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长安村史
+

大兆街办“章曲村”历史概述

2018-3-11    作者:天地熹宝    来源:丰镐裔子原创    阅读:2343

      章曲村在大兆街道西南5里处,分南北二村,南章曲村中以王姓为主,有8个队村民2000左右,北章曲村隶属康王井村,以陈姓为主,村东有三个大坟堆,无碑无识,不知何人。南章曲和北章曲两村毗邻相连,却不属一个行政村。

     在西安市长安区的地面上古时候有五个“曲”,现在流传下来的有韦曲、杜曲、王曲、章曲四个地方,其中宣曲已经不复存在。“曲”在古代是个地名。唐朝长安城内达官显贵居住,街坊四楞四正,称之为“坊”,长安城外百姓聚集,街巷曲里拐弯,所以谓之“曲”。

     “韦曲”在现在韦曲镇:《汉书》记载“此地为汉唐时豪族韦姓曲水流饮的地方”,“杜曲”在现在杜曲镇:《辞海》记载“可追溯到西周成王八年,时汉唐杜姓贵族世居之地”。“王曲”在现在王曲镇:《汉书·哀帝本纪 》记载:“此地原为汉武帝上林苑御宿川的一道水渠,古名王渠,也叫御宿沟”。“宣曲”在现在沣西片区:《汉书音义》记载:"宣曲,上林苑宫名,在昆明池西。"《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林赋》云:“西驰宣曲,濯鹢牛首”。牛首池在现在长安区高桥街道马坊村,清朝乾隆年间还存有"长二丈余,阔一丈五尺许"的深碧色水面。这个地方是个盐碱地,不长粮食,长野韭菜,古书记载“野韭泽”,本地人称“九子滩”。

大兆街办“章曲村”历史概述

     “章区”在今长安区大兆街道办,唐朝既有此地,原为唐朝权宦鱼朝恩的庄园,后舍宅为寺,名曰:章敬寺,宣曲因而得名。鱼朝恩是唐肃宗、唐代宗时期的宦官,掌管神策军,干预政事,慑服百官,不把皇帝放眼里,贪贿勒索,无恶不作,后被宰相元载设计铲除。

      鱼朝恩的庄园是如何变成章敬寺的《旧唐书·鱼朝恩传》记载:“原为皇帝赐鱼朝恩庄宅,大历二年,朝恩献通化门外赐庄为寺,以资章敬太后冥福,仍请以章敬为名”。寺庙建好,鱼朝恩曾带领汾阳王郭子仪亲临章敬寺,瞻仰佛容。鱼朝恩的庄园规模有多大:《唐会要》:“章敬寺,通化门外。大历二年七月十九日,内侍鱼朝恩请以城东庄为章敬皇后立为寺。因拆哥舒翰宅,及曲江百司看屋及观风楼造焉,土木之役,仅逾万亿。"《长安志·郭外》载:"大历元年作章敬寺于长安之东门,总四千一百三十余间,四十八院。"

      章敬寺禅音邈邈,为古寺名刹,唐代宗曾亲临该寺,敕命悟空禅师长住章敬寺,度僧尼千人。直到宋朝,寺庙依在,宋人张礼《游城南记》记:“过章敬寺至赵村,观拨川王墓。”明朝神宗时期,周至县尚村镇大水屯村赵山函和外甥王允濂手拿一本宋朝张礼的《游城南记》从西安安定门出发,循着张礼昔日的路线巡游城南,写了一本《又游城南记》原文如下“许后少陵在司马村东,其西皆秦藩王葬地........张(章)曲之西赵村有论弓仁墓..”依文所载,不知是笔误还是改名,“章曲”在这里记做“张曲”。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章曲村”!

     令人奇怪的是南北章曲不是一个行政村,南章曲是一个行政村,而今北章曲则为康王井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康王井村是少陵塬“九井十八寨”之一。朱元璋建立明朝,将儿子分封各地为封王,西安分给自己二儿子朱樉,称“秦王”,世袭罔替。《西安府志》记载:“秦王木爽分封其子女为郡主、郡王。明代因王位于二岁时由朝廷赐封,开始建墓,留有天井,故称为'井"”。”按照礼制,藩王死后封葬,每井派两营兵把守,后均发展为村庄。据《长安县地名志》记载:“康王村因明秦藩第四代康王朱志潔墓在村旁,守陵军发展成村,而得名康王井。”

      朱志潔是秦隐王的庶子,因嫡庶有别,被封为富平郡王。按照道理一辈子也当不了秦王。谁想时来运转,明宣德元年,秦怀王朱志均去世,没有儿子,朱志洁就继承了秦王位,成为秦王。宣德四年被人诬告谋反,被明宣宗裁撤掉了两军护卫,只保留了一支护卫军。明代宗景泰六年,朱志洁去世,谥号为康,史称秦康王。现秦康王墓,坟头依在,神道还有石人石马,遍布田间。

       清末《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咸宁县置29仓,南乡置十仓,大兆仓在城东南30里,编为10牌,统21村,仓在大兆村。全仓依少陵原,有住户1350户,百姓7589人,本村记载“南章曲,北章曲,东康王井,西康王井,前志无东、西,分为,止一村。”文中前志指的就是请嘉庆年间的《咸宁县志》。可见章曲村早在嘉庆年间以前就分为南章曲和北章曲。而康王井村分为东康王井和西康王井,都是清朝嘉庆年间以后的事情。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