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阎良村史
+

阎良区荆山后土庙(娘娘庙)

2014-9-2    作者:霸主哥哥    来源:秦之韵文史原创    阅读:3494

    阎良后土庙位于阎良区振兴街道办坡底村之北的荆山半塬,是祭祀中华民族始祖后土女娲氏的一座道教庙宇,为山西万荣县后土庙之行祠。古庙背荆面渭,左有军事要隘断塬和汉太上皇刘煓的万年陵,西有唐代皇家道观龙游宫和唐高祖李渊的献陵,被世人视为一块祥瑞宝地。近年来,在根祖文化的带动下,当地群众捐资重修了庙宇,恢复了久违的庙会。如今,后土庙已成为阎良人民追念中华民族始祖女娲氏,传承后土文化的一处重要场所。
阎良区荆山后土庙(娘娘庙)
女娲行祠  先祖之庙

    祭祀后土的活动,最早可以溯及到远古的黄帝时期。后世的汉武帝、汉光武帝、宋真宗曾亲临山西汾阴(今万荣县)祭祀后土,祈求国家太平。明清两朝的皇帝虽不亲临汾阴祭奠后土,但在北京的地坛每年都举行祭祀后土的活动。阎良当地群众祭祀后土,过去主要为祈雨和求子。明正统十三年(1448)西安知府即到荆山的“后土灵湫”祈雨。万历四十八年《重修后土庙记》也云:“其庙左有灵湫,遇旱祷,辄远近滂沱沾漉焉。”在科技普及和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祭祀活动的封建色彩逐渐被淡化,祭祀的目的表现为追念祖德和祈求平安,祭祀方式也趋于文明。

    后土是谁,他是一个普通的女神吗?她是荆山后土庙后边那个犹如龙脊的土堆吗?不是,她是备受我们崇敬的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氏。“后土”一词,最早见于儒家几部经典。如《尚书·武成》有“告于皇天后土”,《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使主后土,以揆百事”,《周礼·春官·大宗伯》有“王大封,则告于后土”等。从这些记载来看,后土是位享有很高权位的神。《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又云:“土正曰后土。”正为长官中的最高位,故而可知后土当为管理土地的最高长官,即大地之神。《周易· 说卦传》云:“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这就是说苍天为父,大地为母。既然大地为女性,那么大地的至圣代表后土自然就是女性了。记载我国古代传说的《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云,古代所谓三皇的天皇、地皇、人皇就是伏羲、女娲、神农。女娲即为地皇,那么可以肯定的说她和土地之至圣后土即为同一人,这也是大多数后土研究者的共识。当地人将后土庙称为“娘娘庙”,所谓“娘娘”即圣母女娲娘娘。女娲氏是神话传说中人类的祖先。她和伏羲相婚而产生人类;后来他们禁止兄妹通婚,制订了婚礼。又传说她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后土女娲时代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已完成了由“野蛮”向“文明”的过渡。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后土女娲在生产实践和管理部落时,根据生活需要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为原始社会的初始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拓荒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先驱。女娲氏又被道教尊奉为神,所以后土庙是纪念我们中华民族始祖女娲氏的一处道教场所。其正庙在山西省万荣县,阎良荆山的后土庙为其行祠。

    在阎良当地一直流传着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的传说。在当地农村,人们从小就接触女娲风俗,小孩穿的“裹肚儿”上绣有蛤蟆蛙的图案,实际上就是女娲时代“蛙”图腾崇拜的遗痕。今天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件护身符,也可以把穿“裹肚儿”看作追念先祖的一种方式。

身世不凡  皇帝敕修

     阎良荆山后土庙建于何时,一直不得而知。后土庙遗址虽有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土庙的碑石,但碑文也未言及后土庙的建造年代。仅言“其来久矣”,“我棘店庙,则汾阴之行祠也”。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根据现存于临潼华清池的明成华年间创建雷神殿的碑记破解了她不凡的身世。原来荆山后土庙不是一般庙宇,而是明英宗曾经敕修过的庙宇,距今已561年的历史。据《华清池创建雷神碑记》载:“正统十三年(1448),岁旱,巡抚陕西都台大臣王公命西安府同知黄公祈雨于名山太岳,俱无。复诣临潼棘店镇后土灵湫数祈,得雨,不逾时雷声震起甘露大降。具奏,皇上敕修庙宇,乃命黄公经营修理。事既定矣,严选道士李定岩,焚修香火。”碑记中所云“临潼棘店镇”在今阎良振兴街道办坡底村,这里在1987年8月1日以前一直属于临潼县管辖。棘店设镇一事现存的6部《临潼县志》和新编《阎良区志》均无记载。其设镇年代不会晚于北宋,据北宋宋敏求的《长安志》载:“棘店镇,(富平)县南二十里。”可知当时棘店镇归属富平县,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了。清乾隆《临潼县志》:“棘店迤西四五里,原半有龙游宫,相传为汉武帝游幸处。”今阎良振兴街道办红荆村有龙游宫遗址,棘店当在红荆村之东的坡底村。现存万历四十八年(1620)的《重修后土庙碑记》云:“境内有后土棘店庙,其来旧矣!共呼为圣母云。在(临潼)县治北稍东七十里许,居浮山(荆山)之阳。其庙左有灵湫,遇旱祷,辄远近滂沱沾漉焉。”当地又有庙沟村,因后土庙旁的沟壑而得名,亦为后土庙在荆山之一证。2007年12月,坡底村村民孙存伍在村西清凉寺遗址发现一块板瓦,上面有“棘店王进义”的印戳,进一步证明这里过去叫“棘店”无疑。这些都足以说明《华清宫创建雷神殿碑记》中所云英宗敕修的临潼棘店镇的后土庙即为今阎良振兴街道办坡底村之北荆山半塬的后土庙。碑记中提到的道士李定岩系临潼任村里(今阎良区武屯镇)人,是华清宫的著名道士。黄知府奉命建成后土庙后,便请他“焚修香火”。黄知府能慕名于此祈雨,说明此处当时已有了民间祭祀活动。言敕修不言敕建,说明当时已经有庙,只不过规模不大罢了。

命运多舛 盛世复兴

   荆山后土庙在“文革”中被夷为平地。万历四十八年重修后土庙的碑石被生产队建饲养室时做了过门石。近年来,当地民众集资重修了后土庙,并将万历年间的重修后土庙碑石起出,因碑首、碑座已佚,随复制后重立于旧址,于2006年农历三月举行了隆重的落成仪式。该碑高三米余,正面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重修后土庙记》,碑文完好;碑阴为清康熙元年(1662)《重修后土献殿碑记》,碑文毁损严重,但尚可识其大意。存世的这两篇碑记使我们对后土庙的兴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明正统十三年(1448)明英宗敕修的后土庙面南背北,仅在荆山半塬修建了三间正殿,规模不大。到了一百七十多年后,颓险已久,当地的道教徒、佛教徒及善男信女集资重修了后土庙,使其“焕然一新,伟矣大观”。整体建筑依塬就势,布局合理,气势雄伟,古庙进入鼎盛时期。这次扩建将原有的三间正殿扩建为五间,在正殿前新建了五间宽的献殿,献殿前的空地两侧分别为子孙殿和西岳殿,二殿强列雄峙。子孙殿在东,祀子孙娘娘;西岳殿在西,祀西岳白帝。崇祯六年(1633年),当地信士捐资重修了正殿。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冬,传说,忽有乌龙现于后土灵湫,四方群众接踵而至,观者如云。众人认为,这是神灵昭示人们要重修献殿。众信士认为献殿在正殿前,是后土庙的脸面,应当予以重修,遂捐资议工,对原有短小木材均换为栋梁,皲裂失色的部位重新刷涂。竣工后,请前明进士原四川按察司副使邑人武献哲撰文以记其事。

    康熙元年(1622年)至同治元年(1862年)二百年间,当地信士曾重修过后土庙,因古庙内另两通碑石已佚,故不可详考也。

    同治元年(1862年),后土庙毁于兵燹。光绪年间,荆山塬下谭家堡的山东移民倡修了后土庙。于古庙正殿旧址重起三间正殿,为砖木结构,占地近100平方米。其南约200米外建一戏楼,二者之间为一广场。这两组建筑一直保持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据当地村民回忆,正殿中央供奉后土坐像,旁有两尊立童。东侧供奉子孙娘娘神像,西侧供奉送药娘娘神像。古庙内原有一口铁钟,抗战时期,被征集去制作了枪炮。解放前后,后土庙先后两度作过棘店小学校址,正殿成了学生的课堂。1957年,正殿被拆除,唯余后土神像于残垣下,当地信士对其进行了简单的遮盖,继续进行祭祀活动。1967年,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大潮中,后土神像被砸得粉碎,祭祀活动从此中断。

    后土庙虽然被毁,但当地群众对后土圣母的敬仰怀念从未泯灭。自1997年起,当地信士就筹资准备修复古庙,但因力薄,难以继志。2004年6月,荆山塬下砖场场主张大社为祈求场运兴隆,出资于正殿旧址重建两间平房式的小庙,内祀娘娘神像。重建时,在古庙遗址出土了明清时期的础石、青砖、瓦当及砖雕残件。2005年,张大社及当地信士又捐资于小庙之西续建3间平房、灶房和库房,圈建了围墙,寻来古碑,重立于庙内。2008年4月,坡底村村委会制定了《关于保护阎良后土庙遗址暨后土文化的有关规定》,举办了隆重的庙会,古庙从此走向了复兴。纵观500多年的庙史,古庙屡废屡建,犹如我们的民族一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明天会更靓丽,更辉煌。

神奇故事   世代相传             

    据后土庙现存的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重修后土庙的碑文记载,后土庙左有后土灵湫,但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后土灵湫却在庙前的塬底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当地有一个灵湫移位的神奇传说。

    后土庙前的坡底孙家村原是一个较大的村庄。当时的后土庙建筑规模宏敞,香火鼎盛,是方圆数十里人们烧香祈愿的场所,罄钟、嘈杂之声直至深夜方休。一日清晨,整个村巷人声嘈杂、唏嘘之声充盈着整个村子,人们都在高声议论着一件大奇事。大家谈论的话题是昨晚整个村子的人们都做了一个记忆清晰的怪梦,梦中一慈眉善目的老妇人向他们借牛马,说要把后土灵湫移到庙前。早晨人们一醒来就被一件奇怪的事情困惑了,圈中的牛马个个浑身上下湿漉漉的,在不停地往下滴汗水,牛、马、驴、骡俱都显出疲惫不堪的样子。人们再想一想梦中的情形,都大为惊讶。大家遂相约到庙上看个究竟,当人们来到庙前时,都被惊呆啦。原来在庙后的灵湫神奇的被移到了殿前,人们结合晚上的梦,在看到垒湫的砖石参差不齐的景象,人们无不叹为奇事!

   为什么神灵要将灵湫移位呢?坡底村的孙和平告诉我:这是因为当时后土庙的香客熙攘,污染了灵湫,亵渎了神灵;后土圣母将灵湫移到庙前,使其始终处在众目睽睽之下,永葆其圣洁。

   说到后土灵湫,当地还有一个风俗,每年春季祈雨时,当地人都要在庙前后土灵湫边上用柳条沾水刷洗小石狮。这种独特的风俗是别处所没有的。《阎良民间故事集成》收录了这段当地群众传唱了几百年的《祈雨歌》:“狮娃哥,狮娃歌,天不下雨咋了哟!天干咧,地黄咧,娃娃大人饿忙咧,男女老少一串串,后土庙前求神哩。我给狮娃洗头哩,下的塬上水流哩;我给狮娃洗脸哩,蒲家涝池水满哩;我给狮娃洗腿哩,东西太平下美哩;我给狮娃洗脚哩,塬上糜谷打多哩。哟!风来了,雨来了,狮娃噙的水来了。”

  后土灵湫虽然早已被被填平 ,但关于灵湫移位的传说却在当地代代相传。

古老庙会  传承文明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内容。

   阎良荆山后土娘娘庙庙会由来久矣,清康熙元年(1622年)邑人武献哲撰写的《重修后土献殿碑记》就有庙会的记载,那时的庙会只有农历三月十六、十七、十八三天。据现年95岁的坡底村村民孙忠财讲,他在解放前担任过甲长,主办过庙会。在解放前及解放初期这里的庙会一直是方圆数十里群众烧香祈愿,农资交流,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传说是后土圣母的生日),荆山后土庙都要举办庙会,会期一般为七天。每逢一年一度的娘娘寿诞阴历三月十八日前,附近的村民就召开庙会理事会计划筹办事宜。待人们商妥后,公推一人具体主持负责庙会的操持事务,其他人协助办理。

   庙会办理所需费用从地方上的公田所收的地租来维持,余出部分归主持人私人所有,不足则由主持人自出。形成民约,共同遵守。

    当地人有一个三圣母的传说,指三原荆山后土庙(在三原县东五十里荆山神泉谷),阎良荆山后土庙,阎良老街道娘娘庙并称三圣母。过庙会也是从三原荆山后土庙开始,然后到后土娘娘庙会,最后到阎良老街道四月初八庙会结束。

庙会期间,“居街坊者倾市而来,处田里者舍农而至”,方圆数十里的善男信女,秦腔戏团,民俗锣鼓队,社火队,放赌的,小吃摊,做各种小生意的,耍猴买把戏的,交易牲畜农具、生产资料的,看热闹的,赶会的,求子还愿的都蜂拥而至,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场面好不热闹。

   后土庙还见证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岁月。据村民讲,坡底村的老红军孙旭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在古庙里召开过党的秘密会议。解放前,地下党员张建秋(阎良镇阎良村人)曾在以后土庙为驻地的棘店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后土庙也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处好地方。

   近年来,古庙重建之后,久违的庙会也随之恢复,而且一年比一年热闹,一年比一年有趣。2008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后土圣母的又一华诞,又逢明英宗敕修后土庙560周年,后土庙又一次迎来了令人瞩目的庙会。这次庙会为期一天,先后参加庙会的达上千人。庙会上,陕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叶增宽的夫人赵女士、女儿叶林及著名导演米龙先生向坡底村的后土文化室捐赠了200余册图书。坡底村村民代表孙小鹏与西安西林春餐饮公司签订了后土贡馍(见图片)的供销合同。省文化厅、区政协、区人大等部门的代表、社会名流及当地群众共同祭拜了后土圣母。当地两个秦腔自乐班40余人与新潮的阎良西刘歌舞团展开了大赛,难分伯仲。最后,坡底村震天动地的威风后土文化锣鼓和秧歌表演将庙会推向了高潮。后土庙的庙会必将成为阎良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永远传承下去。

   后土女娲氏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近年来愈加受到世人的推崇。阎良后土庙依塬就势,东临汉太上皇陵,西临唐太上皇陵,南眺骊山渭水,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加之这座庙宇又是明英宗敕修的纪念后土女娲的一座庙宇,级别很高,所以无论是从发展地方旅游,还是从弘扬中华民族根族文化,增强我们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来说都有很迫切的开发必要。随着阎良迎宾大道的北延,荆山后土庙将成为阎良城市建筑中轴线的北端,开发后土庙已势在必行,古庙恢复全盛时期的景象指日可待。

附:1、《重修后土庙记》

2、《重修后土献殿碑记》


重修后土庙记

 

     境内有后土棘店庙,其来旧(应为久)矣,共呼为圣母云。在县治北稍东七十里许,居浮山之阳。其庙左有灵湫,遇旱祈祷,辄远近滂沱沾漉焉。其故址祇三间,无献殿、西岳殿,其颓险已久矣。兹者神明地灵,吾居士蒲守福、王士尧、刘大迪、孙鸣凤、张知恩、朱邦顺、蒲守兴、孙一春、仝山人、黄太忠、李相元、亢一方纠工输财,垒垒木石之务,虽云人力,实适天成。用能宽拓殿宇,正庙五间,献殿五间,子孙西岳殿各三间,焕然一新,伟矣大观。众议勒石写诚,用表格虔云,固推愚书记。余□□才,勉曰:天地大父母也,不言天者言地,而天自在也。故易言,地天交而成泰。盖谓地以承天,博厚高明,必然之征也。所以坤元配乾元以至大,资生效资,始而濡灵,法后土以立坛墠。先民诚不谬,已然而远神,可默会焉。考之,圣母正庙在汾阴。圣生于三月十有八日。宋真宗朝,大中祥符三年,诏封后土皇地祇,其殿前,琼花香色异常。迩时帝驾临禅祭,何甚盛耶。我棘店庙则汾阴之行祠也,当荆原横带,东西逶迤九十里,右缘嵯峨,左附太华,派印洪河,襟眺泾渭,脉自天来,基从地起,据浮山上游,凭吊汉唐二陵,坐坎向离,于地为艮土,于象取既济诚,生生之府,毓秀之源也。矧子孙西岳两殿,强胪列雄峙,一则启长养玄鈅,一则鸿化育灵扃。以故雨旸时□富庶饱满,有发荣滋长之,无夭昏札寓之苦。蟊贼蚺蜮,一切屏祛,以惠我□□□塍者;螽斯水莲,万分哉培,以广我家室胤育者;振痼起废,神运圣巧,以苏我吟呻沉痛者;释憾解结,妙运环应,以达我忠良节孝欎抑含积无所控援者。故方内士女,举镳填咽,欻然来,欢欣去,各克如意,盛德如在,岂欺也哉!矧圣母坤元,坐镇式临,福寿我生灵,奠定我里閈,而慈航白帝,调和元气, 斟酌行生,以佑启我文明,孰非悠久不息之功耶。愚又有说焉,客岁丙辰,山东大饥,无何飞蝗蔽空,百川沸腾,彗孛示警,辽左之羽书星驰,黎元之田赋日增。我圣天子与贤宰相方睠虑时事,吾侪可宴然己乎。正恐民意未敦,愿与众善祝销除国衅,祈享太平,务尽忠善,无作神羞,倘以杞念之,可收政。吾皇皇后土,福国祇民之宸衷也。是为记。

明万历四十八年岁在庚申夏四月吉日立石

赐进士出身南京太常寺卿、前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邑人武之望篆额

邑禀后学赵应春书撰


重修后土献殿碑记

 

    盖闻乾称父,坤称母,自两仪初分………哉。坤元万物资生是始肇………后土地祇……… 庙之创由来久矣,大抵自明万历庚申年基址渐广,左有子孙圣母,右有西岳白帝,和有生□,和以参资。………地祇之化育,………为一邑一方之福,佑万世。每维季春望后三日为会期,□□ 者处足昭………江汉之相矣。方其时,音乐遍奏,炉泪射斗,猗欤休哉,盛乎其盛。………斯人,而人之重有□于斯庙斯神也哉。又于崇祯癸酉岁,诸会长倡十方善士捐资输财□□重修正殿,………举乐楼观,峨已焕然为之改观。逮清之顺治次辛丑冬日,乌龙现于池中,侠旬而伏,四方之□礼拜,观者如云。斯集众寺爰大悟于献殿之未新,斯神灵之昭示如□。况献殿在正殿之前,尤所应昭明信而妥,神灵且□□伟观也。倘倾頽不振,殆犹然全美之未备也!于是乃捐资议工,会效经营,木之棓梲者,易以栋梁;壁之□敞者,涂以丹雘,不月日而告竣成焉。勉余聊记岁月及事之始末。余瞻仰斯庙久矣,故不敢以不文辞而僭,为之勒石以垂永久云。

康熙元年岁次壬寅三月吉日立。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原任四川按察司副使邑人武献哲撰文

富邑庠后学    褚永清同篆    

三邑庠后学     师百世

临邑庠后学     赵庭书丹

  (后附当时捐款、捐物及木石工匠姓名从省)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