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 > 导游讲解
+

关中民俗博物院中文讲解词

2013-7-4    作者:    来源:文史资料    阅读:8970

 关中民俗博物院中文讲解词


 

 

     录:

 

一、            总体介绍………………………………1

二、赵家门楼………………………………2

三、栓马桩…………………………………4

四、西京雄镇………………………………6

五、梨园……………………………………7

六、阎宅……………………………………11

七、崔家宅院………………………………13

八、孙家宅院………………………………15

九、耿宅……………………………………17

十、雷宅……………………………………19

1)生活器具综合展示…………….……20

2)锁具和部分生活器具展…………….20

3)木刻年画及文房四宝……………….21

4)烟具展示…………………………….22

十一、樊宅.……………………………….23

(1)           铁钟专题展示…………………….23

(2)           佛像专题展示…………………….24

(3)           汉画像石………………………….26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讲解词汇编

(草案稿)

首先欢迎大家到我们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参观,我是这里的讲解员xx,大家可以叫我xx。接下来我将博物院的概况做一简单介绍。      

一、总体介绍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由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王勇超先生历经二十余年所创办的,是被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同,重点以反映关中民俗艺术为核心主题的文化产业基地,肩负着民俗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抢救、保护、宣传展示的历史重任。我们博物院南依隋唐佛教圣地五台山脚下,占地500亩,计划投资5.7亿人民币。整个博物院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调,以关中风情为大背景,规划设计了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和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等主要核心版块。同时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参观和需求,更好的展示数以万计的馆藏文物和相关陈列品,我们博物院还设计了适应于现代化博物馆管理的展廊、展馆、展厅、研究中心和文物库房等功能设施;并且为了加深对关中民俗文化艺术的印象还设计了供游人参与和观赏的人工湖泊、园林景观、祭坛广场、古戏楼、工艺作坊、仿古店铺等参与项目。以上所讲各项均被省市列为“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同时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我们的馆藏文物当中,有大量反映关中地区人民自周秦汉唐以来涉及生产生活等主要内容的木雕、石雕、砖雕等习俗风情的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有征集、保护并迁建40院近千间的古明清民居民宅;有大量反映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四大系列、九个类别。从不同侧面集中反映关中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生活等方面的民俗、民风、民情、历史风貌。

尤其以享有“地上兵马俑”美誉的八千多件栓马庄更为引人瞩目,再加上相当数量的上马石、饮马槽等石质雕刻艺术珍品,不仅为我们考据历史,研究关中文化提供了一种途径,更重要的是为关注关中地区、渭北平原马的文化在朝代更替中的历史地位和兴衰演变找到了突破口,并且提供了珍贵而难得的实物资料宝库。

二、赵家门楼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博物院的入口处,眼前的这个门楼,建于清代,是从陕西白水县迁建过来的,主人名叫赵树勋,生于光绪十五年,民国初年曾任靖国军混成旅的旅长。整个门楼东西长15米,南北宽5米,高13米。门楼看起来高大雄伟,中间高两边低错落有致,大家来看门楼的这三幅匾和三处门一起与建筑主体的外形结构构成了中国汉字的品字型结构。我们先来看门楼正中这块“地通乾元”石匾,寓意此地通天,形容这里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两边还各有一个石匾。右边的“光裕”意为光前裕后,增光前人造福后人。与之相对应的在左边有一“福履”石匾,表示脚踩福地,寓意吉祥。同时在这两个石匾的正下方还各有一幅砖雕,右边的正中是一副求仕赶考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求仕赶考之人携带他的仆人进京赶考,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左边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副衣锦还乡图,这个时候求仕赶考之人已经是头戴官帽,腰系玉带,脚穿官靴,面带微笑,一副春风得意的神情,这正是宅主人的如意期盼。这两幅图共同表现出古人的一种官本位的思想。再来看,在两幅图的两侧还各有暗八仙作为陪衬。所谓暗八仙就是八仙手中所持的法器,有葫芦、莲花、宝剑、玉笛等一些法器,这些法器也是各有寓意的,比如汉钟离的芭蕉扇能起死回生,铁拐李的葫芦能炼丹入药、普救众生等等。同时这也寓含了主人神通广大左右逢源。我们再来看这一副大气的石门联:“门高通德德泽千尺金水波”,“抬仰怀清清辉一片连                                                                                  峯月”。意思是说品德高尚德泽之水深达千尺,心底清明就像明月一样,这也是主人的夸耀之笔了。在门框上还刻画出了各种昆虫花卉图案,雕工非常细腻也展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好!请大家到里面参观。

眼前的这个影壁,也俗称照壁。最早出现在西周丰镐遗址的四合院内部,也是关中地区的首创。一般用在大门内侧对面和门楼的大小一致。从风水学来讲,影壁可以藏精聚气,挡一些煞气、晦气,聚一些财气、运气。这个影壁呈一字型,正中是一个麒麟望日的砖雕,大家知道麒麟和龙、龟、鳯合称为四灵,麒麟为四灵之首。它威而不害,不践生灵。在这里起到迎瑞纳祥,镇宅辟邪的作用。在其四周采用了磨砖密封的工艺。影壁的底座是一个须弥座又名金刚座,是从佛教文化当中演化而来的,一般在佛的底座和皇宫大殿的外台基上都能看到须弥座。这个须弥座采用了仰莲纹和附莲纹的形式在其上面还刻有双龙献寿,凤戏牡丹等图案,使得影壁和整个门楼更加匹配。

好!门楼我们就参观到这里,请大家跟我到上面参观。

                 三、栓马桩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一个拴马桩的精品展室。我们博物院收藏的拴马桩总共有8600多件根,是我们王院长当时在渭北一带考察古民居时发现的,当院长看到这些拴马桩被当地农民用来碾碎铺路就觉得非常的惋惜,就立志要把民间的艺术活化石保护起来。这些拴马桩也是被众多的专家和学者喻为“地上兵马俑”。

拴马桩的出现与马文化密切联系。我们知道,马是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进程的。早在西周的祭祀礼制当中马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秦人在秦地依靠饲养马匹获得爵位和封地并逐渐称霸中原;汉武帝更是为了获取优良马种——汗血宝马而组建强大骑兵,成就了强大的西汉王朝;到了唐代马就成为当时经济军事和地位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一匹马也成了个人地位的象征,那么古人给马吃好料上好鞍再给马打造一个上好的拴马桩就不足为奇。

好!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拴马桩的一个精品展室。里面总共有拴马桩169根。大部分是从关中地区尤其是渭北一带一根一根地收集而来的。主要以青石、大理石、沙石作为材料、整体可分为桩首、桩颈、桩体、桩足四个部分。

我们先来看前面这一对桩体比较粗大的拴马桩,狮子呈趴窝状,脖子比较粗短,嘴巴比较的平。像这样一种形态的拴马桩于专家和学者认为就是元代的拴马桩。

再看这一个和合二仙桩。桩首之上前后站立两个人,身穿交领寛袖长袍,光头的是出家的和尚,这是出自于唐代寒山与拾得两位友人的故事。相传寒山与拾得以前是两个很好的朋友,因同时爱上同一个女子而互不相知。当寒山知情以后便齐家宅苏州枫桥一带建立寒山寺。拾得知道后也前往枫桥。两人的关系非常的和睦,后人为纪念这种和睦的关系就俗称为和合二仙、象征和合美美、和合万年。

再来看这一个拴马桩,桩体也比较的粗大,据专家考证这是一个唐代的低拴马桩。这是一个胡人抚琴的栓马桩,胡人头戴尖顶毡帽,巨眉粗目,手抱胡琴自弹自乐,这也展现了西域人能歌善舞性格豪爽的一面。

再来看这一个猴子拴马桩,这也是猴文化现象的一种,古人向来就对猴子就比较的推崇和喜爱,猴与侯同音,也就是封侯的意思,在猴子的身上背一个小猴子表示辈辈封侯。还有另外一个的说法,孙悟空曾做过天宫中的弼马温,可能是这一缘故一般在桩首上雕刻有猴子的形象,被栓的马就容易被驯服。

我们再来看这个婴戏体裁的拴马桩,当时在宋代比较流行,婴儿身着布兜一手抓耳,非常可爱,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边是一个妇女训狮桩,妇女左肩上爬有一幼猴,喻为多子多猴,一手抱如意,喻为吉祥如意。同时也反映出妇女在当时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

我们再来看这个钱型的栓马庄,上面有铭文“咸丰九年”,也就是公元的1859年,这种桩一般多会放置于经商家的门口,起到生财发家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这一个妇女抱瓶桩,妇女是高发髻,戴耳环,面目俊秀,手中抱有一瓶,瓶子的“瓶”与平安的“平”谐音,这也是她希望在外从军的丈夫和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这些栓马庄一般多会树立于大门前两侧,有镇宅辟邪和彰显门第的作用。它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形态各异,内涵极为丰富。这不仅是一件件民间的艺术工艺美术品,它还记录着关中数百年的民风、民俗,也是多民族交流和融合的历史见证。

好!栓马桩展室我们就参观到这里。

                 四、西京雄镇

大家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西京雄镇”城门楼,始建于明代,南北长18米,东西宽10米,高是10.8米。这是从陕西富平县唐家堡村迁建而来的,当时这个地方有四个城门楼,我们这个是它的南城门。门楼正中镶嵌有大明崇祯十三年西京雄镇的匾额。

富平在明朝时属于同州的管辖范围,大家知道,明末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佤族、鞑靼等少数政权不断的南下骚扰,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在1636---1644年期间陕北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两支农民起义军也是不断的攻击西安府,唐家堡这个地方就成了明王朝维护其统治的前沿哨所了。我们先来看门楼前方这一对石狮子,狮子高大威猛,头朝内表示聚财的意思,放置在城门楼的两侧也是非常的协调和大气,在古代像这样大的狮子一般会放置于桥梁、寺庙、官衙的两侧,起到镇宅辟邪的作用。

好,我们再来看这个城门楼,屋檐下方横梁上的彩绘简洁明快,三个窗户起到了防御的作用,这些在建筑风格上都是和西安的明城墙非常的相近;再来看门洞上的这组呈拱形的砖雕图案,描绘的是当时明朝晚期唐家堡村这个地方市井繁荣的场景,大家看这边有推着瓷器叫卖的商贩,算挂的卦师,与长官交谈的守城官兵,卖布的布摊,吃饭的食客等等,繁荣的市井也是再现了明朝晚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业繁荣,是明末百姓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下方提着钱串子的人名叫刘海,他是元代人,此人乐善好施,经常救济一些贫苦人,在民间被称为是小财神,放置于此的目的也是民间对这种行为的称颂和赞扬。

好,我们再来看西京雄镇这块石匾,此匾采用了尖底雕刻的工艺,笔法草茎有力,落款是崇祯13年,我们知道,崇祯十三年是公元的1641年,在此前后,李自成攻破了西安城改明王朝的西安府为长安并号西京;与此同时在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政权并称成都为西京;明王朝一直称洛阳为西京,由此可以看出西京雄镇这块石匾有很高的历史考据和研究价值,如果那位游客对此感兴趣的话,不妨深入研究一下。好我们进入古民居一条街参观。

五、梨园

下面我们第一个参观的古民居是梨园。梨园最早的意思就是梨树园子,而它跟戏曲、舞蹈、器乐演奏联系在一起是在唐代的玄宗皇帝时期。在玄宗之前,中宗李显时期,梨园就是太极宫里的一个梨树园子,因为里面有设施完善的亭台楼阁跟广阔的活动场所,中宗经常带皇宫贵族跟国外使者在这里游玩,比如,打马球、蹴鞠、拔河等等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到了玄宗皇帝时期,由于玄宗的个人喜好跟当时的                                                                                                                                                                                                                                                                                                                                                                                                                                                                                                                                                                                                                                                                                                                                                            政治目的的需要,玄宗就从宫内跟民间招募大量有才艺的艺人到这里表演。随着开元天宝年间国家的强盛,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类庆功活动不断,梨园弟子的身影就频繁的出现在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甚至是东都洛阳,表演的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从事舞蹈、戏曲、器乐演奏的机构组织,梨园弟子的身份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甚至是加官进爵,这时的梨园俨然是皇家的一个组织机构。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人们把战争的爆发归咎于能歌善舞的杨贵妃跟会跳胡旋舞的安禄山,梨园弟子肯定也是难逃其责,于是他们在宫内失去了用武之地,被迫流落民间,把吹拉弹唱跳作为谋生的手段。但是为了怀念昔日的辉煌,他们对外仍称自己为“梨园弟子”,把表演的场所称为“梨园”。现代人还认为梨园是中国最早的皇家艺术学校。

我们眼前的这座梨园是从陕西合阳县迁建回来的,据专家考证已有130年的历史了。我们先来看门楼两侧的境地开光图,就是中间那个圆形的石雕,左图雕刻的是两匹自由自在的骏马,大家都知道古人用马匹象征自由。右侧是一幅田园山水图,蕴含了主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两幅图共同表达了主人追求自由向往田园生活高雅的生活情调。

再来看门楼分上中下三个部分,首先来看这个龙头装饰的石门联。上联“国史流芳赐酒之恩荣如昨”,下联“家风继美连珠之作述依然”。整个石门联告诉我们主人曾经参与国史编撰受到皇帝赐酒的事情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而他们家还会把这种著述立说的事情世世代代的流传下去。从这一对石门联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宅主人是一个文官,而且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好!我们往下看。在龙鳯戏木牡丹的下面有一组戏剧人物图,画分左中右三个部分,左右两侧画面相同,其中有文官武将,堂上有两个老者。堂下俩个小儿,其余之人徐徐向前,这是戏曲上面最常见的镜头,也与台上的表演遥相呼应。再来看,在梨园石匾的正下方有一组石雕,由右至左反映了一个动态的过程:最右边的青年男子他穿着朴素,拉着牲畜,驮着干粮到最左边已经是头戴官帽脚穿官靴,旁边有带轮的轿子,俨然是一个达官贵人了,这也反映了古代庶民仕途的艰苦历程。

好,我们来看这一对卧兽纹石门墩。上面还有铭文记载泰定元年也就是公元1324年,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梨园的年代沿用时间是比较长了。我们再来看这个精美的石门洞。由上到下共雕刻有十六只活灵活现的狮子,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山间群狮图。同时在它的门楣上方还有三个石雕。中间雕刻有五只蝙蝠,周围还有祥云点缀,围绕着一个变形的寿字,寓意为好运当头五福临门。左侧取自于《三国演义》“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右侧取自于大家我耳熟能详的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些精美的石雕艺术也堪称是艺术中的精品。

下面我们进院子参观。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古戏楼。也就是唱戏的地方。大家看它的台基非常的高,两侧还有向外张开的马头墙,这些都是为了方便周围的观众来看戏。我们先来看在古戏楼的横梁之上有一组戏曲人物彩绘,上面刻画的是元杂剧《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从相识到相爱再到莺莺长亭送别张生进京赶考的场面,也是戏曲中广为流传的经典曲目。我们再来看横梁与立柱内侧上方有一个龙形的木质构件,在建筑上称之为雀替,俗称牛腿。在这里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横梁的下方还有彩云托日意为蒸蒸日上好运当头的意思。再来看立柱的外侧有一幅砖雕,左侧为喜上眉梢图,右边是松鹤延年图,这两幅图都表现了主人美好生活的愿望。大家再走进一点看,在戏楼的正上方有一个方形的木质结构它叫藻井,藻井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在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这是一个方型的,当然还有六角型、八边形、圆形等其他的形状。这个藻井上的彩绘装饰就更加富有立体感,达到了装饰的目的。
   好!大家转过身在古戏楼的对面就是看戏楼。看戏楼分为上下两层,是一个三开间两近身的布局。大家看上面使用了大量的彩绘,使看台看起来典雅古朴。大家知道,彩绘的原始作用是防虫、防蛀、防绽裂。而到了宋以后它作为装饰的作用就逐渐的凸显出来。上层的中间由于高度适中可以在台上俯视戏台。所以一般是宅主人或地位比较高的人在这里来看。枋上雕刻有一组精美的图案,是红楼梦的片段。雕刻的十分的精细,再加上彩绘的装饰画面更加的生动形象。给梨园增添了许多的戏曲表演的气氛。上层是如意云纹状的雀替,下方是使用了两个戏曲人物的雀替,使整个看戏楼看起来更加的充实,这个看台大量的使用的木质建材,这在当时不是一般的人家所能建造的起的。可见主人为了建造这个看戏楼是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好!这个看台再加上身后的戏台共同构成了古人一个精神娱乐的场所。我们知道,古人的生活没有现代人这么丰富,所以平时能看一场大戏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享受了。所以每逢有戏这里都是高朋满座。人山人海,热闹的场面就可想而知。好!梨园就看到这里。我们到下一个宅院来参观

六、阎 宅

下面我们参观的是阎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宅主人名叫阎敬銘,清代陕西朝邑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大荔县,1882年任户部尚书,1884年授东阁大学士,官居一品。为官四十余年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他曾支持光绪实施新政,是大清富国强兵的良将,18岁考中道光14年的举人,25岁又考中进士,27岁进入翰林院,在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为官,曾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同朝为官,还参与镇压太平捻军的重大军事活动,历任山东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他在光绪时任东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是历史中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

我们先来看阎宅的前房,四个立柱围成一间叫开间,他家的前房是五开间,在古代封建等级制度对建筑的开间也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一般来讲,三品以上的官员前房为五开间,四品以下只能是三开间,我们再来看两侧的窗户呈书卷样式,也说明主人家是一个文官。

请大家往里走,在门口的两侧有两幅精美的砖雕,右侧的砖雕有松有鹤,下方突兀山石,寓意松鹤延年寿比南山;左侧的砖雕中莲花也是被雕刻的精致入微,整幅图寓意连年有余。

请大家进入院子参观,这个宅院是两进两院式的布局,中间的这个是太平缸,也是相当于现代的消防设施了,因为古代建筑多用木材。我们先来看几幅砖雕,右边是一副渔樵归来图,下方的渔夫打渔而回,上方的樵夫砍材而回归,右上方的葡萄树果实丰盛引来松鼠,整个一副收获的场景,这也是告诉人们,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我们再看左边的这幅莲生贵子图,左侧的荷叶上站立一童子,“童子”寓意“多子”,这也是宅主人希望自己多子多孙,后辈兴旺。右侧的孩童站立在荷叶上手持莲蓬,莲花的“莲”与清廉的“廉”谐音,淤泥不染君子风,一路清廉,这也说明了宅主人清廉高尚的品质。这个是偏院,门洞上刻有“廉耻”二字,这是主人告诫下人要知廉洁懂耻辱。我们再来看这幅砖雕,工匠巧妙的将长安八景融汇在这幅图中,上方有华岳仙掌、草堂烟雾、雁塔晨钟、曲江流饮、咸阳古渡、太白积雪、骊山晚照、霸柳风雪。我们再来看门楼的两侧还有福寿二字,也是表达宅主人希望大福大寿、福寿双全的心理。好!我们再来看这个门楼,门楼是一家贫富的象征,所以名门豪宅的门楼特别的讲究,它的顶部为挑檐式建筑内外雕饰,繁冗的木质尽显主人的尊贵身份。

请大家进入二进院参观。院内有东西厢房,这东西厢房也是有讲究的,在古代东为上,皇宫里太子就住东宫,同样东厢房也是家里的长子住的地方,并且东厢房大的进深也会比西厢房宽一些,现在我们的屋内陈列的是一些明清古家具,大家参观一下。上房是主人家的祠堂,这个上房是七开间的布局,现在我院用于重大接待,两侧的马头墙,在关中也叫火焰墙,也是起到挡风防火的作用,而且建的非常的高也是显示宅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阎敬銘当宰相时,在今天陕西的大荔县主持兴建的“丰图义仓” 占地20多亩,储粮800多万斤,被慈禧太后御笔朱批为“天下第一仓”,在建仓十年之时,陕西就遭遇了大灾荒,阎敬銘也是及时开仓救济,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救时宰相”。好!我们接下来去下一个宅院参观。

七、崔家宅院

     下面我们来参观的是崔家宅院。这是博物院最早迁建的房子,是从陕西澄城县迁回来的。建于乾隆年间。咸丰年间开始经营烟酒糖茶生意,此人精明能干善于理财。到了光绪面见,其曾孙崔彦彦生意越做越大做了很多的善事,还捐了个四品府台的虚衔的官,崔家也由原来的六院扩大到了十三院。但由于崔家后人整日吸食鸦片,崔家家道中衰,到了民国初年,崔家后人将家里正房卖给他人,我院发现此房时,十三院仅剩这一院了。

这是前房,再往后就可以看到东西厦房了,东西厢厦房和腰房共同构成了四合院,也是关中地区的特色。东西厦房半边盖,雨水都流到了院子中间,形成了自然地天井。人们可以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可以用来灌溉,甚至缺水的地方还可以用来饮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了”。这种半边盖的厦子房在关中很常见,它造价比较低因为不需要大梁,只用比较细的椽就可以,房顶的重量都初分到四周的墙上,一般老百姓家就用胡基来垒墙,不用砖。

继续往里走,他家的二进院两侧还有偏院。再来看,这个腰房就是主人的会客厅了,可以看到使用了大量的木材,梁很粗,也用了大量的木质构件,可见主人很有钱。现在里面做的是展厅,我们看去墙上有些老照片都是古民居拆迁前的样子,我们把这些照片放在这里供游客参观。还有戏曲中的十八班武艺,这里有个樟木的屏风,可以防虫而且有淡淡的香味,上面镂空雕刻着各种牡丹、喜鹊,非常逼真,和活的一样。

接下来我们再往里走,院子的北面是上房供主人住的,为三开间两进深。这个上房我们乍一看有四根柱,再仔细一看,可以看到八根柱子,另外四根在墙里面,若隐若现。崔家有钱但是不敢明目张胆的跨越形制,在建筑中也是藏着腋着,也是出于无奈。现在上房里面陈列的是古家具,大家可以参观。

上房我们就参观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会发现,崔家院子非常狭长,它是三进三院式,有前房、东西厦房、腰房和上房,房屋错落有致,四周高墙围护。现在我们保留下来的是仅存一院中的部分建筑,可以想象一下,他家当年十三院的气派,院子套着院子,房屋挨着房屋,是相当有钱了。纵观整个崔家宅院,院子多,房子多,但是开间小,只有三开间,这是因为他是个四品官,而且还是用钱买的虚衔,那自然不敢超出等级制度的限制了。

我们刚进门的时候,发现崔家的门是侧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认为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及商人求财这种风水上的要求,才使得大门侧开,以求财源广进,古代建筑门开的方向是很有讲究的。

   我们在仔细看崔宅的门脸装点不像阎宅那么华贵,立柱比较细,而且上面柱头上也没有彩绘装饰。因为受等级制度的限制他不敢逾越,就只能在院子里面做文章了。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下个宅院!

八、孙家宅院

   下面我们参观的院子是孙宅,它是我们古民居里最早的宅子,始建于明代。主人名字叫孙丕扬,陕西富平人,一生为官五六十年,最高官职做到了吏部尚书。明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吏部为六部之首,官至正二品,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用人大权,所以他权利非常大。做官到81岁才拜疏归家,万历四十二年病逝,享年83岁。他一生为官都小心翼翼,不敢僭越,所以他的家宅也不敢大肆张扬,严格恪守封建等级制度。

   我们先来看看建筑的顶部,屋脊和顶面极具流线型美,这种造型费时、废料,技术难度大,屋脊两端的螭兽非常大,这也是用来向人显示门第的。还可以看到脊上面用了繁冗的花卉装饰,使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华贵。我们再来看门脸的开间为五开间,柱头粗大,上面有凤戏牡丹的彩绘,施了大量的金粉,柱头之间使用了等级较高的和玺式彩绘,上面绘有象征富贵长寿的组图。大红立柱也是门第的象征,粗细也有讲究。

   接下来我们继续往里参观,先看这幅门联,“良田有种图堪味,书德是福心无尘”,意思是说自己耕种自己收获吃着就感到舒服,读书能使人明理,道德高尚,心底自然就纯净。我们进一进院参观。这个宅子是两进两院式,在一进院两侧有偏院,是下人和管家居住的地方。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非常醒目的“三朝元老”石匾,这是万历二十八年皇帝钦赐给孙丕扬,由陕西监察御史李思孝所立,他服侍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的皇帝,也是对他官资的纪念和赞颂。我们再来看左边这幅五子夺冠图,这个典故讲的是五代后周人窦禹钧教子有方,他的五个儿子先后都考中了进士,民间就有了五子齐登科的佳话,民间常用五子戏夺官帽来暗喻科考高中,仕途顺利。也寓意着主人重视人才,期望后人仕途远大,前途无量。右侧是富贵花三春图,凤凰是富贵的象征,常用于三雕之中。玉兰、牡丹和兰花都在春天开花,寓意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也寓意了主人官运如春,连连高升。我们再来看二进门这幅对联:“勤俭传家积乃祖绪,诗书启后贻厥孙谋”,意思是说要把勤俭作为传家之宝来继承祖辈的事业,用诗书来教育后代,把知识留给子孙。内侧对联为:“积金积粟积阴德传家至计,勤商勤农勤诗书教子良图”全连讲的是处世准则和治家格言。

   进二进门楼我们可以看到影壁,中间有石刻图案,从上往下看有蝙蝠,梅花,竹子,鹿和海水,寓为“福禄寿喜”,接下来我们进院子里面参观,二进院西侧有厢房,西厢的窗户非常有特点,很有早期风格,因为是厢房,所以柱子的颜色比较暗淡。可能大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个院子没有东厢房?中国的建筑讲求对称美,厢房是肯定有东西厢的,但是主人在建房时考虑到这棵千年古槐非常珍贵,于是就没有建东厢而把这棵槐树保护下来,当地县志记载,这是唐末的一棵槐树,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树龄了。当时博物院把它移栽来的时候已经快死了,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给它输营养液才救活的,非常珍贵。接下来我们看上房,上房也是五开间,使用了大量的木雕,雀替为早期的造型,不那么讲究圆润,没有流线美,但是雕刻都十分细腻,上下内外都雕了图案。再来看立柱下的柱经石,大小款式都有限制,上面雕刻了各种吉祥图案。

   孙丕扬一生陪伴了三个皇帝,他在为官期间刚正不阿、不徇私情,据明史记载,他于万历二十二年(1954),创制“掣签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抓阄了,由于当时宫内走后门特别严重,尤其为了杜绝太监破例请托,他发明了掣签法,是当时官吏考核制度的一大改革,一时间宫内选人盛称无私。我们现在有时也会采取抓阄的方式,这是孙丕扬在万历二十二年发明创制的。

九、耿 宅

下面我们即将参观的是耿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宅院的主人名叫耿元耀,陕西澄城县人,是光绪23年的武举人。他的长子耿直,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也是陕西民国史上有影响的风云人物。耿直自幼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有文武谋略。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只有19岁,在西安参加学生军,与郭坚首举西北护国军义旗,讨伐袁世凯;还参与反段祺瑞的护法运动,并任靖国军招讨使;191712月,他率部在西安城内起事,以响应孙中山在南方发动的护法运动,激战三昼夜,这便是有名的“耿直打炮”。也是陕西民国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耿家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耿直带给家族的荣耀。

耿宅所呈现的建筑风格是多样化的。我们先来看,这个门楼的斗拱、雀替、彩绘都有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整个前方非常的高大,又有民国时期的建筑特征,建筑的开间已经不见了。我们再来看门楼两侧的砖雕,图中的这个形象身形似虎,是龙生九子之一,龙的第二个儿子-----狴犴,古代一般出现在官府的大堂上,监狱大门,象征着肃穆和正义,起到震摄作用。好,我们再来看这个门洞,有三重门洞,很深,安全防范也是很高。请大家往里走,我们来看这个门洞两侧的这幅对联,上联是一日康强蒙神佑,下联是四序平安赖圣扶,意思是说一天的健康承蒙神仙的保佑,四季的平安有赖于圣人的扶持。横批为“成生永荷”,意为美好的事物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一定有回报。我们继续往里走,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影壁,非常气派,不同于赵家门楼的一字型影壁,它是燕翅型,比较少见,中间为一字型而两侧向外张,中间为麒麟望日,两侧则雕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梅花象征忠烈,竹子象征清雅高洁,菊花安居乐业,这些都表现了主人的高雅品质。好我们到院子里面参观,耿宅为一进院式,院里有东西厢房,大家仔细看上面的彩绘图案,东厢房上有长坂坡,煮酒论英雄,三英战吕布,这些都是取自三国演义中的场景和英雄人物,月梁上还刻有十二生肖,这些都表现了主人的尚武情结。

再来看他家的上房,采用的是很有西北特色的窑洞,我们陕北的窑洞是依山而建,黄土高原独特的资源和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决定了这一地区适合建窑洞,因为窑洞冬暖夏凉。我们看到的窑洞是用砖箍起来的,每一孔的造价很高,这是大孔窑洞,可见主人当年花了不少钱财。窑洞前有长廊,窑洞和长廊结合也是耿宅的一大特色。可以看到长廊很宽,在阴雨天主人也可以在这里练武不受影响。再来看中间这个风水楼,有人叫它绣楼或藏经楼,这个风水楼使本来整齐划一的窑洞看起来更有档次。

我们一进院会发现整个庭院非常的豁亮宽敞,适合练武,因为耿元耀和他的儿子耿直都是行武出身,老爷子当年肯定经常叫人来切磋武艺。耿直为耿家增添了很多荣耀,但寿命不长,在同陈树蕃的部队在浦城作战时死亡,年仅23岁。当时任三原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对耿直“冯翊抗清,西安打炮,拥戴孙中山大元帅,受命靖国军陕西招讨使及浦城殉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孙中山大元帅知道耿直的死讯深表惋惜,在民国十年埋葬时寄来“为国捐躯”的挽联,并追赠“陆军中将”。

长子耿直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了卓越功勋,年轻英勇、足智多谋、以少胜多。1917年底,耿直据守西安钟楼至南门一线,以不到600人与陈树蕃3000军激烈拼搏,陈军死尸遍地,不能得逞,耿直于十三日凌晨整师由南门撤出,西安发难逐告结束。数十年后,西安人仍常提起“耿直西安打炮”的盛况。19181213日耿直牺牲,年仅23岁,孙中山亲笔为耿直题词,“为国捐躯”并追赠为陆军中将,于右任先生为耿直烈士作诗《题耿直小照》“覆局何尝古异今,义旗虽倒果成因,英雄关内知多少,血战长安有几人?”并为其书纪念碑及墓志铭。

十、雷 宅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雷宅,是我院从西安市红阜街迁建而来的,始建于雍正年间,主人名叫雷致富,雷家后人雷老五于1952年将雷宅卖于鼓楼“牛羊肉泡馍一间楼”的刘氏四兄弟。后危房改造时我院迁建于此。目前作为民俗器物的展厅。这些民俗器物是我们院长历经多年从民间收藏的。

1)生活器具综合展室

我们先来看东边这个展室。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一组古代人用的食盒,食盒起到保温保鲜的作用。这个展柜以保险箱为主,里面放一些贵重物品。再来看这个展柜里陈列的是少数民族使用的皮囊壶,用来装酒装水,还有保温桶。再看这些官帽盒,就是古代放置官帽的盒子,是用牛皮做成的。这个展柜里有大型的食盒,可以分装很多食物。再来看这个展柜里陈列的是不同时期的灯具,有气灯、煤油灯、马灯等等。最边上的这个展柜里放的是不同用途的箱型生活用品。

最后我们来看中间这两个展柜。东侧展柜陈列的有三寸金莲的鞋楦子,还有铜镜、皂盒、官帽架。西侧展柜主要陈列的是古代女子化妆用的器具。后面的一排为化妆箱,相当于现代女性使用的化妆包跟梳妆台了。前面的为化妆调色用的盘子。

2)锁具和部分生活器具展

好,下面我们去参观另一个展厅,主要陈列的也是一些生活器具。先来看这个展柜陈列的是一组不同时期的铁锁,靠墙的一部分是早期的,靠前面的这一组比较晚。再看第二个展柜里面是铜锁,这组锁具比较精致小巧,大量雕刻一些精美的装饰图案,一般使用在住宅的二道门以内,比如保险箱、珠宝盒、柜子等储藏器具上。再看第三个展柜,里面有一对水枪。我们知道,古代尤其是明清的豪宅府第使用大量木材,干燥季节容易失火,消防缸只能灭低处的火,而水枪则用来灭较高处的火。这对水枪的制作中没有中国传统的焊接嵌铆工艺,而是用机器冲压工艺制成的。当年获得这对水枪主人肯定花费了高昂代价。第五个展柜陈列的是一组古人在寒冷季节取暖的生活器具,小的是用来暖手暖脚的,大的可以暖被窝,也多是有钱人用的。这些暖炉制作精美,上面还雕有许多图案。再来看这两个展柜,陈列的是一组香炉。小的香炉是在中国古代民居中用来祭祀祖宗牌位或敬佛敬神时烧香使用的。点燃香火是向上天和祖宗显示虔诚祈求平安。

中间靠西侧的展柜陈列的是一组酒器。

门口这一组是铜制的瓶、罐,是观赏器。

这个展厅就看到这里。

3)木刻年画及文房四宝

下面我们参观的是德丰号,是一个以木板年画、刻字版、文房四宝、玺印为主的综合展馆。

门两侧的展柜陈列的主要是木板年画,可以看到有秦琼、尉迟恭、财神赵公明、刘海戏金蟾、弼马温、状元等等。早在汉代之前就有门神的传说故事,故事说的是神荼和郁垒这两位神仙是主管鬼怪的,他们被奉为门神的鼻祖。到汉代以后,人们多把民间的英雄人物作为门神雕刻或悬挂在门的两侧,起到阻挡鬼魂,镇宅辟邪的作用。后期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了秦琼敬德、,孟良焦赞,甚至将解放军的形象张贴在门板上。像财神赵公明、刘海、状元、弼马温等形象就张贴在门窗的不同部位,以祈家庭消灾避祸,获得财富功名,这些形式都是木板年画民俗文化的延伸。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文房四宝及它的辅助工具。先来看中间这两个展柜陈列的是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质地、不同样式的砚台,有铜质的、陶质的、泥岩石质的等等。大家知道,中国四大名砚有:广东肇庆的端砚,湖南歙县的歙砚,还有甘肃的洮河砚,山东的澄泥砚。我们这里收藏的有许多端砚,还有早期陶质的砚台。

大家再来看这里陈列的有一些玺印展品,有一套铜质的印章,还有一组玉石的印章,还有陶制的。

这边还有刻字版,造像模具。这个展厅就参观到这里。

4)烟具展室

现在大家参观的是一个烟具的精品展厅,也是我们王院长收藏的一批民间早期的烟具。

我们先来看这边的这组展柜中陈列的是一口香,也称干漏。大家看它的烟锅非常的小,一次只能放一点烟丝,吸食者一次只能吸一两口,旁边放的这个呈梯形状的叫火镰,是在打火机、火柴没有发明前                                                                               

古代人的取火器具。

我们再来看,在这两组展柜中陈列的都是水烟袋,一头放烟丝一头储水,吸的时候水能过滤烟,相当于现在的过滤嘴。

我们再来看,这边这组展柜中陈列的旱烟袋,大家看烟杆非常的长,一是起到过滤的作用,再就是可能他非常的有钱有许多丫鬟伺候。东侧的展柜中陈列的是与之相对应的。

大家看,中间这两组展柜中陈列的都是一些大烟器具,有烟灯、烟枪、烟盒等等。同东部沿海省份一样,19世纪二三十年代,陕西也受到鸦片的毒害。许多商人从沿海地区偷运大量鸦片进入陕西。到了1838年前后,陕西、甘肃等地贩卖鸦片的现象是随处可见。鸦片是一种毒品,关中俚语中叫大烟、阿片、阿芙蓉等等。这种东西一旦上瘾就很难戒掉。它槁人形骸、丧人心智、毁人身家,比洪水猛兽凶猛的多。吸食的人每当烟瘾发作,就连打哈欠,又是鼻涕又是眼泪,浑身疲软无力,虚汗淋漓,也就是所谓的“眼垂泪,鼻出涕,一息奄奄死相连”。

 1860年时,陕西的鸦片种植面积已经达53万多亩。19世纪后的十几年,全省每年的烟税就高达30多万量白银。因此,鸦片是英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中国人民为了抵御侵略者的入侵,奋起反抗。陕西直到1949年解放后才根治鸦片。这些就是那个时期的历史见证。

好,烟器具我们就看到这里,现在我们接着去下一个宅院参观。

               十一、樊 宅

这个宅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宅院的主人名叫樊继准,礼泉人,后在合阳安家。我们继续到里面参观。这两幅是河图和洛书。河图跟洛书是古代伴随有德有能的人出现而出现的。洛书是大禹治水时洛河中的龟背上出现的坼文;河图是伏羲氏成为帝王时,天空中的龙马身上的玄文。现在里面有两个展室。

1)铁钟专题展室

我们先来看一个铁钟展厅。我院收藏的铁钟以明清时期的钟为主。钟在中国古代有多种使用方法,最早使用在乐器上,也就是编钟。在古代它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也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久而久之便出现在生活中。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及道教的形成,中国出现了佛钟和铁钟,作为法器悬挂于寺庙道观中。佛钟用于祈祷感化、超度终生。僧寺的钟用晨钟暮鼓,早晚各敲一下,每次紧敲十八下,慢敲十八下,不紧不慢十八下。如此反复共108下。为什么要108下呢?有一种说法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合为108下,象征一年的轮回。天长地久;有一种说法就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除人间烦恼。钟还有用于群居的乡镇、村庄,例如召集大家开会或是有急事时都会用敲钟来传递信息。当然这也是有数字规定的,不同的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敲钟数来传递这些地方一般使用一些小钟,再有就是用来报时了。现在西安城内还保留有明代的钟鼓楼,钟鼓楼初为报时而建,还用作启闭城门的作用,所以晨钟暮鼓即早晨鸣钟开城门,晚上击鼓关城门,我们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钟妞上有一个动物,它就是龙生九子之一“蒲牢”,传说蒲牢胆小喜欢吼叫。尤其好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下的乱叫,于是人们就将敲钟的木杵做成鲸鱼的样子以使得敲钟的时候格外的响亮。再来看这口大钟它是明嘉靖时期的一口铁钟,有几百斤重,根据上面的铭文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寺庙里用的钟,这些钟大多都有铸钟的时间,从铭文可知道此钟的来源与世代,这就为研究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佛寺道观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佛像专题展室

下面我们即将参观的是一个佛像展厅,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佛教起源于东汉明帝时,是由印度沿经丝绸之路向北传入中国,再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形成以大乘佛教为中心的北传佛教圈,直接影响到各国的本土宗教。

这个佛像展厅陈列的是我院收藏众多文物的一部分,大家眼前看到的是一个千手千眼观音像,也称千眼千臂观音,是密宗所传的十一面观音像,大家看最上方的脸是一个佛的脸面,第二个脸面长着狗牙,呈嗔怒状,是观音在面对不同世事的不同表情,又好像是一个大笑的形象;再下来的九面是观音普度众生,慈眉善目的形象。传说观音在听了如来佛祖关于广大圆满大悲无碍新陀罗经之后发誓要接济一切众生,于是就长出了千手千眼,其整个形象就是一个救时的多面手,大家看他的左手上依次拿着加亮、军持、莲花;右手最前方空手上有一只眼睛,中间的手施无为,最上方手持念珠。下方还有双层的莲花底座,整个形象大气华贵。

好,我们再来看千手观音两侧墙前的这四组展柜中陈列的是佛陀的造像,佛是大乘佛教中的最高果位,大乘佛教认为修行的最终目的在于成佛,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佛造像的姿势也是各异,有的是在修炼悟禅,有的是在传道佛法等等。

大家走这边来看,东西两侧的四组展柜中陈列的是十八罗汉的造像,相传释迦摩尼圆寂后,部教派为弘扬佛法,就奉释迦摩尼生前的四大弟子为罗汉,罗汉是小乘佛教中的最高果位。后来发展为十大罗汉、十六大罗汉、十八大罗汉和五百罗汉,民间传说的济公也列为罗汉之中。中间这排是度母造像,相当于菩萨的级别。

3)汉画像石

看完了这些栓马桩,我们来看一下这边的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是一种石刻绘画。它是汉代人(206-202)雕刻在墓室,祠堂,石阙,墓葬和石棺之上。它浓缩反映了汉代当时的文化习俗,经济状况,宗教思想和政治变迁,军事布防等等。根据目前拥有的资料分析,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非常珍贵的石刻艺术品。在考古界称为汉画像石;美术界称之为石刻画。汉画像石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距今至少已有1400年的历史。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汉画像石,它主要描绘的是寻常人家的纺织情景。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织布,络纱,摇纬的全过程。织机的妇女正转身接抱送来的婴儿。整个画面充满了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

再来看一下这幅为伏羲女娲上天图:伏羲女娲都为人首蛇身,两人作交尾状,伏羲手执一规,女娲手执一矩。伏羲女娲都是造物神,是中国人类起源的始祖。相传伏羲是雷神之子,他一生做了很多的好事,八卦是他发明的结绳为网,教人打渔,还传说钻木取火也是他创造的,古人将他誉为“百王之先”后成为天上五帝中的东方上帝。民间也把伏羲女娲寓意为多子多孙,作为家族繁衍兴旺之神而刻画。

这幅为西王母升天图,画面刻画了西王母端坐于悬蒲之上,双肩展开卷云,两侧一男一女执便面,下体作蛇尾交盘,尾连二鸟。蛇是卵生动物,生育力特别强。现代民间求人丁兴旺多拜由西王母转化而来的王母娘娘。但是汉代人对她的信仰与崇拜,主要在于西王母掌有不死之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这幅为造兵器宴舞图,我们来看一下左边有三人操作皮囊鼓风冶铸,中间亭台里有两人持剑正在表演飞剑跳丸舞,最右有两人锻打。上面挂有环首长刀,一人手举一物,似正在审视锻器的质量。此图反映了中下层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此图平面浮雕,细部在加阴刻。

再来看这一幅图戟战图。描述的是胡汉战争的一个场面。在它的中间有一座桩桥、栏杆、华表的大桥。桥上和桥右边有大批执刀、盾、矛、斧的汉朝步兵,骑兵和一辆轺车。由右向左行进,左边有执刀、盾、弩箭的胡骑。胡人士卒翻越重叠山峦由右而来。双方正在桥头展开激战。主要写出墓主人生前最重要的,最让人敬仰怀念的事迹。

汉画像石是以现实与浪漫的结合的手法,用石为材,图画天地,装饰神道、宗寺地宫,成为了一个时代艺术形式的代表。汉画像石是一部“绣像汉代史生动地表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镌刻成一部石上史诗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