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 > 导游讲解
+

楼观台民俗集锦解说词

2014-3-10    作者:霸主哥哥    来源:陕西文史    阅读:2550

楼  观  民  俗  集  锦  解  说  词


   本解说词应以各个民俗的简介为重点,因为本片是在没有解说角本的情况下撮制的,因而为解说词的写作过程,增加了诸多难度。加之解说词作者未参与采访,解说部分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解说者的语速亦未知,所以,解说词只能删繁就简,保留足够的画面语言。

     1、画面语

2、空远、悠扬、渔鼓、夹板、看似简单的乐器,却演绎出生动悦耳的天籁之音。这就是文化、民俗文化无与论比的魅力所在。

诸如“军寨道情”这样一大批优秀的周至民间艺术形式,似一颗颗璀瓒的星辰,布满历史的天幕,本片讲述的就是首届中国西安老子文化节经典民俗的演练和演出过程,它不但显示了文化的群众基础,也表达了老百姓的文化诉求,更彰显了曲江人的博大胸怀。应该说,他们是民族文化的真诚守望者。

3、现在我们来到离古楼观一箭之遥的楼观镇军寨村,看一看农闲时节军寨人的文化生活。“道情”源于楼观台这个老子曾经说经的地方,亦称楼观道情,因多为楼观军寨人演唱而闻名,它既是道教音乐,又是道教宣传教理,教义。为道教思想传播的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它细致、委婉、悦耳、动听。其中“波”音是其它剧种所没有的,一人唱,多人和的演唱形式,使演唱更加生动活泼。2006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陈全印,生于1940年,师承本村老艺人杨富学,其演唱以《卖道袍》尤为经典。

4、初冬的楼观镇八家庄村,农闲时节的村里人却忙碌在激昂的锣鼓声中。原来,他们在为首届西安老子文化节排演着自己的传统保留节目“牛斗虎”。

“牛斗虎”取材于清乾隆年间,是流传在楼观一带的民间广场舞蹈,由老虎下山、牧童放牧、牛斗虎三节组成,共有四大势、八小势、二十四个平阳势。虎有虎威、牛有牛势,表现出了正不惧邪,弱不服强的斗争精神。2006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四宝居”是一个古色古香,频有文化含量的地方,这却是终南镇豆村一个叫赵立功的老农家,简朴得有些略显寒酸的家境,丝毫阻慢不了主人对民间文化孜孜追求的脚步。

6、豆村大蜡,源于唐代,历经43代传人大约1300年的历史过程。相传,玄奘西方取经,在摩揭陀国发现大蜡,遂将制作工艺带回大唐,传授给豆村村民,“四月八,游大腊”,远近闻名,据赵立功介绍,这次为老子文化节敬献的大腊,高1.5米,重约300斤,棉质腊芯,腊体雕刻精美,绘彩鲜亮。
楼观台民俗集锦解说词
7、简单的生活,却泯灭不了他们对艺术的追崇,使人不得不油然起敬。

8、纸活是流传在楼观地区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中之一,相传千古一帝秦始皇崇尚黄老学说,统一全国后,在楼观建庙并亲往祭祀。到了唐代,高祖李渊追奉老子为其远祖,在楼观建“宗圣观”供奉老子,从皇宫到民间,每年农历二月初十老子忌日,举办浩大的大拜祭活动,纸活逐步成为固定的祭祀供品,流传至今。

9、逢年过节,祭拜先哲远祖,各种供品中花馍必不可少,花馍制作过程神秘庄严,用料考究,品式繁多,多以花卉、水果、吉祥动物为形为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本次老子文化节敬献的仙桃、花馍,高1.5米,底径1.3米,为历年供品花馍之最。

10、《舞狮》在我国分为岭南文狮舞法,和岭北武狮舞法,素有“古代高速公路”之说的傥骆道,骆峪镇就是其北端起点,骆峪舞狮,源于清同治年间,集合了南北两种舞法之长,即风趣幽默,又威猛雄壮。其动作均于高空完成,干净利落,险象环生,令人目不暇接,赞叹连连。

11、趔轿子始于周秦,盛于明。四屯镇望城村、苏村、中昭村,三社结盟在望城村建东岳庙,祭祀黄飞虎诞辰,会期三天,一社一年一会,用坚固木头做成轿子,两个边杠对向用力,多在戏台前广场活动,以村为单位,四人打对,二人打对,连续后退者为输,此种活动因东岳大帝乃武将尚武而生,进而成为一种古老的民间竟技体育运动,在农村倍受男女老少喜好。

12、唢呐亦称“龟兹”来源于西域民族的宫庭音乐,唐代歌舞繁盛,按民族国家将其划分为十部,龟兹就是其中之一,周至唢呐曲目具有通俗性,为标题音乐,通俗易懂,便于了解和欣赏,“百鸟朝凤”、“雁落沙滩”、“普天乐”、“寿宴开”等充分展示了唢呐的特技艺术和喜庆氛围,特别是高难度的技巧演艺,更为观众所喜爱。

13、周至俗称“戏窝窝”剧团多,演员广,名角层出不穷,仅终南镇禅定村就有五家秦腔剧团外出商业演出,该镇勒马村的三个秦腔剧团,活跃于西北五省,久演不衰,远近驰名。

14、木偶剧,俗称“泥头娃娃”“肘葫芦”是独特的地方小剧种,唱腔多为“秦腔”、“弦板腔”演员和木偶配合如一,使木偶灵气盈然。

楼观大玉木偶历史悠久,始于清宣统年间,由散到集中,由兴至衷,衰而再兴,几起几落,至今仍活跃于村镇,曾获陕西省农民戏剧节三等奖,首届民间艺术节和陕西文艺山花奖。

15、竹马原意是儿童游戏当马骑的竹竿,故有“青梅竹马”之说,后演绎成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用竹蘼扎成道具马,每马均配有马童,在马头的引领下,排列布阵,阵形繁多复杂,有单上马,双上马,三齐王乱点兵,六缠四柱,金蝉脱壳等阵法。

鹿马地游子以求雨的形式,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人们迎神祛邪、以求村舍安宁最常见的一种舞蹈活动。

16、西安鼓乐亦称集贤鼓乐,源于隋唐,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是我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按民族国家将其划分为十分部,按演出形式分为“坐部伎”和“行部伎”,英国人一直以为中国古乐在中国已经消亡,研究古乐要从日本的“雅乐”开始,自从听了西安鼓乐以后才明白,要真正寻找中国鼓乐的根,还得研究现在的西安鼓乐。本次演出的形式即为“行部伎”。

2005年西安古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17、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周至县圣学巷的二曲礼仪演示,二曲礼仪始于明代,创立者是“海内三大名儒”之一者李二曲先生,其特点是“高雅、庄重、规范、适用”,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因李二曲先生在外宣讲而使外地也所接受,所传播、影响力之大,国内少见。

18、在幽雅、寂静地古楼观东侧,美丽的田峪河旁,有一个古老的村子叫殿镇,有名的“殿镇老鼓”就从这里诞生,殿镇老鼓也叫“八卦锣鼓”,因村南的八卦楼而得名,相传其表演得之于八仙演练八卦易理,是周至独具特色的打击乐节目之一,其场面盛大,远近闻名,表演内容有百人游行表演,八卦阵鼓表演等,鼓谱快慢有序,层次分明,刚柔相济,动静相融,优美洒脱,鼓阵浑然一体,势如平地春雷,振山撼岳。

19、腰鼓和女子扇舞,是周至县地区较为广泛的一种广场集体歌舞艺术,属于“秧歌”序列。舞姿轻盈优美,节奏欢快流畅,队形变幻多姿,造型宏伟壮观,古老的八云塔下,欢快的锣鼓、喜悦的笑脸,表达了周至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0、在威武热烈的锣鼓声中,一条巨龙蜿蜒而行,时而腾飞,时而俯冲,套路万千,异彩纷呈,楼观上三清的舞龙,也叫“闹龙灯”是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的一种集体竟技舞蹈,源于汉时,历史悠久。

21、周山至水,人杰地灵,孕育了多彩多姿的地域文化,老子说经的道教祖庭,产生了美伦美奂的独特民俗,西安首届老子文化节就是曲江搭建的展示、弘扬提升民族文化的大舞台,让老百姓活出了自尊,活出了风采,活出韵味。

22、开幕式,早春的楼观台,虽然细雨菲菲,乍暖还寒,但首届西安老子文化节的开幕,为这个祥和的圣哲之地,却增添了无尽的春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古老的传统文化的江河,在今天又绽放出新的浪花,新的风采,新的生机。

23片尾: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是人们精神栖息的家园,如果把中华五千年文明喻为一棵大树,而道文化则是这棵大树的主根,那么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就是中华文明这棵大树上怒放的朵朵花蕾。

通过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不但领略了民俗文化的醇香悠远,也感受到了时代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认同,也让民间艺术家充满了成就感和归附感,从而更大限度的激发了他们对传承民间艺术的不懈执着。

秦岭是中国大地谱写的最美丽乐章,老子文化节则是曲江在这个乐章中弹奏的最动听的音符。

让我们共同走进人文,走进自然,享受生活,沐浴最质朴的文化,感悟最原本的历史,编织最美丽的人生吧!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