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渭南村史
+

潼关古城老照片

2018-8-8    作者:代峰\编辑    来源:潼关文物旅游局    阅读:3126

历史变迁

潼关,始建于汉代,两经迁徒,三地设防,城池多变,恢弘在明清。

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9年)建关于黄河南岸的麟趾塬上(今秦东镇杨家庄城北村),汉献帝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此。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迁汉潼关于南北连城关间的坑兽槛谷(今秦东镇禁沟附近)。

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始建潼关故城于黄河岸边,宋、元、金、明历代在此设防,明清城池空前恢弘。

潼关古城老照片

潼关城廓

明代,设潼关卫,城池空前扩大。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对前朝关城向南、向西作了大规模的扩建。城池周长11.2里。东、西、北三面由板筑而成,城高 约16米,南与东南一隅,是顺山势之高下,削成垛口,高达30多米。这就把麒麟山、凤凰山、象山、印台山、笔架山等囊括于城中。潼关城址独具“天然形势之雄”,南跨山,北临河,中贯潼水,形势极为险要。

康熙皇帝在其诗《渡黄河潼关驻跸》中称潼关古城为“天下第一城”,乾隆皇帝也为潼关御书“第一关”。康熙版《潼关县志》记载了一首童谣:“潼关城,两头尖,北靠黄河南靠山。蝎子山,凤凰山,麒麟送子,砚台山。五里暗门不见天,西走十里脚不干。上到城墙转一圈,始识天下第一关。”

潼关古城老照片

城墙城楼

潼关古城建有六处城门,雄伟壮观,映照山川。东门有正楼五间、箭楼三间,西门有正楼、箭楼各七间,北城有大北门和小北门,南城有下南门和上南门。另南水关有闸楼五间,北水关有闸楼九间。城外黄河滔滔,城内潼河穿过,中有石桥宛如长虹连接东西,规模宏大,引人入胜。明万历九年(公元1601年)又作了大规模的重修,给这些建筑物命了名:东门楼叫“迎恩”,东瓮城叫“占紫处”,东郭门楼叫“天险”;西门楼仍沿用“怀远”,西瓮城楼叫“大观亭”,西郭门叫“地维”;上南门叫“凌云”,下南门叫“迎熏”;大北门叫“吸洪”,小北门叫“俯晋”,北水关楼叫“镇河”。 取名古雅,寓意深长。

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

潼关城正楼、箭楼、闸楼一览表

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

潼关水关及券洞一览表

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

故城恢弘

明清的潼关城池,除城墙上的宏大建筑而外,在关城内外,山上山下,还建有30多外庵堂寺为庙以及木石牌坊,这些古建筑物,雕梁画栋,飞檐叠嶂,古色古香,构筑精美。到了清代,潼关城内的街道主要有育贤街、帅府街、四牌坊街、牌楼南街、牌楼北街、府部街、县门通街、下南门街和西关大街等,纵横排列,50多条巷道,起伏密布。东门外建“三秦锁钥”坊,西门外建“四镇咽喉”坊。

潼关城四个车门外有四种职业,北门外的船户,西门外的车户,南门外的菜户,东门外的脚户。特别是30年代后的潼关火车站(老潼关城西),光铁轨就有27条,有着一千多名职工的西安车站机务段,也设在潼关,可以想见它的规模和繁华。

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

城垣坍损

明天启四年(1624),黄河冲崩北水关。

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二十三日,骤降暴雨,潼河洪水泛溢,加之猛涨的黄河水对潼关城垣形成顶冲,以致北城一带被冲垮,造成2300余人漂没丧生。

乾隆十四年(1749)七月初二日,潼河暴涨,冲崩南北水关,泡塌民居。年深日久、风雨剥蚀、河冲水崩造成的城垣严重损毁。

抗战时期(公元1938-1945年)日本飞机狂轰滥炸,文物古迹惨遭破坏。

公元1959年,三门峡水库蓄水,拆迁对古城文物古迹的影响巨大。由于风雨的侵蚀、战争和人为破坏,现仅存东、西门遗址、南水关遗址、南门遗址、上南门遗址和部分城墙遗址。

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

故城修复

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做了一次大规模修复,对临近黄河北面的土修建砖石泊岸,土城墙砌砖,并复建了南、北水关楼,复修整个故城建筑。

西门至潼河西岸筑做一道砖泊岸,长291.2丈,宽0.7丈,均高1.16丈。在筑打泊岸基础时,先将长约1丈的柏木桩打入地下,然后安砌1层装板石、4层埋头石,再砌筑16层城砖,最上面铺砌1层押面石。

潼河东岸至东门马道建造一道石泊岸,长471.3丈,宽0.7丈,均高1.5丈。先以深入地下长约丈余的柏木桩为基,再用大料豆渣石建砌,上面再砌筑城砖。

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

乾隆五十六年竣工后的潼关城示意图

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

乾隆后期西安、兰州、成都与潼关城工规模比较表

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

潼关抗战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潼关风陵渡隔黄河与日本侵略军相峙八年,日本前后投入4-5个师团达五万余兵力,以空军炮兵为前锋,前后发动20多次抢渡黄河战役,企图由潼关占领关中,进而入川攻击重庆和灭亡中国。但日本在所有攻击战中均告失败,他们未踏进潼关一步,未占领陕西一寸土地,因而潼关防线被称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抗战胜利后,潼关城人民由2.6万余人降至6000余人。真是“危墙耸青山,塞垣限大河,菰蒲零乱秋声咽,人间兴亡有几度。” 潼关当地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即潼关城是由“两个洋人”毁掉的,一个是日本人,他们用飞机大炮对潼关城狂轰滥炸几近七年,城内许多建筑和北城墙遭毁;一个是苏联人,他们因修三门峡水库毁掉了潼关城。

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

1941年潼关城墙

潼关古城的变迁岁月——我心目中的古潼关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