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 > 导游讲解
+

西安钟鼓楼城墙(老版)

2013-5-6    作者:    来源:文史资料    阅读:1308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X导。首先欢迎大家来古城西安观光游览。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它的标志性建筑就是我今天要带大家参观的明城墙和钟鼓楼。我们先去看一下明城墙。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城堡就是西安明城墙。城墙是冷兵器时代中国城镇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知道半坡先民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族部落的袭击。半坡村的深沟是向下挖,待到人们发明了向上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镇同时诞生。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我们现在看到的西安明城墙始建与1370年,是在唐长安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最初的城墙采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处分别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浇铸,形成厚有80cm、45cm的三合土层,这种土层干燥以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周长为13.79公里的不规则的长方形。为什么说不规则呢?那是因为在城墙的四个转角处都有突出于墙体的1.9米的实心角台。这四个角台中有三个都是方形,惟独西南角为圆形。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不太规则的长方形。角台是镇守城墙、城角的重要军事据点。

前面讲过城墙是城镇的防御设施,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的人们,是怎样利用城墙的防御设施来保护城镇的。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护城河和吊桥。护城河也叫城壕,它是阻止敌人攻城的第一到防线(类似于半坡先民的壕沟)。横跨护城河上的就是吊桥。平时,守城的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定时升降吊桥。一旦发生战事,吊桥就高高竖起,整个城池就是一个封闭的战斗堡垒了。那么,控制这个吊桥升降具体位置在那里呢?这就是下面我要带大家看的城门了。

城门是敌我双方交战的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城门的防御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分别是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是城门的最外层建筑,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控制吊桥升降的设施。那么在闸楼和箭楼之间所形成的这个半月形的空间,我们叫它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侧面都有窗户,是供射箭用的。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联起来的也叫瓮城。之所以称它为瓮城,是因为当敌兵攻破城门进入到这个地方时,士兵们站在城墙上居高临下,射杀敌人,犹如瓮中捉鳖。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对面的建筑就是城门最里层的建筑—正楼。在讲正楼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城门。城门是采用卷拱式的一种建筑结构,这种结构有效地避免了明以前过梁式门洞经不起火攻的弱点。避免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不利状况。城门门扇厚16cm,从上到下横箍着9道宽15cm的铁条,上钉大泡钉81个,小泡钉1508个,这样密度的钉群挤满了门扇的材质,加强了门扇的强度和对抗进攻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城墙的战斗能力。由于城门是双方交战的要紧环节,所以在当时只有东西南北4个门,而且都有命名。南门叫永宁门,意思是向火神祷告,无起火灾,永保安宁;北门叫安远门,意指北部安塞长远安宁,不起战乱;西门叫安定门,是祈祷西部的疆土安泰康定;东门叫长乐门,是祈求大明的江山万年永固,长久欢乐。

接下来让我们登上城墙去感受一下它的恢弘气势!我们站在城墙上,一边是城内,一边是城外。面向城外的这一堵墙叫垛墙,也叫雉墙,是用来了望的。下面的方口叫悬眼,它是古代兵器射击的地方。那么它的内墙呢?是高约1米的矮墙,我们把它叫作宇墙,它的作用是防止士兵或车马在行走时掉下去,起保护作用的。那么整个城墙的表面我们称它为海墁。这些设施整个构成了城墙的组成。在城墙内侧的外墙上还有排水孔,这就使得城墙得以完好地保存。

我们现在看到的前方不远处的墩台,称为敌台也叫马面。它上面的建筑就是敌楼,在整个城墙上大约每隔120米就有一个这样的敌楼,整个城墙上共有敌楼68座。那为什么敌楼之间的距离是120米左右而不是别的呢?这跟过去的兵器有关,120米的中点是60米,正好是古代的一箭之遥。所以,当敌人攻城的时候,三个方向就会形成一个有效射击点攻击敌人,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战斗力。

城墙上作战时视野开阔,战术运用灵活,打破了过去的水平局限性。那么我们想象一下,正楼上主将发号施令,箭楼上射出密如急雨的乱箭,那么我们的士兵又可以在城墙上观测敌军的军情,并进行针对性是射击,那种如火如荼的战争场面是多么的壮观呀!

好,参观完城墙,我们接下来欣赏一下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西安的钟鼓楼无论是从艺术、建筑上说,在同类建筑中都是首屈一指的。钟鼓楼之间的距离是250米。我们先参观钟楼。钟楼位于市中心东西南北4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公元1384年。原来的位置在鼓楼以西的迎祥观内。随着西安的不断扩建钟楼就偏离了市中心。于是,在明万历年间(1582年),将其整体拆迁到现在的位置。

我们现在就站在钟楼之上,说到钟楼,我们首先要从钟讲起,真正钟楼上的钟是建于唐代景云年间铜制的景云钟。我们当中可能有人知道它,不了解的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中央人民电台除夕之夜的新年钟声,那浑厚悠扬的声音就是景云钟的录音。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钟,它呢,不是真正的景云钟,而是一口铁制的景云钟的仿制品。真正的景云钟存放在现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了解了这口钟之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钟楼的建筑特色。钟楼它是由基座、楼身和楼顶3部分组成。其中楼顶是最能体现钟楼建筑特色的地方,钟楼的楼顶是一个四角攒尖式,分三层,每层都以斗拱装饰。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可以作为装饰;另一方面,根据力学原理,形成一个力的分散,可以将屋檐上的力量通过斗拱均匀地分布到梁仿上。同时,斗拱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显示这种建筑的规格和等级。我们从这里看钟楼有三层,其实只有两层,也就是说二楼是一层楼两层檐。像钟楼这种建筑形式的楼顶,我们把它称作“四角攒尖式重檐三滴水”。这样的一种形式,不但可以增加建筑形式的美观、气势的恢弘,而且还可以减少雨水顺檐而下对建筑所造成的冲击力。

钟楼整体气势恢弘,细部雕刻的也很值得一提,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格子门,门扉上共有64幅木刻浮雕,其内容是由生动感人的民间传说和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组成。

欣赏完钟楼,我们接下来去参观它的姐妹楼—鼓楼。

鼓楼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由基座、楼身、楼顶3部分组成。鼓楼的基座和钟楼一样,都是用青砖砌成的,所不同的是,钟楼的基座呈正方形,而鼓楼为长方形。鼓楼的面积比钟楼要大700多平方米。同样楼身分上下两层,四周设有回廊。楼顶也是我们所说的重檐三滴水,但我们看鼓楼的楼顶它是一个重檐歇山式结构。

中国木结构建筑最大的特点是,构件之间不用铁钉而是用榫卯来连接固定的。这就是我们参观钟楼时讲到的斗拱。鼓楼自建成至今,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地震,依然安然无恙,斗拱的科学性也就由此可见了。

鼓楼的南北两侧檐下,过去曾悬挂着两幅巨匾额,南面为“文武圣地”,是清代陕西巡抚张楷临摹乾隆御笔所书,因为西安地区最早渊源于西周文王、武王所建的“丰”“镐”二京。北面匾文“声闻于天”,出自诗经中的“鹤名九皋,声闻于天”。两幅匾额犹如画龙点睛,使鼓楼生气盎然。遗憾的是这两块悬挂了200多年的巨匾,在十年浩劫中被毁坏。现在看到的是按历史资料恢复的。

由于鼓楼上原来的大鼓已不知去向,那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鼓是1996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及“文物旅游年”西安市政府投资制作了一面大鼓—“闻天鼓”。鼓高1.8米,净重1.5吨,上面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加上四个铜环,正好是2000个,象征21世纪。西安市文物局将这面大鼓申报了世界吉尼斯大全,所以大家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鼓。

我们现在来到“鼓文化展演大厅”。鼓,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雷鼓”祭天、“灵鼓”祭地、“路鼓”祭祖,“登闻鼓”用来“击鼓鸣冤”、“击鼓升堂”。古代战争中“鼓之则进,金之则退”,成语有“一鼓作气”。在这悠悠鼓韵声中我的讲解也就结束了!希望我们大家能在这鼓韵中感受到西安古朴的气息,厚重的历史!谢谢大家!

 

提示:欢迎词→明城墙的结构→护城河和吊桥→城门→垛墙、悬眼、宇墙、海墁→墩台、敌楼→钟楼、鼓楼的位置→景云钟→钟楼的建筑特色—斗拱、四角攒尖式重檐三滴水→格子门→鼓楼的结构→两幅巨匾额→闻天鼓→鼓文化展演大厅→欢送词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