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长安村史
+

滦镇“留村八堡”历史概述

2018-8-9    作者:丰镐裔子    来源:丰镐裔子原创    阅读:1345

      西安市同根同源的村子不少,比如少陵塬上“九井十八寨”来源于给明藩秦王守墓的军户,雁塔区“烟六八寨” 是明朝陕西28卫的下属军寨。长安县终南山下这一片有一个“留村八堡”,包括“东留堡、西留堡、小留堡、红庙、翁家寨、徐家寨、下滦村和上滦村”八个村子,与旁边五星街道的“十堡江(羌)村”合称“羌留十八堡”,相传这些村子都是古代的羌族移民村。

      留村八堡主要在滦镇街道办的地面上,滦镇在区政府以南的终南山下,现在可能是长安区管理面积最大的一个镇,有244平方公里。滦镇解放初叫滦村乡,1984年改为滦镇,后陆续并掉喂子坪乡和内苑乡,2002年长安县撤县设区,滦镇随后设为街道办管了整整52个行政村,留村八堡就在滦镇街道办的西边。

西安古村揭秘:长安区滦镇“留村八堡”!

       关于留村八堡的由来要追溯到三国魏晋时期,“羌”是牧羊人的意思。羌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老根,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后来战斗力彪悍的游牧民族大多是羌族部落。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汉武帝时期派大将霍去病、卫青远征匈奴,都是预防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文明核心区域。王莽篡汉,光武帝再造汉室,刘秀建都洛阳史称“东汉”。对游牧民族采取包容态度。三国时期曹魏篡汉,建都洛阳,因连年征战,中原人口急剧减少,财政锐减,农业废弛。因此曹魏推出了“移民实边”政策,把北方边塞以外的胡人迁入内地。胡人终于兵不血刃进入梦寐以求的中原。胡人放在洛阳有些不合适,为了便于监控这些胡人,曹魏政权将胡人安置在离洛阳不远的长安周边,为五胡乱华埋下伏笔。

       后来司马家篡夺曹魏,建都洛阳,建立西晋。继续移民政策,西晋初年,仅匈奴人就接纳了四次,一次两万余落;一次两万九千三百人;一次十余万口;一次一万一千五百人,前后有十九个种族。司马氏吹嘘治国之功时说:“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八百七十万胡人,是个啥概念?这个数字已达晋王朝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史载“关中夷狄,人数过半”。为了争权夺利西晋藩王爆发了八王之乱,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趁机崛起,弯刀彪马北方大地,建立了“五胡十六国”,这就是汉人谈之变色的“五胡乱华”。

    当时游牧民族大量内迁长安周边,形成了许多羌村。如现在长安区的戎店村,姜(羌)村、北强(羌)村;鄠邑区的宁(羌)强村、青羊(羌)寨都是羌村的转音。后来隋朝一统天下,五胡的羌村大部分又搬回了老家塞外。没有搬走留下来的就是现在西安地面上的三十几个“留村”。《长安县地名志·留村乡》记载:“西晋十六国时期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新迁来的村落被称为戎村或羌村,留下来未迁走的村落被称为留村。”而我们要说的“留村八堡”最早就是留下来的“羌村”。

清末民初的《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长安县有18廒,其中五楼廒 在县西南50里,全廒境内无原,诸河交流。交河自黄良廒流入,西流经北兆元坡,有金沙河水自子午廒流入,西北流经赵元坡西汇入交河,合流后又西经小羊村流入姜仁廒河头村,自河头村西复流入;又西经水寨,至鄠县秦渡镇东入沣河;高冠谷河水出口东北流,祥峪水自祥峪口西南流至普陀寺,汇入高冠谷水;沣河水自沣峪流至南降村,高冠谷水自西南来汇入沣河,合流后又西北流经太平河村北,太平河水自西南来注入沣河,三水合流又西北流至鄠县秦渡镇东,交河水自东来汇入,又北流入姜仁廒。五楼廒分10个保障,统领54村另2个峪,管辖住户3383户,人口15995人,廒办公地在太原庄南灵感寺,留村八堡记做“东留堡,西留堡,小留堡,上滦村,下滦村,翁家寨,徐家巷,巷,前志作庄。红庙,小羊村。村,前志作坡。”

西安古村揭秘:长安区滦镇“留村八堡”!

西留堡村隔河与东大街道办北强村相望,村民不到三千人,以高、韦、侯三姓为主。高姓是隋朝宰相高颎的后裔,韦姓是长安望族京兆韦氏的后裔;候姓是唐初兵部尚书侯君集的后裔。高、韦两姓原先有祠堂,解放后被破了四旧。

东留堡村与小留堡、西留堡相邻,村子不大,4个小组,南北2个自然村,村民不足两千人,村中以严姓为主,相传为汉宫严太医后裔,村中有“严家祠堂”,村外一块高地就是“严家坟”。本村原有城墙,开四门,今已不存。此地座居终南山下,河流密布水系丰富,村中桂花球米曾是一大特产,村中白莲藕,更是关中绝品。

小留堡村西邻东留堡,北接红庙村,村子很小,不足五百村民。村中杜姓与小新村杜姓同宗,张姓与东大村张姓同宗,周姓与周家堡周姓同宗,严姓与东留堡严姓同宗,村中原有老爷庙、三官庙等数座古庙,今已不存。

西安古村揭秘:长安区滦镇“留村八堡”!

红庙村据《长安县地名志》载:“村始建于明代朱祈钰景泰年间。该村有三官庙,以其墙为红色,人称红庙,得名红庙村。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红庙村。”村中有李家巷、王家巷、殷氏巷、祝家巷、袁家巷共计五条小巷,多为明朝山西大槐树移民,现村民不到两千人。本村原有城堡,今已不存,寄托本村来历的三官庙也在解放后拆毁。另村中牛王庙、马王庙、土地庙等众多古庙多已不存。村外五里河塘是一片沼泽地,和东留堡一样,原先种白莲藕,为食材佳品。

西安古村揭秘:长安区滦镇“留村八堡”!

上滦村比较小不足五百村民,下滦村大得多有两千多村民,据县志记载,该村于宋朝年间,因四面临水,居住似小舟,便命名为滦村屯,后改为滦村。村中原有城堡护城河,下滦村的北城门楼现在还在,前些年失火,现在进行了重修。

翁家寨村村子不大,村民一千人左右,以翁姓为主。传说清朝末年,翁、徐两姓逃荒至此落户开荒种地,为防范土匪,在村中修建一座城门楼,故名“翁家寨子”。村中原有古庙莲池寺,解放后为滦村乡政府驻地,乡政府搬走后,成为翁家寨小学。

徐家村,4个小组,一千多村民,以徐、杨两姓为主,清嘉庆年间,更名为徐家巷。原村和下滦村相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举村搬到现在驻地。

要说西安市的民间艺术社火,名气大的有沣西冯村、细柳大吉大羊村、未央大白杨村等。长安南片“留村八堡”的社火在明清时期就名闻关中,与细柳大吉村、大羊村的社火并称双绝。传说明秦藩王朱樉看过之后赞不绝口,清末庚子国变,慈禧太后和光绪逃难线,八堡社火进城献艺,慈禧太后赞叹有加。时至今日,适逢留村八堡社火,那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