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陕西 > 陕西非遗
+

富平石雕历史渊源

2014-6-8    作者:霸主哥哥    来源:秦之韵文史原创    阅读:1148

    富平宫里石刻工艺的发端可追朔至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到秦始皇时已具相当高的水平。《史记·秦本纪》载,始皇35年(公元前212),强迫囚徒10多万人,修阿房宫和骊山陵,大量开采富平石材。至20世纪80年代,经始皇陵考古大队在武家庄发掘出的石材加工场遗址证实,其石制品做工特别精细,工艺特别高超、造型特别美观。
    汉未和魏晋时,宫里石刻又有了很大发展,在汉太上皇陵、汉茂陵、霍去病墓等古迹中,均可见宫里石刻的印迹,富平县的石刻文物中,有魏晋南北朝造像碑10多通。
    隋唐时代,富平属京畿之地,京城宫苑的建筑装饰,名人骚客的书画刻制、帝王将相的棺椁石碑碣;又大大刺激了宫里石刻的大兴。今可在富平定陵、元陵和蒲城桥陵、泰陵、惠陵等地看到许多宫里石刻文物,如石椁、墓券、朱雀、华表、碑碣、墓志、石狮、石人、石马、独角兽供桌等等。
    元代中期,富平出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石匠,名叫赵信,被朝廷命为陕西行省提刑扎,领石匠提领,带200多名石匠进城(今北京)做工六年。这些石工在孔庙、广济寺、香山寺、碧山寺,碧云寺、万寿兴国寺等,留下了大量名胜业迹。经考,其石材多产富平,其工艺出自宫里石匠之手。
    明清以来,宫里石刻走向民间,趋于实用和大众化了。经济文化较发达的集镇、大堡子和大户人家,讲究装饰,于是石碑楼、石屏风、拴马桩、柱顶石、供桌、香炉、石砚、石枕等等,真乃石用化了。诸如明代万历初年的《温惠石桥碑》、清代庄里的《永润里广惠渠记碑》、美原的《重修顺阳渠碑》等等,更赋予石刻工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著名的扬州八怪郑板桥所书“难得糊涂”也几经周折,在富平找到镌刻高手,以至流传后世。
    民国初年,一些著名学者和书法家同宫里石刻高手联谊,出现了一些石刻精品。如《赵师善墓志》、《辛亥丙辰两战役阵亡之烈士陵园碑》、《圹记诗碑》、《张中将义安墓志铭》、《威将军胡笠僧墓志铭》、《胡太公墓志铭》等以及后来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东四团团总杨昌年功德碑》等,在石刻界留下高名。
    新中国成立初,宫里石匠刘生亨给延安张恩德墓刻制了毛主席亲笔的为人民服务碑。刘积贵、刘英贤、刘云健等人在兰州烈土陵园、淳化爷台山烈士陵园刻制的纪念碑20多通。刘英贤为省历史博物馆复制了《合阳令曹全碑》、《二王法贴》,均受到专家好评。
20世纪70年代,宫里石刻进入一个高潮期。其工艺产品风靡一时,出国参展。新世纪以来,规模又不断扩大,出现了机械化、专业化经营。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