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陕西 > 陕西历史
+

明代临潼县集镇

2013-7-26    作者:    来源:临潼县志    阅读:1014

一、宋元以前的古镇
    本县县以下的镇,是指工商贸易活动的小集镇。这些镇历史上有时和基层行政区域有紧密联系。宋、元以前,临潼的集镇无考,然古代县治及县以下行政单位,亦为形成集镇打下了基础。据建置沿革所述的许多县治,虽然几经变迁,有的已经湮没,如秦、汉以前的丽城、骊戎城、郦邑、芷阳、霸陵、昌陵,大多已无迹可寻,但仍保留了不少古镇。渭河以南古之新丰县,今为新丰镇,唐之昭应县为今之骊山镇(县城所在地),唐之鸿门县为今之零口镇(自然镇,乡政府所在地)。在渭河北,秦、汉之栎阳,为今之武屯镇(自然镇,乡政府所在地),北魏鄣县,为今交口镇(自然镇,乡政府所在地),唐栎阳县,为今栎阳镇。关山镇为明时抚民厅所在地,清以后为县丞住处(今为自然镇,乡政府所在地)。这是临潼几个自古相沿而来的古镇。
    二、明代的集镇
    据清顺治《临潼县志》记载:明代,本县有镇11个:新丰、零口、交口、栎阳、相桥、康桥、广阳、关山、斜口、阎良、马额。
    三、清代的集镇
    到清康熙时,为15个镇。当时大镇有新丰、零口、马额、栎阳、雨金、康桥、关山、交口8镇。小镇有相桥、辛街、田市、阎良、三镇堡、斜口、武家屯7镇。增加了雨金、辛街、三镇堡、田市4镇。将广阳镇改为武屯。
    到清乾隆时,全县镇已增加到18个,所增镇为万寿、铁炉、油坊街、北田等4镇,以前的三镇堡镇已降为村。清光绪时又增加槐里镇共为19镇。
    明、清时期,县以下的行政区划为乡、里、甲,故这些镇,皆为工商贸易性的集镇。
    四、民国时期的集镇
    民国时期的镇,自清时相沿而来,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槐里镇与油坊街镇合并,称油槐镇。辛街镇、万寿镇(何寨)并入零口镇,县城所在地作为骊山镇共为17镇。这些镇既为工商贸易集镇,又为行政区划单位,为当时县以下地方政府(镇公所)所在地。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集镇
    临潼县于1949年5月解放后,基层行政区划已改为区、乡、镇的变化较大。自民国相沿而来的镇即成为工商贸易活动的自然集镇,唯有在县城所在地设的城关镇,仍有兼行政单位的职能。以后虽经多次行政区划的变更,但镇仍为自然镇状态。1966年,阎良镇划归西安市,临潼减少了一镇。1984年,对行政区划作较大改革,把乡作为农村一级行政单位,乡下设村民委员会。各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较多(约5000人以上)经济较发达的自然集镇,称之为镇,成为相当于乡一级的行政单位。至1986年,全县共33个乡级行政单位,其中的镇有:斜口镇、新丰镇、马额镇、相桥镇、雨金镇、栎阳镇,原来县城区的城关镇改称骊山镇,加上新兴起来的代王镇共8个镇,其他25个乡政府驻地的自然镇有零口、铁炉、田市、关山、油槐、武屯、康桥、交口、北田共9个镇。由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开放搞活的政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集市贸易日益活跃,一批新的集镇正在兴起,在16个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村庄中,小金乡的上埝村,纸李乡的店西村,何寨乡的何寨村,徐阳乡的徐阳村,新市乡的新市村,任留乡的皮刘村,以及油槐乡的槐李村(油槐为两个集市贸易点)等村已有了定期的集市贸易活动。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