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 > 导游讲解
+

西安简介导游员讲解

2013-6-9    作者:    来源:文史资料    阅读:1832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西安观光旅游!
    我先把西安的基本情况向各位作一简单的介绍。
 
     西安,古称长安,取长久平安之意。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所在地,是陕西省政治、文化、经济、科研、教育、旅游中心。西安位于东经108度,北纬34度的关中腹地,南面为重峦叠嶂、巍峨青翠的秦岭山脉,北面为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的渭河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24米。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西安市现辖新城、莲湖、碑林、灞桥、未央、雁塔、闫良、临潼、长安九个区和蓝田、户县、周至、高陵4个县,面积10108 平方公里,人口近742万。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10 多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长安自古帝王都”,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经是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从西汉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举世闻名、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特别是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有“西方罗马,东方长安”的美誉。西安的称谓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奉元路置西安府,府署在长安、咸宁县(即今西安市),辖区包括今陕西彬县、周至县以东,铜川、韩城市以南,镇安、山阳、商南县以北区域。1928年设立西安市,下辖长安、临潼、蓝田、周至、户县、高陵等6县。1930年改称西京市,1943年又恢复为西安市。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建国后,西安曾是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1984年恢复计划单列市;1992年被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1994年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
 
    近几年,西安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际产业转移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确定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明确了“五大主导产业”和“四区一基地”的发展重点,形成了保护古城风貌、彰显西安特色、打造“人文之都”的建设思路,确立了规划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文化名市、环境优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方略。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开创了西安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局面。全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43.2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70.14亿元,年均增长 13.3%,基本实现总量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从1100美元增加到2165美元。财政总收入从84.74亿元增加到202.49亿元,年均增长19%。   
    西安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建投资累计完成530.82亿元,其中城市维护建设投资达到101.2亿元。绕城高速、高架快速干道相继建成,二环路全线贯通并实现立交化,一环路平改立工程效果明显,三环路全面开工,拓宽城市道路130条,打通了一批瓶颈路、断头路,人均道路面积由“九五”末的5.12平方米提高到8.1平方米。增加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52个,整修背街小巷518条,新建改造公厕612座。黑河引水、引乾济石调水工程全面竣工,电网改造、天然气城市气化、集中供热、排水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防震减灾等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城墙连接、西大街综合改造完工。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书院门文化散步道、鼓楼西广场等一批文化景观建成,护城河整治和顺城巷改造进展顺利。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蓝天、碧水”和“大水、大绿”工程成效显著,野生动物园、丰庆公园、环城西苑一期建成开放。新增水面近万亩,新增绿地18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去年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 290天,比2000年增加140天。在市区看到蓝天、看到秦岭、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初步建成,依法加大了对违法违章建筑、占道经营、非法张贴等行为的整治力度,路面的清洁度大为提高,获得了“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西安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累计14.83亿美元,是“九五”的1.6倍。其中2005年完成5.71亿美元,增长1.07%,增幅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新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其中美国美光公司内存芯片项目直接投资2.5亿美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最大的国外产业项目。内资引进大幅度增长,去年达到309亿元。全市出口总额累计达到80.76亿美元,年均增长19.9%。五年累计接待海外游客317.7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96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3.32亿元。
 
    西安是中国西部重要的交通、信息、商贸和金融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最大的现代化民用机场,也是我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目前开通有国际航线27条,国内航线90多条,2005年旅客发送量将近390万人次,货运量6.4万吨。西安是连接我国南北“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西安火车站是全国特等客、货运火车站、 2005年客运量达到2640万人次,货运量4241万吨。西安还是东、中部通往西部地区的枢纽和门户,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以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国道干线和西部大通道有9条,现有道路82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5公里。2005年公路客运量8249万人次,货运量11505万吨。西安信息化发展迅速,形成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数字与多媒体等多种通信手段,覆盖城全市城乡,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现代化通信网络。西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西安商品流通体系健全,拥有一批能够展示现代都市风貌的大型购物中心和批发市场,是中西部区域性商流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地位初步确立。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的成功举办,使西安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西安科技实力雄厚,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工业基地之一。西安现有各类科研及开发机构3000多个,其中大型科研机构524个,国家级实验室和测试中心75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38.2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46人,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12人。每年有大约3000项科技成果和发明问世,其中重大科技成果有1000项左右。西安有普通高等院校44所,民办高校34所,有在校学生70万人。国家级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微电子、生物医药、光机电子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为主的产业集群。在关系国防安全的重要装备领域,西安是重要的装备研制和生产基地。如我国的“飞豹”歼击轰炸机、无人驾驶飞机、“新舟60”民用飞机和大中型航空发动机等,均在西安研制生产。西安还有我国唯一的飞机试飞院和研究院。我国卫星运载火箭及战略导弹发动机、地面指挥和控制系统等研制和生产基地也都在西安。
     西安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亲民爱民,把强化公共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加大对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去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628元和3460元,比“九五”末分别增加3264元和1116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3.85平方米。各级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五年累计达到57.32亿元,比“九五”增长87.1%。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初中入学率达到98.9%,高校在校生达到65.29万人。科技三项经费比“九五”增长108.7%,累计实施国家和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350项。以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多层次医保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控、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胜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序展开。覆盖全市城郊六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五年累计新增就业30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内。劳务输出累计达到60万人。市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到16.16亿元,增长173.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实现了应保尽保。在农村也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去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在全国率先建成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在西部率先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困难群众、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妥善安排。解决了75.8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西安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辖区内历史文化遗存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漫步西安,如同走进一座上下数千年的历史博物馆。这里有一百多万年前的蓝田猿人遗址;有记录 6000多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生活的半坡遗址博物馆;有3000多年前的周代车马坑遗址;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汉、唐都城遗址和帝王陵墓群;有保存完整的明城墙和钟鼓楼;有汇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库西安碑林。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件,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希世珍宝。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和黄河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其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典型的东方地域文化特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有深厚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有被称为陕西八大怪的民间习俗;有我国现存最古老、流行于甘、宁、青、新、晋南、豫西、内蒙和川北的古老剧种——秦腔及眉户、社火、皮影、木偶等诸多地方戏种;有剪纸、农民画、泥塑、刺绣等浓郁民间气息的民间美术;有西安唐三彩、景泰蓝、玉雕等传统民间工艺;还有石榴、柿子等名优土特产品。这些都成为西安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地处关中盆地,南部雄伟峻拔的秦岭山地和北部一望无际的渭河平原相互衬托,形成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境内的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条件的分界线。以秦岭山地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奇险峻秀,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深厚的文化积淀、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和谐地融为一体,历来就是文人墨客、皇宫贵族的游乐胜地,建有周秦汉唐各朝帝王的离宫别墅,使秦岭北麓成为全国最大的皇家园林。目前,经过长期开发建设,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省级森林公园6处,市级森林公园2 处,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

    西安旅游产品开发始终突出以人文景观为主体,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科技教育、都市观光、现代农业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以西安都市圈旅游为中心的六大板块:唐都长安旅游区、临潼秦唐文化旅游区、曲江故址游憩商务区、产灞城市滨水游览区、秦岭生态旅游区和四大遗址旅游区,有各类旅游景点170多处。同时推出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如以城墙为载体开发的“仿古迎宾入城式”已从接待贵宾型演化为大众化的旅游项目,被誉为天下迎宾“第一式”;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活动;西安唐乐宫、大唐芙蓉园等的仿唐歌舞已成为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项目,其节目曾在香港元郎艺术节上引起了轰动;华清池景区开发的仕女迎宾、贵妃伴驾等歌舞表演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年一次的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已成为深度开发丝路旅游产品的切入点,并正在深化;晨钟暮鼓,户县农民画庄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正在进一步开发中。为了更好开发秦岭山区自然旅游资源,制定了《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将秦岭自然风景区划分为6个生态旅游区,由点到面逐步开发。目前,西安至沣峪一级公路已修通,东起玉山,西至马召的沿山一级公路已建成通车。秦岭野生动物园已建成开园,秦岭旅游资源得到了初步开发。另外,西安还大力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在大雁塔附近规划了15.88平方公里的省级曲江旅游开发区,建成大唐芙蓉园和大雁塔北广场等一批针对市民休闲度假的场所;建设了未央湖旅游度假区、新桃花园度假山庄、大坝沟、太平峪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休闲度假设施。目前,全市共有旅游度假区(村、山庄)40多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2处、农家乐经营户1000多户,基本满足游客和市民度假休闲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把旅游业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七五”期间把旅游业作为西安经济发展的先导,到“九五”期间又将旅游业作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而将旅游业作为全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2005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77.56万人次,同比增长19.27%;创汇收入4.09亿美元,同比增长24%;接待国内旅游者234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全市旅游总收入17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西安市城市旅游功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饭店、招待所、旅馆总床位数约16万张,其中星级饭店82家,床位数3.1万余张。星级饭店中有5星级4家,4星级16家,三星级50家,二星级11家,一星级1家,可基本满足不同游客住宿需求。
 西安导游简介
    全市有各类旅行社234家,其中国际社29家,国内社205家,其中全国“双百强”旅行社4家。另外,全市还有各类从事旅游服务的单位400多家,从事旅游服务接待人员18万多人,其中导游人员近8000人,形成了年接待境外游客130万人次的能力。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