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 > 雁塔村史
+

雁塔区【杜城村】古今大事纪要

2022-12-7    作者:刘振忠    来源:【杜城村】刘振忠    阅读:0


三、今古大事纪要:

    距今约6000——7000年“弓背崖人”在杜城村域古潏河(今皂河)西南岸筑建聚落,后出土有打磨完好的石斧和石锛及大量细泥陶器、绳纹陶器,并有重迭的地下夯土和灰土层。


   约公元前21世纪,炎帝后裔在杜城村域形成部落,以村域杜树为图腾(见图5),史称“杜”,“杜地”,后形成方国,建有城池,史称“杜邑”。杜城之“杜”逐成,延续至今,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姬昌在沣水西岸建丰京,从岐山周原迁都于此。又一年,命世子姬发在沣水东岸营造镐京。丰、镐两京同称宗周。杜邑称臣,并被纳入京畿直辖。


公元前1035年(周成王八年),周灭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翼城西北),迁其民于杜(今杜城),封杜国主为“伯”,史称“杜伯国”。


公元前785年(周宣王四十三年)周宣王杀杜伯国君杜恒,其子隰叔逃往晋国(今山西古翼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王平姬宜臼由秦襄公等护送,迁都于雒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也称东周列国或春秋战国。将岐邑(今岐山县东北)以西之地赐及杜地赐予秦襄公并封为诸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杜伯国后裔立荡杜(又称唐杜、汤杜)国,都城仍建于原杜伯国都杜城,称谓“杜京”,国君称亳(荡、唐、汤)王。


公元前687年(秦宪[]公三年)秦宪(宁)公灭荡(唐、汤)杜国,亳(荡、唐、汤)王逃往西戎。杜城作为国都历史,共计360年以上。 公元前687年(秦武公十一年)在杜伯国(荡杜国)旧地设“杜县”,县城为今杜城。这是西安历史上最早的建制县,杜城也成为西安历史上最早的县城。


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二年)刘邦入汉中时,取道子午道,起点即今杜城桥桥南,公元前192年(汉惠帝三年)正月,征14.6万人修筑汉长安城南城墙,命南墙东边门为“杜门”,因此门正对杜城之故。公元前120年(汉元狩三年)秋,筑新渠,引潏河水入神禾塬北坡,汇水于洨河入新开凿之昆明池。又开凿漕渠引潏河水入汉长安城,原绕杜城之潏河逐衍变为皂(漕)河。公元前104年(汉太初元年)改左、右内史,主爵都尉为左冯翊、中京兆尹、右扶风,合称“三辅”,同治长安城中,今杜城所在之杜县属京兆尹。公元前65年(汉元康元年)五月,在鸿固塬上营建杜陵(汉宣帝陵),改杜县为杜陵县,并迁县治于陵西(今雁塔区三兆村西北),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两千石和家产百万以上的巨商豪富于杜陵。杜县及杜城为县治史止,杜城为县治总计623年,跨东周、秦、西汉三个大朝代。杜城改称“下杜城”为杜陵县治别城,改汉长安城南墙东侧门“杜门”为“下杜门”。


公元220年(魏黄初元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二年,文帝曹丕封其子曹礼为秦公,改京兆郡为秦国。三年,又改为京兆国。六年,复为京兆郡。是年,改杜陵县复为杜县,辖区依旧,治所无考,有说因原杜陵县治遭赤眉军彻底毁去,又复设于原杜县县治杜城。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改杜县为杜城县,区域、县治未变。

公元323年(前赵光初六年)七月,刘曜亲征陇右,迁徙秦州(今甘肃天水)大姓杨、姜等族2000余户于长安,杜城东北近邻“姜村”即此时迁至。

公元431年(北魏神四年)改杜城县复名杜县,区域县治未变。


公元573年(北周建德二年)撤杜县并入长安、万年县、杜城归万年县

公元583年(开皇三年)三凿龙首、永安、清明三渠,分别引城东浐水,城南洨水和潏水入大兴城,供都城生活用水和宫廷、苑囿环境用水,清明渠过杜城城东,使杜城形成三面环水一面临塬美景。


公元742年(天宣元年)京兆尹韩朝宗从长安城南开渠,引潏水北流,经城西金光门入城,至西市西街凿潭潴水,以运贮木材,此工程中,在杜城南建有“樊(船)家什字”码头,使其与旱道子午道连接,构成水陆转运交叉网点。


公元948年(后汉乾祐一年)赵匡胤在汴梁(开封)大闹万花楼,遭揖,逃往长安寻舅住杜城清幽(和)观。


1888年(光绪十三年)潏河上游因雨爆涨,冲毁碌碡堰,水漫数十里至三桥镇,杜城东邻村渠北村等村被淹没。西安府重整修皂(潏)河碌碡堰水利工程。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四,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一行达西安,以陕西巡抚部院(北院)为行宫。是年,陕西巡抚升允新筑碌碡堰,杜城扩建“满康城隍庙”。(据传,光绪帝遵慈禧旨意欲置樊川为满康县,县治为杜伯国都杜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偕光绪帝等离西安返北京。是年,杜城之满康城隍庙竣工,西安都城隍庙即立“满康城隍”牌位。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杜城立“杜城镇初等小学”,校址设在城隍庙内。1926年(民国15年)4月起,刘镇华率镇嵩军合围西安。其间,杜城周边数千亩成熟麦子被烧,杜城堡东门楼被镇嵩军炮弹炸塌。


1939年(民国28年)连战(原国民党主席)之父连震东和之母赵兰坤因避日本飞机轰炸,携连战居杜城堡孙绍信家的东厢房至1941年。


1949年520日解放,农历423日,杜城政权建立,归姜村乡管辖,农主任:惠志兴、孙凤森、孙凤歧,村长:桑华。杜城庵归首帕张乡管辖,农会主任:王清洁。


1949年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安县举行庆祝大会,杜城派员参加。1954年7月,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全称杜城堡农业蔬菜生产合作社,共分五个生产合作社,1954年12月,杜城村划归雁塔区第九乡管辖。


  1956年127日,杜城高级社成立,时高级社社主任:李智孝,时任村外交主任:赵德新。五个初级社改成五个生产大队。19577月,杜城党支部成立,时任党支部书记:崔清珍。1958年,时任副社乡长,村第二任党支部书记:李智孝以劳动模范参加北京群英会,并参加国庆大典。


1962年,杜城洋芋(马铃薯)上了广交会(省外贸局长来杜城取洋芋),19636月,把山门口公社分为两个公社,一个山门口公社,一个杜城公社。196310月,撤销杜城公社,杜城回归山门口公社管辖。197710月,全国马铃薯科技协作在西安召开,杜城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孙绍敏,大队试验站负责人之一,大队贫协副主任王民民代表杜城大队和大队试验站,向大会介绍了杜城大队马铃薯科研生产情况,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和科技工作者参观了杜城大队秋洋芋生产和大队试验站。


1979年12月,因第二队生产搞不上去,人多难管理,将二队一分为二,分成两个生产队,从此杜城第十二生产队产生,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由大队贫协副主任王民民和孙风兴同志。1981年杜城一队分为4个生产队,九队分为2个生产队,十队分为2个生产队,1314151617队产生,1982年元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落实。


1982年秋,杜城村自来水基本贯通;1983年下半年牲畜、农具,折价分到户。


1984年,撤销山门口公社,建立山门口乡人民政府,杜城大队撤销生产大队,后经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同时撤销生产队,成立村民小组。


1985年54日,庆祝杜城建村三千年座谈会召开。

1988年5月,撤销山门口乡政府建制,建立山门口街道办事处。参加全国十大城市蔬菜体制改革会议的代表来雁塔区长延堡和山门口蔬菜基地(杜城)参观考察。


1990年农历722日,杜城九队社员马军利担鸡粪,下井掏粪因井下缺氧昏倒,李会牛、李智孝、李成夏奋力抢救,同年初冬雁塔区开表彰大会向英雄集体学习。


2005年,连战率领国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51日杜城村东清凉寺拜祭祖母。杜城村党总书记:马润羊、孙义宁、孙风驰到机场接送连战一行。


2014年10月——20154月杜城村党总支选举和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陕ICP备08105594-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