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渭南村史
+

华县解放后新中国区划

2017-7-17    作者:天地熹宝    来源:华县志    阅读:1138

 

    1949年5月华县解放后,将原来的13乡改为13个区,将保改为乡,取消甲,建立村级政权。同年7月,又将令公区和拾孟区合并为柳枝区,赤水区和沈阳区合并为赤水区。8月,桓公、通仁两区合并为第一区,柳枝区改为第二区,莱公区改为第三区,赤水区改为第四区,清光、集太两区合并为第五区,丰镇、大明两区合并为第六区,瓜坡区改为第七区,岭南区改为第八区。另外,又设立城关市,辖县城内及西关、东关、老火车站一带。这8个区、1个市共辖54个乡,290个行政村。
    1950年5月,取消城关市,全县改为7个区51个乡,267个行政村。1953年7月,又调整为8个区53个乡,即:第一区(后又称杏林区),辖西关、城关、怀德、少华、城南、耐村、梓里7个乡;第二区(后又称柳枝区),辖中镇、拾村、毕家村、王宿、时村、白家河、孙家庄、港子8个乡;第三区(后又称宜棉区),辖周村、下庙、南解、董家、东岗、吴家堡、康甘、胡村8个乡;第四区(后又称赤水区),辖辛庄、小涨、漾田、麦王、会东方、圣山、赤水镇7个乡;第五区(后又称高塘区),辖柿村、高塘镇、大王、江村、东阳、拆子头6个乡;第六区(后又称瓜坡区),辖薛马、良侯、南沙、瓜坡、黄家、东赵、灰池7个乡;第七区(后又称金堆区)辖寺坪、金堆、西坪、苇坪4个乡;第八区(后又称大明区),辖王堡、唐安、渔池、太平寺、雷河、崔马6个乡。
    1956年4月,行政区划又有一次大的调整,全县共划为8个县直属乡和3个区,县直属乡是杏林乡、柳枝乡、城关乡、赤水乡、瓜坡乡、港子乡、灰池乡、东赵乡。3个区是宜棉区、高塘区、岭南区。宜棉区辖毕家、下庙、侯坊3个乡,高塘区辖高塘、东阳、大明、金惠4个乡,岭南区辖金堆、苇坪2个乡,全县共17个乡。
    1957年4月,撤消岭南、高塘、宜棉3个区,原17个乡调整为20个乡,县人民委员会直辖各乡。20个乡是:毕家、下庙、东赵、瓜坡、东阳、高塘、大明、金惠、港子、灰池、金堆、苇坪、柳枝、罗纹、少华、城关、杏林、侯坊、辛庄、赤水。
    1958年8月,20个乡又合并为10个乡:城关、莲花寺、毕家、下庙、侯坊、赤水、高塘、大明、瓜坡、金堆。9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政社合一”的公社、大队代替了原来的乡和行政村,上述10个乡依次改为东风、华锋、先锋、红星、卫星、五星、燎原、星火、红旗、幸福10个人民公社,下辖336个大队。随即又将星火公社并入燎原公社。
    1959年1月,华县与渭南、华阴、潼关合并为渭南县,原华县境内划为华州、高塘、金堆3个人民公社,下辖25个管理区,189个大队,1208个生产队。25个管理区为:华州公社的毕家、下庙、侯坊、辛庄、赤水、瓜坡、东赵、城关、杏林、罗纹、柳枝、少华、灰池、小敷峪。高塘公社的高塘、圣山、江村、拆子头、渔池、大明、金惠、薛马。金堆公社的金堆、东坪、华阳(今属华阴县)。
    1961年9月,恢复华县建制后,全县划为14个公社,即:金惠、高塘、大明、东阳、莲花寺、下庙、瓜坡、少华、杏林、华州、毕家、侯坊、赤水、金堆。同年12月,又增圣山、柳枝公社。1962年又增东赵、辛庄公社。18个公社共辖242个大队,1417个生产队。1965年5月,从华州公社内划出县城附近地区成立了城关镇。1974年3月,华州公社并入城关镇。1980年11月,金堆公社改为金堆镇。1981年8月,又复设华州公社。
    1983年至1984年恢复乡一级建制,并增设建制镇,全县共划11个乡,8个镇。11个乡是:华州乡、少华乡、毕家乡、下庙乡、辛庄乡、东赵乡、侯坊乡、圣山乡、东阳乡、大明乡、金惠乡。8个建制镇是:城关镇、金堆镇、杏林镇、莲花寺镇、柳枝镇、赤水镇、瓜坡镇、高塘镇。乡镇以下设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1989年,19个乡镇共辖243个村民委员会,1368个村民小组。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