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阎良村史
+

阎良区新兴街道办井家村历史概述(井家村|郭家村|焦家村|袁家村|仁合村)

2014-1-29    作者:芦琦    来源:阎良村情    阅读:2598


      井家村在阎良城区东南2公里处,阎渭路过村西,关中环线绕村北。全村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井家村袁家组。现有村民410户,1603人,耕地面积25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9276元。是西安市新农村建设首批示范村之一。 


   井家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水泥路,又高标准地建成了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卫生室等,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一、村组概述 
   (一)井家 
   该村位于新兴街道办南2公里处,阎渭公路从村西通过。东邻郭家,南接焦家,西与李皮村接壤,北与秦郭村毗邻。相传很早以前,村中有一水井,其水酿酒最佳,村名遂为酒店屯、酒仙屯,后读音衍化为“蒋屯”。该村有孙、李、王、张、刘等姓氏,其详情未考。 
   该村明清时属临潼县阜广里。解放前属临潼县武屯镇第二保。新中国成立后,属阎良区金佛乡。1956年成立井家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星火大队,1961年属新兴公社井家大队。1987年8月1日划归西安市阎良区新兴乡井家村,沿用至今。现有村民64户,261人,耕地527亩。泾惠一、四支渠及井水可灌溉农田,旱涝可保丰收。该村以农为主,盛产粮、棉、瓜、菜,饲养业也很发达。 
   (二)郭家 
   该村位于新兴街道办以南2公里处。东临义和村,南接袁家,西与井家近邻,北与秦郭接壤。现有耕地556亩,村民77户,346人。泾惠一、四支渠及井水可灌农田,土地平坦,水源充足,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及瓜菜等,饲养业发展较快。该村有赵、李、王、郭、高、等姓氏,其详情未考。 
  解放前,隶属临潼县武屯镇第二保。新中国成立后,属阎良区金佛寺乡。1956年成立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星火大队。1962年属新兴公社井家大队。1984年改称井家村。1987年8月划归西安市阎良区新兴乡至今。 
   (三)焦家 
   该村位于新兴街道办以南2公里处,泾惠四支渠流经村北。东邻袁家村,南接槐树村,西与仁合相连,北与井家接壤。现有耕地358亩,村民70户,293人,人均1.22亩。水利条件优越,旱涝保丰收。村民以种植粮、棉、瓜菜为主。该村有王、焦、任、张、刘等姓氏,其详情未考。 
  清光绪年间,因焦姓来此定居,故名焦家。解放前,隶属临潼县武屯镇第二保。新中国成立后,属阎良区金佛寺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阎良人民公社新兴管区星火大队。1962年归新兴公社井家大队。1987年8月1日划归西安市阎良区新兴乡管辖至今。 
   (四)袁家 
   该村位于新兴街道办以南2.5公里处的泾惠四支渠南岸。东与义和村连界,南与槐树村接壤,西与焦家为邻,北靠泾惠四支渠。现有耕地569亩,村民62户,289人。土地平坦肥沃,旱涝保收。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豆类为主,兼种棉花、瓜果及蔬菜,养殖业较发达。该村有李、王、袁、苏、张等姓氏,其来源未考。 
   清光绪年间,有袁姓在此定居,故名袁家。解放前,隶属临潼县武屯镇第二保。新中国成立后,属临潼县阎良区金佛寺乡井家行政村。1956年成立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阎良公社新兴管区星火大队。1962年属新兴公社井家大队。1987年划归西安市阎良区新兴乡,属井家村民委员会一个村民小组。 
   (五)仁合 
   该村位于新兴街道办西南2.5公里处泾惠四支渠北侧,东与焦家连界,南与槐树村接壤,西与邰家毗邻,北靠井家。阎渭公路纵贯其境。解放前该村有残城一座,住户仅有东西两排,共12户,约60人。现在有村民74户,318人,耕地面积529亩。该村水利设施齐全,土地平坦,旱涝保收。全村以农为主,盛产小麦、玉米、豆类、棉花及瓜菜等。饲养业较发达。该村有李、王、张、郭、丁、穆、杨、樊、张、任、屈等姓氏,未考其来源。 

   清光绪年间,袁姓叔侄二人来袁家村定居。叔侄分居后,其叔在村西建舍。逢年过节侄子给叔父拜年称“拜台台子”(陕西方言称上辈为台台子),因此取名袁家台子。1931年更名为仁合村。解放前,该村属临潼县武屯镇第二保。新中国成立后,属阎良区金佛寺乡井家行政村。1956年成立农业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星火大队。1962年属新兴公社井家大队。1987年划归西安市阎良区新兴乡井家村民委员会。

 

   二、重大事件 
   【领导视察】人们永远难忘2007年12月2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 宝在省、市、区领导陪同下来井家村视察。-深入到村民袁保安、苏智民家问三农政策落实好不好;来到麦田里蹲下身,手抚麦苗,与老农谈怎样提高产量;又到绿源科技畜牧有限公司视察优良品种生猪养殖,并提出殷切的期望。 
   在-的亲切关怀下,全村人怀着一个信念:一定要等到村子富裕起来了,给总理写信汇报。 
   -第一次批示:2010年2月22日,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魏民洲,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殿钟一行来到井家村,在村委会办公室,向大家传达了-的重要批示,转达了总理的亲切问候。魏民洲说,-大年初一还在外地视察工作,初二看到大家的来信后,了解到村上发生的可喜变化,他非常重视,作出了重要批示。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井家村的关心,充分体现了-对村民的牵挂,体现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一贯作风,这不仅是对井家村全体村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是对全省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巨大鼓舞。魏民洲希望大家要以-的重要批示精神为动力,牢记总理的嘱托,按照中央的政策和省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搞好科学规划,加快发展步伐,壮大支柱产业,把井家村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全体村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第二次批示:2011年2月13日,-给井家村全体村民信上的批示为:“乐际、正永同志:井家村的发展变化很让人高兴,特别是全村形成了以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不仅促进农民致富,而且有利于保障供给。建议省里可派人调查、知道,并代我向乡亲们问候。”当天,受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委托,省委副秘书长杨志刚和西安市委副书记董军、副市长张宁专程到井家村,传达-的批示精神,把总理的关心和问候带给全村的父老乡亲。 
  杨志刚宣读-的批示精神后强调,-的批示,饱含着浓浓的亲民之情和爱民之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当前,井家村在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今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希望全村干部群众牢记总理的关心和嘱托,进一步把产业发展好,把民生改善好,把新农村建设好。 
   2007年4月25日,汤加共和国首相赛韦莱到井家村绿源科技畜牧有限公司参观。 

   2011年2月27日,国家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省、市有关领导陪同下,来井家村视察,调研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对井家村工作表示满意,并明确表示大力支持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社会富裕。 


  三、本村人物 
   李根波 井家村人,当地著名兽医。13岁时他到西安私人兽医院学习,当时西安市学习兽医的只有3人,他是其一。解放后,回到当地,继续兽医工作,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他医术精湛,南冯村一头奶牛将死,经过李根波的治疗,奶牛痊愈。1958年,在武屯成立兽医站。1966年,去马额兽医站工作。1970年,由马额调到栎阳站工作。1976年,由栎阳调到武屯站工作。1982年,由武屯兽医站退休。他曾参加过1975年10月陕西省兽医经验交流会,还参加了1982年12月陕西畜牧医学会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郭发祥 生于1940年,仁合组人。执教多年,热心绘画,尤长于工笔牡丹。现为陕西省美术协会会员、省美术研究会会员、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井利 生于1963年,井家组人。1983年参加工作,现任阎良区政府委副书记、区综治办主任。 


   四、酒仙屯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此处住着一对勤劳的夫妇,他们酿得一手好酒,闻名乡里。一日,仙人吕洞宾云游至此,品尝美酒后,赞不绝口,感其夫妇勤劳诚信,遂予一枚丹药,命投入井中,井水顿时变得酒味醇香。从此夫妇二人所酿之酒,声名远播,酒仙屯的名字由此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五、文物古迹 
   【井家遗址】 位于新兴乡井家村南30米,属秦汉时的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1.5万平方米,北沿暴露出的文化堆积层厚0.4米。采集有大量粗绳纹板瓦,外粗绳纹内麻点纹陶残片、大型粗绳纹罐口沿等。 

   【朝武当山碑】 该村原有朝武当山碑一通,记述明代崇祯庚午年(1630)临潼县阜广里酒仙屯村民井起茂、郭仕亮等人朝武当山之事,为研究当地民俗和区划沿革提供了重要史料。今碑石已佚。 


   六、井家村的致富路 
   井家村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在绿源科技畜牧有限公司和两个奶牛场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共有80个奶牛养殖户,奶牛存栏700头,每头日产牛奶30公斤,每年可为农民增收3万元。 
  井家村水利条件好,适合种植蔬菜,这里种植的西葫芦、茄子、西红柿等商品率高,颇受菜商青睐,远销省内外。2011年在各级部门的帮助下,流转土地600亩,建成井家村国家示范大棚蔬菜园区。现在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已成为井家村的致富产业。 
   七、教育简史 

   1945年,村民拆了附近的关公庙、菩萨庙和无量庙,在袁家组和焦家组接壤处,划出四分地,建成井家村小学。1988年,因学校面积过小,遂在郭家组新建井家村小学,时有学生400人、校长1名、教师35名。1996年,学校迁至井家组和仁合组的接壤处。2007年该校撤销,学生到新兴中心小学就读。

 

   八、特色介绍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兴特技唢呐】 井家村焦家组民间艺人袁学民自幼师承老艺人赵天禄等人学习唢呐技艺,后经几十年的勤学苦练,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口吹演奏方式和口鼻同吹唢呐的绝技,而且独辟蹊径,练就了鼻吹唢呐噙刀顶转的演奏绝技,并且将唢呐演奏与传统魔术相结合,边演奏边吐出几丈长的彩条来,精彩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新兴特技唢呐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曲调时而欢快、含蓄、优雅,犹如含情脉脉的少女;时而高亢激昂,又似血气方刚的男子汉。他的表演时而口衔刀具顶砖,令人心惊胆颤;时而口喷烈火令人热血沸腾;尤其是那口鼻同吹八支唢呐并且吹气球的技艺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