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陕西 > 陕西秦腔
+

户县迷胡戏

2013-9-9    作者:    来源:陕西文史    阅读:1775

    迷胡戏,也称曲子戏,唱白以关中语音为基准,多角色,以单曲反复,或多曲联缀演唱剧本唱词,包含欢音、苦音双调式系统的陕西曲子剧种。形成于清代中叶,主要流传于以户县、周至、眉县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户县迷胡戏
    迷胡传说
   一为“迷胡”,传说春秋时代,郑国与犬戎交战于华县、华阴一带,郑军以优人唱曲,致敌兵迷迷糊糊败阵,故为“迷胡”戏;
   一说迷胡发祥于眉县、户县,应称“眉户”。《新唐书 礼乐志》载:“隋初有清曲,其音清雅,玄宗善音律,又酷嗜清曲,而选乐部弟子三百人教于梨园,为弦竹之戏”。清曲,曲调众多,秦代咸阳流传甚广,汉代《乐府》收集了一部分,北魏继续收集成册。元、明两代,清曲发展到昌盛时期,并由单调说唱发展成叙事联缀体。明正德年间,武功人康海继北曲余焰,创作里曲小调,为明朝北曲一支劲军。后人便“转相仿效”,清代已有专演的迷胡戏班。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驻旬邑马栏镇的关中分区八一剧团,请迷胡老艺人当教练,在淳化、旬邑等地解放区演出迷胡传统戏《张连卖布》、《刘三挑菜》、《五更鸟》、《王连哭五更》和新编迷胡现代戏《劳军》、《赵满堂上吊》、《十里塬》等。同时,延安鲁艺还整理编印了《眉户音乐》。建国后,迷胡戏日益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咸阳秦腔剧团大都演过迷胡《梁秋燕》、《小女婿》、《囊哉装箱》等戏。礼泉剧团于1964年创作大型迷胡现代戏《秦川儿女》,并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戏剧会演。

户县迷糊戏历史
  华阴是迷胡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春秋时代已成为气候,到清末民初时期广为兴盛,加之华阴人已各种方式向外(即省内各地区西北各省、山西、内蒙、四川、西藏等)传播流,已成为西北地区主要戏曲之一,并逐渐分为东、西路演唱方式,东路以二华地区为主及关中东部各县,西路以关中西部各地为主要传播区域,各地的演唱曲调及形式基本相同,演唱技巧及用声方式有些差异,东路的演唱方法技巧较为高亢、激昂,表现人物充分的特点很多,西路也有其特长之处。有些演唱技巧是因戏、因人在演唱过程中逐渐创造提高、完善,达到艺术高度。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