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咸阳历史
+

礼泉县骏马镇历史及概述

2019-7-27    作者:西安峰    来源:秦之韵文史原创    阅读:541


    骏马镇位于礼泉县东南部。东邻秦都区马庄镇、双照镇,南接兴平市店张镇,西毗药王洞社区、城关镇,北连西张堡镇。镇政府驻尚宁村,西北距县城15公里,东南距咸阳市15公里。镇域面积38.8平方千米,辖11个村民委员会,28个自然村,2.78万人。


    骏马镇因故池阳县,昭陵六骏碑而得名,文化根源深厚,享有“小戏之乡”的美誉。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后驰聘疆场所骑过的战马,分别为飒露紫、拳毛骊、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每一匹都记载着李世民血洒战场的战争经历。为纪念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李德和画家阎立本绘制雕刻六匹战马列置于昭陵前,被称为昭陵六骏。

   北宋建隆元年(960)礼泉县迁县城于旧县村(今骏马镇)。

   明嘉靖时期,路井里、故县里。路井里在县东15里,管26村,即张礼(张里)、路井、南宁、湫池庙、石婆父、娄范、凹底、杨范、傅官寨、双佛寺、将军卢、阎村、王店、马李(马里)、翁官寨、晏村、师村、鲁店、齐城父、杨官寨、康村、裴旗寨(裴寨)、东西庄头、钞里、段家河、北庄村。故县里在县东30里,管13村,即故县、底赵、吴村、刘鲁、大范、小池、朱蒙、赵堡、旧县、三郑、纪村、坡底、高村。路井里、故县里管辖的南宁、娄范、傅官寨、双佛寺、马李(马里)、东西庄头、北庄村、旧县、三郑、纪村、坡底和大范等均为今骏马镇辖区。


   清乾隆年间,把“军户”从境内“八里”中划出。大范村、付官寨划归后卫2旗管辖。按当时规定,交纳军粮、王粮、军赋繇役,这些机构直到清末民初没有改变。


   民国22年(1933)废止区公所,编查保甲。每区分置乡镇,每乡镇分设联保主任及保甲长。当时全县共设9乡、6镇、132保。第三区,道南乡。第8保,东西庄头二堡、马里村、陡家;第9保,傅官寨;第10保,南宁村上下二堡、双佛寺;第11保,北庄;第13保,卢范村、周家寨、三郑村。第四区,朱蒙乡。第1保,大范村;第5保,东纪村、北吴村;第6保,坡底村四堡;第7保,旧县村八堡。此地区均为今骏马镇辖区。


   民国27年(1938)全县废区制,改乡镇制为联保镇制。第三区,道南乡改为道南联保。第四区,朱蒙乡改为朱蒙联保。


   民国30年(1941),又将原来10个联保、5个镇合并为4镇、3乡。大路乡由道南、道北两联保合并。阡东镇由朱蒙联保等合并。合并联保,成立乡镇,辖区未变,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5月18日礼泉解放,保甲制随之废除,骏马镇所属第1区,城关管辖。区政府设在县城内,管16乡,现骏马镇所属基本为当时7乡和8乡,7乡政府设在南宁村,8乡政府设在付官寨村。


1953年成立了第7区(骏马)。


1956年元月,撤销1区(城关)、2区(新时)、3区(阡东)、5区(建陵)、7区(骏马)。7区被拆分为旧县乡(乡政府设在大范村)部分行政村划归西张堡乡。


1958年11月礼泉县将原22个乡镇合并为9个人民公社,原旧县乡和西张堡乡合并骏马人民公社,公社驻地位于今尚宁村(原下南宁村)。


1961年礼泉县恢复县制,将原9个公社分设为20个人民公社,西张堡乡从骏马人民公社拆分出来,成立西张堡人民公社。


1984年底,改骏马人民公社为骏马乡人民政府。


2011年底,骏马乡改乡为镇。


骏马镇人物


   张承栻(1875—1917),男,又名思齐,字敬轩,骏马镇北庄村人,自幼天资聪颖。清光绪三十二年,即丙午年(1906)考职乙等,后以教学为业。民国元年(1912),他和张鹏程联合创办北庄村“柽启学堂”(高等小学),担任校长。


  张承栻思想进步,拥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割据,积极参加了于右任先生领导的靖国军。他以柽启学堂为据点,吸收进步教师、学生约300人,组织起一支队伍,隶属于右任的靖国军。民国6年(1917)正月初,情况紧急,靖国军左翼司令曹俊夫从西府率部来醴汇合,但在赵镇一带未能与张承栻接上头,遂率军北上。待到张承栻率部赶来,曹旅已去。这时,张承栻带领二三百人到乾县西营寨联络范凝吉(范紫东之兄长)一同起事。本县县长陈绍钧得知情报后,立即报告陈树藩部之旅长刘世珑。刘当即派人到西营寨追捕张承栻。正月初六日下午,张承栻被捕后连夜押送到县。审讯中,张虽被打得遍体鳞伤,牙齿掉落,但却坚贞不屈,正气凛然,至死不屈,陈绍钧无可奈何,遂把张承栻解往西安,不久杀害于西安西华门什字。时年42岁。


姚国俊(1904.5.12—1992)中将。号轨钧,骏马镇傅官寨村人,生于1904年5月12日。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陆军大学第9期毕业,国民党起义将领。


1922年,考入陕西第一中学,因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曾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5年,经同学张耀明(黄埔1期)介绍,考入黄埔军校4期,编入步兵科军官第1团(团长张治中)第9连第1排第1班当班长,曾参与过第二次东征,担任惠洲城防工作,并给前方护送过弹药给养。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实行反共“清党”运动,姚国俊从上海来到武汉,曾和周益三(黄埔4期同学)等去会见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向热河和长城一带的中国军队大举进攻。3月,姚国俊率25师参加长城抗战,在古北口战斗中,姚国俊竭智尽力,作出了贡献。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姚国俊仍担任关麟征新组建的25军参谋长,跟随关麟征参加了平汉路北段的漕河之战和漳河之战,抗击日军侵略。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会战,7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1941年初,姚国俊由国民党第9集团军参谋长调任52军第25师师长,担任云南南部中越边境从河口到马关一带边防任务,掩护远征军主力在中缅边境向日军进攻。


1947年初,张耀明调任南京卫戍司令,姚国俊升任第38军军长。1949年4月底,姚国俊因与胡宗南发生矛盾,被调任商洛绥靖区副司令,姚国俊怕发生意外,便离开西安到宝鸡,后转赴汉中去成都。在成都解放前夕,随裴昌会第7兵团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姚国俊从1954年起,一直担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先后任四川省民革委员、顾问和对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成都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等职。1992年在成都病逝。


靳宝善(1909年—1999年)世界著名放射学家,教育家,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1909年出生在下南宁村(今尚宁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3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


1949年,他前往美国留学,并在美国潜心学习医学,并取在放射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94年8月安德生肿瘤中心宣布将放射学终身教授这一很高的荣誉授予靳宝善。


1996年,他向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礼泉县捐款100万元人民币,修建“靳宝善图书馆”。


1997年上海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校庆,他在母校设立了靳宝善放射医学优秀论文基金奖,同年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成立了“靳宝善图书室”,他为图书室提供了大量的影像诊断书籍及医学杂志,并将自己多年在放射学上的科研资料无私地贡献了出来。



该文章所属专题:咸阳.礼泉县文史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