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陕西 > 陕西历史
+

当年红军在三原

2013-10-22    作者:张卓儒    来源:西安今古    阅读:1554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西安软禁了蒋介石,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八大主张。当日下午,消息传至三原,人们奔走相告,喜形于色,驻军五十旅(杨的部下)、中小学师生都走上街头,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高呼口号,游行示威,一致拥护八大主张。那时,我在克强小学教书,同事们非常激动,佩服张、杨两将军的敢作敢为。但对时局的发展,一时尚难推测。有的说应杀蒋介石以谢国人;有的说何应钦调兵遣将,要打陕西,怕引起大的战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几天,中共代表团到了西安,主张从国家大局出发,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问题。接着,红军队伍奉令南下来到渭北,这是对张、杨两将军的有力支援。

    红军不驻县城。他们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态度谦虚,平易近人,一举一动处处关心人民利益的事迹在人民中迅速传开。三原县城内的人民,均以一睹红军为荣。一天,传说红军要进城买东西,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人们到处在寻找红军。早饭后,红军同志三三两两、十人八人,陆续出现在街头。不少群众跟前尾后,以羡慕的眼光注视他们。有的还争着和红军说话。他们亲眼看到红军态度和蔼,说话客气,公买公卖等事实,揭穿了反动派诬蔑红军“杀人放火”的谣言。

    在这个时期,由地下党组织协助,三原各县爱国人士组成了一个“民众运动委员会”,宣传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和八大主张的具体内容。该组织的主任是张子敬同志,委员有张卓儒、贾子明、王谦益、马宏山、王文培、姚华亭等以及学生代表二人。为了做好宣传工作,曾出版《民声周报》(石印),第一期的社论题目是“敬告于徘徊岐路者之前”,为群众剖析形势,鼓舞斗志,要求以实际行动支持张、杨两将军的正义主张。

    约在这个月二十日左右,在民运会的倡导下,我们还发动各界人士派出代表二十余人,组成慰问团,携带慰劳品,对红军指战员进行了一次慰问。慰问团一行,先到安吴堡,看望了彭德怀将军。彭总态度严肃,沉默持重,对我们谈了当前的革命形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接着又到云阳镇慰问了贺龙将军。在这里还见了一位国际主义战士——史沫特莱女士。她精神奕奕、兴高采烈地参加了会见,并为客主数十人摄影留念。天色将晚时才找到了肖克同志。我们匆匆一谈,即握手告别。在这次慰问中,红军首长和战士们的一言一行,对我们二十多位慰问团成员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

    慰问后不久,要在县城东关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欢迎红军指战员。说是彭德怀和丁玲将在大会上讲话。消息传出,万众欢欣,扶老携幼,竞相参加。三原女中一位教师,竟在事前东奔西走,找借丁玲著作,摆在自己书桌上,以示她敬慕丁玲之诚意,一时传为趣谈。

    大会由赵寿山(十七师师长)主持,彭总和丁玲相继讲话。他们讲了中国革命形势;讲了蒋介石不抗日、打内战的罪恶;讲了张、杨两将军的八大主张;讲了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正义要求。字字句句深入人心,热烈的掌声响彻云霄。在游艺一项,红军的人民剧团表演了“叮铃舞”、“秧歌舞”、“海陆空活报”等节目,形式新颖,别开生面,给观众以极大的鼓舞。

    十二月二十五日,西安的谈判结束,蒋介石被释放了,张学良将军又同机护送。这个消息一传到三原,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界爱国人士都想不通,连驻军赵寿山师长也想不通。为此,中共代表团特派任弼时、杨尚昆、陆定一同志,连同王菊人先生(杨的部下)来三原,协助彭总对赵寿山进行说服工作,终于取得了顾全大局、团结抗日的一致意见。

    这次红军南下,在政治文化思想方面给当地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感染力极其强烈,记得他们曾在县城南关东巷子的一个旅店里设书报发售处,大量出售进步书刊;人民剧团的干部和演员常到各中、小学学校给学生教唱革命歌曲;以后又在安吴堡创立青训班,各校有不少青年轮换去那里学习,为中国革命培训了不少干部。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