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阎良村史
+

阎良历史故事 | 红色粟邑

2021-7-15    作者:傅育峰、李飞    来源:阎良历史故事    阅读:142

红色粟邑 


 粟邑是阎良石川河东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然村,是唐初平陵、粟邑县城和宋金时期粟邑镇的所在地。民国时期隶属临潼县相桥镇管辖,解放后划归康桥乡。1987年8月1日,随区划调整,划归阎良区康桥乡管辖,后康桥并入关山镇,遂属关山管辖。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革命活动十分活跃,阎良区内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特别党支部、第一个区党委先后在此成立,在阎良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1940年,粟邑建立起“私立建国中学”,1945年又改称临潼县简易师范,这里为革命培育了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在当地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阎良历史故事_|_红色粟邑

(临潼简易师范(建国中学)大门复原图



民国时期,地方实力人物捐资兴学蔚然成风。1923年,粟邑庙旁秦家村的秦颂丞在原先私塾基础上创建了“临潼县粟邑初级小学”,校址设在粟邑庙上殿的三间大房里,时有学生30余人,还有少数女生。1929年,秦颂丞主持,联合开明士绅张佰铭、李振江等人,将初级小学改办为“临潼县粟邑私立建国小学”。学校聘请孙福生(又名振汉)任校长,聘请林洛清(又名林永凯,新兴南林人,离休干部)任教育主任,这所早期的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才。


阎良历史故事_|_红色粟邑

孙明礼



1938年4月,在粟邑建国小学任教的地下党员张宏泰建立了今阎良区内第一个党支部——粟邑庙党支部,张任支部书记。同年秋,粟邑庙特别支部在此成立,孙明礼任书记,张宏泰任组织委员、张克忠任宣传委员,隶属中共临潼县渭北区委领导,下辖炮张村支部、粟邑庙支部、北王村支部等,共有党员15人。1940年10月,中共临潼渭河北县委决定,撤销粟邑庙特支,成立中共相桥区委,将特支所辖6个支部改归中共相桥区委领导。中共相桥区委下辖支部13个,有党员100余人,驻地仍在粟邑庙建国小学。1941年,根据组织隐蔽精干的指示,暴露了的党员陆续进入边区。


阎良历史故事_|_红色粟邑

阎良区内第一个党支部书记张宏泰  


阎良历史故事_|_红色粟邑

关中哲




1939年,秦颂丞召集学校周围“粟邑十七村联防”的各村头人,筹备创建初级中学。秦颂丞通过捐地、募捐、兴办实业、立市收费、摊派等多方集资,历时一年,于1940建起“临潼县粟邑私立建国中学”。


学校建成后,聘请周克忍(当时的大学生)出任校长,陈恩林(东北沦陷后流亡的大学教师)出任教育主任。学校设中学和小学两部,中学部春秋两季招生,时有教师20余名,教学班12个,学生近800人,还有许多女生。1941下半年,秦颂丞又从蒲城尧山中学请来了关中颇有名望的进步学者、留日学生关中哲(解放后出任兰州大学校长)出任校长,陈恩林继续任教育主任。关中哲治学有方,招聘了一批名流执教,如图画教师耿昆山(蔡元培的学生)、体育教师林仙洲、国文教师李仲毅(女)、英语教师齐济平、国文教师孔宪易等(他们都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东北几所大学毕业的毕业生,这些人解放后均为大学教授,有的出任大学领导)。当时,学校公开宣传抗日道理,共办墙报多期。据当时的学生孙万盛(秋三三班长,离休干部,现已99岁)回忆:当时,教室外面和大殿的墙壁上、大礼堂的走廊里,贴满了各班用毛笔写的墙报,抗日救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地下党也积极在学生中宣传革命道理,发展革命对象。


阎良历史故事_|_红色粟邑

1949年临潼简易师范和故市中学参军师生在澄城县留影



当时的陕西省教育厅因建国中学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故意以其未在省厅立案之由而予以取消。由于学校属私立性质,学校经费日渐紧张,加之救亡运动的不断兴起,特别是学生强烈的地域观念引发的学潮和省厅的不断阻挠,建国中学于1944年春节后被迫解散,粟邑庙建国小学仍然存在。


阎良历史故事_|_红色粟邑

李成业



革命的火焰是扑不灭的。1945年下半年,地下党员芦士奇被派遣回家乡相桥一带开展革命工作,先后在康桥、关山、相桥发展6摊党组织,粟邑一带工作由林永恺负责。粟邑秦家村青年秦兴顺、秦克甲在这一时期都秘密加入了共产党,解放后两人都担任了厅级干部。值得一提的是,设立在粟邑庙的临潼建国中学(后改称临潼简易师范)也为革命输送了不少进步青年。1948年简易师范的校长秦世俭(秦颂丞的堂侄)参加了革命,后随刘邓大军南下。1949年春,在建国中学进步学生李成业(临潼交口车李村人)的动员下,该校70余名青年被送到边区,后转交给西北野战军二纵队王震部队,参加了革命,这里为革命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


傅育峰、李飞参考孙宏兴编撰《康桥乡粟邑初级中学校志》整理而成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