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长安村史
+

郭杜镇长里村历史概述

2017-11-6    作者:丰镐裔子    来源:头条号“睁眼看西安”    阅读:2022

        郭杜镇西北有个长里村,在西万路以西,西部大道以北,西三环以东。明朝时期以村南北分布长约数里而得名“长里”。本村位于比亚迪汽车厂对面,是本地著名的外来人口聚集地。根据长里村出土《郭元诚墓志》称其葬地为高阳原绩德里,三会寺在高阳原上。可见长里村古时名为“高阳原绩德里”。清末《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长安县设18廒 ,西南乡6廒之一郭杜廒在县西南30里,有镇。分7保障,统36村,有村民1690户,12290人,廒在居安坊。昆明池,发源三会寺西北,西北流入河池廒。三会寺,又名长里村,俗呼赛会寺。唐代大诗人,岑参有诗《题三会寺仓颉造字台》。

郭杜镇长里村历史概述

                                                                           【仓颉造字台】

       仓颉造字台遗址亦称仓颉造书台,位于长里村西北。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受兽蹄鸟迹的启发,创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奠定了中国汉字的基础。西周穆王时期曾在终南山造中天台,后又在仓颉造字处修建神庙,名叫“三会道场”。汉魏以后,佛教兴盛此处被改建成为“三会寺”。到隋朝时在此夯土中发现有大量象形符号,故称造字台以资纪念。

      据《雍胜略》载:“三会寺有台,即仓颉造书处”。造字台高约10米、周长100米的夯土台,外包一层青砖砌为砖台。南面为一宽8米45度的斜坡,中间是3米多宽的水泥抹面,上书见方2米左右“仓颉造字台”5个隶书体雕塑大字。台前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仓颉造字台”石碑。

      民国12年,康有为来看到台旁有一石碑刻有“普度监里”4字,甚感不快。他说:仓颉是“斯文始祖,怎能搞成普度监里了呢!”令人铲掉4字。1936年“西安事变”前,陕西省主席邵力子曾陪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来参观。并建议在此建一所仓颉大学,可惜因故未果,若成孔子学院当汗颜。90年代,附近几千亩地被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用。仓颉造字台的地方被市局作为警犬基地,想看的话,要进基地,因基地特殊,有保密需要,一般不让进。

      站在仓颉台上,可见西边百余米处有一座土冢,那就是周穆王的陵墓,本地人习惯称为“冢疙瘩”,这就是传说中的周穆王陵。封土原呈覆斗形,现在破坏比较严重,高只有8米。清朝乾隆年检,陕西巡抚毕沅曾在陵前竖一石碑:上书"周穆王陵"四个隶书大字,可惜石碑现在已经不知所踪。

     周穆王,姓姬名满,是西周王朝的第六代君王,在位55年,他东征徐戎,西击犬戎,战功卓著,是一位有为之君,周穆王曾率领随从,从长安镐京出发,周游天下,东渡黄河过阴山,绕河套、登昆仑直达中亚细亚,往返1.75万公里。对于周穆王的英雄事迹多来自一本神秘的《盗墓笔记》。

      话说在西晋太康二年,有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钻进600年前埋葬的魏襄王墓中,发现了一大堆竹简,他用墓中的竹片点火照明,发现上面刻有文字。后来案发,他供出此事,西晋王朝将这批竹书发掘整理,就是大名鼎鼎的《古本竹书纪年》,因发掘于墓中又名《汲冢书》,可谓活生生的“盗墓笔记”。其中就有一部《穆天子传》。

     周穆王陵陵的南边原有两个小冢,现已被平毁。1986年4月该陵被盗掘后,发现为一砖砌墓室,其砖全系汉代遗物,证实非周穆王墓,而系汉代陵墓。周穆王,死后究竟葬于何处,史无明确的记载。此墓什么时候误传为周穆王陵,也无从考证。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