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长安村史
+

东大街办庆镇村历史概述

2017-12-3    作者:丰镐裔子    来源:丰镐裔子原创    阅读:1421

  东大街办在长安地面上不算古镇,解放后1950年为东大乡,1998年设立东大镇。2002年,祥峪乡并入东大镇,设立东大街道办事处。

“东大”其名所来,来源于“东大村”。传说本村最早叫“柳林庄”,唐朝时期,为辟战乱,将周边“五家泉”“三家庄”“戈家寺”等村子迁移于“柳林庄”,因村落较大,人口众多,改称“大村”,后按照方位,分为东大、西大、北大三个村子。本村居东故称:东大 。

   在东大街道办西北,太平河与高冠河交汇处,太平河西北有个庆镇村。地处长安区和鄠邑区交界处,南望秦岭,北与秦镇毗邻,可谓依山傍水、人杰地灵之福地。这里地处秦岭山脉北麓,具有五六千年历史的五楼遗,足见本村此地早有人居,有网友说此地在周朝时为木材转运中心,可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本村为方圆著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区,村子有10个村民小组,3000左右村民。

东大街办庆镇村历史概述

     根据《长安县地名志》记载:本村建于清顺治年间前。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祁镇。相传,本村原有七畛、绣柳、柳树巷三个小村落,清朝初年太平河发水,绣柳和柳树巷被大水冲没后,村民全部迁至七畛,合建新村。新村村大,且有集市,随由七珍谐音改写为祁镇,后雅化为庆镇,以示吉祥庆贺。村东侧光绪年间所立龙王庙碑仍记为七珍。

【长安西乡廒图】

【长安西乡廒图】

     清末《咸宁长安两县志》记载:长安县设18厫,西南乡设6厫,本村隶属五楼厫管辖。五楼廒在长安县县西南五十里,有3383户,19995人,分10个保障,统辖54村另二个峪口,廒在太原庄南灵感寺。书中记载:庆镇,庆,一作祁。自此始记为庆镇。

   本村曾和东大村一样修有城墙,本地人称“土围子”开东、西两个门,有城门楼子。原寺庙众多,清末同治年间毁于兵火,后虽重修,气势不在。解放前后,又遭磨难,今多已不存。

现仅在村南入村口水泥路东侧保留有一间庙房,原为观音山西境池汤房庙。汤房是庙宇的烧水房,是为上山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提供饮水的地方。好在西镜池庙大殿于于六七十年代作为本村饲料室使用,有幸逃过“破四旧”的岁月而得以保存。民国时期,本地革命先驱细柳姜仁村李艮在本村组建党小组,多次在本村太白庙开会。

    民国的陕西老百姓可谓真正的水深火热,在民国15年刘镇华镇嵩军八月围城死亡5万人以后,民国18年又经历了持续3年的大饥荒,死亡200万人口。常言大灾之后必有瘟疫。到了民国21年没有缓过气的老百姓又迎来了一场波及57县的大瘟疫,官方称“霍乱”,音译为“虎烈拉”,当地人称“胡里拉”。

当年霍乱来势凶恶猛烈,因此有了“虎疫”的称号。6月“虎列拉”首先在潼关发现,7月分波及西安,此次瘟疫来势过于凶猛,病症主要是拉肚子,上吐下泻,传染快,死亡率很高,常常早病夕亡。病人无人探视,死人无人敢埋,连当时医生十之八九,惧怕传染,也拒不出诊。许多村庄绝村绝户。

7月,长安县终南山下内苑村一个卖小吃的在赶南五台古会中发生腹泻,呕吐无治而死,查为“虎列拉”,这是长安第一种“霍乱”,数日之内波及全县各个村镇。染病轻则一两日即止,重则很短时间即死亡,流行期间,几乎到处设灵堂,村村有哭声。经过天灾、瘟疫洗劫本村绝门绝户屡见不鲜,解放前人口竟不足百户

    躲过了天灾,还有人祸,庆镇村因背靠终南山,此地古为通往川蜀的要道。清朝末年太平军扶王陈德才、尊王赖文光,捻军梁王张宗禹、顺天军蓝二顺、民国初年河南宝丰绿林武装白朗义军、屡次从山口而出,横行终南山下,本村屡遭其害。

民国24年陕军十七路军杨虎城所属警二旅旅长王作楫(字敬斋,外号王老虎,陕西渭南人),因拒绝接受国民党军队改编,叛离杨虎城,率部由西安东关抵长安县子午镇一带,放纵部队,大肆抢劫。又转入户县秦渡镇放纵劫掠;,抢完秦镇,过河放抢庆镇村,将本村横扫一空,刚刚缓过劲的村民有逢遭劫难。

   庆镇村依山傍水人杰地灵,民国时期,日寇入侵,国家遭难,本村张永平、张永旺兄弟出关抗日,跟的不是陕军的老根子户县定舟村赵寿山的国民38军,也不是黄埔嫡系户县振华威关麟征的52集团军,而是不远处东大张灵甫领导的“国军御林军”整编74师。

张氏兄弟跟随张灵甫,南征北战,吕挫日寇锐气,立功颇多。本村另有多人参加游击队投身革命,解放后本村有志青年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流血牺牲,打出了长安人的气势,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国威。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