重六斤,故号为神禾塬。清《咸宁县志》载;唐贞观元年,太宗皇帝出游原上,见禾生双穗曰;神禾。历代以来人们以神禾塬而名,呈东南—西北走向。

王曲镇马厂村历史概述

【两县续志】

        关于马厂村,清末编撰的《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咸宁县南乡置十仓,马厂村隶属杜曲仓。杜曲仓在城南四十里,有镇。编为十一牌,统八十七村:仓在杜曲镇。马厂村记做马昌庙,记载如下“马昌庙,一作乾湫,一作马厂庙,前志作马超庙。”

       依《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马厂村来源于马昌庙。马昌庙,最早叫“乾(干)湫”,又叫“马厂庙”,前志叫作“马超庙”。可见此地最早叫乾湫,相传古代为一湾湖水,有蛟龙将池水带至翠华山湫池,池塘干涸,遂称此村为干湫,现仍名干湫。唐代韩愈《龙移》诗注即称为“干湫”。诗中有“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雌雄随。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宋朝张礼《游城南记》里面本村依旧名曰:干湫。

 “马昌庙前志作马超庙”,文中的前志指的就是嘉庆《咸宁县志》,可见清嘉庆年间,马昌庙还叫做马超庙。三国马超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人称西凉锦马超,实则是地地道道的陕西扶风人(今兴平人)。马姓人多以马超为荣,在村落多建庙,这就是马超庙,后来转音为马昌庙。

      另一种说法是,秦朝的时候此地是个养马场,宋代一位名马昌的人居此,为官清廉,人们立祠纪念,得名马昌庙,亦写作马场子。后来马昌庙转音为马厂庙,继而变成马厂村。无论如何演绎,清末此地名为“马昌庙”当是千真万确。清末《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知县李步瀛墓在神禾原马昌庙西南。”李步瀛是咸宁县人,1853年清咸丰三年癸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2名进士出身。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万户刘墓在城南神禾原马昌庙村东,俗呼黑马刘家坟。”“浙江粮储道署按察使陆襄钺墓在神禾原马昌庙村西。陆襄钺,字梧山,陕西孝义厅人。咸丰戊午副贡,一直侨居在咸宁县。陆襄钺是晚清一代名臣,官居二品,拜于清帝师王相翁同龢门下。因治理黄河有政声,后为浙江督粮道。去世后尚书鹿传霖为其撰写《墓志》。”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十八卷《义行传》记载:“马昌庙人郭映青,附贡生出身,两兄先去世,同治年间乱兵进村,庐舍被付之一炬。此人乐善好施,捐资修建修申店桥,方便乡民同姓。光绪丁丑年间,陕西大饥荒,施舍粮食救济乡邻。其勤俭持家,对子女教育颇为严格,子侄逢人均彬彬守礼,后五世同堂,年八十而终。儿子郭维城,字周臣,增贡生,有刘某欠其债务,无力偿还,每次遇到郭维城都羞愧绕道而走,郭维城得知叫来刘某,当场焚毁借款字据,免其债务,四乡称颂。

王曲镇马厂村历史概述

       郭映青和郭维城说的就是马厂村的望族郭家。要说这郭家还要从解放前长安南路樊川地区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说起,“冯家的山,杨家的房,薛家的名誉满天扬,卢家的骡子比车长,郭家的金子拿斗量”。这句顺口溜说的就是此地的几大富户和名门望族。

   “冯家的山”指的是兴盛坊的冯家。兴盛坊现在叫兴盛村,又称"冯堡子",冯姓先祖在西安经商致富,落户此地,置地千亩,在堡子兴建宅院,依塬垒土筑山,上布奇石假山,亭台牌坊,为樊川一景,人称“冯家山。

   “杨家的房”指的是北堡寨北盛坊的杨家,杨家为王曲富户,在王曲城隍庙后有房百余间,占北盛坊面积一半以上。人称“杨家房”。

“薛家的名誉”指的是寺坡村的薛家,薛家在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薛家祖孙三代连续出过3文1武4名进士,均为官清廉,官声颇佳。薛家有地六百亩土地,在杜曲镇有很多商号,童叟无欺,誉满城南。人称“薛家的名誉满天扬”。

“卢家的骡子”指的是桃溪堡的卢家。卢家是杜曲桃溪堡大户,道光年间修了王曲一条街,使王曲成为附近村镇中最为繁华的商业街。足见卢家实力之雄厚。卢家的骡子比车长,指的是卢家商号的规模。

至于“郭家的金子拿斗量”说的就是马厂村的郭家。郭家在马厂村的堡子村。明朝末年,烽火战乱,乡民为求自保借崖势,修建了一圈土围子,故称为:马厂堡子村。是马厂这几个村子唯一有城墙的村子,有3个村民小组,主要以郭、刘两大姓氏。

王曲镇马厂村历史概述

【郭家大院】

马厂郭家传说他是郭子仪的后人,长安县人言:“上了王曲坡,土地都姓郭”。小时候听说,古代有逃荒地到郭家吃饭,管家不给,郭家当家人说“怕什么,吃了咱家的还要拉倒咱家地里”。讨饭的不信,吃饱饭憋了一路,拉泡屎经询问,还是郭家的地。此事是真是假已不可考,但从侧面反映了郭家雄厚的财力。

郭家住的地方叫郭家庄园,《西安通览马厂村》记载:“清康熙年间郭家大地主在此建庄园”。郭家大院是目前西安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宅大院,占地20亩,为11进,现残存6院40间。建造在村中最高处,坐北朝南。其实这个大院和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比起来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但是王家大院的“静升王家”和郭家大院的“马厂郭家”发家的路数基本上一样,都是经历数百年历代人的积累而成。

长安马厂的郭家第一代叫郭天云,是康熙年间人士。第二代郭振重,他将郭家从王曲坡下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开始兴建郭家大院。郭振重有三个儿子,老大郭兰守宅理家、老二郭芝是个武举人、老三郭华是个四品官。三兄弟后代共有10人,拥有10大商号,杯兴德、顺心德、益寿堂、福兴公、福顺成、福夕昌、桃李园、忠信成等酒房、药铺、布店、杂货、木厂、跷庄等,生意商铺遍布长安的主要街镇,分店也开到了西安。兄弟多了,郭家大院极具扩建,规模越来越大。10兄弟有26个儿子,郭家开始卖房卖地,开始败落。但是这26兄弟还是出了两位叱咤风云的后人,郭庚伯和郭守约兄弟。

郭庚伯年稍长,长安县人听得不多。但郭守约的名气太大了,在西北五省都有名气。由于郭家在西安有商号,所以兄弟两人多住在西安城。民国镇嵩军西安围城后,郭庚伯在西安城里做起了官留在家里管家,郭守约则长安马厂老家,一直到去世。

郭守约生于清光绪七年,毕业于中华民国法政大学,是省政府参议员,修桥补路,修庙建校,热衷公益。所以兄弟俩在方圆一代名气甚好。正因如此,解放后才被定位开明绅士,免遭批判。到了1958年为了形势需要,郭氏庄园被建设“长安县地主庄园博物馆”供人参观,接受教育,当时西北甘肃一代的人都来参观,接受教育,所以说起“大地主郭守约”,知道的人颇多。郭家大院属陕西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年风吹雨淋,破败不堪,2007年有关部门投资137万元,对郭家大院民居进行全面维修。

王曲镇马厂村历史概述

【维修后的郭家大院】

上文说到,马厂有个干湫水池,这个池子干涸了千年,旧社会老百姓就在沟渠里杀牛,故称“杀牛沟”,972年蓄水改成了水库,这就是马厂水库,这是长安县修建的第一座蓄水百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灌溉王曲、皇甫、樊村、申店、郭杜5个乡镇农田1.5万亩。从1958年开始修断断续续修道1972年才蓄水,水库运营后期由于上有输水破坏,下游渠道淤塞,只能养鱼。近年来气候变幻无常,为了防洪需要,承接石砭峪水库的退水,马厂水库重新进行了维修。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