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陕西 > 陕西历史
+

黄巢起义军进长安

2014-1-6    作者:武伯纶,武复兴    来源:网络    阅读:2201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封建统治阶级也愈来愈加腐败。如懿宗喜好音乐宴游,皇宫里经常有近五百人的乐工随时准备为他演奏。他每月都要举行十几次盛大的宴会,宴席上山珍海味,样样齐备。只要他高兴,无论是曲江池、昆明池、临潼、咸阳、灞河、浐河、南宫、北苑,说去马上就得动身,管事的人时时刻刻都得准备好音乐、饮食和帷帐等。每次出游,扈从的有十多万人,花费的钱财没法计算①。唐懿宗的女儿同昌公主结婚时,皇帝赏给她五百万贯钱和很多皇家宝物。她家的门窗上镶满了五光十色的宝石,连井栏、药臼、食柜、水槽、盆瓮等器物,都是用金银制成的。同昌公主病死后,送葬的队伍达二十多里长,而且又把许多金银珠宝塞进了她的坟墓。一个公主的生活,就这样的奢侈豪华,可想而知整个皇家贵族为了满足他们没有穷尽的欲望,给人民带来了多么大的灾难。
    上行下效,各级官吏同样竞相奢靡。唐懿宗时的翰林学士刘允章在《直谏书》中曾指出:当时的百姓由于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层层盘剥,而缺衣少食,饥寒交迫②。晚唐诗人杜荀鹤在《再经胡城县》诗中记述:“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也深刻地反映了地方官吏踩着百姓尸骨爬上去的这一血淋淋的事实。
    唐代中期后,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因而经营大庄园成为官僚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当时长安城四郊布满了叫作庄、别庄、别墅、别业、山池、园林、柴庄、脂粉庄、养马庄等等不同名称的庄园。唐玄宗时薛王李业、宁王李宪、驸马崔惠童、宰相李林甫,都在城外占有面积很大、台榭花木相互掩映的庄园。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诗说:“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欲知前边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刘禹锡《城东闲游》诗也说:“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竹径萦纡入,花木委曲循。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这些主要是供达官贵人消遣解闷的场所,只附带生产花木、蔬果等。
    生产粮食的庄园,大多在距离京城稍远的地方。如唐宪宗时的宰相权德舆,就在咸阳有巨大的田庄。他在《拜昭陵过咸阳墅》一诗中叙述那里的情况说:“涂涂沟塍雾,漠漠桑柘烟。荒蹊没古木,精舍临秋泉。”③田畦中沟渠交错,桑柘成林,道路看不到头,清泉边上还有专备地主住宿的“精舍”。这是一座由人代管,纯生产性的庄园。唐代地主庄园,以这一类为最多。
    大官僚还往往设有养马庄。唐末人孙樵在《兴元新路记》中记载:从陕西眉县到褒城之间,有一段一百多里长的地区,原来都是汾阳王郭子仪的私田,曾经在这里养了大量的马④。郭子仪是为唐王朝立过大功的人,属于超级地主之列。《旧唐书·郭子仪传》说,他家在长安的住房占了亲仁坊四分之一的面积,家人三千,出入相遇也不知道谁住在那里。皇帝赏赐给他的良田、名园、甲馆、美器、珍玩、歌女多得数不清。所谓“家人三千”,主要指的是给他管理家务、庄园的各类奴婢。
    孙樵在同一篇文章中还说:“眉(今陕西省郿县)多美田,不为中贵人所并,则籍东、西军,居民百一系县”。这是说,到唐代末期,大量的好田地都被宦官和皇帝的禁卫军所吞并。只有下余百分之一的农民,才是向政府交纳租税的自耕农。
    唐代皇家禁卫军原有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后来又增加了左右神策军、左右神威军,总称十军。庞大的禁卫军都在各地占有土地,这是唐末地主庄园制度进一步恶性膨涨的结果。至此,唐代的均田制已被破坏得干干净净了。
    大大小小的地主庄园,迫使更多的农民变成了赤贫的佃户,甚至走上了逃亡的道路。晚唐诗人聂夷中在《咏田家》诗中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不幸遭遇: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人民被逼迫到无路可走时,只得揭竿而起,用武力去反抗地主阶级的残酷统治。公元七六二年之后,长江、黄河流域已爆发了很多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八七三年(唐僖宗咸通十四年),河南、河北、山东和淮北地区大旱,农民以蓬子和槐叶充饥。曹州(今山东省曹县北)一带流行着一首歌谣说:“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⑤公元八七四年,王仙芝率三千人在长垣(今河南省长垣县)起义;第二年夏天,黄巢也带领数千人在冤句(今山东省荷泽县西南)响应,几个月时间,就发展到数万人。毁灭唐王朝的燎原大火,终于燃烧起来了。
    公元八七八年,王仙芝战死,他的部队与黄巢军合并。黄巢被推为“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单是这一称号,就表明了农民军打富济贫,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这与相传黄巢少年时所写《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移共桃花一处开。”⑥从要求平均的总精神上看,是完全一致的。
    黄巢起义军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地主阶级的反动武装,攻城破县,所向无敌。他们往南拿下了岭南重镇广州、桂州(今广西桂林市)等城市,转过身来又挥师北上。公元八八〇年十一月,义军攻克洛阳后,马不停蹄,立即向长安进发。当六十万义军开到潼关时,呼声振动山河,很快就冲破了这个军事要塞。告急的情报传到长安,吓得僖宗连宰相也没有通知,带着几个嫔妃和亲王出开远门向四川逃去。十二月四日,黄巢军占领昭应(今陕西省临潼县)后,唐王朝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带领着文武官员数十人到灞桥向起义军“迎降”。十二月五日,黄巢军进入长安。
    “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⑦。当黄巢农民军从唐长安城东墙中间的春明门进入长安时,战士们一个个穿着新衣服,头上扎着红绸子,浩浩荡荡的队伍,简直和流水一般。长安城内人民夹道欢迎,义军将领尚让代表黄巢向群众庄严宣布:“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但安居毋恐。”⑧并且把很多财物,分别送给贫苦百姓。
    公元八八〇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登上丹凤门城楼,正式宣布国号为“大齐”,年号为“金统”;大赦罪犯,禁止随便杀人;任命尚让、杨希古等为宰相,盂楷、盖洪为左右仆射兼左右军中尉,朱温等为诸卫大将军四面游奕使,皮日休为翰林学士。同时命令唐王朝三品以上的官员一律停职,四品以下的照旧录用。总计农民军从下洛阳、过潼关,到进入长安,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真正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除了前边所说平民百姓夹道欢迎黄巢军的热烈场面以外,历史记载,唐太极宫内数千名被囚禁、受歧视、受迫害的宫女,也自动跑出来迎拜黄巢⑨。唐末人司空图在他的《司空表圣集》中还记载了一段有关人民信赖农民军的故事。当黄巢进入长安后,司空图先藏在杨琼家。十二月九日,司空图想换一个地方藏身,刚出门,看见一人拿着武器把守大门。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原来为他赶车的段章。段章已成为农民军的成员,说他的上司张将军喜欢知识分子,并劝司空图投降。司空图不干,段章也没有再难为他。可以想见,当时长安城内必然有很多象段章这样的劳动人民,参加了农民队伍。
    自然,唐王朝的官僚贵族是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的。他们处心积虑地进行破坏捣乱,给新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前边提到的那个金吾大将军张直方,一边假惺惺地带领文武官员向义军投降,又把很多反动官僚藏在永宁里自己家中,准备叛乱。将作监郑綦、郎官郑系等都顽抗到底,全家自杀。另外还有很多官僚伪装成小商小贩,逃往外地,伺机反扑。黄巢发现这些人的阴谋后,虽然镇压了一批,但很不彻底,留下了后患。
    黄巢新政权不仅遭到长安城内官僚地主的破坏,城外的敌人也在猖狂反扑。如前文中提到的那个出身神策军将领家庭、名叫王处存的大富豪,当黄巢军进长安后,他如哭丧一般,痛不欲生,自动分部下兵二千人去保卫唐僖宗;又四处奔窜,联络各地反动武装包围长安。后来他连续派人送礼,终于把驻扎在晋北的李克用这支野蛮的沙陀族部队搬来围攻长安。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黄巢在长安时期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乘胜追击溃散中的敌人,以致使唐僖宗得以安然逃往四川,形成了新的反动中心,也使得各地的敌人得以互相勾结,从容搬兵,反扑上来。这实在是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在这关键的时刻,又加上黄巢驻守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的部将朱温(朱全忠)叛变投降唐朝,更使义军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而后来的梁田坡(今陕西省渭南县西)、零口(今陕西省临潼县东)、渭桥(今陕西省高陵县南)三次大战中,农民军都未能取得胜利。公元八八三年夏天,在敌军重重包围下,城中弹尽粮绝,黄巢军被迫退出长安。公元八八四年夏天,黄巢在敌军的步步追逼下,退到泰山的狼虎谷(今山东省莱芜县西南),壮烈牺牲。
    唐末诗人韦庄所写的长诗《秦妇吟》,主要反映了作者对农民起义军的敌视立场,但从里边却可以看到一些当时长安的真实情况。诗歌说:“华轩绢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长安寂寂何所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砍尽杏园树,修寨诛残御沟柳。”这是黄巢军离开长安后,韦庄眼中长安的情景。从“甲第朱门无一半”和“天街踏尽公卿骨”等句看,正好说明农民军打击的对象是官僚贵族。但诗歌后半段所说长安城内宫殿建筑等被严重破坏的情况,则完全是唐王朝军队进城后大肆抢掠和以后的军阀混战造成的。这一点清人赵翼在他综合史书所写的《二十二史札记》中有一段叙述说:黄巢军进长安后,各大街和宫室建筑还大体完好。自从各路救援唐王朝的士兵攻入长安后,争抢财货,互相攻杀,焚烧房屋。坊市被毁掉了十之六、七,大明宫只剩下了含元殿一座建筑。此外,太极宫、兴庆宫,还比较完好。昭宗时期又经过王重荣、李克用、李茂贞等军阀的混战和破坏后,长安的宫殿和坊里建筑,就基本上被破坏完了。韦庄《秦中吟》中所写的,正是长安这一时期的情景。唐人杨玢,在唐昭宗李晔被朱全忠强迫迁都洛阳后所写的一首诗中,也提到“试上含元殿台望,秋风秋草正离离”。荒芜的状况,恰可与韦庄诗互相印证。
    黄巢农民起义军从几千人发展到几十万人,他们打着“均平”的旗帜,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足迹踏遍了今天的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陕西等十几个省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黄巢起义最后失败了,但农民军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英雄史诗,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心中。

①见《资治通鉴·懿宗皇帝》。
②见《全唐文》第八〇四卷。
③《权载之文集》第一卷。
④见《孙樵集》第四卷。
⑤⑥《旧唐书·黄巢传》。
⑦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载《列宁选集》四卷本,第一卷第六〇一页。
⑧《资治通鉴》第二五四卷。
⑨见《新唐书·黄巢传》。

 
 
 
西安史话/武伯纶,武复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3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