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陕西 > 陕西历史
+

清代白莲教起义军陕南之战

2014-7-14    作者:丰镐裔子    来源:丰镐裔子原创    阅读:2057

白莲教起义军与清军之战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来自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白莲教起义军与清军陕南之战,发生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陕西和四川、湖北三省农民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进行的反抗封建压迫的武装起义。经七年多艰苦奋战,终被清军镇压。
    随着清前期百余年间对南巴老林的开发,数百万流民从各省涌进陕南。清中叶后,南巴老林一度兴旺的手工业萧条下来,形成了大批失业流民群。而人口压力导致租地的竞争和雇工竞争日益激烈,又使富豪的剥削更加残酷,官府的迫害也更加严重。流民走投无路,不得不铤而走险。
    公元1794年夏,清政府在陕南兴安府破获白莲教秘密组织,捕杀教首60余人。清廷由此发动了一场蔓延川、陕、鄂、豫、皖、甘等省的大搜捕,成千上万的无辜人民惨遭迫害。1796年二月,湖北荆州白莲教徒首举义旗,顿时四方响应,爆发了大起义。十一月,四川白莲教军徐天德部进入陕南,攻打安康、平利、紫阳等县。陕南各地白莲教徒纷纷起义响应。安康冯得化起于将军山,翁禄玉、林开泰起于大小米溪,王可秀、成自知起于安岭,胡矢和、廖明万起于汝、洞二河。
    从公元1796年冬到1798年夏,白莲教军在陕南的活动达到高潮,一时成为起义的主战场之一,川、鄂各支主要的义军都在陕南战斗过,并屡次获得大捷。1797年春,湖北襄阳义军王聪儿、王廷诏、李全等三路先后由河南入陕,于五月会师于镇安县,在表带铺、王家坪连败清军,击毙清护军统领阿尔萨王胡。清军四面来围,义军随即于六月渡汉江入川,又由川入鄂,由鄂再入陕,四个月内迂回千里,于十月间再度会师于兴安府境内。接着连续出击平利、镇坪、安康、紫阳、石泉、洵阳(今旬阳),在汉中以西连营20余里,声势大振。次年春,义军采用了巧妙的战术,甩掉追敌,抢渡汉江,翻越秦岭,迅速进至宝鸡、岐山,兵分10队,步骑相间,猛攻郿县(今眉县)、盩厔县(今周至县),直逼西安,全陕大震。李全义军攻到西安城郊,清军明亮、德楞泰等部兼程阻击,陕西巡抚秦承恩吓得紧闭城门。但因义军兵力分散,在焦家镇、屹子村遭清军阻击,激战失利,被迫退出关中,进入商洛地区。清军赛冲阿部在高坝店、漫川关等处阻击,明亮、德楞泰由黄龙铺、宽坪向义军进攻,义军处于被围态势。王聪儿兵分三路抗击清军,作战不利,向东北突围未成,转向西南,在甘沟一带经激烈战斗,突出重围进至湖北郧阳卸花坡时,清军集中兵力,分8路包围义军,因众寡悬殊,防线终被突破,王聪儿、姚之富率众攀至山顶,相继跳崖,壮烈牺牲。
    公元1798年秋至1800年夏,陕南义军仍在顽强进行反清斗争,其中有:湖北义军张汉潮部高举“兴汉灭满”大旗,活动于从凤县到商州、蓝田的秦岭山区,威慑一时;四川义军进入秦巴山区坚持斗争一两年之久;高天升、马学礼等部由甘肃进入陕南,在略阳、西乡等地连破清军,杀死总兵扎勒抗阿、提督王文雄等清军将领29名。从1801年起,白莲教起义军主要将领相继牺牲,至1802年8月,大股义军在陕南已不存在,其零星活动则一直延续到1804年。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